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班初一第13讲苏教版期末复习一教师版Word格式.docx
《春季班初一第13讲苏教版期末复习一教师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班初一第13讲苏教版期末复习一教师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黔(qiá
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
后来称贵州省为黔。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2,好(hà
o)事者:
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
用船装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
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
以为,以(之)为。
以,把。
为,作为。
神,神奇的东西。
把它当做神
7,蔽林间窥之:
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蔽,隐蔽,躲藏。
窥,偷看。
8,稍出近之:
渐渐的接近它。
稍:
渐渐。
9,慭慭(yì
nyì
n)然:
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
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莫,不。
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
11,大骇:
非常害怕。
12,远遁:
逃到远处。
遁:
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
且:
将要。
噬:
咬。
14,然往来视之。
然:
然而,但是。
往来:
来来往往。
视;
观察。
15,觉无异能:
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6,习:
同“悉”熟悉。
益:
益习其声:
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17,终不敢搏:
始终不敢扑击它。
搏:
击,扑
18,近:
稍出近之。
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
稍近,益狎。
走进,靠近。
19,益:
更加。
20,狎(xiá
):
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21,荡倚冲冒:
碰撞靠近冲击冒犯。
荡,碰撞。
倚,靠近。
冲,冲击,冲撞。
冒,冒犯
22,驴不胜怒。
不胜:
不堪,禁不住。
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23,蹄:
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24,因:
于是,就
25,计之:
盘算这件事。
之:
指驴子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6,技止此耳:
技:
本领,技能。
止:
只,仅。
此:
如此。
耳:
罢了
27,跳踉(liá
ng):
跳跃。
28,阚(hǎn):
同“吼”,怒吼。
29,乃:
才。
30,去:
离开。
通假字:
1.技止此耳“止”通“只”,只,不过。
2.益习其声“习”同“悉”,熟悉。
古今异义:
1.稍出近之稍,古义:
渐渐今义:
稍微
2.因跳踉大阚因,古义:
于是今义:
因为
3.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古义:
离开今义:
前往
一词多义:
1、以为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
(2)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2、然
(1)慭慭然,莫相知。
(……的样子)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然而,但)
3、之
(1)黔之驴(的,结构助词)
(2)虎见之(它,代词,代驴)
(3)蹄之(它,代词,代老虎)
(4)虎因喜,计之曰(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4、益
(1)益习其声(渐渐)
(2)益狭(更加)
分析:
虎的心理变化过程
畏惧——好奇——恐惧——怀疑——高兴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生动描写虎认识驴的经过,推动情节发展。
)
寓意
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阶级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
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
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
1.老虎角度: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2.驴子角度:
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
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
“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然卒迨于祸。
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
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
而《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
“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阅读全文,弄清其层次结构。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段):
写驴刚被运到黔地后,老虎最初见到它时那种恐惧、谨慎的心理和表现。
第二部分(第②段):
写虎逐步试探、了解驴并最后把它吃掉的经过。
思考:
1、分析说明文章开始特别交代“黔之驴”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意义?
通篇故事写虎、驴相斗。
作者所选写的这两个形象是很典型的:
虎很凶猛;
驴庞大而无能,照理一口吃掉了事,故事也就无法形成了。
而文章开始,先给了一个限定——“黔无驴”,这就使读者明确地看到,故事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
虎猛,然而一时并不了解驴的虚实;
驴无能,然而暂时还能依仗着外表的庞大来唬人。
老虎是一步步地了解对方;
驴是一步步地暴露自我,最终引出了故事的结局,从而表现出既定的主题。
所以,不难理解,开头的这三个字,是全篇的铺垫与总起,是使全文结构严谨完整的重要的第一笔。
2、细读课文,举例说明作者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比如恰当地使用了一些动词来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写驴刚被运到黔地时,虎开始观察驴时的动态和神情。
这是一种在强者面前自我保护性的作法和稳妥的观察方式,突出写虎的审慎、稳重、细心。
“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写虎保持警惕。
“(虎因)喜,计之”,写虎的机智和充满自信。
“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
“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
总之,以形象的文学,写出了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3、本文可分为六个层次,找出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词语。
以为神 慭慭然 大骇 甚恐 益狎 因喜
4、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把虎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逼真,层次清楚;
对驴的描写则抓住其什么来写的?
文章通过心理、动作描写,把虎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逼真;
对驴的描写则抓住其形体的庞然和驴的“鸣”、“蹄”来写,形象传神。
5、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本则寓言故事指出那些貌似有德有才的人,不过是像“黔之驴”那样,使用他们那点可怜的伎俩和真正有力量的人搏斗,到头来不过是自取灭亡。
讽刺那些或恃宠而骄,或盲目自大的得意忘形之徒,指出他们必然灭亡的下场。
6、《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故事,由此演化出的成语是?
黔驴技穷 (黔驴之技 庞然大物)
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
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蔽林间窥之(偷看)
⑵远遁(逃走)
⑶以为且噬己也(咬)
⑷蹄之(用脚踢)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
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不胜怒,蹄之。
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庞然大物⑵黔驴技穷
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答:
一层:
(“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
二层:
(“稍近”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
三层:
(“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①以为神②莫相知③以为且噬己也④觉无异能者⑤终不敢搏⑥技止此耳
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7.老虎的心理描写。
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觉无异能者虎因喜
8.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谁?
为什么?
驴。
这则故事由虎的正面描写来描写驴的外强中干,从而起到讽刺的作用。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完成11——15题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
(1)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
(2)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掬(3)顶毛,口齕(4)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
①逡巡:
有所顾虑而徘徊。
②啻:
仅仅,只有③掬:
这里是“抓”的意思。
④齕:
咬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驴不胜怒,蹄之,
(2)益习其声
(3)潜窥之(4)蹲地上少休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则至则无可用B、然然往来视之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
C、者觉无异能者D、其断其喉
以为是无能为者非怯也,待其惰也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2)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14、甲乙两文刻画虎、猫这两个形象时,相同点是都主要采用了描写方法,不同点是甲文还描写了虎的,乙文则没有。
(2分)
15、乙文猫鼠大战中,猫采用了的战术,战胜了凶猛的鼠。
参考答案:
11、
(1)用蹄子踢
(2)逐渐(3)偷看(4)稍微、略微
12、D
13、
(1)在民间到处寻找捕捉老鼠的好猫,但总是被老鼠吃掉。
(2)渐渐出来靠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是什么东西。
14、动作心理
15、避其锐气,后发制人。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9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节选自《战国策》
1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2分)
A.吾为子先行武陵人捕鱼为业
B.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至峡江寺而意症决舍
C.故遂与之行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兽见之皆走花之君子者也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是逆天帝命也:
这B.兽见之皆走:
走开
C.虎以为然:
对、正确D.故遂与之行:
于是、就
15、根据这则文言文概括一个成语。
(1分)
16、把“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译成现代汉语。
17、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评价这件事。
参考答案
14、B
15、狐假虎威
16、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有一次)捉到一只狐狸。
17、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一)阅读<
黔之驴>
,完成9—14题。
(15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呜,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3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驴不胜怒()
(3)计之日()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这个句子。
(2分)
11、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
的词语。
12、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老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说说刻画了老虎怎样的心理?
(2分)
13、本文的寓意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请你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4分)
寓意
(1):
寓意
(2):
14、本文演化出一些成语,如“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请写出你所熟悉的其他寓言故事里的成语,不少于4个。
9.
(1)用船
(2)不堪,禁不住(3)打算,盘算
10.到了(这个地方)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
(一个分句1分。
关键词语为“致则”、“无可用”“放之”)
11.鸣蹄(一个1分)
1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分析:
刻画了老虎因摸不清驴的底细,逐步试探,小心谨慎的心理。
(举例1分,分析1分)
13.
(1)从驴的方面看,寓言告诉我们要有真才实学。
(2)从老虎方面看,告诫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一定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终会获得胜利的(一点2分)
14.示例:
揠苗助长、叶公好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写对2个给1分,写对4个给2分。
有错别字则算错。
)
阅读下边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
(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
(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蹊:
践踏。
(2)策:
通“册”。
(3)长明灯:
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4)恬:
心神安适。
(5)韩性:
绍兴人,大学者。
(6)通儒:
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7)被:
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依僧寺以居无从致书以观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久之,母思还故里
C暮归,亡其牛益习其声
D录为弟子以为且噬己也
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
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
1.A
2.A
3.①偷偷地进学校去听学生读书 ②(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何不)就让他去读书呢?
4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
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
“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