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考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271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通风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业通风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业通风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业通风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业通风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通风考题.doc

《工业通风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通风考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通风考题.doc

1.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粉尘的性质,粒径大小,进入人体的粉尘量有关。

2.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质量浓度,另一种是体积浓度。

3.标准状态下,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的换算可按下式进行:

Y=mg/m

4.“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

5.局部排风系统由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风机构成。

6.由于通风房间不是非常严密的,处于正压状态时,室内的部分空气会通过房间不严密的缝隙或窗户、门洞渗到室外,渗到室外的这部分空气量称为无组织排风;当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时,室外空气会渗入室内,这部分空气量称为无组织进风。

7.事故排风的风量应根据工艺设计所提供的资料通过计算确定,当工艺设计不能提供有关计算资料时,应按每小时不小于房间全部容积的8次换气量确定。

8.距离吸气口最远的有害物散发点称为控制点;这一点的空气运动速度称为控制风速。

9.粉尘的特性有:

粘附性、爆炸性、荷电性与比电阻、润湿性。

10.粉尘的密度分为真密度和容积密度两种。

松散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粉尘的容积密度;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真密度(或尘粒密度)。

11.目前常用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主要有重力、离心力、惯性碰撞、接触阻留、扩散、静电力、凝聚七个方面。

12.袋式除尘器的过滤作用主要是依靠初层及以后逐渐堆积起来的粉尘层进行的,滤料只是起着形成初层和支持它的骨架作用,因此,滤布的网孔不是越大越好。

13.袋式除尘器运行一段时间后要及时进行清灰,清灰时不能破坏初层,以免效率下降。

14.处理含尘浓度高的气体时,为减轻袋式除尘器的负担,最好采用两级除尘,用低阻除尘器进行预净化。

15.惯性碰撞数越大,除尘效率越高。

16.电除尘器的供电装置包括:

升压变压器、整流器、控制装置。

17.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主要有四种:

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

18.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区别:

前者一般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看作是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是可逆的,解吸时不改变被吸收气体的性质;后者则伴有明显的化学反应,且效率比前者高,特别是处理低浓度气体时。

19.在吸收操作中,被吸收气体称为吸收质,气相中不参与吸收的气体称为惰气,吸收用的液体称为吸收剂。

20.常用的用于气体净化的吸收设备有:

喷淋塔、填料塔、湍球塔、筛板塔、文丘里吸收器。

21.薄钢板是风管制作最常用的材料,有普通薄钢板和镀锌薄钢板两种。

22.保温结构有四层:

防腐层、保温层、防潮层、保护层。

23.在0-0平面上,余压等于零的平面称为中和面。

24.如果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外墙开孔面积占外墙总面积的25%以上,而且车间内部阻挡较少时,室外气流在车间内的速度衰减比较小,能横贯整个车间,形成所谓的“穿堂风”。

25.影响人体舒适感的因素有:

温度、相对湿度和流动速度。

26.来源及物理性质气溶胶可分为.灰尘、烟、雾、烟雾。

27.粉尘的粒径一般为<200微米,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中毒和尘肺病。

28.粒径在10μ以上的粉尘称为降尘。

粒径在10μ以下的粉尘称为飘尘。

29.工业生按产中常见的有害物有粉尘、有害蒸汽和气体。

30.用通风方法控制工业有害物的机理是粉尘是依附于气流而运动,只要控制室内气流运动,就可以控制粉尘在室内扩散。

31.一般而言,车间有害物的质量最高容许浓度越大,有害物的危害越低。

32.一次尘化作用有剪切压缩、诱导空气、综合性尘化作用、热气流上升。

33.在通风除尘系统中,风机一般位于除尘器的后方。

34.局部送风系统可分为系统式和分散式两种。

35.按通风动力的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按通风区域的不同可分为局部通风、全面通风。

36.全面通风量按稀释各种有害物所需风量中的最大者来确定。

37.车间全面通风效果的好坏与通风量大小和气流组织有关。

38.事故排风风机的开关应设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

39.按工作原理的不同,局部排风罩可分为密闭罩、通风柜、外部吸气罩、接受式排风罩、吹吸式排风罩。

40.防尘密闭罩的形式有局部密闭罩、整体密闭罩、密闭小室。

41.密闭罩上设置排风口的目的是消除罩内正压。

密闭罩内产生正压的原因有机械设备运动、物料运动、罩内外温度差。

42.当输送冷料时,应在斗提机下部设置排风点,当物料温度为50~150℃时,应在斗提机上、下同时设置排风点,当物料温度>150℃时,应在斗提机上部设置排风点,

43.除尘系统所用风机类型一般为轴流式风机、离心风机。

44.外吸罩的风量计算方法有速度控制法、流量比法。

45.在同样条件下,有边的外吸罩是无边的外吸罩所需风量的0.5倍。

污染物的放散速度越大,所需的控制风速越大。

46.在同样的条件下有边的外吸罩比无边的外吸罩需要的风量小,在同样的条件下自由悬挂的吸气罩比工作台上的吸气罩需要的风量大。

47.外部吸气罩防止横向风流影响的方法有设置挡板。

48.根据安装高度的不同,热源上部的接受罩可分为高、低悬罩两种。

49.条缝式槽边排风罩的截面高度为250mm时称为高截面槽边排风罩。

同样条件下采用高截面双侧排风比采用高截面单侧排风所需的风量小。

50.条缝式槽边排风罩条缝口的吸气速度一般为7~10m/s。

吸风口的高度一般取50mm。

51.条缝口的吸气速度为8m/s时槽边排风罩的阻力为74.88Pa。

52.常用来衡量粉尘颗粒大小的粒径有定向粒径、长轴粒径、短轴粒径等。

53.描述粉尘粒径分布最常用的分布是粒径频率分布,该分布在对数概率纸上为正态分布函数。

54.在多级除尘器串联时,后一级除尘器的总效率一般比前一级除尘器的总效率高。

55.在旋风除尘器中内涡旋的径向速度方向向里,外涡旋的径向速度方向向外。

56.在旋风除尘器中沿径向方向的压力分布规律是外侧高中心低。

57.常见的除尘器灰斗下部的卸灰阀有双翻板式、星形。

58.布袋除尘器中滤袋的直径一般为125~500mm,滤袋的长度一般为2m。

59.并联管网阻力不平衡时的阻力平衡措施有。

60.衡量除尘器性能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是除尘效率、阻力。

对于湿式除尘器还要考虑耗水量。

61.除尘器的分级效率计算公式为η(dc)=1-exp[-αdcm]。

62.旋风除尘器内的气流通常存在上、内、外3个涡旋。

63.旋风除尘器内涡旋一般处于由下向上运动状态,外涡旋一般处于由上向下运动状态。

64.旋风除尘器的进口形式通常有直入式、蜗壳式、轴流式。

65.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一般为0.5~5m/s。

66.过滤式除尘器可分为袋式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两大类。

67.袋式除尘器的阻力由除尘器结构阻力、滤料本身阻力、粉尘层阻力3部分组成。

68.粉尘的密度越大,滤袋的过滤风速应当越大;清灰方式越好,过滤风速越大。

69.袋式除尘器的滤料按其结构可分为滤布、毛毡两类。

70.所有湿式除尘器中一般都应有脱水装置。

71.选用湿式除尘器时一般要考虑等指标。

72.常见的电除尘器放电极的形式有圆形、星形、锯齿形、芒刺型。

73.常见的电除尘器集尘极的形式有板式、管式。

74.工业电除尘器一般为区结构。

 

75.适用于电除尘器的粉尘比电阻为104~1011Ω.cm。

电除尘器中的电场:

风速一般为1~1.5m/s。

76.降低高比电阻粉尘的方法有加强振打、改进供电系统、增加烟气湿度、烟气调质。

77.常见的空气过滤器的种类有泡沫、纤维、纤维毡、纸静电过滤器。

78.通风除尘管道的最小管径应不小于80mm。

排风口应至少高出屋面0.5m。

79.除尘管道的最小排尘风速一般为2m/s,最小管径一般为80mm。

80.尘化作用:

使尘粒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81.质量浓度:

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毫克数,以mg/m3表示。

82.体积浓度:

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毫升数,以ml/m3表示。

83.局部排风:

在有害物产生地点直接把他们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

(所需风量小、效果好)

84.全面通风:

也称稀释通风,它一方面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把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85.气流组织:

合理地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用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86.中位径(d50):

算术平均粒径即为累计质量百分数为50%时的粒径。

87.除尘器效率:

除尘器从气流中捕集粉尘的能力。

88.全效率:

含尘气体通过除尘器时所捕集的粉尘量占进入除尘器的粉尘总量的百分数。

89.dψ:

某粒径间隔的粒子所占粒子总量的质量百分数。

90.分割粒径(dC50):

除尘器分级效率为50%时的粒径。

91.初层:

含尘气体通过滤料时,随着它们深入滤料内部,使纤维间空间逐渐减小,最终形成附着在滤料表面的粉尘层。

92.预附层过滤技术:

在传统的袋式除尘器上使其预先附着一层粉尘层(称为预附层),通过预附层材料的吸附、吸收、催化等效应将工业废气中的气、液相污染物预先净化,然后再把烟气中的固相污染物同时去除的技术。

93.电晕:

放电极周围的空气全部电离后,在放电极周围可以看见的一圈淡蓝色的光环。

94.摩擦阻力(沿程阻力):

由于空气本身的粘滞性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沿程能量损失。

95.局部阻力:

空气流经风管中的管件及设备时,由于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变化以及产生涡流造成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

96.余压:

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为受建筑物或其它物体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

97.工业有害物:

在工业生产中散发的各种有害物及余热余湿:

98.粉尘、气溶胶:

空气中浮游的气体颗粒:

微小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成为气溶胶

99.有害物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有害物含量

100.工业通风:

在局部地点或整个车间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浊空气排至室外,吧新鲜空气或经过净化符合卫生要求的空气送入室内

101.换气次数:

通风量与房间体积的比值

102.气流组织:

确定气流的流动方向和路线

103.局部排风罩:

设置在有害物散发点附近,直接捕集或控制有害物的罩子

104.控制风速(控制点):

距吸气口最远的点称为控制点,控制点的风速为控制风速

105.外部吸气罩的流量比:

排风罩吸入的外部气流与污染气流的比值

106.外部吸气罩的极限流量比:

污染气体即将发生泄漏时的流量比

107.吹吸罩的流量比:

吸气口吸入的总气体量与污染气体和外部空气的比

108.吹吸式排风罩:

利用吹和吸结合的排风方式

109.工业除尘:

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气体

110.空气过滤:

净化进风空气

111.除尘效率:

含尘气体通过除尘器是所捕集的粉尘量占进入除尘器粉尘总量的百分数

112.除尘器的分级除尘效率:

按粒径标定的除尘器效率

113.穿透率:

穿过除尘器的粉尘占进入粉尘量的比率

114.沉降速度:

尘粒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115.悬浮速度:

使尘粒处于悬浮状态,上升气流的最小上升速度

116.返混:

外涡旋气流在锥体底部旋转上升时会带走部分已分离的尘粒,这种现象成为返混

117.残留阻力:

袋式除尘器清灰后的阻力位残留阻力

118.带水:

湿式除尘器中气流把水大量带出的现象

119.有效驱进速度:

根据某一除尘器实际测定的参数用公式倒算处的驱进速度

120.驱进速度:

当静电力等于空气阻力时,作用在尘粒上的外力之和等于零,尘粒在横向作等速运动,这时尘粒的运动速度称为驱进速度。

121.电晕闭塞:

电场内悬浮的大量微粒是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