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工作规程Word下载.docx
《培训工作规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工作规程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有关培训产品和服务的采购:
由于社会培训资源的发展,利用外部专家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可能更具有效率。
培训主办者应确定是否选用外部资源,以及何时对有关培训过程各阶段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内外部采购,并进行监视。
3、人员参与:
学员是培训的关键要素之一。
将受训人员适当参与培训活动作为培训过程的一部分,可使其增强责任感,并为确保培训成功承担更多的职责。
4、培训需求的确定:
培训中心应确定可能影响某项工作质量的能力需求,评价进行该项工作人员的能力,并制定计划以弥补可能存在的能力方面的差距。
5、分析与比较组织需求与学员需求及其人员现有能力的差距。
(1)确定受训者现有的与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2)确定由于受训者现有能力与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不匹配所需要的培训;
(3)将规定的培训需求形成文件。
6、确定组织需求:
根据提出培训的税务机关的培训方针、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和过程设计的要求,确定组织的需求,以保证所要求的培训能满足组织的需求而开展。
7、确定和分析能力要求:
职(岗)位能力要求的确定和分析,关系到受训单位的战略目标和质量目标(包括人员能力需求)的组织确定。
职(岗)位能力要求应形成文件,可供定期或于需要分配工作和评价业绩(如目标管理考核或年度考核)时评审这类文件。
确定和分析职(岗)位能力要求可依据各种内外部资料,包括:
(1)从过去或当前的培训过程中记录的资料;
(2)某以职位税务人员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评估;
(3)税务机关内部人员的调整或季节性波动记录;
(4)为完成具体的任务所需要的内部或外部认证;
(5)为寻求对受训单位目标有贡献的税务人员个人发展机会的要求;
(6)影响受训单位的法规、规章和标准;
(7)调查中识别或预测的新的服务对象的要求等。
8、评审能力:
对表明每个过程所要求的能力和每个税务人员所具有的能力的记录应定期评审。
评审能力使用的方法可包括:
(1)与税务人员或领导面谈或问卷调查;
(2)观察;
(3)小组讨论;
(4)相关专家的介入。
9、确定能力差距:
对现有能力与相应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并记录能力差距。
10、识别解决办法以弥补能力差距:
弥补能力差距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培训或组织的其他活动。
如重新设计过程,补充经过充分培训的人员,将工作外包,改进其他资源,轮岗或修改工作程序。
11、编写培训需求说明:
当选择以培训作为弥补能力差距的方法后,应将培训的目标和预期结果编制成需求说明。
制定培训需求说明应以需求分析时找出的能力要求、以前培训的结果、当前的能力差距和纠正措施要求为依据。
这个文件应成为培训计划的一部分,并应包括组织目标的记录。
这些组织目标应被考虑作为设计和策划培训及监视培训过程的前提条件。
(二)设计和策划培训:
设计和策划阶段为培训计划提供了基础。
本阶段包括:
针对在培训需求调查中确定的能力差距所采取的措施和设想(策划);
同时也为评价培训结果和监督培训过程确定准则。
1、确定制约条件
确定并列出有关制约培训过程的项目。
这些项目可包括:
(1)依法规定的各种要求;
(2)组织确定的方针要求,包括那些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要求;
(3)经费安排;
(4)时间和日程要求;
(5)接受培训人员的可用性、积极性和能力;
(6)某些因素,如能否获得进行培训的内部资源或声誉好的培训提供者;
(7)任何其他可用资源的制约条件。
上述制约条件决定着培训方式的选择和培训提供者及培训计划的编制。
2、培训方式和选择准则:
应列出满足培训需求的各种可能的培训方式。
依据所列出的资源、制约条件和目标而选定适当的培训方式。
例如:
(1)现场的或非现场的课程培训和专题研讨会;
(2)在工作中接受辅导和建议;
(3)自学;
(4)远程学习。
选择某种培训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组合应参考以下因素:
(1)时间和地点;
(2)设施;
(3)费用;
(4)培训目标(包括具体的课程计划);
(5)学员情况(如:
现任职务、拟任职务、年龄、特长、经历,参训人数);
(6)培训持续的时间和实施的顺序;
(7)评定、评价和证书的形式。
(三)培训项目的实施
1、培训计划的制定:
应制定培训计划,以便与可能的培训承办者协商具体培训过程的各项事宜,如具体培训内容等。
培训计划有助于明确理解组织的需求、培训要求和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应建立在针对培训需求所提出的、预期要达到的能力的基础上,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提供,并创造通畅和公开的交流。
培训目标确定了受培训人员可实现的培训结果。
理想的培训计划包括:
(1)组织的目标和要求;
(2)培训需求说明;
(3)培训目标;
(4)培训对象(接受培训人员的有关情况);
(5)培训方式和内容概要;
(6)日程安排,如持续时间、日期和重要的阶段;
(7)资源要求,如培训场地、设施、培训资料和教职人员;
(8)财务要求;
(9)项目评估方案(为评价培训结果既定的准则和方法,包括评估指标)。
该准则和方法(评估指标)应测量下述方面:
①学员的满意程度;
②学员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的收获;
③学员在工作中的业绩;
④学员所在单位领导或培训主办单位领导的满意程度;
⑤对学员所属单位的影响;
⑥监督培训过程的程序。
2、培训项目立项:
根据税务机关发展和培训战略及需求调查的要求编制《培训项目策划书》,报请有关部门和领导审批。
3、选择培训提供者:
任何可能的内外部的培训提供者在被选择提供培训之前应受到严格的审查。
审查的内容和过程可包括培训提供者的书面信息(如有关目录、情况介绍)和评价报告。
审查应依据培训计划和已知的制约条件来进行。
选择的过程和结果应记录在主办者与培训提供者的协议或正式的合同中。
此协议应描述培训过程,明确培训主办者、培训提供者的任务和职责。
4、提供培训:
培训提供者必须根据协议和培训计划提供所有规定的活动。
培训主办者也应提供必要的资源以保证提供者的服务以起到支持和促进培训的作用。
这些行为包括:
支持培训者与受训者双方和监视培训质量。
5、提供支持:
培训主办者应在监视培训实施过程中为培训提供者提供支持。
培训前支持。
培训前支持可包括下述活动:
(1)向培训提供者简要介绍有关的信息;
(2)向学员简要介绍培训的性质和准备弥补的能力差距;
(3)使培训双方能够接触。
培训支持。
培训支持可包括下述活动:
(1)为培训双方提供有关工具、设备、文件、软件等保障;
(2)为学员提供充分和恰当的机会参与培训并使其能力得到发挥和激励;
(3)向培训者和受训者双方反馈各自的工作感受和体验以及对对方的反映。
(四)评价培训结果:
在学员完成培训后或在规定的期间内,培训主办者应确保进行评价以验证其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1、评价的目的是确认组织目标和培训目标已经实现,即培训是有效的。
培训结果的评价条件和依据是培训需求说明和培训计划,以及培训实施记录。
2、评价应在短期和长期的基础上开展:
在短期方面,应从学员中获得有关培训方式、所用资源以及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反馈信息;
在长期方面,应对学员的工作业绩和表现做出评价。
评价应根据已制定的准则进行。
评价过程应包括收集资料和监视过程的描述和评价报告。
3、学员的结业考核:
为了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检查培训质量,由培训中心对学员所训科目及学员的能力进行考核。
考核具体分为单科考试(查)和综合考评。
单科考试(查)和综合考评成绩可以确定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档。
单科考试(查)可采取口试与笔试、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某些科目也可以通过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记录或心得体会及论文的质量评定;
综合考评成绩由单科平均成绩、结业体会或论文成绩、现实表现(含出勤情况)三项加权综合评定,具体权值分别为:
0.6、O.2、O.2。
其中,实际参加培训时间少于规定时间三分之二的人员不能参加综合考评。
考核成绩填入《全国税务系统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和相应的结业鉴定表。
综合考评成绩在及格以上者准予结业。
每期培训班结束后,由培训提供者(培训中心)。
将学员的考核成绩和结业鉴定进行汇总,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由培训中心存档,一份交学员所在单位存档。
培训中心和宣教科应将学员培训档案作为永久档案保存。
4、收集资料并拟制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可包括下述方面内容:
(1)培训需求说明;
(2)评价准则和对评价来源、方法和日程的说明;
(3)分析收集的资料并阐明结果;
(4)评审培训费用;
(5)结论和改进建议。
二、培训项目管理
(一)项目准备:
项目策划部门或负责人根据领导批准的《培训项目策划书》成立项目组。
培训项目实行项目组长责任制。
在项目组内可根据培训规模和要求设立教学(课程)组和保障组。
教学(课程)组负责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评估与监视、教学管理、学员学籍管理等教学环节事务;
保障组负责学员接送、餐饮、住宿、学习用品、文娱等非课程环节的管理、保障与服务。
1教学(课程)组组长根据《培训项目策划书》和培训师资情况合理安排培训课程和日程,落实教室和其他施教场所,组织教材采购,编写《学员手册》及《培训讲义》,拟订开班典礼仪程和《培训班开班安排表(协办单)》,并传递给有关保障部门或责任人。
2、学员接站与送站:
学员管理人员按照《培训项目策划书》与《培训班开班安排表(协办单)》,安排接送站时间表,负责落实学员接站报到和结业返程,确保每一名学员安全报到,顺利返程。
3、学员报到:
学员管理负责人负责学员报到事宜。
学员报到事项包括:
(1)印发《学员手册》(包括学员守则、学员须知、培训计划、培训课程纲要)。
(2)请领学员学习用品,并发放到学员宿舍;
(3)组织学员修订或填写《学员报到信息表》;
(4)需要交费的,财务人员按照《培训项目策划(计划)书》收费;
(5)采集(拍摄)学员个人免冠照片(供制作《学员通讯录》和填写《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结业鉴定(登记)表》用);
(6)填制并发放《学员证》。
4、《学员须知》的内容是:
(1)学员交费标准、时间、地点;
(2)学员餐饮服务说明(时间、地点);
(3)预备会议的时间地点;
(4)开学典礼的时间地点;
(5)安全须知;
(6)通信服务。
5、学员报到后,根据报名信息,在24小时内将学员住宿及基本情况汇总打印成学员花名册,复制给有关领导和各教学保障部门各有关责任人,同时发给每一位学员。
根据情况在结业前制作并发放《学员通讯录》。
6、开班典礼:
教学(课程)组组长负责落实开学典礼的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开班地点、议程、领导讲话稿、安排学员代表讲话和教师代表讲话、开学典礼合影。
7、预备会。
根据不同培训项目要求,开班典礼前可召开预备会,导入培训环境,预备会由项目负责人或学员管理责任人主持召开。
会议内容主要是:
(1)简要介绍施教地社会经济及人文情况;
(2)介绍培训中心基本情况和各项服务设施;
(3)组织学员学习《学员守则》和《学员须知》;
(4)组织学员需求调查;
(5)组建班委会;
(6)组织培训前热身活动,导入培训环境。
8、开班典礼议程根据培训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参考议程如下:
(1)培训中心领导致欢迎词;
(2)项目组组长作项目说明;
(3)教师代表发言;
(4)学员代表发言;
(5)培训主办者代表讲话。
9、确定班委会:
开学典礼前,由项目组学员管理负责人确定、培训班班委会人选,也可以通过预备会由学员推举产生。
对于1个月以上的培训班,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有关规定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具体程序按党章规定执行。
班级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党支部与班委会的作用。
(二)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的原则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提高”。
培训管理可分为课程环节和非课程环节。
课程环节主要是培训提供与支持。
非课程环节主要包括文娱活动、后勤服务、学员交往和参观考察。
(三)、培训结业。
1、从培训项目开始就要考虑结束时所需要做的各项工作。
(1)填写《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结业鉴定(登记)表》和《结业证书》。
(2)撰写《培训项目评估报告》(学员管理、后勤服务、社会考察部分)。
培训项目评估主要包括:
培训课程评估、培训项目评估和培训教学质量评估。
为撰写《培训项目评估报告》,在结业前按照规定的问卷进行调查与座谈,或进行必要的测试。
《培训项目评估报告》要求侧重客观反映办班过程中的经验与存在问题。
(3)撰写《培训项目总结》并于结业典礼前送项目组长。
《培训项目总结》要求全面、真实、具体地反映培训过程、收获与评价,可以组织班委会集体撰写审定。
2、结业典礼。
教学(课程)组准备结业典礼议程,落实结业典礼时间地点,填写《培训班结业安排表(协办单)》,报项目组长审定。
同时,在结业典礼前提供结业典礼领导讲话提纲供领导参阅。
结业典礼参考议程如下:
(1)项目组组长作培训项目总结;
(2)宣读表彰决定并颁发荣誉证书(主要是30天以上的培训项目);
(3)颁发结业证书;
(4)教师代表讲话(30天以上培训项目安排);
(5)学员代表讲话;
(6)培训中心领导讲话;
(7)培训主办单位代表讲话。
3、学员返程:
安排学员返程是培训结束的最后环节,也是培训过程向培训效益转换的开始,应当善始善终地作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主要有:
(1)组织订票;
(2)拟订送站时间表并公示;
(3)举行结业宴会;
(4)组织送站。
(四)档案管理
1、培训文书及档案管理。
培训文书及档案管理包括:
《培训项目策划书》、《培训班开班(结业)工作安排表(协办单)》《培训班班委委员名单》,《学员学籍》及《通讯录》,培训班宣传报道材料与照片,文体活动计划与结果,班级日志与班级总结,社会考察计划与总结,经费预算与决算报告,开学典礼、结业典礼议程与学员发言、教师发言和领导讲话稿,以及培训班《学员手册》、《讲义》、《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结业鉴定(登记)表》、《培训项目评估报告》、《培训项目总结报告》、《优秀学员表彰决定》等培训相关文书、文件。
2、培训档案平时由教学(课程)组管理。
培训结束后整理移交项目管理员保存,以备查考;
年度结束时整理装订归档,交档案部门保存。
3、培训档案原则上应以电子文档和纸质(实物)两种方式保存。
(五)其他事项管理
1、围绕培训目标开展的一些活动都应在培训计划内展开。
应当重视非课程环节对培训的促进作用。
例如鼓励培训班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但这些活动不能影响课程环节的秩序和要求。
2、参观考察是公务员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重视围绕培训目标开展的参观考察的组织。
防止借参观考察游山玩水。
3、培训期间要注意学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搞好饮食卫生。
4、项目组组长对培训者应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对发现的不符合培训目标的活动有权进行劝勉或纠正。
5、鼓励培训者采用各种符合培训特点的教学方法。
6、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培训费中提取班级管理费。
班级管理费主要用于班级文体活动、培训激励等方面,并要以适当方式公开班费使用情况。
班费使用接受学员监督与财务监督。
7、宣传报道:
项目组应指定人员(可由学员兼任)负责报道培训项目实施情况和先进人物与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