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529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

《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选修4目标分解Word下载.docx

2.通过盖斯定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领会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重、难点

本章重点: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的概念,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本章难点:

反应热、焾变的涵义,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应用。

三、课时建议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2课时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2课时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课时

复习机动1课时

小计8课时

四、教学建议:

本章从反应热、焓变等概念开始具体介绍了中和热的测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重点知识,进而探讨了本章的一个主要定律---盖斯定律,并在盖斯定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反应热的计算。

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变化,学生不陌生,但本章系统地定量来研究反应热的问题,焓变、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等热化学理论概念,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抽象、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把握好分寸,力求简明,不要求对热化学理论深入的讨论和严格的数学推导。

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是本章的起点,但要求不高,教学时要简化处理,热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热计算的基础,应很好的掌握。

盖斯定律是个难点,要利用物理上的能量原理的事例让学生理解好。

五、目标分解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主题

课标要求

2.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3.认识焓变的表示符号(△H)及其常用单位(kJ/mol),认识△H的“-”、“+”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对应关系.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目标要求

核心知识

认识

知道

了解

记住

解释

形成

懂得

体验

理解

掌握

应用

1.了解化学鍵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4..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5..了解焓变的表示符号(△H)及其常用单位(kJ/mol),认识△H的“-”、“+”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对应关系.

6.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1.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燃烧热

能源

1.燃烧热的概念

2.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3.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4.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6.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能源的开发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

2.认识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重要意义,领会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的含义

2.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4.认识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重要意义,领会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认识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并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4.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与反应进行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1.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反应进行的方向等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后续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实际上是化学平衡知识的延续,因此它还是后一章内容学习的基础。

2.内容结构

本章知识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3.内容特点

本章内容既抽象又具体。

抽象在它的理论解释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有些反应的深层本质学生是接触不到的,只能凭思考,想象,增大了学习的难度;

说它具体,是在生活中有大量鲜活的事实。

教科书利用数据、图片等引发学生思考,把抽象的知识适度地直观化,引发学生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课时建议(新课授课时间)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1课时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2课时

第三节化学平衡 

5课时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课时

复习机动 

2课时

小计 

11课时

四、教学建议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1.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不要过分拓展教学内容,把规定的内容讲透彻,讲明白。

2.让学生调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新知识嫁接。

3.利用好教科书,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空间,把握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要点。

4.充分利用好【实验21】,让学生讨论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做好实验。

5.准备1~2个练习题,强化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的。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尽可能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加深体验,有利于他们从中领悟教科书内容。

2.尽可能利用数据、动画等方法进行说明,以使教学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3.可以自行设计、开发实验,以增强教学效果,如:

(1)改变Na2S2O3和H2SO4的浓度,观察出现浑浊所需的时间。

(2)用两张滤纸条蘸FeSO4的浓溶液,其一置于空气中,另一置于O2中,观察纸条颜色变化的快慢。

(3)取30%的H2O22mL于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光的铜丝,有气泡迅速生成。

2H2O2==2H2O+O2↑

4.也可以设计思考题,如:

(1)请列举生活中有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事实。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是如何影响的?

怎样解释?

*(3)从化学键角度思考反应物分子中键能的高低对反应的活化能及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三节化学平衡

建议采用如下模式进行教学:

还可以设计提出下述思考题:

1.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加以理论解释。

2.能否把它们用于解释压强对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的影响?

3.通过观察2NO2

N2O4这个平衡体系在冷水和热水中颜色的变化,你可以得出何种推论?

4.怎样用图形表示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K值的大与小说明了什么?

在同一条件下,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有何关系?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中对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他们的热烈交流中,逐渐得出化学反应总是向着使体系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

反应的等压热效应(焓变)与反应热是一致的,不必把焓变与反应的等容热效应联系起来。

对熵的教学,建议也只停留在混乱度这个层面上,不必给出严格的熵的定义,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营造一个能让学生展现自我的氛围,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多向互动,充分交流,为学生主动构建、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提供帮助,达到能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的教学目的。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实验探究:

浓度、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探究:

向用硫酸酸化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讨论溶液褪色先慢后快的可能原因。

③实验探究:

不同催化剂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

④实验探究:

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

⑤实验:

温度、浓度对溴离子与铜离子配位平衡的影响。

⑥查阅资料:

奇妙的化学振荡反应。

⑦讨论:

化学反应的趋势和速率。

⑧讨论:

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课标要求

1.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知道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目标要求

核心

知识

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化学速率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能用活化分子理论解释外部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目标要求

核心

知识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

结论

特殊

情况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3.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过程

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

建立

实质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化学平衡常数

含义

影响

因素

数学

意义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

自发

反应

化学反应进行自发进行的判据

焓判

熵判

复合

判据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的差异,会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了解电离平衡概念,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会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4.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5.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KW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6.了解溶液的p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7.了解pH与氢离子浓度的定量关系,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8.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9.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

10.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1.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2.知道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13.知道溶度积的概念和沉淀转化的本质,能用溶度积判断沉淀的产生和溶解。

14.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的生成和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1.学会使用滴定管,能进行酸碱滴定,并能绘制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了解酸碱中和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法,认识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应用。

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规律,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时建议(新课授课时间)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课时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4课时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3课时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课时

复习机动2课时

小计12课时

三、重、难点

1.本章的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盐类水解的本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本章的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特别是离子浓度大小关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转化。

1.本章内容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而有之: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分析体现了化学平衡理论的指导;

pH的应用、盐类水解的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等展示了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酸碱中和滴定和测定酸碱反应曲线的实验则是学习实验操作技能。

这一章起着延伸、拓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重与化学平衡内容的衔接,形成化学思维体系。

2.本章的理论较强,理论分析是研究理论问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理论性知识和训练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这部分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分析,展示其思维分析过程。

3.对于科学视野栏目中的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盐的水解常数在实际教学中不作要求。

而溶度积需要求:

知道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和转化,而对于Ksp有关计算根据高考的实际要求而定。

4.要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关系、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一定要学好水的电离平衡及水的离子积常数,要紧扣平衡移动原理,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外界对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作任何改变,结果总是c(H+)·

c(OH-)=Kw,而Kw值不随溶液中c(H+)、c(OH-)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水的电离平衡的特点。

5.对于溶液pH计算,只要求强酸、强碱的稀释,强酸混合、强碱混合及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弱酸、弱碱有关计算不要求。

6.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大小及盐类水解程度大小比较教学,不需要进行理论推导,通过实验用pH计或pH试纸测定其pH后进行比较分析。

7.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应用建议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释,可以合并一起讲。

水解的应用重点在于讲解“浓度或温度的改变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8.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及定量关系是本章难点,关键是要写出溶液中所有的平衡、微粒、分清主次关系(直接电离的物质、主要平衡产物、其他产物),难易程度的把握建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9.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难度大要求高,需要了解实验的原理,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了解酸碱定滴管的构造区别、与其他量器的构造的区别及操作使用的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及过程中可能的误差分析,理解滴定过程pH变化特点,如何选择酸碱指示剂等知识内容。

对于pH计使用方法不作具体要求。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1.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4.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电离度的概念。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离平衡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常数

影响电离常数的因素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离子积”。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4.掌握有关溶液pH值的简单计算。

5.了解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

水的电离特点

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