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x
《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练习就是说这一节课设计了哪些东西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进行写生或临摹练习。
重点说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说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东西都一一作介绍,应择其要者而述之。
(六)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说教学过程就是说这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
说课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明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进行德育渗透等有关内容。
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因此,说课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
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
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
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
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
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
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
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
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
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
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表演一下吗?
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
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
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会想什么?
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
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
你了解雕塑吗?
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
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
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
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
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
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
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湘版小学三年级第七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色彩ABC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湘版四年级上册《色彩ABC》,色彩和感觉是比较直观的,比较刺激视觉神经的。
不同的感受都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
在这里就《色彩ABC》一课分为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教法和教学设计三大板块来进行说课,敬请指教!
第一大版块:
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色彩ABC》一课是集绘画、制作、审美、与游戏为一体的课业形式。
教材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体天然的色彩,粘贴成画,让学生们被自己设计的图画生动的情景,画面,更能吧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景中,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可见有助于本科的教学。
本科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技法、步骤、粘贴画的制作。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
利用小物体天然的颜色,拼贴组合成画;
2、操作领域:
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找到合适的材料的那种满足感,感受制作过程的新奇,享受制作成功的快乐,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3、情感领域:
以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技法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体验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粘贴画的制作方法、步骤和要求:
(1)、粘贴画的底图绘画;
(2)、粘贴画的小物体粘贴方法;
(3)、粘贴画要求画面饱满,色彩丰富,构思精巧!
2、粘贴画的创作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如何鼓励学生设计并粘贴制作出多种丰富、美丽的粘贴画!
第二版块:
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天然材质,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气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仔细观察几幅图,在尝试、分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在底图的创作绘画和粘贴画的粘贴时,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在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做,而且能做的精彩!
”
第三版块:
教学过程设计\一、神秘导入、探究之旅
1、上课初始先给学生们表演“小魔术”,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开心起来。
同学们开心么?
2、闭上眼睛,老师喊一二三,然后一起睁眼睛~~(大家眼睛闭上等待)~~~睁眼~
3、为什么一睁眼睛,刚才那张纸就变样了呢?
为什么可以用一张纸变出那么多样子来的画呢?
你们能不能也做出一个这样的魔术道具来?
并且让学生观察,“魔术道具”的特点。
(学生现时体验变脸的乐趣)
4、让学生先注意观察“道具”的特点。
(原来是由几张相同的纸,画上了相同的画)然后思考为什么这件“道具”明明看起来图是一样的,但总觉得不一样呢?
(图片相同,但使用的材料不同?
)接下来就要求同学们思考,如何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张好看的“道具”?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结合自己的想法,畅谈自己对“道具”的形式,色彩的不同感受,充分展现其个性进而畅所欲言。
)用快乐的游戏开启想象之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剪、贴、等技法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5、揭示,点明课题: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色彩ABC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1、老师提供给每个制作小组一个卡片(整幅图片切开的),每小组一份。
然后讲授,毛线剪切,豆类拼镶,粮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粘贴方法!
(师生合作),思考自己组内的卡片,应该使用什么合适的材料,用来粘贴。
学生总结。
2、想知道老师怎么做道具的嘛?
请学生参与制作道具的过程,使用实物投影,让学生们了解的更清楚。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粘贴,教师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并注意安全。
教师巡回指导时,放舒缓音乐可以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导理念,对于中高段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作精神的培养。
这是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3、本课高潮:
变一个大型魔术。
孩子们大概10---15分钟就可以制作完成领导的卡片,并粘贴好自己的材料。
剩下的时间,让孩子们分别吧自己制作的卡片贴在教师已经准备好,并且贴在黑板上的另一张大卡纸。
原来,所有的纸片,粘贴好,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圣诞老人。
三、多为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当学生小组基本完成作品时,让他们把自己贴的卡片给好朋友或者周围同学看,并说明自己使用的是什么材料,说说比较经典的地方。
比如,使用的材料比较特殊,或者是材料使用非常得当。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的感觉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制作方法和造型元素的粘贴画给在场老师们的感觉,这又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评价:
“你使用的材料真有特色。
”“这副粮食粘贴做的真好。
”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而且,
3、总结评价拓展:
快圣诞节了,这幅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圣诞老人,大家想送给谁啊?
(学生说,送老师,送同学,送爸爸妈妈等等。
)老师提议这幅画是4.2班所有同学的共同的心意,放在教室里,送给在场的每个老师。
让他们感觉到,不但能制作出漂亮的粘贴画,还能表现的很美,很有艺术感,看这些作品非常够味
1.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还能体验到别的感觉嘛?
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人以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真是的感受嘛?
a)
课后拓展让学生积极的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2.
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1、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3、移情联想、张扬个性、创新实践。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要我们都多想一想,试一试,就一定会有收获。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体验为灵魂,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探索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使用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两次合作尝试制作的设计和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展开教学游戏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
《海底世界》说课稿
——湘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课
肥城市汶阳镇
李金焕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深蓝色的海水中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多样的鱼类,它是儿童最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
本课就设计了“对称剪刻、游戏活动、绘画表现”三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表现鱼和海洋生物的形状特征和海底世界的各种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和不对称之间的区别,并在创作表现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象。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海底世界》是一节集欣赏设计、造型表现、合作探索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剪刀等工具进行作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折纸、剪纸方法。
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折、画、剪、粘等方法来进行创作,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本课的知识容量,我把前两个活动“用对称剪法剪纸鱼、剪手摆鱼”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活动三“用绘画的形式展示海底世界”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我现在做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两个活动。
4、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根据美术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过程与方法:
新课标强调,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过程,选择的过程,制造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创新精神以及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的过程。
这节课就是让学生亲历观察,尝试自己探究,动手制作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鱼,经历亲自动手的过程,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感受创作表现的成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
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刻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二、教法:
在教学本课时,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与发现,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学氛围。
2、激励评价法>
三、学法:
1、自主探究法
这是提高学生内驱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对话、思考、讨论、尝试以及表现等活动,体会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设计意识与创新精神,陶冶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2、互助学习法
让同伴之间典型带动,互助合作,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具、学具:
,我根据学生以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准备了几种海洋鱼成品以及半成品,绘制了《海底世界》挂图;
为让学生自主探究,还给每组准备了2份鱼的模型,装进信封中。
同时准备视频仪、剪刀、刻刀、胶水等工具,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视觉效果,为扎实掌握技能提供条件。
学生自备彩纸和旧挂历纸数张以及剪刀、刻刀、胶水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经验形成的过程,它指向经验的产生,又是经验得以生成的情境。
因此,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反思,推动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实施中,我本着“以学定教”的课程教学过程观,运用“作品引入感知美-----剪刻创作表现美——课堂延伸创造美”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合作、探究、表现的主体,成为美的创造者。
(一)作品引入
感知美
1播放课件,展示海底鱼类让学生欣赏。
提问:
看到这各种各样的鱼儿你想向大家说些什么?
2.谈话交流
(1)谈收获。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后小结:
大海真是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世界,当你看到这么美的世界时,你不想把它描绘出来吗?
现在老师就把这海底世界请到咱们教室,(出示海底世界图,激发审美期待)你发现这海底还缺点什么?
今天,咱们就用自己的双手,来装扮这海底世界。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美的事物总是给人以向往与憧憬。
当看到千姿百态的小精灵鱼儿以及色彩斑斓的植物时,无不被鲜活的生灵所感染,所震撼,无不渴望进入那神奇的海底,触摸海的脉搏。
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动手制作的冲动,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剪刻创作
表现美
1、学习剪纸鱼
谈话:
海底世界这么丰富多彩,我们先做什么呢?
板书:
剪鱼
⑴
检查材料及工具准备情况
谈话:
要想剪一条漂亮的鱼该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
你准备好了吗?
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教师把自己多准备的补充给学生。
⑵
观察模型,分析鱼形及制作步骤和方法
“小鱼儿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早就跑到大家的课桌上的信封里了!
打开看看。
我们要剪出鱼的哪几部分呢?
要想顺利剪出漂亮的鱼儿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然后让学生合作观察探讨,教师提示学生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可以把作品拆开、合并反复研究。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帮学生梳理鱼形特点,总结制作过程并板书:
对折-----画------剪
⑶教师重点引导点拨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对折?
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做小结:
“看,(出示剪好的形状对称的小鱼)象这样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物体属于对称形,剪时,先对折是个好办法,这样省时省力,剪出的鱼儿才美丽大方。
观察一下,图上这几条鱼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
②在哪边画,画什么?
了解鱼的多样性,避免错剪。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因势利导: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鱼的形状,你可知道,全世界有2万多种鱼儿呢,画图案时,你大胆想象一下,心目中最美的鱼儿长的什么样,把它画下来,这一步可决定你剪的鱼儿是否漂亮。
在哪边起笔鱼儿才不会被剪碎?
”边说边演示绘制时要在不开口的一边起笔,这样才能保证把小鱼剪成功。
③剪刻时你能提醒大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教师提醒:
小鱼儿的衣服可以用剪刀剪,也可以用刻刀刻;
用刻刀时应该垫上垫板,以防损伤课桌;
剪刻时要均匀用力,不要伤到手。
(设计意图:
形象的作品最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冲击学生的视觉效果,因此,学生欣赏模型鱼时也会兴趣盎然,产生动手制作的欲望。
制作的过程及方法都是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
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我的发现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的存在很重要。
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性评价,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
先生拿做来教方为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为实学.)
⑷学生剪刻
教师指导
尽管通过观察和点拨理清了剪刻的步骤及方法,但鉴于目前学生动手操作少的特点,剪刻的过程仍是教学的难点。
在剪刻过程中我采用典型带动、互助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实践,即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随时找出操作熟练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的绘制及剪刻进行帮扶。
⑸评鱼赏鱼
分享快乐
展示成果是学生获得最大满足的过程。
为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我采用三个步骤:
展鱼-----摆鱼-----评鱼。
展鱼
是每位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尽可能的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
摆鱼
是每个小组选择有特点的作品摆在老师绘制好的海底世界图上,剩余的作品各小组可在课桌上摆出一幅海底世界鱼儿嬉戏的场景。
让孩子们给亲手剪刻的鱼儿选择一个舒适的家。
评鱼
是让学生对黑板上的作品和各小组的作品进行互评、自评、师生评。
剪的那条鱼最漂亮,色彩选择是否合适,形状姿态是否生动,剪刻的是否精致,你认为怎样改进可能更好一些等方面进行品评。
在品评的过程中一方面创造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