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014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35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

(2015~2030)

镇江市水利局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防洪安全及水质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

重大的环境问题。

镇江市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水、土地、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都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严峻挑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资源供需

矛盾逐渐突出。

面对新时期水土保持的挑战与机遇,统筹规划水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是

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务。

水利部、江苏省水利厅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水规计[2011]22号)及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江苏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水农[2011]28号)。

镇江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成立了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3年6月正式启动《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由镇江市水利局牵头,其它各

相关局、室配合完成。

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咨询的基础上,于2016年3月形成

征求意见稿,送镇江市规划局、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征求意见。

根据相关部门反馈

意见修改完善后,于2016年9月编制完成送审稿。

2016年9月21日通过了专家审查,根据专家审查意见,经认真修改完善,于2016年11月完成了报批稿。

《规划》分析了镇江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

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进行了水土保持需求分析,确定了不同时期水土

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在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和重点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镇江市水土

保持区划,并划定了镇江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及水土流失易发区,明

确了全市水土保持防治规模、布局及防治重点,提出了预防、治理、监测、监管的措

施体系、能力建设和近期重点项目安排,并进行了投资匡算及实施效果分析。

《规划》范围为镇江市全域,规划面积3840km2,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镇江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今后一段时

期全市防治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规划依据。

对于促进生

态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推动全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1

基本情况 1

1.1

1.2

1.3

1.4

自然条件 1

社会经济 6

水土流失现状 7

水土保持现状 8

2

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12

2.1现状评价 12

2.2需求分析 17

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模 21

3

3.1

规划编制的依据 21

3.2

3.3

规划的指导思想 22

规划原则 23

3.4

3.5

规划水平年 24

规划目标 24

3.6

规划任务及规模 24

4

总体布局 26

4.1

4.2

4.3

4.4

水土保持区划 26

总体布局 28

区域布局 29

重点布局 32

5

预防规划 36

5.1

5.2

预防范围与对象 36

项目布局 36

5.3

措施体系与配置 37

6

治理规划 43

6.1

治理范围与对象 43

6.2

6.3

项目布局 43

措施体系与配置 44

1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7

监测规划 48

7.1

7.2

7.3

7.4

监测任务 48

监测站网 48

监测项目 49

监测内容和方法 49

8

综合监管规划 52

8.1

8.2

监督管理 52

科技支撑 54

8.3

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 55

9

实施进度及投资匡算 57

9.1

实施进度 57

9.2

9.3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57

近期工程投资匡算 59

10实施效果分析 61

10.1效益分析 61

10.2实施效果 62

11实施保障措施 64

11.1

11.2

11.3

加强组织领导 64

严格依法行政 64

稳定增加投入 65

11.4

11.5

创新体制机制 65

强化科技支撑 66

11.6

加强宣传教育 66

附表:

1、镇江市气候特征表

2、镇江市社会经济现状表

3、镇江市土地利用现状表

4、镇江市水土流失现状表

2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5、镇江市水土保持现状表

6、镇江市水土保持区划成果表

7、镇江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布局表

8、镇江市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布局表

附图:

1、镇江市行政区划图

2、镇江市水系图

3、镇江市水土流失现状图

4、镇江市水土保持区划图

5、镇江市重点防治区分布图

6、镇江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图

7、镇江市近期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分布图

3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1

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置

镇江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位于东经118°58′至119°58′,北纬31°37′至32°19′,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西端、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镇江市西邻南京,东南接常

州,北滨长江,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西部与南京市栖霞、江宁、溧水区(县)相

邻,南和东南与常州市的溧阳、金坛、新北等市(区)接壤。

同时受到南京都市圈和

苏锡常都市圈的影响。

镇江市地理位置示意见图1-1。

图1-1

镇江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1.1.2地质地貌

镇江市国土总面积3840km2,其中丘陵山区面积1962.2km2,占51.1%;水域面积

526.1

km2,占13.7%;圩区面积756.5

km2,占19.7%;平原面积595.2

km2,占

15.5%。

镇江市地形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呈波状起伏之势;沿江为长江冲积圩区,腹

1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部以丘陵岗地为主。

宁镇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成为沿江水系与秦淮河水系、太湖湖

西水系的分水岭;茅山山脉作南北走向,成为秦淮河水系与太湖湖西水系的分水岭。

境内最高峰为句容市大华山437.2m(国家85高程,下同),市区的最高峰为十里长山为349m。

镇江市属华南陆台下扬子淮地槽宁镇山字型区。

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出露基本

齐全(缺失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上统等地层),总厚度约1200m,第四系松散沉积层

广泛覆盖于基岩之上,沿江一带较为发育,最厚处达130m。

茅山与宁镇山脉组成为山字型构造是镇江地质构造的主体。

1.1.3气候

镇江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气候复杂。

全年主导风向夏天为东、东南风,冬天为西北风,常年最大风速16.7m/s,常年平均风速2.4m/s,常年平均相对湿度76%,常年平均雾日23d,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6.8h,常年平均气温15.7℃,全年无霜期为228d。

根据镇江市1951年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极端最高气温40.9℃(1959年8月22

日),极端最低气温-12.0℃(1955年1月16日)。

年最大降水量1919.1mm(1991年)

,年最小降水量457.6mm(1978年),日最大降水量215.3mm(2003年7月5日),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106.0mm,汛期(5~9月)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86.9mm,常年平均雨雪日117.7天。

年最大蒸发量1175.1mm,年最小蒸发量694.9mm,多年平均蒸发量

879.7mm。

降水主要分布在梅雨期和汛期。

镇江市入梅一般在6月中下旬(常年平均入梅日6月19日),出梅在7月上旬(常年平均出梅日7月12日),平均梅雨期23天,平均梅雨量253.9mm,约占全市平均降水量的22.9%,年际内梅雨天数及梅雨量

变化较大。

镇江市灾害性天气频发,主要灾害性天气有:

洪涝、干旱、暴雨、台风、高温、

强对流天气(雷暴、飑线、冰雹、龙卷等)、寒潮、冰冻等,其中由降水量多寡引起

的灾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强降水量所引发的洪涝灾害,主要有梅雨期降水和台风

降水,如1991年、2003年、2015年、2016年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梅雨期降水引起;

1957年、1997年的灾害主要是由台风降水造成。

二是降水量少所引发的的旱灾,据

1951~2016年的资料统计,平均1.5年发生一次旱灾,发生重大旱灾年份有

1956、1978、1994、2001、2004、2005、2013、2016年等。

2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1.1.4水文

根据地形地貌,镇江市可分为三大水系:

沿江、湖西和秦淮河水系。

长江自西向

东,依市境北缘而流,本市境内长江分属镇扬河段和扬中河段。

沿江水系位于宁镇山脉北麓与长江以南沿江一线。

包括句容市部分地区、丹阳市

部分地区、镇江市区、扬中市、丹徒区沿江及长江中的两个洲岛,总面积1234km2(含

长江水面)。

该区域地势南高北低,宁镇山脉与长江距离较近,没有明显的缓冲区,

地形高差较大,河道坡降较陡,暴雨期间南部山洪源短、流急、峰高。

秦淮河水系为句容市大部分境域,总面积951km2,其中山丘区面积821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6.3%。

该水系以丘陵岗地为主要地域,岗、圩、冲相间,属旱涝灾害多发

地区。

湖西水系位于太湖流域湖西区的西北部,含丹阳市、丹徒区大部分境域,句容市

部分地域,总面积1655km2。

该区域自然地形复杂,高低相间,平原、圩区、丘陵山区

兼有,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逐渐向太湖倾斜。

茅山山脉东麓是区域内山洪的

主要发生地,山丘与平原圩区距离较近,没有明显的过渡区。

该水系的通胜地区是茅

山山脉东麓山洪主要承集地,也是镇江市防洪保安最为薄弱地区。

江南运河自西北向

东南贯穿该区域,区域内河道密布,相互联通,交织成网,东西向主要河道有鹤溪河、

永丰河、中心河、胜利河;南北向主要河道有九曲河、香草河、丹金溧漕河、通济河、

简渎河、越渎河等,丹阳市城南、城北分洪道与江南运河连通。

镇江潮位站为江苏省境内第一个长江潮水位站,至今已有百年建站历史。

镇江站

警戒水位为5.10m,有记载最高水位为6.69m(1996年8月1日),次高水位

6.58m(2016年7月6日),第三高水位6.48m(1954年8月17日),最低潮水位-

0.66m(1959年1月22日)。

大运河丹阳水文站为湖西水系中的重要站点。

丹阳站警戒水位为3.7m,有记载最高水位5.57m(1972年7月3日),历史最低水位0.33m(1970年1月18日)。

赤山闸水文站为秦淮河水系中的主要站点。

赤山湖正常蓄水位6.5m,警戒水位

9.1m。

有记载最高水位12.07m(2016年7月5日),次高水位11.98m(2015年6月

27日),最低水位赤山湖干枯(1959年8月11日)。

赤山闸最大下泄流量为367m3/s。

赤山闸下句容河警戒水位7.63m,有记载最高水位11.96m(2015年6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