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2620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

《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旋流沉淀池施工技术总结Word下载.docx

ES=5.0Mpa,fak=140kPa。

第3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硬塑,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局部夹20~40cm的粉土薄层,含氧化铁及黄绿色斑团。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4.40~5.70m,平均5.02m;

层底标高▽-11.310~-10.110m,平均▽-10.560m;

ES=5.0Mpa,fak=170kPa。

第3-1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土质均匀。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60~1.80m,平均1.38m;

层底标高▽-12.490~-11.520m,平均▽-11.940m;

ES=6.0Mpa,fak=150kPa。

第4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硬塑,局部坚硬,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局部含直径1~3cm的钙质结核及20~40cm的粉土薄层及细砂薄层。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20~8.20m,平均5.95m;

层底标高▽-20.690~-15.110m,平均▽-17.900m;

ES=5.5Mpa,fak=180kPa。

第5层细砂:

橘黄色,饱和,中密-密实,长英质,局部夹粉土薄层,偶见姜石碎块。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30~7.30m,平均4.62m;

层底标高▽-23.680~-21.180m,平均▽-22.750m;

ES=16.0Mpa,fak=190kPa。

第6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硬塑,局部坚硬,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局部夹粉土、粘土及粗砂薄层,含大量姜石碎块。

场区普遍分布,该层未穿透,最大控制深度45.00m。

ES=6.5Mpa,fak=210kPa。

第6-1层中粗砂:

杂色、饱和、密实,长英质,局部夹姜石碎块及细砂薄层。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50~7.00m,平均2.41m;

层底标高▽-32.420~-27.050m,平均▽-29.470m;

ES=21.0Mpa,fak=230kPa。

第6-2层中粗砂:

杂色、饱和、密实,长英质,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及姜石碎块。

场区局部分布,厚度0.60~7.00m,平均2.85m;

层底标高▽-39.330~-32.080m,平均▽-34.760m;

ES=21.0Mpa,fak=240kPa。

1.4水文地质条件

旋流沉淀池在现地表下13.300~13.600m左右有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

旋流沉淀池外筒壁采用沉井施工,刃脚底标高为▽-22.300m,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采用排水法下沉。

沉井下沉过程中,排水采用深井井点降水方法。

1.5工程特点

1.5.1本工程基坑深,施工复杂,难度大,技术措施费用大。

1.5.2沉井内土方采用机械和人相结合挖土,塔吊及25t汽车吊垂直和水平运输,危险性大、速度慢。

2、施工组织机构及项目管理

2.1×

工程管理机构

2.2工程施工部署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分以下步骤完成:

2.2.1用挖土机将旋流沉淀池位置土方挖至▽-4.500,然后铺一层100mm厚砂垫层(刃脚处浇筑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砌刃脚砖模。

2.2.2旋流沉淀池外筒部分全高22.800m,分三段浇筑,二次下沉,第一段浇筑高度11.800m,下沉10.300m,地面上预留1500mm高,第二段浇筑高度7.500m,下沉7.600m,地面上预留1400mm高。

2.2.3待下沉稳定后,施工封底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底板。

2.2.4稳流板→内筒壁及各层平台→▽-3.000以上外筒壁、内筒壁及顶板→吸水井。

2.3资源配备

2.3.1施工劳动力计划

序号

工种

人数

1

混凝土工

4

2

木工

16

3

钢筋工

12

架工

6

5

瓦工

电焊工

7

塔吊司机

8

测量工

9

普工

10

2.3.2施工设备及材料

机械设备、

材料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备注

钢筋弯曲机

GW40

1台

钢筋切断机

φ6~40mm

对焊机

UN1-100A

调直机

GTQ12

交流电焊机

BX3-300-500

3台

木工平刨机

MB504

圆盘锯

φ450

插入式振动器

ZX50

5个

平板式振动器

PZ70

2个

组合钢模板

P2015P1515

P2006P2009

P1506P1509

P1015P1009

800㎡

11

钢管

Ф48*3.5

35t

塔吊

QTZ40

1座

13

汽车吊

25t

吊土方

14

60t

吊挖土机

15

经纬仪

J2

水准仪

DS3

17

钢卷尺

50m

1把

18

直螺纹套丝机

2台

19

装载机

1辆

20

反铲挖掘机

1.0m3

21

0.2m3

22

土方自卸车

20t

3辆

23

引水管

DN65

450m

24

潜水泵

QW65-35-60-15

8台

2台备用

25

回转钻机

GPS-10

26

泥浆泵

3PNL

27

三脚架

1副

2.3.3主要措施材料表

名称

规格

单位

钢板

δ=3

t

2.04

外筒壁施工缝处用

对拉螺栓

φ12、φ14

8.5

加止水板

钢筋支架

φ25

0.35

安全网

m2

250

跳板

2500×

300×

50

180

混凝土井管

Φ400

m

267

内径

砂砾滤料

m3

3、施工进度计划

3.1施工目标

2009年11月7日开工,2010年3月27日竣工。

绝对工期141个日历天(春节按20天放假考虑)。

3.2实际工期

开工日期2009年11月7日,竣工日期2010年5月8日,实际工期为183日历天。

3.3工期延误分析

3.3.12010年1月27日至2010年2月6日停工11天。

3.3.2由于春节,外协施工人员迟7天上班。

3.3.3由于劳动力不足,内筒壁及各层平台施工速度慢。

4、主要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对测量控制、土方工程、沉井预制及下沉、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深井降水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

4.1测量定位的方法

4.1.1旋流沉淀池自然地面标高约为▽±

0.000,圆心点位于炼钢厂房A列向南15000mm,49线向西3800mm。

4.1.2依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为首级控制点,根据稳定、可靠、通视的原则布设施工控制网,作为结构施工平面控制和标高控制的依据,再依据施工控制网放出旋流沉淀池圆心点。

4.1.3旋流沉淀池基坑土方挖至▽-4.500后,在基坑的中部砌筑一个370×

370×

1200(高)砖方墩并预埋-8×

150×

150铁件,将旋流沉淀池圆心投到其墩的铁件上,做为墙壁钢筋及模板安装的依据。

4.1.4旋流沉淀池第一次和第二次下沉到预定的深度后,在安装上端钢筋、模板前,施工人员应在筒壁内▽-4.000表面搭设平面固定架及旋流沉淀池底部混凝土方墩内预埋一块-8×

150钢板,然后用经纬仪根据两个方向控制点,向平面固定架投点,同时采用一个5Kg重的铅铊用16号铁丝穿入,通过平面固定架上的圆心点,放到旋流井井底混凝土方墩表面钢板0.01m悬空处,铅铊稳定后在钢板上标出旋流井井底圆心点,然后用Φ6钢筋进行焊接并加以保护,旋流井的外筒内壁及内筒外壁和内壁半径尺寸,按照井底圆心点及井顶圆心点进行支模。

4.2土方工程

4.2.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旋流沉淀池区域范围内,地表面以下为粉质粘土及细砂层,首先采用1m3挖土机将基坑挖至▽-4.500后,施工外筒壁沉井。

基坑四周操作面为1.500m,坡度为1:

0.3。

4.2.2沉井内土方采用0.2m3挖土机和人相结合挖土,塔吊及25t汽车吊垂直和水平运输。

4.2.3基坑排水

旋流沉淀池在现地表下13.30~13.60米左右有地下水,外筒壁采用沉井施工,刃脚底标高为▽-22.300m,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采用排水法下沉。

4.2.4基坑边坡保护

旋流沉淀池基坑东侧是甲方车棚,坡度较陡,为防止雨水冲刷造成边坡塌方,在东侧宽约6m范围内用塑料将边坡覆盖,以保护基坑边坡的稳定。

4.2.5土方回填

4.2.11.1土方回填前必须清除基坑内的积水、杂物、淤泥,同时要对基础结构砼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

4.2.11.2土方回填的土质、压实系数要满足设计要求,回填时要做击实试验,以确定回填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4.2.11.3回填土要从基础的最深处开始,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300mm,对称回填,分层夯实。

4.2.11.4回填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打夯机依次夯打,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均匀分布,夯实遍数为4~6遍,并满足压实系数的要求。

4.3沉井施工

4.3.1沉井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沉井基坑处理

模板加工

绑扎钢筋

浇注素混凝土垫层

第一段沉井预制11.80m

钢筋加工

架立内模

搭设脚手架

架立外模

第一段沉井下沉10.30m

浇注混凝土

第二段沉井预制7.500m

第二段沉井下沉7.600m

排水法封底

浇注钢筋混凝土底板

稳流板、内筒壁及各层平台、▽-3.000以上外筒壁、内筒壁及顶板

4.3.2施工准备

(1)进行施工前的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2)编制详细的沉井施工方案。

(3)进行测量放线。

(4)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5)进行工程材料复试和配合比的试配。

4.3.3测量放线

详见4.1条。

4.3.4刃脚及底梁下砂、混凝土垫层施工

根据地质资料,沉井基坑挖至▽-4.500时,现场查看属于第3层粉质粘土,fak=170kPa,地基承载力较大。

为了便于施工,在基坑范围内铺一层100mm的砂垫层,刃脚范围内浇筑厚100mm、宽1300mm的C15混凝土垫层,刃脚三角部分采用砖模。

经计算第一段浇筑11.80m高外筒壁,混凝土及预埋件重量约为1111t,对地基土产生的压力为P=1111×

1000×

9.8/57.6=189024Pa≈189kPa。

基本满足要求。

4.3.5沉井制作

旋流沉淀池外筒部分全高22.800m,分三段浇筑,二次下沉,第一段浇筑高度11.800m,下沉10.300m,地面上预留1500mm高,第二段浇筑高度7.500m,下沉7.600m,地面上预留1400mm高。

4.3.5.1脚手架工程

(1)脚手架采用ф48×

3.5钢管搭设承重架和外双排架。

(2)钢管脚手架的搭顺序为:

摆放扫地杆(贴近地面的大横杆)逐根树立立杆,随即与扫地杆扣紧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或扫地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步小横杆第三、四步大、小横杆加设简力撑铺脚手板。

钢管脚手架立杆底设δ=50mm木跳板,相临步架的大横杆应错开布置在立杆的里侧和外侧,避免偏差过大。

(3)筒壁施工时,外侧采用双排脚手架,内侧及平台施工采用满堂脚手架。

钢管支撑立杆纵横距不大于1.5m,横杆间距不大于1.5m,同时增设剪刀撑,以加强整体稳定性。

(4)本工程的特点是沉井制作与下沉各分为两个阶段,互不交叉。

第一次制作完成后下沉前脚手架要全部拆除;

第二次预制重新搭设,下沉前拆除内、外脚手架。

(5)在沉井制作期间,由于沉井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为安全起见,内外脚手架与井壁是脱离的。

(6)拆除脚手架时应划出工作区标志,禁止行人进入。

严格遵守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绑者先拆,先绑者后拆,一般是先拆栏杆、脚手架、剪力撑,而后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

4.3.5.2模板

(1)刃脚支设

沉井下部为刃脚,其支设方式取决于沉井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

本工程地基土质较好,采用砖垫座,砖垫座沿周长分成10段,中间留20mm空隙,以便拆除,砖垫座内壁用1:

2水泥砂浆抹面。

(2)筒壁采用组合式钢模板并辅以木模,模板加固竖向采用ø

48×

3.5钢管,水平采用螺纹22钢筋(1500mm高模板四道、900mm高模板三道、600mm高模板二道)及ф12及ф14对拉螺栓水平间距@600、竖向间距每块钢模板(高度1500mm)三道、(高度900mm、600mm)二道十字加固。

悬空部分模板全部采用∠50×

5角钢支撑和ø

18横斜撑骨架。

筒壁支模时对拉螺栓中部加设-3mm×

60mm×

60mm止水钢板。

(3)外筒壁水平施工缝留置,第一道水平施工缝留在▽-18.000处,第二道至第六道水平施工缝分别留在▽-14.100、▽-10.500、▽-6.600、▽-3.000、▽-1.500处;

内筒壁水平施工缝根据中间平台及筒壁高度确定。

外筒壁水平施工缝采用300mm×

3mm钢板做止水带;

内筒壁水平施工缝采用凹形槽做止水带。

(4)模板及支撑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表面平整,按缝严密不漏浆,与施工缝接茬处模板用双面胶粘贴。

(5)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以便拆模方便及增加模板的使用寿命。

拆模时注意不得硬碰、猛敲对拉螺栓,以免损伤混凝土。

(6)模板工程验收重点检查模板的刚度、垂直度、同心度。

(7)拆除模板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承重部分的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其它部分的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0%,保证拆模时不致损坏表面和棱角。

拆模顺序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4.3.5.3钢筋施工

(1)钢筋按规格、品种分类挂牌摆放。

钢筋采用集中设计放样,现场集中加工成半成品,运至所需部位进行绑扎.钢筋放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经过审核,确保准确无误。

(2)所有钢筋进场必须有材质合格证,进场后按批量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否则不得加工使用。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和业主的同意。

(3)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行绑扎(左右扣绑扎),钢筋及铁丝均不得接触底板。

(4)双层钢筋网绑扎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骨架或“S”筋,以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正确和两层之间距离。

底板钢筋安装时,先焊接Ф25钢筋支架@1500,并设置剪刀撑Ф25@4000。

(5)在绑扎钢筋时,应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不得有误差。

留设保护层,以相同配合比的细石砼或砂浆垫块,将钢筋垫起,严禁以钢筋垫钢筋。

用于保护层的砂浆垫块,应事先按保护层不同厚度做好,强度达到要求时才能使用,侧面用的垫块应予埋设铁丝。

(6)钢筋相互间应绑扎牢固,以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因碰撞、振动使绑扣松散、钢筋移位。

(7)绑扎筒体钢筋时,钢筋的数量、间距、锚固、搭接、错头应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按图纸及规范要求预留下一层筒体连接竖向钢筋。

同一位置钢筋接头率不超过50%,且错头长度应大于35d。

(8)按图纸要求的位置预留各层平台梁、板及冲渣沟插筋

(9)施工缝处钢筋绑扎前,先按要求进行施工缝处理,将此部位松散、薄弱的浮浆及骨料凿去,并用水冲洗干净,同时将附在插筋上的灰浆清理干净。

4.3.5.4混凝土工程

(1)采用商品混凝土,泵车输送,采用R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55。

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施工能连续进行,避免因混凝土中途停歇而造成施工冷缝。

(2)在各项准备工作完善、到位,并在甲方进行钢筋隐蔽验收之后,签发混凝土浇灌令。

混凝土浇灌除执行正常的浇灌申请制度外,混凝土浇灌前必须掌握天气情况、浇混凝土期间施工用电情况,以确保顺利浇灌。

(3)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灌方案。

浇灌时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4)混凝土浇筑时,要安排好劳动力并明确各施工人员的职责,并派专人进行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混凝土塌落度的试验。

(5)按照规范要求做混凝土试块,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取样在甲方的见证下进行,制作完成后送标准养护室养护,试块上应写施工日期、部位和设计强度。

4.3.5.5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要求:

(1)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槽等工具。

(2)浇筑混凝土采用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使用插入式振捣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一层时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的接缝。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不超过2h。

(5)浇筑混凝土时要专人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埋设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在以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沉井制作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沉井制作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平面尺寸

长  宽

±

0.5%,且不得大于100mm

两对角线

对角线长的1%

井壁厚度

15mm

井壁垂直度

<1%

预留孔位置

<20mm

4.3.5.6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上表面用抹子压实抹光,混凝土终凝后覆盖麻袋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4.3.5.7施工缝处理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清除垃圾、表面上松动砂,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2)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先铺上30~50mm厚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3.5.8变形缝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所有变形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沥青油麻丝和沥青防水胶泥处理,因此施工时应注意下几点:

(1)用于变形缝处的各种材料必须进行认真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检验的内容包括半成品的产品合格证,各项指标的检验报告等。

对橡胶止水带尚应检验各部位的断面尺寸,轴线长度、硫化加工的接缝是否均匀一致以及有无破损和断裂等。

(2)必须认真清洗橡胶止水带的污物、尘泥和积水,以保证橡胶止水带与混凝土紧密结合。

(3)在绑扎钢筋和支模板时,为保证止水带的位置准确,止水带必须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位。

应用铅丝穿过止水带尾部特设的小孔与1φ6通长的附加纵筋绑扎在一起,然后另用铅丝固定此附加纵筋,使其与壁板的内外层钢筋或底板的上下钢筋连接牢固。

(4)在支模、拆模及浇筑砼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止水带不受损伤,必要时须加隔离保护措施。

(5)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不能同时浇筑,必须先浇一侧的混凝土,当一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时,方可拆除模板,再浇筑另一侧的混凝土,以保证橡胶止水带的位置准确和止水带与混凝土结合牢固。

(6)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必须设专人负责止水带附近的捣实和排气,对于水平设置的止水带,固定时必须将止水带端部比设计位置抬高2~3cm,浇筑混凝土时,第一层混凝土的铺浇厚度要稍高于止水带,使止水带下的混凝土能一次捣实,然后剪断上层铅丝,用园头木棍在止水带的上部逐点捣实以利排气。

对于竖向设置的止水带,应在止水带的两侧同时分层浇捣混凝土。

(7)填筑沥青防水胶泥的凹槽,可用小木压条稳固在模板上,混凝土浇筑后拉出压条形成凹槽,不得将嵌缝板全断面浇筑在混凝土内后剔出凹槽。

(8)沥青防水胶泥应与其两侧接触的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结。

4.3.6沉井下沉

4.3.6.1当第一段外筒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第二段外筒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方可进行下沉。

沉井下沉前井壁上所有预留孔用用MU7.5红砖砌堵,外表面抹1:

2水泥砂浆30厚(与筒壁平齐),待沉至设计标高后,再拆开砖砌体。

沉井下沉前,先在内外井壁各对称弹出4条垂线,以测定沉井下沉时的倾斜度。

在沉井内部4条垂线的顶端,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