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4690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

《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标准体系Word格式.docx

  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3.4工作标准体系表dutystandardsystem

  企业标准体系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4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及基本要求

4.1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要求。

4.2管理标准体系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系实施。

工作标准体系应确保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的实现。

4.3构成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的标准之间应相互协调一致。

4.4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体系相互协调一致。

4.5企业对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应定期复审,并确定其有效。

4.6因评价或确认需要,构成管理标准体系的标准可为评价或确认提供所需要的文件,并组合成新的体系文件。

4.7管理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

  a)管理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框架下制定,管理标准体系表应符合GB/T13017;

  b)管理标准体系应贯彻国家、行业的管理基础标准;

  c)企业应充分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结合实际。

将其应用在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

4.8工作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

  a)企业对与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工作岗位应建立工作标准,并形成体系,以保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实施。

  b)工作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的框架下制定,井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协调一致。

5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

5.1管理标准体系总则

  企业对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重复性的管理活动制定管理标准,并按其内在联系形成体系。

5.2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

5.2.1管理标准体系包括企业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管理标准。

5.2.2管理标准体系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可以是多个体系的组合,也可分成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体系。

5.2.3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见图1。

所列的管理内容类别基本涵盖了一般企业主要管理活动。

5.2.4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是通用的,不同企业类型及产品的管理标准体系要素可根据其实际需要适当剪裁。

5.2.5管理标准体系是多个体系的组合时,应避免重复和矛盾。

5.3管理标准体系的层次

5.3.1管理标准体系采用层次结构。

5.3.2企业管理层次较多时,可采用多层结构。

5.3.3上一管理层次的管理标准与下一层次标准体系的标准,应确保相互协调。

5.3.4同层次的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应确保相互协调。

6管理标准的格式和编写要求

6.1管理标准的格式

6.1.1管理标准的格式参照GB/T1.1的规定。

6.1.2当管理标准作为其他体系的部分时,可采用相应的体系的格式,但不应影响标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6.1.3管理标准的封面及印刷格式可参照GB/T1.1的规定。

在一个企业内所有的管理标准格式应一致。

6.1.4企业管理标准的编写顺序可参照GB/T1.1的规定。

通常可按如下顺序:

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必要时可增加附录。

6.2管理标准的编号

6.2.1企业管理标准应使用统一的编号方法,并应与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相区别。

6.2.2同一分类的管理标准应使用同一类别的编号标志。

6.2.3纳入本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适用管理标准原则上应赋予该企业管理标准的标准编号,并注明企业标准与适用标准之间的关系,具体编号形式由企业自定。

6.3管理标准的编写要求

6.3.1封面、前言

  可参照GB/T1.1-2000中6.1.1和6.1.3的规定进行编写。

6.3.2名称

  标准名称应简明、确切地反映管理活动的主题。

标准名称除采用"

管理标准"

以外,也可采用管理活动的主题与"

程序"

、"

控制"

办法"

制度"

等的组合,例如:

合同评定程序、采购控制、能源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

6.3.3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可参照GB/T1.1-2000中6.2.2和6.2.3规定编写。

6.3.4职责

  明确由哪些部门实施此项管理活动及他们的职责、权限。

该管理活动涉及几个部门时,应规定由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及其接口和相互关系,同时应明确该项标准贯彻实施检查考核的部门及方法。

6.3.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在制定管理标准时,首先确定管理内容和方法,包括:

  a)应详细规定该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应达到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b)逐步列出开展此项活动的细节,明确输入、转换的各环节和输出的内容。

其中包括物资、人员、信息和环境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与其他活动接口处的协调措施;

  c)明确每个过程中各项工作由谁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以及为达到要求应如何进行控制,并注明需要注意的任何例外或特殊情况。

必要时可辅以程序或流程图;

  d)内容复杂的管理标准,当条的层次大多时,可根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或类别分别列出若干章,分别表述;

  e)管理要求应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求应用可比较的特性表述。

6.3.6报告和记录

  应规定该项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报告、记录格式、签发、传递路线和保存期限。

6.3.7附录

  必要时可增加附录,参照GB/T1.1-2000中6.3.8的规定进行编写。

7管理标准的构成及指南

7.1管理基础标准

7.1.1在企业范围内,管理基础标准是作为企业制定各项管理标准的基础。

7.1.2管理基础标准可以包括:

  ——术语;

  ——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

  ——图形符号;

  ——量和单位;

  ——数理统计;

  ——网络计划技术;

  ——价值工程;

  ——可靠性工程;

  ——计算机软件工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服务标准化指南;

  ——工业工程等。

7.2经营综合管理标准

7.2.1方针目标管理

  企业各项工作应在其方针目标指导下进行,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由多个体系构成时,可分别建立各体系的方针和目标;

各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应与企业总的方针和目标保持一致。

  在制定方针目标时应考虑:

  a)方针应提供制定和评审目标的框架;

  b)方针应在企业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c)各项目标应与方针保持一致;

  d)各项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应通过检验、计算或其他测量方针确定量值,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实现的程度;

  e)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展开目标时注意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及协调关系;

  f)目标展开期限应根据企业的不同层次分别规定年度、季度和月度。

7.2.2市场营销管理

  应对市场信息、市场预测、营销策划进行控制,并制定市场营销管理标准。

  市场营销管理标准应明确:

  a)市场信息收集、处理的方法以及沟通和处置;

  b)根据市场需求,策划适应的销售方法和促销方式,并对其进行评价;

  c)营销效益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7.2.3合同管理

7.2.3.1建立合同管理标准,一般要求:

  a)规范合同格式,确认外单位合同格式等效性的程序;

  b)明确合同授权或委托的程序及权限。

7.2.3.2合同管理标准应明确企业在签定合同前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并确保:

  a)产品要求得到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要求已予解决;

  c)企业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7.2.3.3合同管理标准应明确:

在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时,应在接受顾客要求前予以确认。

7.2.3.4合同管理标准应明确:

在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确保相关合同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

7.2.4财务成本定额管理

  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要求,对财务活动和成本核算以及定额进行管理,并制定财务成本定额管理标准。

  对财务活动的控制包括:

  a)确定各种单据、账册、编号、汇总、装订和保管的要求;

  b)月末、季度、年终结账的规定;

  c)管理者应支持和鼓励企业的业绩改进,开发具有创新性的财务方法;

  d)围绕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制定成本控制标准;

  e)应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评价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降低企业成本;

  f)对物资消耗、物资储备和资金占用等建立科学先进的定额管理标准。

7.2.5人力资源管理

7.2.5.1应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包括:

人员招聘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业绩考核管理标准等。

7.2.5.2编制培训管理标准应考虑以下要求:

  a)企业发展需求、人员的能力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现状;

  b)将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与经验相结合,以提高员工的素质;

  c)强调满足要求,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或期望的重要性;

  d)在对培训内容进行策划时除应包括企业的方针目标、专业技术、操作技能、标准化知识外,还应将团队的建设、沟通技能、创造和革新意识以及企业对社会的影响等纳入培训内容。

7.2.5.3企业应在内部创造所有人员都能积极参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机会,并在人力资源管理标准中明确如何对员工进行评价和考核,包括:

  a)建立考核制度,对工作成绩给予承认和奖励,创造条件以鼓励创新;

  b)确保团队工作有效,明确个人和团队的目标,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

  c)对企业员工的满意程度进行测量,了解、分析员工加入或离开企业的原因。

7.2.5.4企业应通过先进的劳动定额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制定定额管理标准:

  a)规定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修订周期,修订程序;

  b)运用工业工程理论,确定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方法,以促进劳动定额的先进性;

  c)建立劳动定额实施的奖惩办法。

7.3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

7.3.1企业应对设计与开发进行控制,对改进创新提出要求,井应制定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和改进创新管理标准。

7.3.2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应包括对设计与开发的输入和输出的要求,对其评审、验证、确认的方法以及修改的程序。

7.3.2.1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要求。

  在合同、订单或可行性报告和营销信息中,应包括:

  a)产品有关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来源,一般反映在合同、订单或可行性报告和营销信息中;

  b)强制性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对确定产品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的性能要求;

  c)现行产品的文件和资料中的有关信息;

  d)其他必须的要求,如行业规则和惯例等要求。

7.3.2.2对设计与开发输出的要求。

  设计开发输出应满足:

  a)产品规范(图纸、样本、规则、文件等);

  b)培训要求;

  c)产品实现的方法;

  d)采购要求;

  e)验收准则等。

7.3.2.3规定设计和开发的每个阶段适用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方法。

  设计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方法一般要求:

  a)评审设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明确评审的阶段、达到的目标、参加人员及职责等;

  b)验证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可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或其他手段,对证明数据进行认定;

  c)确认产品满足特定的预期用途或要求已得到满足,确认活动的要求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模拟的;

  d)对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的各过程各阶段,都应留下记录和相应跟踪措施的记录。

7.3.2.4企业可能对原设计和开发方案更改,对这种更改,企业应制定方案对更改标准予以控制。

设计更改控制包括:

  a)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

  b)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c)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7.3.3企业制定的改进创新管理标准应明确:

  a)管理者应不断主动寻求对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

  b)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等的创造、策划、实施,以及专利技术的管理;

  c)企业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和科技进步的管理内容,如:

    1)建立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和科技进步的管理组织,明确其任务、职责、权限;

    2)健全有关工作的提出方式、实施办法、应用效果、评审鉴定、审批程序及资料归档等办事程序。

    3)制定奖励办法。

7.4采购管理标准

7.4.1企业应对采购活动进行控制,并制定采购管理标准。

7.4.2标准应规定在采购过程中选择合格的供方,企业应:

  a)要求供方提供其有能力为合格供方的证据,包括:

    1)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人员的概况;

    2)供方的产品安全认证;

    3)供方的质量管理等体系的认证。

  b)根据供方提供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

  c)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合格供方的准则。

  d)对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予以保持。

7.4.3企业应建立并实施检验标准,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包括:

  a)测量、检验、观察、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

  b)企业或其顾客可在供方的现场或本企业现场实施验证;

  c)拟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做出规定。

7.5生产管理标准

7.5.1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人力、设备、生产环境)、原料准备、技术提供、工艺加工直至产品实现的具体过程的管理制定生产管理标准。

生产管理标准中应强调以下要求:

  a)生产计划、调度计划的编制;

  b)工艺规程的执行和工艺方案的落实;

  c)工艺验证和评定的落实;

  d)过程能力验证的具体要求;

  e)设备调剂使用的具体要求;

  f)生产原料调拨运输的一般要求;

  g)生产单元操作人员的有序组织和调剂的要求;

  h)生产现场各类信息沟通要求和反馈渠道。

7.5.2对生产现场应提出文明有序的管理要求,包括:

  a)合理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确定定置物品与操作人员结合状态,确保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提高效率;

  b)对生产现场的工位器具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不同工序工位采用不同颜色,便于目视管理和工位器具管理;

  c)督促对生产现场整理、整顿、清理、清扫,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7.5.3生产管理标准的制定,应适应市场规律,包括:

  a)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平衡;

  b)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中心,对产、供、销、生产能力、技术评价指标和资金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平衡。

  c)采用现代管理方法,运用预测技术、市场预测、目标管理、滚动计划、网络计划技术等方法编制计划。

7.6质量管理标准

7.6.1GB/T19001规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是管理标准的一种形式,企业按照GB/T19001规定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企业管理标准,并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纳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

7.6.2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应引入GB/T19001质量管理原则以及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的方法,并满足质量管理的原则。

7.6.3质量管理标准中有关策划的要求,包括:

  a)策划企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参照本标准7.2.1的要求;

  b)管理体系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测量分析改进的策划等,均可参照本标准中相关的要求。

策划手段推荐采用矢线图法、过程决策图法、KJ图法等决策技术。

7.6.4质量管理标准中有关实施的要求,包括:

  a)质量管理的要求贯穿于企业管理各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如经营管理、采购、设备管理、服务管理等,均可参照本标准中相关的要求;

  b)文件和记录管理,应参照本标准7.16.4和7.16.6的要求;

  c)制定并实施标志和可追溯性的管理标准,其内容包括:

    1)识别产品的标志和识别产品状态的标志;

    2)在有可溯性要求场合,企业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志;

    3)如果不标志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追溯件要求时,也可不对产品进行标志。

7.6.5质量管理标准中有关检查的要求,包括:

  a)对产品或服务特性的检查,应参照本标准7.8.5的要求;

  b)对过程能力的检查,参照本标准7.8.6的要求;

  c)对各类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检查,参照本标准7.17.1和7.17.2的要求;

  d)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检查,参照本标准7.16.8的要求。

7.6.6质量管理标准中有关处置的要求,包括:

  a)对不合格品的管理应制定标准,包括:

    1)对不合格品的鉴别、识别、记录、评审和处置等控制办法;

    2)不合格品必须得到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b)应制定纠正措施标准,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应规定:

    1)识别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以及顾客不满意情况;

    2)确定不合格的原因,规定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纠正措施;

    3)对纠正措施进行监视,制定跟踪措施,并评审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由专人或委托纠正措施项目小组作分析,并权衡纠正措施实施的投资。

  c)制定预防措施标准,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1)可通过市场分析、自我评价结果或操作条件失控的早期报警等分析,识别并确定潜在的不合格及其原因;

    2)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确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3)对预防措施进行监视,制定跟踪措施,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可由专人或委托其他机构对有关过程进行分析,制定措施。

  注,对检测的各类数据分析处理,可采用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正交试验法等数据统计方法。

7.6.7在质量管理标准中应规定,充分应用各种质量管理理论,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攻关活动。

7.7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7.7.1企业应对设备的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控制、维护、保养、改造和报废处理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制定管理标准。

7.7.2一般设备管理标准应包括:

  a)设备购置管理,包括购置计划管理、申请审批程序、购置程序;

  b)验收安装管理,包括设备开箱验收记录及有关图样、制造厂产品标准、合格证等的保存、建档;

  c)自制设备管理,包括设计图纸、运行试验报告及有关人签证的验收交接记录;

  d)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包括设备日常管理,自检和巡回检查管理,停用设备管理:

  e)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及危险物品的管理;

  f)备品备件管理办法;

  g)设备使用者均应经过培训管理;

  h)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程序。

7.7.3企业对内部或外部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应建立管理标准予以控制:

  a)企业的水、电、暖、压缩空气等依靠外部供给的,应按合同建立良好的供方关系;

  b)建立内部或外部管理程序以保证运输、交通工具提供。

7.7.4企业对基本建设工程的计划、审批、建设、验收、维护、改建和报废等事项进行管理,并制定基本建设工程管理标准:

  a)充分考虑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环境保护、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等;

  b)执行国家关于土地使用规定和政府有关基本建设规范;

  c)围绕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建立论证、设计、准备、施工、验收等所需的管理程序;

  d)设计图、竣工图、批准文件、施工记录的归档。

7.8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

7.8.1企业应明确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测量、检验、试验装置和设备,并制定管理标准。

7.8.2测量、检验、试验装置和设备的控制范围为:

  a)对量具、仪器、探测设备、专门的试验设备的控制;

  b)对夹具、工装、工序检测仪器的控制。

7.8.3企业在测量、检验、试验装置和设备的管理标准中应明确:

  a)测量量值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计量基准或标准,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

  b)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企业应自行规定校准的依据并形成文件,合理规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时间间隔,并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c)制定措施,防止发生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如采取封缄等措施。

由有资格的操作人员进行调整,提供明确的调整作业指导书等;

  d)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在搬运、储存时损坏。

7.8.4企业应制定测量检验试验的管理标准,收集、编制测量检验试验方法、依据,设备使用人员的资格和技能要求,建立相关的记录、统计报表,正确使用证书、标志等要求。

  一般要求:

  a)记录校准结果,表明测量能力符合何种规定要求;

  b)注意记录溯源性的情况,也可以由有资格的单位出具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