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0586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docx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的教案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教学实录与反思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教学实录与反思

1.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掌握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这种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

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的欲望以及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快乐大课间生:

转呼啦卷……

师:

这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

二、分析解决“几倍多几”的问题。

(一)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

一年级18人

生2:

做二年级比一年级的2倍多5个。

师板书:

一年级18人

二年级比一年级的2倍多5个

师:

谁再来把信息说一说呢?

生:

一年级18人二年级比一年级的2倍多5个

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二年级有几人(板书)

师: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再来说一说。

生:

一年级18人,二年级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二年级有几人

(二)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1、探索整理的方法。

师:

这道题有这么多的信息,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再次把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让大家很容易的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

画圆圈。

生:

用纸条摆一摆。

生:

画线段图。

师: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

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看谁整理的既简单又清楚,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表示的意思?

生整理信息。

2、交流汇报,体现多样化。

生1:

生2:

生3生4:

生5:

3、优化方法,规范线段图的画法。

师:

大家看,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生:

喜欢画线段的那种。

因为看起来很简单,而且我们很容易就看明白了。

师: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一种,那咱们就把他整理信息的方法记在黑板上。

师:

先画谁?

生:

一年级,用一条短的线段表示出来。

师:

接下来该画2年级了。

从哪里开始画呢?

生:

在一年级下面,起点要和一年级对齐。

师:

是啊,要左端对齐。

生:

画一段和一年级一样长的,表示一年级的1倍。

接着画,总共画出这样的2段,意思是一年级的2倍。

生:

再画出比一年级的2倍多出的5人。

师:

那二年级人数指的是哪一段呢?

生:

从起点到终点。

(上台指一指)

师:

大家能看明白吗?

好,我们就用大括号表示二年级数,加上问号。

像这样用线段整理信息的方法,在数学上被称为“线段图”。

同学们真不简单,想出了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4、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师:

现在大家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吧?

好,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师:

谁来说说你的算法?

生1:

18×2=36(个)36+6=41(个)

生2:

18×2+5=41(个)

师(板书):

看到这两种做法,你发现了不同的地方?

生:

第一个是分步,第二个是综合算式。

师:

以后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可以写脱式。

师:

这两种做法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生1:

得数都一样。

生2:

都是先算乘法。

生3:

都是先算18×2。

师:

18×2表示什么?

生:

一年级的2倍。

(上台指一指,在线段图的的那一段)

5、回顾解题步骤。

师:

现在回想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1:

先读题,找到了信息,一年级18人,二年级比一年级的2倍多5个

生2: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二年级几人?

生3:

接着我们用了画图的方法来整理信息。

生4:

列算式,解决问题。

师:

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师:

谁来说一说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生:

张雨掂了30个,王乐掂的个数比张雨的2倍多7个。

王乐掂了多少个?

师:

会解决吗?

做在练习本上。

三、分析解决“几倍少几”的问题。

(一)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

一年级18人3年级比一年级的3倍少2个

在这里,你又发现了哪些信息呢?

生:

一年级18人,3年级比一年级的3倍少2个

师: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三年级有几人?

师:

谁再来完整的把信息和问题说一说?

(二)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师:

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整理信息?

生:

线段图。

师:

想一想,如果用线段图来整理信息的话,先画谁呢?

生:

先画手一年级。

(课件演示)

生:

再画三年级人数。

师:

该怎样画呢?

生:

画出3段和一年级一样长的,表示一年级的3倍。

师:

是这样么?

(演示)接下来该怎样表示比一年级的3倍少2颗呢?

生:

再去掉一小段。

师:

(课件:

擦去一小段)现在可以了吗?

师:

那,谁来说一说3年级数是线段图中的哪一段呢?

生:

(上台指一指)用大括号表示问题,3年级几人?

师:

谁来说说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生:

一年级18人,3年级比一年级的3倍少2个,3年级有几人?

(三)解决问题。

师:

会解决这个问题吧?

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板演。

生1:

18×3=54(人)54-2=52(人)

生2:

18×3-2=54-2=52(人)

四、对比“几倍多几”、“几倍少几”的问题。

对比。

师:

对比一下,“二年级”的问题与“三年级”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

一个是“几倍多几”,另一个是“几倍少几”。

师:

是啊,三年级比一年级的3倍少2个,实际就是我们今天来解决的“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问题”。

(补充课题)

生:

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倍,再求多几或者少几的数。

2、算一算。

师:

上课前,同学们问到老师的年龄问题,现在就告诉大家,想知道吗?

师:

老师的年龄和你的年龄有联系。

老师的年龄比8岁的4倍小1岁,比9岁的3倍大4岁。

想一想,算一算,老师今年多大了?

生1:

8×4-1=32-1=31(岁)

生2:

9×3+4=27+4=31(岁)

五、总结提升。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

知道了“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问题”,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倍,再求多几或者少几的数。

生:

画线段图。

师:

画线段图的确是一种分析数量关系的好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后反思:

1.注重学生整体把握信息,有利于更好的分析数量关系。

如果学生每人找一条信息,就开始提问题的话,不利于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更好地把握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信息。

一开始,先引导学生找出信息,老师把相关信息板书之后,引导学生完整地把信息说一说,然后学生根据完整的信息再提问题,提出问题后,又要求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又能充分认识到问题和信息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准备。

2.从“多样化”到“最优化”。

在整理信息这一阶段,学生用了画小棒、圆圈、长方形、线段等多种方法来表示信息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也正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8、9岁儿童)的图像认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

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分析每一种的优点和不足,再让学生说说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从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画线段图的简洁明了。

3.注重解题思路,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学生把信息问题完整地说完之后,老师提出“有没有好办法,把这些信息问题进行整理,让大家很容易地看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逐渐渗透检验的意识。

在学生列式解决以后,又对算式进行了反馈,对比两种做法,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及时地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

先是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接着画图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决。

4.两种类型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含义。

把“几倍多几”和“几倍少几”的两个问题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都是先求一个数的几倍。

而有所变化的就是“几倍多几”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倍之后,再加上多的部分;

“几倍少几”则是在求一个数的几倍之后,再减去少的部分。

不仅让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