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4622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论语 十二章》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3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雍也》

  7、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8、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9、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1、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2、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2、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

十二章》教案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

  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目标二

  难点:

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时

  一、导入

  《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预习检测

  1、复述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常识要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朗读选文。

  三、研习文本。

  

(一)自主学习

  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

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二)合作解疑

  1、请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以段落为单位,逐词解释,口头翻译,每人主讲一段。

  2、请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讨论探究,尝试解决。

  3、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

  【参考译文】

  

(1)孔子说:

“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

居住不追求安逸;

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孔子说:

“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

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3)孔子说:

“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4)孔子说: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5)孔子说:

“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

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6)孔子说:

“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7)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

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8)孔子说:

“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

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9)孔子说:

“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0)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

“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

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

“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

”孔子说:

“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11)子贡问道:

“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

“大概是‘恕’吧!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12)孔子说:

“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

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

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

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三)全员解疑

  由各小组提出疑问,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

  一、复习巩固

  二、文本探究

  

(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

  

(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

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

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8)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

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留下终身遗憾。

  (9)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它们是君子的基本品质。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

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

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10)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

“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11)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12)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

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

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

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

  

(二)请结合现实说说学习选文得到的启示。

  【提示】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个人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

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

“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左传·

哀公十一年》:

“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

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

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

颜渊》记载:

“颜渊问仁。

子日:

‘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7.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8.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

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罕》

  四、整理总结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检测。

3、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

十二章》知识点

  

(一)通假字

  知者不惑,通“智”,智慧

  

(二)古今异义

  小子,何莫学夫《诗》?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表示轻蔑的称呼。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三)词类活用

  1、朝闻道,夕死可矣。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内,名语作状语,在心里。

  (四)特殊句式

  1、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固定句式,“如……何”)

  2、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介宾短语后置)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介宾短语后置)

  5、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介宾短语后置)

  6、止,吾止也(判断句)

  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

  8、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