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0582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8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hapter3特殊无差异曲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哪个更好?

哪个更值得去争取?

这就涉及到偏好问题。

2、偏好的表述

定义3-1:

设X、Y代表两个不同的选择束,

X=(X1,X2,……,Xn),

Y=(Y1,Y2,……,Yn)。

微观经济学中通常用下列符号对它们的偏好关系进行描述:

(1)X

Y:

X至少和Y一样好或X不比Y差;

(2)X

X严格好于Y;

(3)X~Y:

X和Y一样好,或X和Y无差异。

对选择束进行偏好排序,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综合式排序和字典式排序。

定义3-2:

综合式排序(comprehensiverange)是指综合比较选择束X和Y中的每一个元素,然后得出X和Y的偏好关系。

例如某甲在恋爱时对备选对象X和Y进行选择,一般会把两个备选对象的相貌、气质、家庭、学历、性格等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再选择,这就是综合式排序。

定义3-3:

字典式排序(Dictionaryrange)是指只对X和Y中的某一相同的元素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X和Y的偏好关系。

例如,某甲对啤酒是如此喜爱,以至于其它物品都可有可无,这样,他的选择必然是有啤酒或啤酒多的那个选择束。

英文字典以打头字母为顺序进行排列,故得此名。

二、个人的决策过程

居民或个人作为选择者,在进行消费决策时,必须回答二个问题:

其一,该消费者要做什么或需要什么?

这是对各种消费束进行偏好排序的过程。

其二,该消费者能够做什么或允许做什么?

这是对该消费者选择的内外部约束条件进行考察的过程。

内部约束条件主要指消费者是否有足够的货币收入和消费时间等;

外部条件主要指是否允许消费自己选定的消费束。

例如,中国公民不允许私自携带枪支弹药,不允许消费毒品等,这些都是外部约束条件。

在此基础上,消费者把自己需要的消费束和面临的约束条件综合起来,选定自己的最优决策。

个人作为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如图3-2。

图3-2:

个人的决策过程

这里的最优决策只具有理论分析上的意义。

最优决策需要在信息完全的条件下做出,但搜寻完全信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

例如,你要购买一件衣服,你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衣服搜寻一遍后做出决策。

因此,你的决策通常是次优决策。

一般的选择行为也是这样。

三、理性消费者的偏好假定

对理性消费者而言,偏好关系必然衍生出几个共同认可的假定。

假定1:

完备性假定(CompletenessAssumption)

给定两个消费束X和Y,理性消费者能够确定哪一个是更好的或者两者无差异。

即对于X和Y,总有:

X≥Y或X≤Y

这就是完备性假定。

如果消费者无法区分哪一个更好或两者无差异,我们就不能期待消费者做出理性的选择,特别在当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时更是如此。

因此,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不符合完备性假定,消费理论就无从建立。

假定2:

反身性假定(ReflexivityAssumption)

给定两个相同的消费束X,消费者能够得出结论,X既不比它自身好,也不比它自身坏,X只能和它自身一样好。

即对于消费束X,必有:

X≤X且X≥X,即X~X。

这就是反身性假定。

如果消费者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同样不能期待消费者做出理性的选择,消费理论也无从建立。

假定3:

传递性假定(TransivityAssumption)

给定消费束X,Y,Z,如果X好于Y,Y好于Z,则X一定好于Z。

即对于消费束X,Y,Z,如果X≥Y,Y≥Z,必有X≥Z。

这就是传递性假定。

如果消费者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消费者的财富就会无谓流失。

例如,A.B两人都承认X≥Y且Y≥Z,用货币衡量的差额都是1分钱(尽管很小)。

但A承认X≥Z,但B却认为Z≥X。

假定初始分配是,A拥有Z,B拥有X,Y。

则A用Z换回B的X并得到1分钱的补偿(因为B认为Z比X好),再用X换回B的Y并得到1分钱的补偿(因为B认为X比Y好),再用Y换回B的Z并得到1分钱的补偿(因为B认为Y比Z好),再用Z换回B的X……,这样下去,B的财富就会源源不断流失到A的腰包里。

如果是这样,B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理性的,消费理论也无从建立。

假定4:

非满足性假定(NonsatiationAssumption)

非满足性假定也叫单调性假定(MonotonityAssumption)。

可以简单地表述成:

对于非有害品,有好于无,多好于少。

即给定X=(X1,X2,…Xn)和Y=(Y1,Y2,…,Yn)如果Xi=Yi,但Xj>

Yj,i=1.2…n,i≠j,则必有X

Y。

Xi,Yi分别表示消费束X、Y中的一个元素。

同样,如果消费者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消费者的财富也会无谓流失。

例如,A、B两人都承认消费束X和Y中的其它元素都相同,只有第j种非有害品不同,且Xj>

Yj,假定这种非有害品单价只有1分钱(尽管很小),A认为X

Y,B则认为X

Y,差价为一元。

初始分配是A拥有Y,B拥有X。

则A用Y换回X并得到1元补贴(因为认为Y比X好),再把X中多余的Xi剔除,使剩余的消费束与Y无差异。

这样,A就无偿占有了B的部分财富。

图3-4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非满足性假定。

·

e

图3-4偏好排序

显然,对于消费束a.b.c.d.e.f.有:

f

a,因为鸭蛋相同时,f有更多的啤酒;

b,因为f有更多的啤酒和鸭蛋;

d

f,因为啤酒相同时,d有更多的鸭蛋;

f,因为d有更多的啤酒和鸭蛋。

但f和c,以及a和b都无法比较,因为c和b的啤酒多,但鸭蛋少。

偏好与偏好假定为我们借助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的导出

消费品的多样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消费者的选择具有多样化特点。

换言之,在一定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可以购买数量繁多的商品,即消费束中包含的元素可能是很多的。

为了使下面的分析简单化,我们假定消费者在两种商品(啤酒和可乐)之间进行选择。

显然,这样的假定是非现实的,但在以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只有两种商品的选择理论可以被用来说明多种商品的情况,因为这样的假定既不失一般性,又可以使分析大大简化。

请注意,微观经济学中常常用这样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因为非现实的假定往往并不是坏的假定。

假定消费者某甲对啤酒和可乐有不同的偏好,为达到一定的满足水平,他需要3瓶啤酒和4瓶可乐。

现在和某甲商量,如果减掉1瓶啤酒,再给他多少瓶可乐,某甲才会同意(某甲的满足水平并没有变化)?

某甲认为需要增加2瓶可乐。

这样,某甲的消费束就从原来(3瓶啤酒,4瓶可乐)变为(2瓶啤酒,6瓶可乐)而满足水平没有变化,换句话说,某甲的两个消费束对他而言是无差异的,即在图3-5中,A~B。

C

4A

3

U0

0346

图3-5:

某甲的无差异曲线

同样也可以这样和某甲商量:

如果增加1瓶啤酒,某甲愿意放弃多少可乐(某甲的满足水平没有变化)?

某甲认为可以放弃1瓶可乐,这样,某甲的消费束就从原来的(3,4)变为(4,3)而满足水平没有变化,换句话说,某甲的三个消费束对他而言是无差异的,即在图3-5中,A~B且A~C,根据传递性假设,有A~B~C。

反复这样做,而且假定啤酒和可乐的变化单位可以无限小,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和A无差异、因而也彼此无差异的消费束,把这些消费束代表的点连结起来,就形成了某甲消费啤酒和可乐的无差异曲线,如图3-5所示。

可见,无差异曲线说明,消费者可以在无差异曲线上选择任何消费束而得到同样的满足水平。

定义3-4:

所谓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是指在满足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的依从关系,或者说,无差异曲线是指在满足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消费束代表的点的轨迹。

显然在图3-5中,为满足消费者达到U0的效用水平不变,增加一种商品(可乐)的消费量,就可以减少另一种商品(啤酒)的相应的消费量,或者说,减少一种商品(可乐)的消费量,就必须增加另一种商品(啤酒)的相应的消费量。

满足效用水平不变时,两种商品数量的依从关系就是无差异曲线。

需要指出,消费者一定的满足水平对应唯一的无差异曲线,把消费者不同满足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描绘出来,就形成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族,如图3-6所示,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更高的满足水平。

U3

U2

U1

O

图3-6:

无差异曲线族

二、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为进一步认识无差异曲线全貌,下面我们对无差异曲线的性质进行分析。

性质1:

如果两种商品是非有害、非自由的经济物品,则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性质1说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即为了保持一定的满足水平,消费者可以用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Q1代替一定数量的另一种商品Q2,换言之,Q1和Q2在数量上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我们用反证法给出如下证明:

如果无差异曲线斜率可以为正,如图3-7中AB段所示,

Q1

Q1BB

A

Q1AQ2AQ2BQ2

图3-7: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

在无差异曲线上任取两点A(Q

)和B(Q

),

∵Q

>

,根据非满足性假定,必有B

A,但由于A、B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故有B~A,两者矛盾,所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只能为负。

证毕。

性质2:

如果消费者是理性的,则对应不同满足水平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但也不一定平行。

同样用反证法给出如下证明:

设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如图3-8中U1和U2相交于A,在两条无差异曲线上任取两点B和C,

Q1CC

OQB2Q2CQ2

图3-8:

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C>

B(由非满足性假定得出)

∵A与B在同一无差曲线上,∴A~B

∵A与C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A~C

由传递性假设,A~B~C,即B~C,与前述结果矛盾,所以,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并不意味着一定平行,几何知识告诉我们,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平行,但这一结论对曲线不成立,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无限逼近,但可以永不相交,如图3-9所示

      Q1

                         

      

U2

    

U1

        0                 Q            

图3-9:

无差异曲线可以不平行

性质3:

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更高的满足水平。

这是显而易见的,请读者应用偏好假设自行证明。

性质4:

通常,两种经济物品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这一性质留待下节证明,读者可以先进行思考。

三、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

1.自由品的无差异曲线

自由品的重要特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不存在替代关系,例如空气和阳光就是这样的自由品。

但人们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空气和阳光才能生存,超过这一数量,也并不能给人带来更大的满足水平。

假定消费者不会造成因过量消费空气和阳光而带来不适的情况,则消费者对空气和阳光的无差异曲线是一定范围内的平面,如图所示,Q1和Q2分别为消费者对空气和阳光的必要消费数量。

阴影区内的各点都是无差异的。

         空气

             A

0Q2阳光

图3-10:

消费两种自由品的无差异曲线

如果两种物品中有一种是自由物品,另一种为经济物品,则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自由品数轴的直线。

图3-11给出了消费者消费食品和阳光时的无差异曲线。

Q2为阳光的基本数量。

      

食品

        0  Q2         阳光

       图3-11:

消费一种自由品的无差异曲线

 如果食品的数量增加,无差异曲线将平行向上移动。

2.有害品的无差异曲线

当消费者消费一种有害品和一种经济物品时,随着有害品的数量的增加,需要同时增加经济物品的数量来弥补有害品增加带来的满足水平的下降以维持满足水平不变。

这时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图3-12给出了消费者消费污染和保健品的无差异曲线图。

      污染

保健品

      图3-12:

消费者消费一种有害品和一种经济物品的无差异曲线

当消费者消费两种有害品时,有害品数量的增加会使消费者的状况更加恶化,对于有害品,消费者的非满足性假定不能成立,应该修正为:

无比有好,少比多好。

可见,无差异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消费者的满足水平越差。

同时,有害品之间又有一定的替换性,这是因为减少一种有害品,同时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另一种有害品,可以使消费者维持既定的满足水平。

图3-13给出了消费者消费两种有害品时的无差异曲线,请注意,此时的无差异曲是凹向无点的(其解释留待下一小节讨论)。

显然,C>

B>

A

      垃圾         A

              B

           C           

       0                污染

    图3-13:

消费两种有害品的无差异曲线

3.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定义3-1:

充分替代品(Perfectsubstitutes)是指可以以固定比例彼此替代的两种或多种商品。

例如,面额为10元的人民币和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总可以1比10的比例互相替代(假定不考虑携带不便)这对持币人(消费者)来讲是完全替代品。

图3-14给出了这种情况下的无差异曲线,这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在维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总是可以以恒守不变的比例(1:

10)把两种面额的货币进行兑换。

10元面额(张)

8A

4B

2C

D

04060801元面额(张)

图3-14: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完全替代的产品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严格说来,上例中的两种面额货币并不是严格的完全替代品,特别是当数额较大时,消费者携带10元面额的货币更加方便。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两种商品替换的比例:

4.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定义3-2:

完全互补品(PerfectComplements)是指必须以固定比例搭配起来才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两种或多种商品。

3CU3

2BU2

1U1

o

123右鞋(只)

图3-15:

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例如,人们穿的左鞋和右鞋,眼镜的镜片和镜框等可看成是完全互补品,它们必须分别以1:

1和2:

1的恒定比例结合起来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是直角线,图3-15给出消费1只左鞋、1只右鞋,2只左鞋、2只右鞋和3只左鞋、3只右鞋的满足程度,除此以外的点如D点(2只左鞋和1只右鞋)的满足程度依然和A点的满足程度相等,因为多余的1只左鞋没有任何价值。

上例中不同满足水平的无差异曲线的直角点都在同一条射线OA上,OA的斜率反映了两种商品配合的比例。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性分别背离了前面给定的无差异曲线的性质,原因是消费品的范围和性质被放宽了。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分析方法,是消费者选择理论的基础,提请读者应该很好地掌握。

由于完全互补品的严格互补性,它们往往被同一个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生产,而且被在同一地点进行销售。

第三节效用与边际效用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始终用“满足程度”来衡量消费者的心理感觉,读者也许会问,消费者消费的物品可以量化,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可以量化吗?

如果可以,我们就可以借助更精确的数学分析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本节就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效用与效用函数

1.效用

定义3-3:

经济学中所说的效用(utility)是指经济物品为经济主体带来的满足程度。

效用与经济物品的数量和性质有关,根据非满足性假定,数量越多,效用越大;

但经济物品的性质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无法准确给出,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水比电视机有更大的效用,而当你坐在家中欣赏NBA篮球赛时,通常电视机比水有更大的效用。

效用也与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觉有关。

这一因素决定着几种消费品怎样影响着消费者的总体效用,换句话说,各种消费品对总体效用的贡献分别占多大比例,这是由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觉决定的。

我们把消费束中的每一种消费品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相加,就得到消费者的总效用(TotalUtility)。

2.效用函数

定义3-4:

效用函数(UtilityFunction)是指消费者的总效用与其消费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的函数关系。

例如,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其数量分别为Xi,i=1…n,则其效用函数为:

U=U(X1,X2,…Xn)

效用函数的形式由消费者的主观心理即偏好所决定。

图3-16给出了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时的效用曲线。

U

Um

0Xm1X1

图3-16:

总效用曲线

起初,消费者的效用随X1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Um时开始下降,这是因为X1过多时反而变成了有害品(例如,鸭蛋不能吃太多,否则难受),从而使总效用出现下降趋势。

二、边际效用

1.边际效用的经济意义

消费者每追加一个鸭蛋,就能增加一些效用,这就是“边际”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中对边际效用的定义是:

定义3-5:

消费追加的那个消费品带来的效用增量叫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

例如,消费者吃了三个鸭蛋后,共得效用25单位,再追加第四个鸭蛋,带来5单位效用,使总效用增加到30单位,这第四个鸭蛋的边际效用就是5单位。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通常,消费者消费每一单位消费品的效用是不等的。

例如,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消费者,第一个鸭蛋的效用会很大,第二个次之,第三个又比第二个小,直到再追加一个鸭蛋对消费者无所谓。

换句话说,随着鸭蛋消费数量的增加,鸭蛋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通常,其它商品的消费也符合这一规律,经济学中把这一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The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也叫戈森第一定律(Gossen’sfirstlaw)。

大多数商品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但也有极个别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例如,集邮爱好者收集一套邮票时,如果把每枚邮票看成是一种无差异商品,则边际效用是递增的。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数学表示

根据效用函数U=U(X)(一种消费品的情况)的含义和边际效用的定义,边际效用可以用数学形式表示为:

MU=ΔU/∆X,如果消费品X可以无限细分,则效用函数连续可微,此时,MU=dU/dX。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随着消费品X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MU是减少的,即dMU/dx<

0或d2U/dx2<

0。

4.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1)总效用是边际效用的累加,把每一单位消费品的边际效用累加起来,就是总效用。

图3-17说明了消费者消费鸭蛋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鸭蛋(只)边际效用总效用

000

11010

2717

3522

4325

5126

6026

图3-17:

总效用是边际效用的累加

(2)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最大。

这是因为,尽管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只要边际效用大于0,总效用就会增加,但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开始下降。

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这一结论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如下证明:

U=U(X)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dU/dX=0,充分条件是d2U/dX2<

0,故充分条件满足,由边际效用的定义可知,MU=dU/dX=0图3-18也说明了这样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了总效用曲线是一条下凹(或上凸)的曲线,这是由于,总效用曲线的斜率就是边际效用,所以,边际效用递减必然导致总效用曲线下凹。

用数学可以证明为:

边际效用递减⇒dMV/dX<

0⇒d2U/dX2<

0⇒曲线下凹。

需要指出,通常的理性消费者的消费数量不会超过X0点,这里为便于解释,在图上做出了边际效用为负的情况。

U

MUX(鸭蛋)

OX0X(鸭蛋)

图3-18: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三、多种消费品的效用分析

给定消费者消费n种消费品的消费束X=X(X1,X2,……Xn),其效用函数为:

U=U(X1,X2,…Xn)是对上述情况(只有一种消费品)的拓展。

1.边际效用

MUi=∂U/∂Xi(i=1.2…n),即第i种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其经济意义是:

在其它消费品数量不变时,追加一单位第i种商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增量。

MUi可正,可负,也可以为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戈森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

此式的经济意义是:

在其它消费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品i的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互补品、替代品和独立品

互补品,替代品和独立品分别可以由二阶导数

来描述。

对于互补品,

必有

这是由于:

其经济意义是:

在其它商品数量不变时,第j种商品数量的增加会使第i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提高,显然互补品具有这样的特点。

例如啤酒和花生米互为互补品,当花生米的数量增加时,啤酒也会变得有滋有味,反之也是如此。

越大,两种商品的互补性越强。

对于替代品,必有

<

0(

)这是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