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0497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docx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文原文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

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

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

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

力哟!

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律吕:

节奏、音律。

最初发表时作Rhythm。

 

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

  诗歌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识人

  1、对下句,猜人物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

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

先生曰: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对句: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

郭沫若。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

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3、人物评价

  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

——周扬

  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

——梁漱溟《赠郭某》

  二、朗读辨境

  1、指名朗读。

  2、问题: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3、播放朗诵视频。

  4、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示例: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

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

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

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5、教师小结:

  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

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三、研读析旨

  1、再次指名朗诵诗歌,其他同学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背景介绍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

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

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3、问题讨论:

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

  “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

  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

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

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说,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比如诗人在同年写的《笔立山头展望》一诗中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

“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

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

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4、问题讨论: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

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5、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这首诗的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据作者说,在那段时间里,“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我的作诗的经过》)

  这首诗,正是这种惠特曼式的“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

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

  四、拓读明技

  1、对比阅读《炉中煤》:

这两首诗的主体形象各是谁?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轻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明确:

  《炉中煤》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2、归纳概括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

  诗境想象的奇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

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直抒胸臆的特色。

  《炉中煤》通篇都是以炉里燃烧着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的。

所谓“炉中煤”,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所点明,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指诗人自己眷念祖国的那种感情。

  而诗里一再谈起的那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

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象旺盛的煤火一样。

  全诗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是复叠形式,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3、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郭沫若的《天狗》,感受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

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生平: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他怀着报国济民改革社会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

“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了创造社。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

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了国家和科学文化机关的领导职务。

  作品:

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有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

  评价: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越,是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创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

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

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三、常识

  1.新诗与自由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

“自由诗”是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体,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

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

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

  2.律吕

  

(1)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

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共十二管,管径相等,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

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作“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作“吕”,合称“律吕”。

后亦用以指乐律或音律。

马融《长笛赋》:

“律吕既和,哀声五降。

”翁洮《和方干题李频庄》诗:

“犹凭律吕传心曲,岂虑星霜到鬓根。

  

(2)比喻准则、标准。

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

“至於臣者,自知最为浅陋,顾贪恩待,趋以就事,丛杂乖戾,律吕失次。

”黄中黄《孙逸仙》:

“其人诚亚东之珍宝,其言诚革命之律吕哉。

  四、课文解读

  1、当我们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时,会产生两个疑惑:

“地球边上”在哪里?

谁,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