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II).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254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I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I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II).doc

《教育心理学(I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II).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II).doc

{教育心理学}(PartII:

5~10)

【五、知识的学习】

1.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的含义及其类型❀

A.含义:

a.从静态看,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是经验的有组织的信息系统,主要承载知识“是什么”的问题

b.从动态看,知识是认识的过程,是求知的方法,主要指向“怎么用”知识的范畴

c.从结合的观点看,知识在本质上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不断更新或扩展的过程

B.类型:

a.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范围,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

b.根据知识反映事物的深浅,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c.根据知识的来源,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

d.根据知识是否易于传递,编码化知识和隐含经验类知识

e.根据知识解决问题的功能,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知识获得的机制❀

A.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a.皮亚杰,同化和顺应

b.奥苏伯尔,使学习者获得或理解知识的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则是个体的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交互作用情况下的同化过程

B.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a.产生式理论——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基本原则是“如果条件为X,那么实施条件Y”

b.本质上是掌握一个程序,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

2.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

A.陈述性知识理解的类型:

①陈述性知识的类型:

符号、事实、知识群

②陈述性知识理解的类型: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

B.程序性知识理解的类型:

①程序性知识的类型: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

②程序性知识理解的类型:

1)模式识别学习;2)动作步骤学习

❀知识理解的过程❀

A.陈述性知识理解的过程:

①奥苏伯尔,初学阶段和保持阶段

②皮连生,习得阶段、巩固和转化阶段、提取与应用阶段(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迁移)

B.程序性知识理解的过程:

①程序性知识理解与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2)联系阶段;3)自动化阶段

②智慧技能的理解与形成过程:

a.加里培林,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b.冯忠良,三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2)原型操作阶段;3)原型内化阶段

③认知策略的理解与学习过程:

a.自上而下的学习

b.自下而上的学习

④动作技能的理解与学习过程:

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A.知识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及其关系、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B.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a.知识材料本身的原因——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

b.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教学策略与方法

c.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有关知识的储备

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知识的整合:

记忆及其种类❀

A.记忆,是个体通过对知识的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经验的心理过程

B.识记和保持是再现的前提,再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知识的整合与深化主要是通过识记和保持两个记忆环节实现的

C.种类:

a.根据记忆的结构,可把记忆区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在长时记忆中,从不同角度可将其区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记忆、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表象系统的言语系统的记忆等

❀遗忘的特点与原因❀

A.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a.保持量的减少

b.保持量的增加

c.记忆内容变化

B.遗忘原因的理论探讨:

a.记忆痕迹衰退说

b.材料间的干扰说

c.检索困难说

d.知识同化说

e.动机性遗忘说(压抑理论)

❀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

A.提高加工水平

B.多重编码

C.联系记忆法

D.过度学习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E.合理复习,包括及时复习和分散复习等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知识应用的形式❀

过程一般包括四个环节:

1)审题;2)联想;3)课题类化;4)检验

❀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

A.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与新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或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B.理论: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因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e.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A.促进陈述性知识迁移的措施:

a.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b.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c.注意学习材料的共同性,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贯通

B.促进程序性知识迁移的措施:

a.促进智慧技能的迁移,应注意以下问题:

1)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产生式规则;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熟练解决问题;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促使智慧活动内化

b.促进动作技能的迁移,应注意以下问题:

1)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2)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要准确清晰;3)加强学生的练习与反馈

C.促进认知策略迁移的措施:

a.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b.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c.根据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进行策略训练

d.制订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e.变式与练习

【六、技能的形成】

1.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点❀

A.技能的实质: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躯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技能的本质是知识的运用,即程序性知识的运用

B.技能的特点:

1)流畅性;2)迅速性;3)经济性;4)同时性;5适应性

❀技能的类型❀

A.心智技能

a.定义:

也称智慧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常见心智技能

b.特点:

1)动作对象的观念性;2)动作执行的内潜性;3)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c.按其内容和概括化程度,分为一般心智技能(跨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特殊心智技能

d.加涅将心智技能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B.操作技能

a.定义:

也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b.包括三种成分:

1)动作或动作组;2)体能;3)认知能力

c.特点:

1)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2)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显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3)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技能的作用❀

A.技能作为合乎规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B.技能是获得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C.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

A.为了达到培养心智技能的目的,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实际的操作活动,作为练习心智技能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培养使原型得到锻炼

B.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经过两个步骤——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A.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a.活动定向阶段——做什么和怎么做

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表、标本等

c.出生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是心智活动在形式上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

d.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要求学生进行专门的练习

e.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心智活动的压缩和自动化,脱离了自我观察的范围,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B.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

a.认知阶段——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及中间步骤

b.联结阶段——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编辑为程序性知识

c.自动化阶段——有意识的认知投入较小

C.冯忠良关于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

a.原型定向阶段

b.原型操作阶段

c.原型内化阶段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A.心智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

a.形成条件化知识

b.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c.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d.正例与反例的运用

e.科学地进行练习

f.分阶段进行培养

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A.按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B.按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类:

a.连续型操作技能

b.断续型操作技能

C.按操作的控制机制的不同分类:

a.闭合型操作技能

b.开放型操作技能

D.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类:

a.徒手型操作技能

b.器械型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A.操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

a.认知阶段

b.分解阶段

c.联系定位阶段

d.自动化阶段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A.让学生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

B.准确示范与讲解

C.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D.充分有效的反馈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

❀学习策略的概念❀

A.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

B.学习过程中用来进行信息加工的策略称为学习认知策略

C.学习过程中用来调节控制学习过程,保障信息加工过程有效进行的学习策略则称为学习监控策略

❀学习策略的结构❀

A.奈斯伯特与舒克史密斯——提问、计划、调控、审核、矫正、自检

B.温斯坦——认知信息加工策略、积极学习策略、辅助性策略、元认知策略

C.瑟洛——学习策略的系统图:

基本策略与辅助性策略

D.迈克卡——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以及其他人的支持)

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注意策略❀

A.定义:

保证学习者将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学习材料的策略

B.教学:

a.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区别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能力

b.教给学生专注于重要信息的策略

c.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习者对重要信息加以注意

d.巧妙运用刺激物的特点,吸引选择性注意

❀精细加工策略❀

A.定义:

通过对学习材料的精细加工,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习者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把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B.教学:

a.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b.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

c.向学生介绍一些精细加工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精细加工的方法

d.及时反馈评价

❀复述策略❀

A.定义:

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采取的学习策略

B.主要包括:

a.克服记忆效应

b.多感官协同记忆

c.尝试背诵

d.过度学习

e.及时复习

f.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

g.多形式复习

C.教学:

a.经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的复述习惯

b.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

c.对学生的复述给予引导,使学生通过理解材料之间的意义、连接、关系来复述而不是死记硬背

❀编码与组织策略❀

A.定义:

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策略;为了发现学习材料的共同特征或性质,从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

B.主要形式:

“聚类”和“概括”

C.教学:

a.教给学生组织材料的步骤

b.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