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125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docx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

教子36计之远交近攻计:

让儿子学会了新礼仪

青春期孩子的人情消费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这种支出呈上升趋势。

庆贺生日是中学生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人情消费。

日常人情消费的花样也非常繁多:

考试得了第一名、某项比赛获奖都要请客。

这些请客花销数目都不菲。

多数学生还存在互相攀比的心理,今年你过生日是什么标准,下次他过生日一定要超过这一标准。

请客吃饭现在也成了青春期孩子的风气了,如果人家送礼物了,你不送就会受到同学歧视,社会这种坏风气影响了青春期孩子的成长。

面对青春期孩子日益繁多的人情消费,作为父母,你该如何应对?

是无条件满足,还是引导孩子走出交际的怪圈?

案例说话

口述:

卢劲冲,男,42岁,某对台办副主任

(一)我的儿子性格外向,从小就是个喜欢交朋结友的孩子。

他交际能力突出,在我的亲朋好友中是公认的。

对于儿子喜爱交际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我是抱着赞赏的态度。

当然,作为长辈,我也没忘记自己的引导职责,时时提醒儿子要结交良师益友,远离“狐朋狗友”。

在恰当的时候,我还会像警察似的对他进行抽查和监督。

尽管我指导了儿子交友的大致方向,但毕竟一切行动还要靠他自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养成了一种“物化”的交际方式,他效仿成人间那种用“送礼”方式来维系与别人的友谊。

一天,儿子伸手向我要60块钱。

我问他做什么用,儿子理直气壮地说,有位要好的同学明天过生日,他准备送一份礼物。

对儿子的合理要求,我没有反对的理由,便给了他60块钱。

第二天傍晚,儿子参加了那位同学的生日晚会。

晚上回家时,我见儿子满脸红彤彤的,一盘问,这小子竟然喝了三杯红酒。

我历来反对未成年人喝酒,便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几句。

儿子却反驳我说:

“这有什么,你没见我那些

同学,他们斗起酒来,有的能喝半斤白酒。

你不知道,如果那种场合不喝酒,同学们就会说你对他感情不深。

”听了儿子的抢白,我啼笑皆非,这显然是一些成人的所为。

儿子11岁生日那天傍晚,在一家大酒店,我们为儿子举办了生日晚宴。

当儿子的同学到来时,我发现每位孩子手上都拿着一个红包,进门后,他们各自把红包交给儿子,并向他说着应酬的恭喜话。

当然,对于红包,儿子面不改色地一一“笑纳”。

这一情景,让我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儿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收红包这一套。

更有甚者,一个穿戴很新潮的男同学,从随身携带的大礼盒里掏出一艘镀金的帆船,当着众人的面送到儿子的手上,并炫耀说:

“哥们儿,我这可是花了880元买的礼物,拿着!

”在场的同学都为这位同学的出手阔绰惊叹,说他大方、够义气。

晚宴后回到家里,我问儿子:

“爸爸妈妈今天这么热闹地为你庆祝生日,你总应该高兴了吧?

”谁知,儿子有些不屑一顾地说:

“马马虎虎吧,我同学的爸爸妈妈都是这么做的。

儿子如此评价我和妻子的“功劳”,真叫我俩寒心!

(二)儿子“物化”了的交际,随着时间的推进,口味越来越大。

到儿子读初中二年级时,他动辄就向我索要50元、100元或者更多,理由自然是用于他所谓的正常交际。

如我不同意给的话,他就会搬出这样的话来激我:

“你们大人交际,不是也流行送钱送礼吗?

爸爸,记得上回鲁叔叔结婚,你送了他200元的礼金;钟大伯乔迁新居,你送了500块;还有秦科长的女儿读大学,你送了600块。

”被儿子揭了老底,我只有心虚地满足他的要求。

儿子用钱、物来维系与同学、朋友间的友谊,这已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作为父亲,我知道,如不尽快制止儿子这种不正常的人际交往,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使儿子走入交际的误区,“只认钱不认情”,使他的人生观出现变异。

我也明白,要想改变儿子目前交际中的不良行为,我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要改变我的行为方式。

不然的话,儿子肯定会抓住我的“小辫子”说:

“你说我做得如何不好,你们大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我可是向你们学的。

反思儿子抓“小辫子”的话,事实确实如此!

是啊,“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曾是中国人对送礼的美好描述,而如今,“礼多人不怪,礼重不压身”却逐渐在我们成人世界里风行。

这种送礼的新标准,完全是以“礼数”的多少来衡量友情的亲疏远近;这种“物化”了的友情,让过去许多纯洁的友谊变得俗气十足!

看来,改变自身“俗气”的交际方式成了当务之急。

每年节假日,是“送礼”的高峰期,亲朋好友大都选择这样的好日子,举办各种喜事或活动。

元旦即将来临,我和妻子各自收到了四五张请柬,有同事儿女结婚的,有朋友乔迁新居的,还有邻居的孩子满月的……

面对名目繁多的请柬,按照往常的习惯,我和妻子少不了要花费可观的人民币去应酬。

可这回,我主动与妻子商量,我们可不可以一改过去的习惯,对于亲朋好友的这些“隆重邀请”采取“另类处理”?

可以通过打电话或发手机短信的方式,表达对他们喜事的恭贺。

妻子对我这种“另类处理”方式持担忧的态度,她担心因此会失去这些亲朋好友。

我却告诉她,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给儿子起个表率。

知道,父母亲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听这话,妻子虽然有所顾虑,但还是默认了。

一天傍晚,吃晚饭时,我当着儿子的面,把我和妻子各自收到的请柬摆在他的面前,然后,我问儿子:

“爸爸妈妈收到了这么多叔叔阿姨发来的请柬,你是家庭中的成员之一,爸爸想听听你的意见,该怎么处理?

”儿子瞄了一眼桌上的请柬,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那就一一送钱呗!

”我又问了一句:

“你说,每个人应该送多少钱才合适?

儿子立刻摆出一副老于世故的神态,念口诀似的说:

“一百两百关系一般,三百四百关系较好,五百六百关系密切。

要看这些叔叔阿姨与我们家关系的亲疏远近,再定礼钱的多少。

这些“市面行情”的话从儿子口中说出,让我和妻子吃惊不小!

惊讶过后,我想让儿子来算笔“礼钱”的账:

“儿子,你给爸爸算算,如果按照你说的行情,我们给每个叔叔阿姨平均送300块钱,这里有9张请柬,一共要送多少钱?

”儿子的数学兴趣一下子被我调动起来,眨巴了一下眼睛,而后报出:

“2700元就够了!

”我马上又调动他的数字概念:

“那你再算算,妈妈每个月的工资是1256元,爸爸的工资是1479块,加在一块儿再减去这次送礼的钱,还剩下多少?

这回,儿子扳着指头心算了片刻,他叫了起来:

“哇,还剩35块钱呀,太惨了!

”我接过他的话头说:

“你说35块钱,能应付我们家这个月的生活开支吗?

刚才还不以为然的儿子此时大摇其头。

随后,我又把决定权交给他:

“儿子,你说这么多请柬,我们要不要送礼钱?

儿子脸上即刻显出为难的表情,说:

“不去又不好,人家肯定会说我们太不懂人情世故!

去了,又要送这么多的礼钱,为了充面子,我们一家人总不能不吃不喝吧!

爸爸,你说怎么办?

”说完,儿子把决定权又抛给了我。

儿子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仍然用征求意见的口气说:

“儿子,你看这样好不好?

在朋友们办喜事那天,我们用快递的方式,给他们送去漂亮的花篮,写上我们的祝福。

这种贺礼,既浓情高雅又经济实惠。

”一听我的“策划”,儿子抱着顾虑的态度问:

“这样行吗?

”我说:

“咱们试试吧,看看友情是否经受得起这种新

礼仪的考验。

元旦那几天,我和妻子分别给发请柬的朋友和同事快递去了花篮,并在他们办喜事时,打去电话或发手机短信表示祝福。

元旦给朋友们送礼方式的改变,一度让我的友情陷入危机的边缘。

妻子和儿子曾经的担忧不无道理。

拿好朋友劲宇来说,就因为我没有去参加他女儿的婚礼,也没有送上丰厚的礼钱,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对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有一天,我打电话请他到我家来喝新茶,他竟然阴阳怪气地说:

“你们家的茶,我可喝不起!

更叫我感到难堪的是,劲宇的小儿子在学校里遇见儿子,直言不讳地说:

“你爸爸是个十足的小气鬼!

上回你奶奶去世,我爸爸都送了200块钱。

可我姐姐结婚,你爸爸只送了一个花篮。

我们家再也不和你们家来往了!

傍晚,儿子从学校回来,告知此事后,面带忧虑的对我说:

“爸爸,我早就说过,现在的友情没有钱作保证是不可能维持的。

怎么样,我们的试验失败了吧?

“不,尽管劲宇叔叔目前对爸爸产生了不好的看法,可爸爸相信,我俩的友情不会因此而失去!

”在儿子面前,我不承认“新送礼方式”尝试的失败,为了给儿子做个成功的榜样,我准备从恢复与劲宇的友情入手,用事实来引导儿子。

我知道,劲宇很喜欢钓鱼。

一个双休日,我打电话邀请劲宇一块儿去潭湾镇的大水库垂钓。

一开始,他还态度冷淡地推说自己有事去不成,可我抓住了他的“弱点”,盛邀道:

“我听一位老表说那儿的鱼又大又鲜活,很容易上钩。

”劲宇挡不我的一再“诱惑”,终于松口了,答应一块儿去钓鱼。

临行时,我把儿子也带在身边。

到了钓鱼现场,儿子亲眼瞧见了我与劲宇谈笑风生的垂钓情景,他原先担心我会因此失去这位朋友的顾虑消除了。

钓鱼后的一天晚上,劲宇主动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去他家玩。

当晚,我领着儿子去了劲宇的家。

在他家,我和儿子欣喜地看到,我们用特快专递送给劲宇的花篮,被摆在房间显著的位置。

回家后,儿子感慨地对我说:

“爸爸,看来劲宇叔叔最终接受了咱们的新礼仪。

”我肯定了儿子的说法。

通过这次处理交际中的尴尬问题,我让儿子懂得了变俗气为高雅、变奢侈为经济、变攀比为平和,还向他灌输了友情在于“交心”而不是“交物”的道理。

一天,我的大伯打来电话,说他女儿考取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学,他大张旗鼓地宴请了亲朋好友,可宴请过后,却招惹了一些是是非非。

他向我倾吐了内心的烦恼。

听了他大致的叙说后,我觉得这是引导儿子进一步认识“友情与金钱”的活教材。

当天晚上,我领着儿子来到大伯家,想让儿子亲耳聆听他的苦楚。

在大伯家刚一坐下后,我就把话题引到了“办喜事”上来。

大伯毫不掩饰地诉说,他按照如今风行的做法,给“中秀才”的女儿办了一个“谢师宴”。

原以为这样做既风光又实惠。

不成想,“谢师宴”过后,他却因此而失去了一批“好朋友”。

前来参加宴请的朋友,私下里说他打着“谢师宴”的名义,想大捞一笔“横财”;而没有被宴请的朋友知道后,说他看不起他们,嫌他们贫穷……说到这儿,大伯感叹道:

“当初真不该办这个‘谢师宴’!

真是得不偿失呀!

”接着,大伯还向我们讲述了操办宴席的苦处,先要列出一长串名单,就够烦人的;随后,又要选择什么档次的酒店和菜肴,很是伤脑筋;再之后,又要应酬各方宾客,稍有不周,就会惹

来非议和责难;最后,还要仔细登记送礼人的“钱款”,以便日后送还。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他深感疲惫不堪。

从大伯家出来,我问儿子有何感想。

儿子感同身受地说:

“看来友情不能与金钱搅和在一块儿,也不能用金钱来维持和衡量,不然的话,就像大伯那样,两边不讨好,最终既失去友情又很辛苦。

一个初中生能有如此深切的感悟,我惊喜之余,为儿子的思想开窍感到快慰!

(三)年春节是压岁钱和红包大比拼的日子,亲朋好友间拜年,总忘不了要给各家的孩子一个大红包,且这种大红包的数额,有逐年增加的势头。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给大人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还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

春节前夕,我对儿子说:

“从今年起,爸爸想对压岁钱来个改革。

”儿子问:

“怎么改革?

”我告诉他:

“爸爸妈妈不给你压岁钱了,而是任你选择一份喜爱的礼物,比如足球鞋、课外书或者MP3等,你看可以吗?

”“太棒了!

”儿子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

春节七天的走亲访友,我也采取了“新送礼方式”,不再直接给亲朋好友的孩子压岁钱,而是送一些小礼物给他们。

与此同时,我也让儿子不要随意接受亲朋好友的压岁钱。

即便是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在我的指导下,儿子买了一些补品和好吃的糕点,回送给爷爷奶奶,以尽晚辈的孝心。

爷爷奶奶拿着小孙子送的礼品,笑得嘴都合不拢,直说孙子长大了懂事了!

春节压岁钱的“改革”,再次让儿子感受到了“新送礼方式”的种种益处。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经过几次拿我们成人的交际做“试验”并获成功,儿子也做好了改变自己交际方式的准备。

有一次,儿子的要好同学童剑要转到另一所中学去,有同学提议,每人出100块钱,到大酒店AA制一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