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点检员1文档格式.docx
《如何做好点检员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点检员1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负责检修项目的技术安全交底和外委项目的技术谈判。
11提出设备的异动申请,负责异动报告的编制和异动后的图纸修改归档。
12负责设备的各类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完善设备台帐等的管理工作。
13管理软件的有关数据的录入、维护,保证数据的准确。
14不断的深入应用管理软件开发设备管理报表,完善设备微机化管理体系。
3、什么是点检责任的七事一贯制
1、对管辖的设备,按计划认真地实施点检;
2、汇集点检后实情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
3、按实情分轻、重、缓、急编制检修计划;
4、准备好图纸资料、资材,提供给修复用;
5、检修工程的委托、管理,作好现场说明;
6、组织检修的安全联络、确认,试车验收;
7、实绩记录、分析,帐票统计、信息反馈。
1.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
(1)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2)定法——定点检检查方法,是采用五感,还是工具、仪器;
(3)定标——制订维修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的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2.维修技术标准的编制依据有哪些?
(1)
制造厂提供的技术图纸和使用说明书;
(2)
国内外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类似的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值;
(3)
实践经验。
3.申报生维备件计划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消耗定额(周期)、机旁备件数量、在途合同备件数量、库房备件数量、制造周期(定货)、作业区费用、审核通过未签合同计划数量、设备状态、维修计划。
4.什么叫定修模型?
定修模型的设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从保持各个生产工序之间内在联系的不中断出发,确保企业生产中的物流和能源供应的协调、平衡以及各种维修人员每天的维修负荷量不要波动太大的前提下,对企业各主作业线设备的定修周期、定修时间、工序组合、定修日期和检修负荷五要素预先进行科学的综合平衡,设定成标准化的定修组合模块,称为定修模型或定修工程模型。
定修模型的设定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a.要考虑各工序间的联系,保证生产工艺线上物流畅通,能源介质损失最小。
b.定修周期、时间的设定要符合设备主要零部件寿命和设备的实际状况,确保检修工作量的完成。
c.在满足a、b款的前提下,尽量考虑每次检修工作量的均衡。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何改进建议?
一、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
2.维修保养手段落后;
3.拼设备现象严重;
4.设备老化,更新换代滞后;
5.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由此可见,目前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形势严峻。
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备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1.培养和建立专业化机械队伍;
2.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3.加强设备使用现场的管理工作;
4.加大设备配,加速老旧设备的报废;
5.明确责任,加强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制,使之适应现代工程施工的需要,提高设备工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之更好地为工程施工建设服务,是新时期设备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设备管理领导和职工的工作职责。
转变设备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每一位设备管理领导、管理者、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修理工,都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担,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尽快寻找出一些有效的、适合于工程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以改变设备管理的现状,更好地为工程施工服务。
1.点检的定义?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原有的性能,通过用人的五感或简单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的某一规定部位,对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工作称为点检。
2.点检管理的四个环节(PDCA循环)?
答:
(1)制定点检标准和点检计划(P);
(2)按计划和标准实施点检和修理工程(D);
(3)检查实施结果,进行实绩分析(C);
(4)在实绩检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措施,自主改进(A)。
3.公司EYS系统中设备编码包含哪些信息?
单元、区域、主机设备、专业、分部设备、更换件。
4.维修技术标准的编制依据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依据:
(2)
(3)
主要内容:
对象设备、装置的简明示意图、所更换零件的性能构造、使用的材质等;
所更换零件的维修特性,包括机件减损量的劣化倾向、特殊的变化状态及点检的方法和周期等;
设定主要更换件的维修管理值,包括零部件的装配图面尺寸、装配间隙、允许减损量的范围,以及测定的项目、内容、周期、使用的标准等;
其他对该零件所限制的项目内容,诸如温度、压力、流量、电压、电流、振动等。
专职点检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有哪些?
如果你当上一名专职点检员打算从哪几方面入手作好点检工作?
1)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
(2)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
(3)紧固、调整——弹簧、皮带、螺栓、制动器及限位器等的紧固和调整;
(4)清扫——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扫;
(5)给油脂——给油装置的补油和给油部位的加油;
(1)排水——集汽包、储气罐等排水;
(2)使用记录——点检内容及检查结果作记录。
C
1.点检实绩记录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点检结果记录;
每日作业记录;
设备缺陷及异常情况的记录;
设备故障(事故)的记录;
设备倾向管理和精密点检的记录;
设备检查和修理记录;
设备的状态记录;
失效记录;
维修费用实绩记录。
2.设备点检管理的五层防护体系是什么?
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为第一层防线;
专职点检人员的专业点检为第二层防线,技术人员和专职点检员共同参与的精密点检和技术监督为第三层防线;
设备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为第四层防线;
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测试为第五层防线。
3.专职点检员在EYS系统上日常操作有哪些内容?
计划申报、信息查询、配送申请、上下机管理、入机旁库、修复及报废。
4.设备劣化倾向管理的定义?
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定义:
为了把握设备的劣化倾向程度和减损量的变化趋势,必须对其故障参数进行观察,实行定期的劣化量测定,对设备劣化的定量数据进行管理,并对劣化的原因、部位进行分析,以控制设备的劣化倾向,从而预知其使用寿命,最经济地进行维修的工作称为劣化倾向管理。
工作内容:
劣化倾向管理由专职点检员具体掌握、实施,管理的对象、项目要明确,专职点检要设计倾向管理图表,按周期测定检测点的劣化量,记录相应的数据,并进行趋势分析,提出精密诊断计划或定修计划。
TPM的定义是什么?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推进TPM工作?
TPM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管理体系。
(1)企业最高管理层要重视TPM的推进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宣传,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
(2)建立TPM的推进组织机构。
TPM的组织机构:
从企业最高TPM推进委员会到各分厂、车间、工段推进委员会,直到TPM小组,层层指定负责人,明确权力责任。
(3)建立基本的TPM方针和目标。
要制定明确的推进目标,明确具体目的是什么,应达到什么程度及何时完成目标。
(4)制定TPM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建模范生产线,以榜样带动全体,全面提高设备效率。
②建立自主保养程序。
③建立计划保养制度。
(5)调查设备使用情况,组成专案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对TPM的主题及目标进行改善,并制定改善计划。
(6)建立自主保养体制。
自主保养体制的目标是实现设备应有的状态,开展防止劣化的活动。
(7)通过建立培训体系,提高生产、保养人员的技能。
总之,TPM是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形式,是现场生产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要从上到下都清楚地认识到TPM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各种方法,根据推行的步骤,将TPM推向更高的层次。
1.点检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列入管理范围的部位、项目、内容;
检查的标准值;
检查周期,点检时设备的状态、点检方法;
完成点检作业的分工。
2.什么叫预知状态维修?
优点有哪些?
通过对设备使用中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和诊断,并以设备的状态为依据进行预防性修理。
优点:
避免修理工作的盲目性,大大减少了设备修理工作量和修理占机时间,节省修理费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3.公司EYS系统中备件编码包含哪些信息?
大类、中类、品名、型号、规格
4.精密点检的定义是什么?
设备诊断技术有哪些常用手段?
用精密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或在不解体的情况下应用诊断技术,测定设备的振动、磨损、应力、温升、电流、电压等物理量,通过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倾向程度,以判断其修理和调整的必要性的设备检查工作称为精密点检。
设备诊断技术的常用手段:
(1)振动检测;
(2)噪声检测;
(3)铁谱技术分析;
(4)应力、扭矩检测;
(5)红外线测温技术分析;
(6)声发射技术分析;
(7)电气绝缘诊断分析;
(8)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分析。
你对点检定修制的认识,你对公司点检定修开展有何建议?
认识:
1、保证设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周密的点检,采用科学合理的检修方式,找出设备缺陷和异常状态,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资料和数据积累,提出合理的零部件维修、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点检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基本实现设备“零故障”,
4、降低维修费用,
建议:
1、加强培训,对点检管理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点检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管理,同时也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础。
点检管理要活学活用,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时检测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
2、要注重原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大量而严肃的原始数据是专业技术管理赖以进行分析把握设备状态变化规律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预知性项目检修的关键。
点检数据的科学性、正确性、准时性、有效性,决定了技术管理和技术决策的水平,进而从根本上决定了设备管理的水平。
严肃的原始数据将对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和维修费用的大幅度降低起决定性作用。
3、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充分利用有效的管理工具是点检管理具有可实施性的必然途径,同时也保证了点检工作的稳定性。
4、加强点检人员的跨专业技术培训,实现一专多能,对设备的裂化倾向全面分析奠定基础,及时找准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
E
2.申报生维备件计划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划分点检区域的原则是什么?
开展点检作业最方便,点检作业线路最短,点检作业中的辅助时间最少。
4.设备故障的定义是什么?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设备在投入生产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系统、机器或构成系统、机器的零部件丧失了其规定的功能。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异常振动、磨损、异常声响、腐蚀、渗漏、裂纹、疲劳、绝缘老化、油质劣化、松弛、异常温度、堵塞和剥离。
1、如果你是专职点检员,谈谈你将如何降设备维修费用?
一、注意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对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经实践证明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二、把好备品备件的质量关。
备品备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备品备件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设备维修范围。
三、加强对维修中更换的备件的管理。
备件库应建立各机台领用备件台帐,月底对机台领用备件台帐与维修工对机台维修所填写的更换备件单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下落不明的备件,要严格追查去向。
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对备品备件的流失问题。
四、加强维修人员的责任心。
在维修中就需要维修工掌握备件的使用情况,大致估算出备件的损坏时间,准备好备件,以备在备件损坏前进行及时更换,这样既减少设备的维修时间,又避免了备件的浪费,降低了仓库的库存,达到预防性维修的目的。
五、要加强对可以利用的备品备件的维修。
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视备件的价格、重复利用价值、可靠性等方面,以原备件价格的百分比,对修复备件的人员进行奖励,并于月的小组评优、年底评优相联系,以刺激维修人员的对废件再利用的积极性。
六、加强对车间备件库的管理。
对常用备品、备件建立最高、最低限台帐,保证不超过上限,又不低于下限,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既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又不造成备件的积压,以使备件得以有效运转,减少备件的积压问题。
七、扩大通用件的使用范围,努力降低专用件的使用范围,并提倡以国产件替代进口件。
八、鼓励进行技术攻关,延长易损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九、要消除进口设备不能动的思维模式
十、要克服“家大业大”的思想。
十一、坚持日周月保养制度。
总之,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不是通过一两个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各个方面的有效结合才能使问题彻底解决,并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设备状态的四个保持是什么?
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2.定修模型的设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定修模型的设定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b.定修周期、时间的设定要符合设备主要零部件寿命和设备的实际状况,确保检修工作量的完成。
4.设备故障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你是专职点检员,结合你单位实际,谈谈自主维修该如何开展?
1、点检界面的划分(岗位点检与专职点检的划分、制度);
2、岗位操作人员的工作(清扫、紧固、润滑等);
3、专职点检员的指导与监督(培训、考核);
4、七大实施步骤;
5、基准、规范的编制
自主维修体系是以生产现场操作人员为主,对于设备按照人的感官来进行检查,并对加油、紧固等维修技能加以训练,使之能对小故障进行修理。
自主维修的七大主要实施步骤:
第一步---初期清扫;
第二步---技术对策与攻关;
第三步---自主维修临时基准、规范的编制;
第四步---总点检;
第五步---自主点检;
第六步---通过整理、整顿步入标准化;
第七步---自主管理的深入开展。
1.什么是自主维修体系?
2.设备隐患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设备隐患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时间落实,并建立隐患档案。
如果你是专职点检员,谈谈你对维检分离后,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答题要点:
1、岗位点检、专职点检与维检职责划分;
2、协调生产与设备之间的关系;
3、费用的管理;
4、资材管理;
5、检修工票管理;
6、对岗位点检监督与管理;
7、点检实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