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0709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思路探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初读文本,注意语音(正确、流畅),整体感知.思考:

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听读文本,进入情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初步感受夜游之美,学生自由交流听读体验.思考:

这次夜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交流感悟的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读体味情感.对关键词句则出示比较阅读的材料或用“去字法”比读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屏幕展示:

(1)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素食《记承天寺夜游》)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2)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通过比较发现,苏轼与怀民相知相怜相通的友情给这次夜游带来了信息,学生也由此感受到了夜游的情美.

(设计说明:

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体特点和字词积累.通过听读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不仅品味了“言”美,而且为下面探究“文”美奠定了基础.同时,以读促思,既注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又能穿插解决“言”的理解,使“言”与“文”得到统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苏轼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人推见清朗空明的月色.学生不仅由此感受到了景美,而且也体会到了语言的精炼传神之美.)

(三)补白文本,品悟情感

1.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思考:

这次夜游给苏轼留下了怎样特别的感受?

屏幕展示: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②仆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识者.(《赠别王文甫》)

③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满庭芳归去来兮》)

④谪居黄州五年,今日离泗州北行……元丰八年正月四日书.(《泗岸喜题》)

⑤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通过文本细读和对补充资料的比较,我们发现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短短的84个字中,对时间的交代就花了10个字.而类似的情形在同时期的作品中也有,但往往是苏轼离开或达到人生又一驿站的特殊日子.由此可见,这次夜游在苏轼看来,同样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2.那么,这次夜游对于贬居黄州的苏轼来说,究竟以为着什么呢?

①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宿望湖楼再和》,熙宁五年即1072年,苏轼37岁,任杭州通判.)

②花堪不语人堪哑,是恐卿空塌?

流水覆流觞,既是相知,何剪巴山话?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宋神宗元丰元年即1078年,苏轼43岁,知徐州.)

③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欲来修竹鸣.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我此时情.(《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事,故作一绝》,元丰三年即1080年,苏轼45岁,初谪居黄州时作.)

④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通过对补充资料的比较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

首先,苏轼有强烈的“夜游”情结,这有他的作品为证,既有早年写下的《夜行观星》,又有万年作的《天庆观乳泉赋》,虽然篇目所占比例不多,但几乎都是传世名篇,如《中秋见月和子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其次,“夜游”的背景不同,情感夜游差异,如《宿望湖楼再和》表现的是一位耽于玩乐的年轻诗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感叹的是岁月之飘忽,而初谪黄州的苏轼抒发的又是他对遭遇的宿命之感.

那么承天寺的这次夜游是一次单纯的消遣,还是一次积郁情感的逃离呢?

从文本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夜游的动因(月色入户)、夜游的心境(欣然起行),还是夜游的方式(相与步于中庭)、夜游的赏景(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处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宁静欣悦的氛围,这源于作者宁静欣悦的心境.此时夜游已然成为苏轼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在大约作于同时的一些作品中都能得到印证.

①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

②吾兄弟俱老矣,当一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与子明兄书》)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句抒情文字,说说此时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这一环节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进行互文对读,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能够获得相对一致的理解,这应该是学习经典文本的基本收获.)

(四)拓展延读,扩写积累

1.课后阅读《苏东坡转》(林语堂著)、《文化苦旅东坡突围》(余秋雨著)

2.扩写积累:

以第一人称扩写这篇小品文.

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最基本的理解后,做适当的延读拓写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从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素养的转化.)

想要设计合理的文言文教学方案,需要准确的把握文本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当然,更需要一定篇目教案的书写练习.style-->

《第八次》教学设计

《第八次》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整节课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对话中有体验、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

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想;

2、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根据课文中蜘蛛结网的故事画几幅连环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看图复述,突现重点。

1、师述:

昨天,老师让同学门根据蜘蛛结网的故事画几幅连环画,都带来了吗?

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2、指名学生展示作品(使用实物投影),并看着作品复述故事。

教师从旁发问:

你为什么不说“网破了,丝断了”?

为什么不说“断了结,结了断”?

为什么将“终于”读得那么重?

……

3、师述:

你的画真棒,能谈谈自己的成功经验吗?

4、播放.课件无声动画(蜘蛛结网)指名学生为动画配音。

【设计意图:

其一:

蜘蛛结网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它是承接了课文起因与结果的桥梁。

那么,这个故事便是课文教学很好的抓手和切入点,教学伊始,直奔此重点,然后以“点”辐射全文的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流畅。

其二:

小学生都喜欢画画,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画故事、展示自己的'

作品,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其三:

“画故事”是对课文的再现,根据图画以及动画复述故事又是对课文的还原。

这一学习过程巧妙地替代了课文讲析,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定会学得兴味盎然,学得深刻。

师述:

大家知道布鲁斯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蜘蛛结网的吗?

二、以点辐射,读悟课文。

(一)播放.课件:

出示失去信心的布鲁斯形象和相关文字: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1、布鲁斯对什么几乎失去了信心?

“这场战争”指哪场战争?

从书上找出相关句子来读读。

(相机指导朗读:

要读出布鲁斯的勇敢、爱国)

2、布鲁斯和他的军队这么英勇的抗击外国侵略军,为什么对这场战争他还要失去信心?

3、指图:

这就是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的样子,谁来读课文中有关句子?

指名学一学布鲁斯“唉声叹气”?

(注意:

要突出“不断地唉声叹气”)

4、现在老师当一回战地记者采访布鲁斯王子:

布鲁斯王子,我是报社记者,对您的遭遇我深表同情,请问此时此刻您的心情怎样?

想些什么?

5、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把带点的那个词去掉,行吗?

为什么?

6、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就在布鲁斯打了七次败仗,即将失去信心的时候,他看到了蜘蛛结网的情景。

看到后,他的心情怎样?

又有什么样的表现?

(二)播放.课件:

出示布鲁斯感动的形象和相关文字:

布鲁斯感动极了。

他猛地跳起来,喊道:

“我也要干第八次!

1、学生自由读屏幕上的话。

2、谁来演一演布鲁斯“感动极了”的样子?

师生合作:

老师读学生演。

再次采访:

尊敬的布鲁斯王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又怎样?

3、学生寻找伙伴,配合表演。

4、老师读课文,学生站起来一起表演。

(师:

老师听得出你们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布鲁斯第八次抵抗,结果怎样?

(三)播放.课件:

出示凯旋而归、充满自豪的布鲁斯形象和相关文字:

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终于成功了。

1、学生齐读屏幕上的一句话。

2、“终于”说明了什么?

布鲁斯第八次成功不容易,从哪儿看出?

3、谁能“不容易”地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

(教师随机评价指点)

4、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以朗读、表演、采访等活动形式为主,目的主要是为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课本中、带入到人物中,让他们用自己的心去碰撞人物的心,把自己的情融入人物的情,亲身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在情境中体会的情感一定会真实而又丰富,并且这也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那么他们学得也就必然积极主动、生动活泼。

三、引导说话,拓展思维

1、同学们,布鲁斯终于成功了,你想对布鲁斯说些什么?

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可以提醒学生:

你在生活中遭遇过失败吗?

你是怎么做的?

今后又会怎么做?

2、老师送同学们三句名人名言。

播放.课件:

伴着古筝乐出示名人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

——范晔/不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钱学森/不怕失败第七次,因为还有第八次。

——颜老师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读一读。

你也会说几句名言吗?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老师质疑:

如果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又失败了,他会怎么做?

这一环节设计运用名言来对这篇课文的主题作.总结和提炼。

学生通过名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对名言的感悟,既巩固了“内涵”又拓展了“外延”。

一句颜老师的名言更给这节课增添了不少情趣,这也暗示学生“名言”谁都可以说,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之光,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课后作业

自选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1、如果布鲁斯第八次又失败了,你想他会怎么做?

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第九次”为题写一段话。

/2、以“第二次”、“第三次”……为题,写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通过努力终于做成的一件事。

这个环节的设计最终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写是读的扩延和加深,读为写积蓄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材料,读与写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同时,这一环节也将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

师:

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

哪种是简便写法?

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情境感知。

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

那你们坐过吗?

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

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

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课件呈现

4、师:

你会列式吗?

生:

67-25+28

教师说明:

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加减混合

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应该线算什么?

在算什么?

1、学生列竖式计算67-25+28=

2、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

67+28-25=

小结:

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

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72-(47+16)=

2、引导学生与67+28-25=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5、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做?

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

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四、课堂总结,评价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又学会了什么?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板书设计:

67-25+28=70(人)

72-(47+16)=9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富顺县东湖小学王德贵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个交流,交流的题目是《新课标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因为我是长期教数学的,所以对数学有有一点一点发言权,而语文教学或其他学科教学感到自己有些薄弱,不过关于如何备课,学科之间都有些共性。

因此,希望今天我主要针对数学备课的一些见解,同样给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带来一些启示。

老师们,课前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备课的质量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

而在实际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中,发现一些老师总爱抄教案,而且不假思索的抄教案,而真正在上课的时候,却不完全照着教案去讲,这实际是在做了一些无用的功。

参考别人的教案并非坏事,关键在于是否把别人的作法变成自己的思想。

机械照搬别人的教案即使再好的教案也未必能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

这使我想起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老师说的一句话:

“现成的教案是别人劳动的成果,犹如贴在窗上的一朵纸花,没有生命力;

而自己研究出来的,虽无多少惊人之处,但毕竟是扎根于思考原野上的鲜花,富有生命力。

”所以,备课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别人再好的点子,也只有融进了自己的思想,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在课堂上用得恰当.用得自然。

当下,新课程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响亮口号。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

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中“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关注课堂的生成,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学校也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即尝试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先三重的教学思想:

先学生自学后调整教学,先互研后解疑释惑,先学生展评后整理拓展;

在重视知识本身的同时,更重视方法的传授,重视思维的发展,重视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这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的引领下,我们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在讲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定位是什么1、让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即双基变四基)传统教学只重视双基,而新课程下要求重视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

经历可能被逐渐淡忘,而经验则是我们自身沉淀的宝贵智慧和本领。

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一触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最终转化成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是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话,而不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此数学是让人变得聪明的学科,它的逻辑推理、归纳能力、简约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替代的思想、集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等等,都将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形成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也就是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因每一个学科教育功能,除了智育的功能,还有育人的功能,因此在教材中我们要渗透思想教育。

根据以上三个教学价值定位,我们应该怎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呢?

一、备学生备课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

而在平时的备课中,老师们往往对学生关注很少。

如果在备课中忽视了学生,一定程度上就会影教学,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生活经验,采取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备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备。

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这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

一个班级由许多同学组成,尤其老师接到一个新班级,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环境有所了解(举例:

本学期,我接新班,开校初利用一个中午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自我介绍,让了解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年龄、性格是腼腆还是大方,还有离校的远近,还有一次家长会上一名学生的哥哥告给老师写建议和希望,就写到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不希望她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件事,作为老师应该了解,并希望了老师多加关心。

)老师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水平,这对真正做到与学生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开展教学活动十分重要。

如果一个老师接到一个班级一两个月都不知道一些个学生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的个性特征,那么这学生在心里琢磨,我在老师心中没有地位,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么在教学中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什么是教学的起点,就是学习者对学科内容或对学习任务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

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方位,上课中老师很多在实际生活中知道前后、左右上下,具体了生活经验,但老师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上课,那么对于已经知道的同学就感到索然无味。

怎样把握教学起点

(1)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已经掌握了,就不要再详细的讲解了。

(2)哪些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

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作为重点、难点、学生的困惑点,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可以让优生带动全体学生进行学习。

二年级下册: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对学习并没有多大困难,此课应该重点放在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和提高口算的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要会算。

3、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的要求

(1)设计问题分层首先,问题设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一般基础的问题让给中下学生回答,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交给优等社工回答。

这样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新课标指出: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设计练习分层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成熟练活动的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

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基本练习、综合(变式)练习,拓展练习。

(一)基础巩固题1、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是()图形。

2、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是()图形。

从左往右看,图形()了,从右往左看,图形()了。

(二)综合应用题图1图2从图1到图2,图形放大了()倍,从图2到图1,图形缩小了()倍。

你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研究题画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把它缩小2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