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1075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Word下载.docx

B.

C.

D.

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

H2B.两个硝酸根离子:

2NO3

C.3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2D.铁离子:

Fe2+

9.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A.沸点:

液氧<液氮B.电子数:

硫原子<硫离子

C.溶解性:

氧气>二氧化碳D.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10.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11.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a“钠”方框右上角横线上应填写NaB.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8

C.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钠元素的质子数为11

1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

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3.复方篙甲醚(C16H26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药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方篙甲醚属于氧化物

B.复方篙甲醚由47个原子构成

C.复方篙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

D.复方篙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6:

26:

5

14.小丽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瓶中。

小丽查阅资料得知,硝酸银见光易分解,产生一种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气体可能是

A.NO2

B.NH3.

C.SO2

D.N2

15.实验室可用甲酸(HCOOH)分解制备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A.甲酸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

2B.反应前后,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减少D.乙的化学式为CO

16.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短路起火,可立即用水浇灭

C.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图书档案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18.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

30

20

10

反应后的质量/g

39

m

A.m=6B.反应过程中生成乙、丁的质量比为3:

C.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丙可能是化合物

19.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N2和CO2B.用2L酒精与2L水混合配制4L酒精溶液

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D.用二氧化锰区分双氧水和水

20.如图是连接压强传感器的CO2气体制取发生装置和实验过程某段时间试管内气压强变化的情况。

A.a点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

B.bc段可在导管口收集气体

C.cd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D.de段固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二、综合应用题

21.厨房里有很多的化学物质,某同学对厨房的调味品进行了调查研究。

Ⅰ.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1)食盐中加碘,可以预防________疾病,碘属于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碘酸钾(KIO3)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碘酸钾中K、I、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原因是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碘化钾(KI)和氧气。

写出碘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蔗糖也是常用的调味品。

对蔗糖的制备及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一、蔗糖的工业制备:

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2)实验室进行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作用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4)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二、蔗糖组成探究

资料:

①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先合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转化为蔗糖。

②蔗糖不易燃烧,掺入少量烟灰后,就能直接点燃(烟灰不能燃烧)。

(5)资料卡片中提到的烟灰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作用。

(6)计算验证:

现称取34.2g蔗糖,加入少量烟灰点燃,测得生成52.8gCO2和19.8gH2O。

则34.2g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通过综合计算可知蔗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填字母)。

A.C6H5NO2B.C6H12O6C.C12H22D.C12H22O11

三、填空题

22.水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填化学式)。

下列所说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矿泉水B.蒸馏水C.自来水D.冰水混合物

(2)下列做法符合节约用水的是(填字母)

A.使用节水龙头B.用淘米水浇花

C.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D.工厂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3)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________。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______(填离子符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工厂锅炉长期使用易形成水垢,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用稀盐酸除去,写出水垢中的碳酸钙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

Cl2+H2O═X+HClO(次氯酸),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改变。

(5)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条件下能分解获得氢气,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能。

与电解水制氢气比较,该方法获得氢能的优点是______。

四、流程题

23.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1所示。

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

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题图2所示。

(1)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合成氨的原料N2。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

甲烷(CH4)和H2O高温下反应得到CO和原料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3)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300℃b.200大气压、500℃

c.400大气压、300℃d.400大气压、500℃

(4)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分别表示氮气、氢气和氨气。

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______。

(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字母序号排列)。

五、科普阅读题

2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

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

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

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

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

比如:

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

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1)二氧化碳由________(填微粒的名称)构成。

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_____的增强。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先进之处是______。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空隙会_____(填“变大”或“变小”),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固态二氧化碳,俗名_____,常用于冷藏食物,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_____。

(5)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但活泼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原因是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碳和白色固体氧化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六、实验题

25.“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

在“新型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环节为“高流氧呼吸”,其本质和“富氧空气”差不多,化学兴趣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

混制“富氧空气”

(1)写出图1中相关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

E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组装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________(选填字母)。

(3)如图2,用纯氮气及上述实验制取的氧气,混制一瓶(集气瓶容积为250mL)氧气体积分数为40%的“富氧空气”,气体应从装置中的管_____(选“a”或“b”)通入,先通入氮气排出120mL水,再通入氧气排出_____mL水。

实验二:

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图3装置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残留少量水,燃烧匙内有足量红磷),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mL;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打开止水夹,待右侧量简内液面不再变化时,排出气球中的气体,调节两边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2mL。

回答以下问题:

(4)实验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关闭弹簧夹,两手紧握集气瓶。

过一会儿,若观察到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操作Ⅱ中红磷燃烧发生的化学反应:

________。

(6)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

(用含V1、V2的式子表示)。

(7)若读取V1时仰视,读取V2时俯视,则测得实验结果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三:

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图:

(8)结合图4,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

(9)结合图5,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

______。

实验四: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探究

(10)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

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密闭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B.该实验证明氧气的浓度较低时,红磷与白磷还能与之发生反应

C.三个实验中均为氧气过量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C

6.C

7.D

8.C

9.B

10.C

11.B

12.D

13.D

14.A

15.D

16.A

17.A

18.B

19.D

20.C

21.

(1)甲状腺肿大微量39:

127:

482KIO3

2KI+3O2↑

(2)过滤引流

(3)吸附

(4)物理

(5)催化

(6)14.42.2D

22.

(1)H2OBD

(2)ABC

(3)肥皂水Mg2+煮沸CaCO3+2HCl═CaCl2+H2O+CO2↑

(4)HCl有

(5)化学节约电能

23.

(1)78%CH4+H2O

CO+3H2

(2)氮气和氢气

(3)c

(4)CEABD

24.

(1)二氧化碳分子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

(2)温室效应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

(3)变小CO2+H2O=H2CO3

(4)干冰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

(5)2Mg+CO2

2MgO+C

25.

(1)锥形瓶长颈漏斗

(2)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BDFG

(3)b80

(4)气球鼓起,停止注水一段时间后气球体积不变

(5)4P+5O2

2P2O5

(6)

×

100%

(7)偏小

(8)氧气含量越高燃烧产生的温度越高

(9)增大氧气含量

(1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