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3910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二周自测题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Na2SiO3+2H+

H2SiO3↓+2Na+

5.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

3:

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

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7:

1B.7:

2C.7:

3D.7:

4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0gCaCO

3粉末加入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为lmol·

L-1

B.将100mL2mol·

L-1盐酸加热蒸发至50mL,所得溶液的浓度为4mol·

C.将l0rnLl.0mol·

L-1NaCl溶液与90mL水混合,所得溶液的

浓度为0.1mol·

D.将10gCaO加入100mL饱和石灰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的浓度不变

7.已知:

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12.1kJ·

mol-1;

HCl(aq)与NaOH(aq)反应的ΔH=-55.6kJ·

mol-1。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等于()

A.-67.7kJ·

mol-1B.-43.5kJ·

mol-1

C.+43.5kJ·

mol-1D.+67.7kJ·

8.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A、C分别与B形成化合物X和Y,A与B的质子数之和等于C的质子数,则以下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B与C均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B.X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B的氢化物比A、C的氢化物稳定

D.Y与NaOH溶液反应只能生成两种盐

9.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H2O2(l)=O2(g)+2H2O(l)△H=﹣196kJ·

mol﹣1

B.2N2(g)+O2(g)=2N2O(g)△H=+163kJ·

C.2Ag(s)+Cl2(g)=2AgCl(s)△H=﹣254kJ·

D.2HgO(s)=2Hg(l)+O2(g)△H=+182kJ·

10.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HIn(溶液)

H+(溶液)+In﹣(溶液)

红色黄色

浓度为0.02mol·

L﹣1的下列各溶液:

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H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

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④D.②③⑥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B.焰色反应是物质燃烧时火焰呈现的颜色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剂

D.“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但加入明矾不能使海水淡化

12.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的一种重要因素

B.食品中的抗氧化剂本身是难于氧化的物质

C.含SO42﹣的澄清溶液中不会含Ba2+

D.凡溶于水能电离出H+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14.700℃时,H2(g)+CO2(g)

H2O(g)+CO(g).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和CO2,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其中甲经2min达平衡时,v(H2O)为0.025mol/(L•min),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起始浓度

c(H2)/mol/L

0.10

0.20

c(CO2)/mol/L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等于50%

B.当反应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

C.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5/16,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乙中充入0.10mol/LH2和0.20mol/LCO2,到达平衡时c(CO)与乙不同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谱和核磁共振不仅可用于有机小分子结构的分析,还可用于蛋白质结构的研究

B.储氢金属吸氢形成金属氢化物,改变条件释放吸收的氢气,是氢气贮存的重要途径

C.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源的阳极保护法和改变金属组成或结构的方法都是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D.乙醇与水互溶,这与乙醇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有关

16.关于下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2H(g)+2X(g)=2HX(g)△H3<0

B.途径Ⅰ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H1=△H2+△H3

C.途径Ⅰ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

D.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

17.将总物质的量为nmol的钠和铝的混合物(其中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L。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x=V/(11.2n)B.11.2n<

V≤22.4nC.V=33.6n(1-x)D.11.2<

x≤22.4

1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Cl质量分别是(  )

A.950mL,111.2gB.500mL,117g

C.1000mL,117gD.1000mL,111.2g

19.取x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NO2气体和672mLN2O4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17.02g。

则x等于

A.8.64gB.9.20gC.9.00gD.9.44g

20.某温度时,测得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11,在此温度下,将pH=12的强碱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10,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为()

A.1:

9B.9:

1C.1:

11D.11:

1

21.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与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差。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SiCl4(g)+2H2(g)

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  )

A.+412kJ·

mol-1B.-412kJ·

C.+236kJ·

mol-1D.-236kJ·

22.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X物质,发生反应3X(g)

Y(g)+Z(g)△H<

0,反应一定时间后改变某一个外界条件,反应中各时刻X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反应时间(min)

5

15

17

20

X的浓度(mol/L)

1.0

0.4

0.7

 

A.0~5min时,该反应的速率为v(X)=0.12mol/(L·

min)

B.5min时反应达到第一次平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数值为0.625

C.15min时改变的条件不可能是升高温度

D.从初始到18min时,X的转化率为30%

23.向18.4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NO2、NO混合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30.3g沉淀.另取等质量的合金,使其与一定量的氯气恰好完全反应,则氯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A.7.84LB.6.72LC.4.48LD.无法计算

24.和丙醇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

A.78%B.22%C.14%、D.13%

25.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结论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白色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FeCl3溶液,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

在水中的溶解度

Mg(OH)2<Fe(OH)3

26.物质制备是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溴苯: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

B.实验室制硝基苯:

先加入苯,再加浓硫酸,最后滴入浓硝酸

C.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

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D.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甲醛:

在盛有2mL10%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5mL10%NaOH溶液,混合均匀,滴入待检液,加热

27.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分离和提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N03溶液混有H2SO4,可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除去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H2SO4,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C.乙酸乙酯(沸点77℃)中混有乙醇,可以用蒸馏法提纯

D.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28.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2SO4、MgCl2、FeCl2、Al2(SO4)3、(NH4)2SO4五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B.H2SO4C.BaCl2D.AgNO3

29.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如图.则甲和X不可能是(  )

A.甲:

Fe、X:

Cl2B.甲:

SO2、X:

NaOH溶液

C.甲:

C、X:

O2D.甲:

AlCl3溶液、X:

30.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物质

组别

Al2O3

HCl

NaOH

SiO2

HF

NaHCO3

NH3

O2

HNO3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计算题

31.(10分)Na2S2O3·

5H2O(俗称海波)是照相业常用的一种定影剂。

工业上制得的Na2S2O3·

5H2O晶体中可能含有Na2SO3。

为测定某海波样品的成分,称取三份质量不同的该样品,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30mL,充分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后滤出硫,微热滤液使SO2全部逸出。

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样品的质量/g

6.830

13.660

30.000

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L

0.672

1.344

2.688

硫的质量/g

0.800

1.600

3.200

试计算:

(1)所用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样品中n(Na2S2O3·

5H2O):

n(Na2SO3)= 

(3)某环境监测小组用上述海波样品配制含Na2S2O30.100mol·

L-1的海波溶液,并利用它测定某工厂废水中Ba2+的浓度。

他们取废水50.00mL,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的K2Cr2O7溶液,得BaCrO4沉淀;

沉淀经洗涤、过滤后,用适量的稀盐酸溶解,此时CrO42-全部转化为Cr2O72-;

再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用上述配制的海波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完全时,测得消耗海波溶液的体积为36.00mL。

已知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Cr2O72-+6I-+14H+ 

2Cr3++3I2+7H2O

②I2+2S2O32- 

2I-+S4O62-

③I2+SO32-+H2O 

2I-+SO42-+2H+

则滴定过程中可用 

作指示剂。

计算该工厂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

32.向20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充分反应.在上述所得溶液中,逐滴缓慢滴加2.0mol•L﹣1的盐酸,所得气体(不考虑溶解)的体积与滴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其中点A是线段OC上的动点):

(1)若OA=AC时,通入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若OA>AC时,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A点数值为80,C点数值为260,计算确定通入CO2后得到的溶液溶质成分及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写出计算过程).

33.HNO3与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可能是NO2、NO、N2O、N2或NH3的一种或几种。

现有一定量的Al粉和Fe粉的混合物与100mL,稀HNO3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任何气放出。

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4mol·

L-1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

(1)与HNO3反应后Fe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2)纵坐标中A点数值是____,B点数值是_______,原HNO3浓度是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34.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A装置的分液漏斗里盛装浓盐酸,烧瓶里固体为重铬酸钾(K2Cr2O7),还原产物是CrCl3,写出A中离子方程式:

  .

(2)本实验目的是  ,B装置有几个作用,分别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拆去a导管的后果可能是  .

(3)装置C的功能是探究有氧化性的物质是否一定有漂白性,下列最佳试剂组合是  .

湿润的红纸条

干燥的红纸条

碱石灰

浓硫酸

硅胶

氯化钠

干燥的白纸条

(4)证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

(5)D装置进行实验时存在明显不足,它是  ,合适的溶液X是  (从①氢氧化钠溶液②亚硫酸钠溶液③亚硫酸氢钠溶液④氯化亚铁溶液⑤硫氢化钠溶液⑥碳酸氢钠溶液中选择).

35.

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A.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

B.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

苹果、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去氧蒸馏水.

(1)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在“褐变”后的苹果上滴上2~3滴

溶液.

说法A不正确

(2)探究2:

【查阅文献】

Ⅰ.苹果中含有多种酚和酚氧化酶,苹果中酚氧化酶的活性温度为35℃左右、活性pH约为5.5﹣7.5.

Ⅱ.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该小组将刚削皮的苹果切成七块,分别进行如下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相应的结论:

序号

实验步骤

现象

在一块上滴加2~3滴FeCl3溶液

表面变为绿色

再取两块,一块放置于空气中,另一块迅速浸入经过去氧的蒸馏水中.

前者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

有关

另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沸水和0.1mol•L﹣1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块均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最后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浓度均为0.1mol•L﹣1的NaHCO3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前者经过一段时间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亚硫酸钠溶液能阻止苹果褐变

(3)问题分析:

Ⅰ、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NaHCO3溶液略显碱性,而NaHSO3溶液却略显酸性.NaHSO3溶液略显酸性是因为 .

Ⅱ、0.1mol•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却能阻止苹果褐变,结合离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

Ⅲ、对探究2中的试验③所得结论作进一步解释.

试卷答案

1.C

【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A.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黏土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变化;

C.萃取属于物理变化;

D.Zn、Fe形成原电池时,Zn作负极被腐蚀.

【解答】解:

A.燃料的燃烧,有氧气参加,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黏土中的硅酸盐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用黏土制取陶瓷的原理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玫瑰花中萃取玫瑰精油,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在船身上装锌块,Zn、Fe形成原电池时,Zn作负极被腐蚀,Fe作正极被变化,所以可避免船体遭受腐蚀,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以及原电池原理.

2.A

解:

A、Na2S和Na2O2的摩尔质量均为78g/mol,故7.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两者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故0.1mol混合物中含0.1mol阴离子即0.1NA个,故A正确;

B、标况下22.4L氯气和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分子个数N=nNA=NA个,故B错误;

C、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mol氯化铁所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NA个,故C错误;

D、标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D错误.

故选A.

3.D

【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水的电离.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卤族元素.

【分析】A.水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

B.高氯酸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

C.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D.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剂,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剂又有还原性.

A.水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为弱电解质,故A正确;

B.高氯酸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所以高氯酸铵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

C.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则钠离子和高氯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Cl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正确;

D.Cl元素处于最高价,则具有氧化性,N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具有还原性,所以该物质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电解质强弱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判断、化学键、盐类水解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本理论,知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比较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4.C

试题分析:

A、反应原理错,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应为:

3Cu+8H++2NO3-=3Cu2++2NO↑+4H2O,错误;

B、电荷不守恒,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应为:

2Fe3++Fe=3Fe2+,错误;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正确;

D、硅酸钠为可溶性盐,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应为:

SiO32-+2H+=H2SiO3↓,错误。

答案选C。

5.C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分析】还原性:

I﹣>Fe2+>Br﹣>Cl﹣,根据电荷守恒2n(Fe2+)=n(Cl﹣)+n(Br﹣)+n(I﹣)计算n(Fe2+),根据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

1,计算消耗的氯气和剩余Fe2+的物质的量,可则解答该题.

由题意可设Cl﹣、Br﹣、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3mol、4mol,由电荷守恒可得:

2n(Fe2+)=n(Cl﹣)+n(Br﹣)+n(I﹣)=2mol+3mol+4mol=9mol,n(Fe2+)=4.5mol,通入氯气后,要满足n(Cl﹣):

n(Br﹣)=3:

1,Cl﹣只要增加7mol就可以,即需通入氯气3.5mol.4molI﹣先消耗2mol氯气,3molFe2+消耗1.5mol氯气,剩余Fe2+1.5mol,则通入氯气与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5:

1.5=7:

3,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根据物质还原性的强弱,从电荷守恒的角度计算n(Fe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