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235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docx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土木工程专业)

1概述

土木工程是建筑、桥梁、道路、隧道、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铁路工程、矿山设施、港口工程等的统称,其内涵为用各种土木建筑材料修建上述工程的生产活动及其相关工程技术,包括勘测、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

土木工程是国家重要行业和支柱产业,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各类设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保障,对拉动社会经济有重要作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需求的现代土木工程也促进了材料、能源、环保、机械、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土木工程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会面临更高居住质量,更高出行需求,更全方位的空间拓展,更系统的基础设施维护、改造与升级,以及更强抵御灾害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也构成了土木工程专业长久不衰、不断创新的原动力。

土木工程是一门工程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土木工程的主干学科是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等,以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为基础,与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水工结构工程,铁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

土木工程专业分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即数据收集、计划或者规划、设计、经济分析、现场施工以及日常运营或维护。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工程的理论分析、设计、规划、建造、维护保养和管理、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经过规定的执业实践年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报考并获取不同等级的相关注册职业认证资格。

2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土木类(0810)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土木工程(081001)

3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空间等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较好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专门人才。

3.2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结合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和行业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为目标,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各高校还应根据科技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定期评估,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

4培养规格

4.1学制

4年

4.2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4.3参考总学时或学分

土木工程专业参考总学分为160~180学分,课内总学时于为2200~2500学时,集中实践类环节安排38~40周。

 

4.4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4.4.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为人诚实、正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具有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良好素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具有科学思维和辩  证思维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  担技术责任,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具有推广新技术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心  理和身体素质,能乐观面对挑战和挫折;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土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维护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

4.4.2业务方面

(1)了解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1门外语。

  

(2)熟悉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力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至少1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运用其解决一般工程问题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建筑、给水与排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相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常规工程测试仪器的运用能力。

  

(8)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10)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4.4.3体育方面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5师资队伍

5.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有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年龄、职称、学缘、专业)合理。

教师须具有高校教师资格。

承担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任课教师每门不少于2人门;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比例不低于70%。

平均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不超过10人。

教师队伍中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带头人,具有一定比例的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专兼职教师。

应有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主持教学管理工作,并有一支胜任本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学队伍。

有足够的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教师)指导实验课程。

有企业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履行职责。

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应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

5.2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不少于3/4的专业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为土木工程学科。

专业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其中部分教师(约50%)承担过实际工程性项目或具有与企业共同工作的经历。

授课教师应具备与所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和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

5.3教师发展环境

教师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学校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

学校拥有良好的相关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鼓励和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

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师承担的课程数量和授课学时数应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教师有一定时间和精力开展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6教学条件

6.1教学设施要求

(1)具备大学物理、化学、计算机、测量、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材料、结构等实验室;实验设备、仪器完好,场地面积和设备台套数能满足实验教学的分组要求,操作型实验分组应满足人人动手的要求;实验标准符合现行工程规范规程要求。

(2)有一支能有效指导学生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人员队伍,管理规范有序,实验仪器设备运行良好。

(3)多媒体、语音教室等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计算机的数量和管理应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有固定教室。

(4)有稳定的、能覆盖所设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并符合专业实习的要求。

6.2信息资源要求

6.2.1基本信息资源

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

6.2.2教材及参考书

(1)基础课程教材应尽量选用优秀、经典的国家级规划教材。

(2)专业课程应尽量选用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

6.2.3图书信息资源

(1)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生均图书量不少于50册,并且近几年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2册。

本专业的中文期刊不少于50种,外文期刊不少于30种。

(2)有满足教学需要的现行工程建设法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3)有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正版专业软件。

(4)提供主要的数字化专业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

(5)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程网站,或利用现有的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一定效量的网络教学资源。

6.3教学经费要求

6.3.1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在满足教育部对工科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平均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值不低于设备总值的10%。

6.3.2生均年日常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投人应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生均年日常教学经费[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教师办公、差旅及实验室日常维护费等]不少于1200元。

6.3.3新开办专业经费要求

新设的土木工程专业,开办经费(不包括学生宿舍、教室、办公场所等资产价值)生均--般不少于1万元。

7质量保障体系

7.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7.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7.3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附录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

1专业知识体系

1.1知识体系

1.1.1通识类知识

通识类知识包括工具类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三类。

工具类知识包括外语等。

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大学生心理学体育等基本内容。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工程化学、环境保护概论等基本内容,具体应符合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教学要求。

1.1.2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也称专业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须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

力学原理与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与方法、施工原理与方法等。

1.1.3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主要指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铁道工程、港口建设、海洋设施工程等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其中包括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的知识,以及施工原理与方法的知识。

1.2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由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及创新训练等组成。

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基本构件实验、土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等。

实习主要包括课程实习以及结合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设计包括结合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