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3782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

《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工学校办学汇报材料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

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科学技术进展趋势等而变化的,因此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对此做出正确推断和反应,用短期、中期和长期以及动态教育与培训,分别满足劳动力市场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

简而言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以企业用工需求为风向标,使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层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使技工教育最大的满足企业需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技能人才,确保技工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进展服务。

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学校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写进了学校“十二五”进展规划之中,并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深入地贯彻了这一理念,实现了以计划为需求向以市场为需求的转变,为校企合作奠定了认识基础。

3.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

“能力本位”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核心观念之一,只有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实践这一理念,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与之合作。

为此,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力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思想和实践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完成了由传统能力观向现代能力观的转变,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核心理念。

三大理念的树立,不仅形成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而且促进了办学模式的转变,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在办学模式层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多年来我校坚持走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及时根据企业进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建成了包括吉林省公路机械有限公司、中石油吉林化建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程公司、富士康(烟台)集团等30多家企业的校企合作XX络,合作涉及机械、电子等多个行业,在为学校的进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校企合作模式。

二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

为配合办学模式改革,笔者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指导下,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场地、教学内容、教师、作品与产品、校园文化的一体化,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一订单,两结合”模式,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笔者学校注重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的需要,采纳“一订单,两结合”的校企合作形式,积极探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一订单”

“一订单”是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采纳该模式重点解决学生就业岗位不足和学校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有效对接的问题。

办学至今,学校先后与吉林昊宇石化有限公司、吉林省公路机械有限公司、烟台富士康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做法是:

一是学校负责招生和教学,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训。

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和安置就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同时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负责授课,并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二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确立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

笔者学校根据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状况的信息反馈以及企业对技能人操作能力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把社会、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终身进展作为学校课程调整的风向标,确保了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用工标准的无缝链接。

实践证明,通过校企联手实施订单式培养,共同实施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进展,同时为学生顺利就业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例如,从1989年至今,学校就与吉林省公路机械有限公司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大量的毕业生被分配到该企业工作。

本着“校企合作,互补双赢”的原则,20XX年学校与该企业正式签订“订单”教育协议,即学校根据对方要求招收规定人数学生定向培养,具有定企业、定就业、定人数的特点,学生一入学就已明确就业的企业和岗位,属于真正的紧密型合作。

招在合作中,校企双方成立了以企业专家和校内专职人员共同组成的合作组,共同确定该班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培训考核计划,聘任企业专家任教,并把该企业左为实训教学基地,进行全方位校企合作。

教学中为突出适用性,在安排正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开设了电工工艺学、焊工工艺学、公路施工机械、公路养护机械等课程。

同时考虑到该厂以生产沥青(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为主,又突破以往专业界限,大量增加机电专业相关课程,如机床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操纵系统等内容,完全为了适应该厂生产、加工需要,达到了订单培养的实质要求。

实习实训教学的组织安排按照教学计划及公司生产需要参与检修、维护及生产加工等实际情况安排。

学校每年定期要将该班学生学习、实践等方面资料汇总向企业汇报,取得合作伙伴的理解和支持,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对企业的要求。

校企双方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真正把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2.“两结合”

“两结合”指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共建,习训结合”。

一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点是着力解决学生就业及对学校实习实训设备补充及学生的岗位实践的问题。

此合作定企业但不定岗位,定方向但不定人数,挑选合适者就业,但不包就业,属于半紧密型合作。

开展校企合作,选择企业是关键,我们精心选择现代化程度较高、规模大、市场信誉好、治理规范与所开专业相同的企业,引企入校,以建工厂化学校为目标,校企共建校内实训生产车间。

例如:

20XX年,经过考察论证,学校与三星重工(荣成)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及专业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同时为引进的企业提供场地,学校和厂方共同投入实习实训教学所需的设备设施,工厂负责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所需部分原材料及主要专业课程的教材等。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则到三星公司,由工厂师傅手把手指导操作,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即工厂的师傅就是学校的学习指导教师,学生就是工厂的工人,参与产品的生产制作全过程。

“教学链”与“产品链”对接,使企业和学校相融,企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实践教学需要,为学生与岗位对接奠定了基础。

二是“校企共建,习训结合”。

“校企合作,习训结合”意义和作用在于拓宽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与生产就业岗位的对接。

为使学校培养目标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的同时,根据专业不同选择专业对口、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定岗实习。

三、校企合作的经验和启发

学校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转变观念调整办学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它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

实现了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及教育与生产可持续进展。

首先,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办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

其次,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技能人才。

第三,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进展需要,促进解决学生就业,也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治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与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

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作为职业教育的参与者与支持者,ZG铁路工程总公司见证了在XX和GJ高度重视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职业教育法》实施20年走过的历程。

这部法律第一次把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对企业和职业教育进展起到了双向促进作用。

工程总公司现有职业学校12所,其中,高职2所、职工大学1所、干部培训学院1所,GJ重点中专6所、技校2所,分布在陕西、山西、黑龙江、湖北、贵州、河北、河南、甘肃8个省。

20XX年底,在册职工1745人,全日制在校生7万余人。

我们推进职教改革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实施专业化治理。

20XX年,工程总公司专门成立了宏达资产治理中心,对12所学校采取专业化集中治理,建立了职业教育集团化进展的办学体系,为学校进展搭建新的平台。

二是狠抓薄弱环节,改善办学条件。

针对各学校办学条件不足的情况,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调剂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投资6亿余元,为4所院校置地建设新校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各学校办学实力。

三是改进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

制定集团支持校企合作的办法和实施意见,各学校与工程总公司及子分公司、三级企业和项目部对接,在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订单培养、招生就业、师资队伍、资源共享等方面全面实施校企合作。

四是对接企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紧跟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和走出去步伐,改革和设置急需专业,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等现代建筑领域形成高职、中职共50个特色品牌专业。

如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领先开设了高铁技术、盾构技术等专业。

五是加强"

双师队伍"

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行企校专兼教师"

互兼互聘、双向交流"

选派企业技术专家到各院校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专业课教学,推进各学校专任教师到施工项目挂职锻炼,建立校企"

双师型"

师资人才库,为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职业教育法》公布实施20年来,各学校为工程总公司、铁路行业和其他企业培养了十几万名优秀经营治理和技术技能人才。

同时,各院校把企业员工培训作为重要的办学职能,仅20XX年,就为工程总公司培训生产一线急需的40个工种技能人才7000多名。

各学校还通过技术开发与应用、技能鉴定、编制技师培训教材、举办技能大赛等形式,发挥了主动服务企业的优势。

为高端装备制造培养紧缺人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地处ZG"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

——四川德阳,是1959年GJ与ZG二重、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

我们在办学中,始终坚持"

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办学就跟进到哪里;

装备制造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

这一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亮的进展道路。

一是开放办学,融入产业,成为重装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近年来,四川省经信委组织所属学校与100家大型企业、10个重点产业园建立对接;

省发改委组织、我校牵头,联合行业协会、装备制造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组建"

四川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

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

的机制。

二是省市共建,整合资源,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学校围绕ZG制造2025"

四川行动计划"

、德阳打造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和职业教育"

两张名片"

战略,先后与中航集团共建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与德国KUK、环龙共建"

四川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

与中科院分院、德阳市政府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

联合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建设"

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

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生产性服务,助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是立德树人,创新模式,弘扬"

大国工匠"

精神。

自20XX年起,学校在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基础上,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级导师,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授担任,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基层XX组织建立"

双汇报、双考察"

制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先后与16家企业共同培养新XX员329人。

学校聘请"

高凤林、8万吨航空模锻压机总设计师陈晓慈、中航集团材料失效分析首席专家陶春虎等大师、专家,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用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塑造学生。

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让学生接受原汁原味的技艺传授。

当前,GJ正全力推进创新驱动进展战略,我们将始终围绕GJ重大战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进展的需要,建好学院产学研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