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1956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

《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配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Word下载.docx

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口语练习材料少,语言知识不够宽广);

教学环境单一,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加上练习的机会少(班额大,每班45人以上),自信心不高,很难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学习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影响英语口语交际的质量。

因此,为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感的口语教材,拓展学生口语学习和运用的渠道,探索出一种既能引起学生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又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是我校英语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即“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第二、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现状的分析

根据文献资料和网络搜索,国内英语教学领域有一些关于使用VCD教学的研究,但是这些VCD都是按照要教的句型编写几个句子,请几个固定的演员生硬的、有口无心的念出句子,缺少面部表情,也无肢体语言,只令人感到“做戏”,没有吸引力。

新东方副校长杜伟在电影教学方面倒是有倡议,用“视听电影训练法”来进行英语教学,但是只适用于成人的培训,目前市场也有相应的书和光碟,全文收入给学生使用,作为课外辅助教材。

而真正把英语电影作为学生口语教学的素材,编写成系列的教材,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还没有,与此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研究也没有。

第三、我校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我校教师重视教科研工作,有一支稳定的教学研究队伍,老中青结合,全校英语教师40多名,外教8人,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学热情高,方法多。

另外,学校有较好的硬件条件,有一个网络中心,还有一批能支持教师研究的电脑专业老师,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再有,学校地处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家长素质高,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经济条件不错,很愿意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电影艺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将是一个新的领域。

因为电影是生活的缩影,英语片中的对白非常口语化,几乎全部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若能以电影对白作为教材,通过课堂教学对它的文意、俚语、文化背景、文法结构、艺术表现等进行理解,那么就能以一种新的英语口语教学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英语学习法了。

作为外语学校来说,这将是一个新的特色,新的“品牌”,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电影配音英语口语教学:

指的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加强跨语言文化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的特点,选用英语电影片段进行口语教学的一种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看英文电影,学地道口语,融世界文化,塑人文学生”

课题着眼的总目标:

论证出有效利用英文原版电影,通过上电影配音课,开展相关的电影活动,能创设英语口语教学的良好环境,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表演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异文化的认同等),并总结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根据研究工作的现实,研究的具体内容是:

1、创建电影配音课的教学模式

经过实验,摸清英语口语电影配音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和操作要领,以构建出英语口语电影配音课的教学模式。

2、形成小学英语配音系列教材(1---6年级)。

通过实验,挑选出适合各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的电影片断,并编成英语配音系列教材,供各年级使用。

3、增设英语电影配音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

开设其他电影选修活动课。

4、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英语视听教学方法

视听教学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

而电影为学生创造了“声、光、色、像”无限拓展的立体环境,为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美国教育学者研究发现:

我们从视觉获得的80%的知识,但仅记住了它的11%。

听觉和视觉的组合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使记忆的东西由5%上升到50%。

(二)体验教育理论

使英语生活化的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进行英语口语教学,让学生体验配音学习过程,体验电影剧本中人物的情感,体验电影主题的思想,以及体验自己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有7种不同类型的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

2.逻辑-数理智能。

3.视觉空间智力。

4.身体-动觉智力。

5.音乐智力。

6.人际交往智力。

7.自知自省智能。

而电影配音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欣赏和分析影片,模仿和表演,合作配音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肢体等,培养这些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使用调查法、实验法、座谈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试验教师进行行动研究,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新的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保证学校电影配音课程具有特色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成功。

2、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验中较早研究出一些可行做法的实验老师,如:

葛岩峰,杨毅,许桔红,要求他们进行总结,作为典型带动其他试验老师在实验班级中试行,在试行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提出对方案的修改意见,为改进方案做出贡献。

3、实验对比法:

对参加配音教学的学生做好前测和跟踪检测,并与非配音班的同学做相应的观察和比较,得出数据,便于分析。

(二)研究对象

在小学四年级选修活动中选出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为实验班,其余班级为对比班。

由葛岩峰老师进行教学实验。

先期进行实验探索,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突破后,在小学三,四年级进行推广,许桔红,杨毅等老师加入实验,小范围推广,最后,全校二、三、四、五年级开展配音教学。

(三)实验假设与变量界定

1、变量的界定

(1)自变量: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电影配音教材和电影配音课的教学结构及方法。

(2)因变量: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学生学习电影配音教材后的英语口语能力的变化;

及对学生在审美能力、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合作精神、团队作风、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影响。

(3)干扰变量:

本实验的干扰变量是,学生的性别、智力状况、学习能力、家庭环境、实验教师的水平、能力及其它因素。

2、实验假设  

在种类繁多的英文配音影片中,以教师选择,家长、学生推荐的方式,选编出学生喜欢、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配音教材,以多媒体、超文本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实现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目的。

3、变量的控制与操作

(1)自变量的控制与操纵。

课题所界定的研究系统,是以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的。

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是:

电影配音教材、实验教师、教学媒体、学生及其联系、控制这些要素的教学策略。

为了达到最佳的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效果,各要素必须相互协调;

教学策略的设计,也应有利于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

  对自变量的操纵,应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电影配音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环境里轻轻松松地学习英语口语;

同时要将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在时间、空间的排列组合上进行合理的有序安排,促使系统功能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上充分展开;

此外,在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充分发挥电影配音教材的功能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长,积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乐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干扰变量的控制与操纵。

在随机分班的前提下,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在实验期间,不开展班级间的英语口语竞赛,对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采取等级记分法记载,不将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排序。

在实验前,召开家长会,公布实验方案,让家长配合。

对某些不可预见的干扰变量的影响所造成的误差,可通过多次实验数据的统计,对比及误差分析排除。

让实验在盲态下进行。

4、实验变量的检测

(1)自变量的检测

  电影配音教材的检测:

主要是片长、单词量、语法、语句、语音、语调等。

配音课教学模式的检测:

主要是对该模式中的各个环节的定性定量测试,也可采用同因变量双向检测的方式进行。

(2)因变量的检测

a.听说能力的测试b.单词量的测试c.实用英语对话测试d.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反应进行检测e.综合素质的检测

五、课题实施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流程图

1、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由正、副校长担任课题组组长和执行组长,英语学科教师和网络中心的电教老师组成课题研究组成员。

2、分工明确,提供保障措施:

①为课题研究提供人员、时间、经费保证,以确保按时完成研究任务。

②加强对课题成员组和全体教师的理论、业务培训、聘请专家、名师以及科研人员来校指导和研讨。

③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④根据需要组织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取经,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⑤指定专人做好实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建立实验项目专门的档案,及时收集实验计划、实验活动资料、教材、活动设计、小结、论文等,详细分析,写好阶段性的总结。

⑥督促教师写出实验报告、工作总结、经验总结论文等。

3、制定课题研究流程图:

(如下图)

 

(二)课题研究的三个阶段

本课题研究历时近五年,按照实验的总体方案和布置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

第一阶段(2002年1月至2002年4月)课题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校长作为该课题实验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作为该课题实验研究的常务责任人,由教务处、英语学科和电教骨干教师等组成具体实验研究行动小组,并初步拟定出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2、实施方案通过全国《电影课实证研究》总课题组立项审批后,进一步修改研究方案,讨论学科实验内容,确定负责人,然后开始课题实验。

3、盘点资源,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

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整套设备(投影机、控制台、展示台、大屏幕、电脑、刻录机、扫描仪、视频采集卡、DVD机和一批动画片100多部等),这些硬件设备的配置为课题实验创造了必要条件。

4、制定计划,有计划的进行实验教师的培训,并组织多名实验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的年会或研究会议。

5、进行电影片段的选材工作。

①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和整理学生喜欢的电影。

根据对一到四年级的学生的调查问卷,共选出学生喜爱的英文影片近百部,其中90%为动画片,排名前五位的是《狮子王》《美女与野兽》《虫虫危机》《白雪公主》《花木兰》等等,这些影片都是迪斯尼等大公司的经典制作,有的甚至得过奥斯卡奖,真正做到“不要让学生看所有的电影,要让所有的学生看最好的电影”。

经过整理后,分发目录给学生,推荐学生在课后,或是活动课时间观赏,大部分影碟是中英文发声,学生整体了解故事情节没有问题。

②师生合作摘取教学片段。

摘取原则:

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幽默、健康、有趣的片段。

二是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的特点选择对白比较简单,时间在5分钟左右,角色有3—6人,生词不多的片段。

共摘取60多个片段,分批在每个年级试用,根据老师和学生试用情况,筛选出最受学生欢迎,使用效果最好的片段32个,尝试编成校本教材。

第二阶段(2002年5月至2005年10月)课题实验研究实施阶段

此阶段以英语学科组为主线,全面落实课题方案,深入开展实质性的、全方位的、多元化的研究;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培训,充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实验能力;

分阶段检查落实发问,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有目的地举办专题研讨,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

积累资料;

做好测量、统计、分析等工作。

几年来,根据课题行动研究的进展情况,我校主要抓住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电影主题课例研究活动。

以电影《格列佛游记》的各版本为切入点,从社会、历史、心理、文学、艺术、知识等各层面进行了教学可用性的评价,在小学英语、社会、中学语文三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尝试。

主要反映了教师如何把握各版本的特点,进行学科处理的过程。

语文组老师唐佑英、胡丹、陈永红等积极参与,陈永红老师以片中格列佛遭受挫折的片段为素材设计的《我能承受挫折》一课,对电影与社会活动课的整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同时还编写教学参考书,收录学生的作品,如美术作品、观后感、故事新编,英语诗歌等。

集中反映了通过电影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对学生的世界观、心理、情感、知识、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2、2002年5月30日全国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议上,我校葛岩峰老师开设了一节公开课,著名英语教学专家龚亚夫、李静纯、刘道义等亲临指导,对英语电影配音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示赞赏。

3、2002年11月,广东省电影课研究现场会在我校召开,胡丹、陈永红、葛岩峰等老师分别开设公开课,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4、2005年4月,许桔红老师带领部分课题组老师着手编写电影配音课教材,成立编写小组,确定编写原则。

2005年10月召开了由程显栋副校长主持的“电影配音教材统稿论证会议”,请专家予以论证。

至此,已形成小学不同年级的系列配音教材,即将正式出版。

5、开设校本课程---电影配音课。

小学一到五年级每班每周一节配音课,纳入课表,有专门参加实验的有经验的英语教师执教。

从课题开始研究至今,实验教师由原来的5人扩大到13人;

班级有原来的一个班扩大到现在的31个班,学生人数有原来的25人扩大到现在的1500多人。

标志着电影配音教学实证研究已经得到全面的实施,这在南山区乃至深圳市的学校中都是领先的。

6、参加国内外专题会议,加强理论学习。

先后派出多位老师参加各种研讨会议,分别参加在山东淄博、北京、武汉、上海、海南、韩国、美国等地召开的会议,并做大会交流发言。

7、阶段性的开展影视教育活动。

各年级每个学期围绕各自的主题开展观片、精彩片段配音展示、写观后感、手抄报、手工制作、知识竞赛、演讲、绘画书法、学唱电影歌曲、编写剧本和戏剧表演等活动。

给每一位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并邀请家长前来观摩。

第三阶段(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总结验收成果结集阶段

1、整理实验资料,进行资料汇集,检验实验成果,提供系统成熟的实验研究资料和成果,根据课题实验研究方案,修改、补充、完善相关总结和成果内容。

2、开展成果交流及测评活动,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将获奖或研究的优质课课例、论文、课件、证书等集编存档,资料汇编成册,以迎接课题组专家验收。

4、召开课题专题报告会,申请结题验收。

5、召开课题评审会。

6、筹办英语电影课题协作研究联谊会。

我校进行的子课题研究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现已取得了比较满意的阶段成果,基本形成了符合我校校情的、行之有效的、突出体现英语口语教学的新特色、新路子。

主要成效如下:

(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根据对配音班和非配音班学生的跟踪调查,在每个学期末的口语

考试中对比两组实验对象,主要对配音和非配音组的同学在语音、语调、语速、词汇、反应速度等方面做了对比。

(以小学四年级学生为例)

1、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具体口语评价的指标。

(见表一)

2、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评价的项目进行测评。

(见表二)

3、汇总评价结果,得出数据。

(见图三)

从得出的数据来看,配音班学生和非配音班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在经过阶段性的配音学习后有很大的提高。

(表一)四年级学生口语评价指标:

姓名

知识水平

能力水平

总体评价

词汇

语音

语速

A等:

能积极主动自然的开口说英语,和同伴合作,具有表现力,语音语调准确、优美,语言流畅,语速适当,能灵活创新的运用所学语言,词汇丰富。

B等:

能大胆开口说英语,语音语调正确,语速适当,能复用所学语言,能与同伴合作。

C等:

基本能与同伴用英语简单沟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速适当。

1

学生1

A

B

学生2

学生3

C

学生4

学生5

注:

A等为优秀,B等为良好,C等为一般。

(表二)四年级学生口语评价项目: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形式

常用词汇(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词汇)

1500个单词的认读比率达到80%

书面测试或分批认读

朗读

150—200字的有趣味性的短文、小诗等。

语音准确,发音到位。

语速每分钟80—100字。

语调升降自如,有情感。

语感流畅、优美,连读、爆破音自觉自然。

个人

对话

表演

看一幅图画,或者看一段短片,或教师给一个情境主题,小组准备5—8分钟后表演。

同伴间能互相协作,反应快,,表现自然,自信,语言表达正确,有创新。

5—6人小组为单位

(图三)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曲线图:

(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每一个学期对学生上配音课的情况作一次调查,通过学生、教师、家长的描述性评价,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态度、兴趣、自信与合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从下面两表的数据中得到了有力的说明:

(一)

内容

调查对象

学生

家长

英语老师

每天自觉练习

朗读英语时间

课本

配音

课本与配音你最喜欢哪个?

英语口语是否有提高?

说英语有自信心吗?

英语词汇量是否增加?

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

通过配音班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您觉得孩子配音学习后有什么变化?

您对配音老师有什么建议?

(二)

词汇

70%的学生认为掌握了多出课本20%的新词汇

知识面

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面扩大了

语音语调

90%的学生的语音语调有显著的提高

喜欢英语

98%的学生更喜欢说英语了

考试成绩

90%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

积极性

91%的学生喜欢做创造性的工作,愿意接受挑战

合作学习

96%的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学习

个性

98%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开朗许多

自觉性

90%的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了

(三)构建了电影配音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

a)形成校本教材

《电影配音》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摘要)

电影配音英语教学模式(见上图)属国内首创电影配音英语教学法,它改变了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教学相长,是一种校本化的,可迁移的优质教育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你只指望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他们在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和有进步……”。

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保持得长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出电影配音教学的五步教学法,即“赏、析、模、演、配”,它为学生提供了动态的学习过程,通过教材---教师---学生的互动,巧妙有序的把动画影片(影片本身就是很好的语言载体)转化为学生的口语等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此模式图各结构层次解析如下:

赏:

动画影片以其音美、画美、意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善于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学会欣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欣赏力和鉴赏力,更能帮助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情绪。

例如:

<

狮子王>

>

中非洲土著音乐悦耳动听,特别是虫虫表演草裙舞那段,当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欢快的节奏跳起来,投入到舞蹈和音乐之中。

音乐本身就为学生与教材之间构筑了信息的桥梁。

又如,欣赏非洲大草原辽阔的景观,可激起无限的想象。

这时,让学生边欣赏,边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草原上的野生动物是怎样的生活的情景,并用英语表达。

学生们定会踊跃的开“口”说英语,这样,不仅复习了影片中相关的词汇,也会激励学生很用心地去看影片中自己所不熟悉的信息。

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牵引到艺术的殿堂与知识的海洋,还有谁会不乐意徜徉其中呢?

在期待和欢乐的情绪背景中,在审美体验与审美享受中接受信息,这样的学习才会学有所“乐”。

析:

中西方文化背景有着极大的差异,要学生充分理解影片,学习地道的英文,必须帮助他们扫除语言理解上的障碍。

《狮子王》中虫虫和野猪的对话。

Timon:

Gee.Helooksblue.

Pumba:

I'

dsaybrownishgold.

No,no,no.Imeanhe'

sdepressed.

学生很难把depressed和blue,gold联在一起理解。

Blue,gold都是表示颜色,而depressed是表示心情。

只要帮助学生分析,根据前后情节的联系,以及对人物个性的分析,就不难知道blue这个单词的意思与心情有关,同时从影片中人物的表情,学生也能猜出是忧伤的意思。

而憨厚Pum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