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0535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顺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四届六次、七次全会工作部署,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医疗卫生发展模式,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矛盾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着力扩充资源、提升水平、强化基层、健全机制,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医疗卫生硬件设施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群众看病就医环境和便利度得到明显改善,使全区医疗卫生发展薄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实现新的提升,基本形成与新城功能相协调、与群众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服务网络和管理机制。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体现公益的原则,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健康的原则,努力做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城乡统筹、公平可及的原则,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

坚持社会动员、广泛参与的原则,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改革创新、科学管理的原则,健全重视卫生、发展卫生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

坚持集中力量分阶段解决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改进管理,规范服务,努力实现“五个提升”。

1.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总量

通过新建、改扩建、引进及盘活存量等方式,启动实施一批优质医疗资源项目,力争到2016年底,三级医院达到4家,其中2家以上达到三甲。

切实增加区内高水平医疗资源数量,让群众在家门口安心看病、放心看病,能够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2.提升基层网底服务能力

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际需求,结合居住人口变化趋势、人口结构比例和服务半径等因素,不断充实完善基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力量,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到城乡的角角落落,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乡的广大居民。

3.提升专科医疗服务质量

各级医院按照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积极与三甲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协作关系,通过专科共建、托管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特色专科和技术优势,切实改善重点专科医疗服务质量。

4.提升卫生人才技术水平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留下来等方式,不断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卫生人力总量和质量,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5.提升医疗卫生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干部培养、完善绩效考核、强化信息支撑、健全激励机制等方式,提升医疗卫生系统各级单位的管理水平,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注重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和感受。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医疗资源布局优化,提升便利度

适应新型城镇化群众就医需求,从长远着眼,从近处着手,完善医疗服务网络配置和资源空间布局。

1.提升新城关键组团医疗服务功能

加快区医院、区中医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等3所区级医院建设步伐,通过内涵建设和能力提升达到三级医院规模和水平,力争实现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强化区医院医疗中心功能。

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开展全面建设,完善学科设置,增强重症救治和医学科研能力。

开设床位由700张增加至1000张,努力达到三甲综合医院水平。

深化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托管合作。

依托北京中医医院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开设床位由300张增加至400张,通过三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

加快区妇幼保健院妇儿专科建设。

保持乳腺外科在全市的技术领先优势,切实加强妇产科、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建设,以专科建设带动全院发展,具备三级妇儿专科医院诊疗服务水平。

2.增强重要区域节点医疗服务能力

依托现有资源条件,按照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后沙峪镇、杨镇、牛栏山镇、李桥镇和木林镇等5个镇级节点医院发展,方便周边群众就医。

空港医院(后沙峪镇卫生院)重点辐射新城空港城组团、机场组团和周边地区。

力争到2016年,开设床位200张,确定1-2个科室在三级医院专家指导下重点发展。

区二院(杨镇卫生院)重点辐射潮白河以东7镇。

力争2016年,开设床位160张,确定1-2个科室在三级医院专家指导下重点发展。

区三院(牛栏山镇卫生院)、木林镇卫生院和李桥镇卫生院重点加强小科和专科建设,形成技术特色和专业优势,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

3.完善基层网底医疗服务设施配置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合理设置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在全区现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新增设光明、旺泉、空港等3所A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建居住小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原则按照新建居住小区公共服务配套指标解决;

通过购置、租赁等方式,解决老旧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不足、不达标问题。

实现村级医疗机构全覆盖。

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建设农村地区20分钟医疗服务圈。

采取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入驻部分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方式,由政府在运行经费、设备更新、零差率药品销售方面予以补贴,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二)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提升服务水平

1.优质医疗资源引进

通过吸引区外优势医疗资源落户的方式,引进、新建三级医院,实现区域三级医院数量扩增的目标,带动医疗资源总量增加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推动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发展。

积极配合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投入运营,确保2014年实现开诊,为河东地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全科等综合性的门诊医疗服务和康复、骨伤、神经内科、老年病及肿瘤等特色学科的住院服务。

推动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建设。

积极争取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加快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引入相关手续办理,力争2016年前启动项目建设,提升河西地区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和服务能力。

2.优质医疗学科建设

通过整体合作共建和专科合作,利用与市内三甲医院的业务协作关系,不断做优做强。

区医院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均与三甲医院实现全面对接,重点完成心内科、神经内外科、重症医学科、口腔科和创伤外科等科室的建设,提升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

区中医院依托北京中医医院托管合作机制,在继续提升原有市级重点专科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康复、治未病中心、肾病科和中医妇科等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区妇幼保健院深化与北京儿童医院、市妇产医院和北京肿瘤医院的合作,重点提升儿科、妇科、乳腺外科等专科的诊治能力。

重要镇级节点医院全部与三甲医院实现对接,通过联合办院、建立医联体等多种方式,分别打造1-2个优势专科,实现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和特色专科重点建设的协调发展。

3.社会资本办医吸引

引导社会资本在人口增长迅猛、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的地区办医,鼓励举办康复、老年病、儿童、护理院等专科医疗机构或者高端服务机构。

提升现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水平,支持进行改扩建和重点专科建设,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充分发挥社会办医的补充作用。

(三)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

按照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坚持集中力量分阶段解决问题,力争通过三年的持续投入,分批启动、分步实施,使全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和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14年底前:

完成区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建设,住院床位达到1000张,有效缓解住院床位紧张问题;

完成旺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改造,承担起旺泉街道所辖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2015年底前:

启动区医院教学科研楼建设,提升区域医疗中心医学科研水平,力争201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实施区中医院装修改造,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服务环境,2015年底完成;

抓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监督所迁建项目,进一步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力争2016年底投入使用;

积极做好28个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确保符合北京市相关标准,2015年底完成;

实施李桥镇卫生院迁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2016年底前:

启动区域医疗中心规划性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发挥区域医疗中心承担辖区居民急危重症诊疗服务的职能;

启动区中医院迁建项目,逐步扩展到800张,满足新城马坡组团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启动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病房楼建设项目,打造区域儿童专科诊疗中心,建成后开设儿科床位300张,缓解辖区儿童专科就医难的问题;

加强空港医院预防保健科建设,提高后沙峪镇所辖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推进镇级节点医院建设步伐,启动空港医院(后沙峪镇卫生院)、区二院(杨镇卫生院)和区三院(牛栏山镇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提升基层综合诊疗服务水平;

启动光明、胜利和空港三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水平。

(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实服务力量

加快实施卫生人才“三个一批”工程,重点解决我区医护人员数量不足和水平不高的问题,提升区域卫生服务水平。

1.积极引进一批

每年力争引进学科带头人2名,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30-50名。

实施外聘三甲医院专家“百人工程”,聘请三甲医院专家到区级医院、镇级节点医院挂职,保证每天有50名专家到我区出诊、查房、手术,以此带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2.着力培养一批

建立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和轮岗制度,实行干部任期制。

抓好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区级医院每年选送3-5名学科带头人、20名学科骨干到市内三甲医院培训,基层医院每年选送30名业务骨干到市、区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3.引导派驻一批

积极尝试城市医生基层服务制度和医师多地点执业制度,鼓励区级医院医师到社区服务机构多点执业,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探索建立社区医生自我培养机制。

加强与首都医学大学、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在充分利用全市定单、定向培养医学生政策的基础上,在定额分配外每年再力争培养30-50人本区定单、定向培养医学生。

返聘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医生到社区服务,切实增强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五)改善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健康水平

1.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提升传染病应急工作水平,到2016年底完成15人的专职传染病应急处置队伍组建,后备队伍人员达到50人。

建立慢病防治网络,创建国家慢病示范区,2015年底前通过北京市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验收。

培养健康科普讲师,组织健康大讲堂,加强居民、中小学生、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及慢病干预管理。

2.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强化针对公众的相关知识宣教,完成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区的督导检查及复验工作。

提升院前急救服务效率与能力,缩短急救抢救转运时间,2014年运行急救站达到4个,2016年底前运行急救站达到5个,急救半径缩短到12公里。

3.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完善区、镇、村三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在目前各医疗机构174名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基础上,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增设2名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员,配合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增设医疗、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卫生4个专业执法科室,在2016年底前将全区卫生监督站增至8个,充分发挥专业科室技术优势和监督站覆盖率高的优势,逐步形成专业执法和综合执法的联合监管模式,提升全区整体卫生监督力量和监管水平。

4.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

完善社区医生与计生专干联席制度,采取以点带面、逐步展开的工作方法,建立完善融咨询指导、技术服务、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社区生殖健康服务网络。

提升妇幼卫生保健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妇女的健康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

建立“区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开展健康体检、筛查与测评、治疗与康复训练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完善高危儿干预和残疾儿康复工作。

开展已婚育龄妇女“现场普查、治疗转诊、健康教育、跟踪随访”等生殖健康服务。

5.健全精神卫生管理体系

做好精神病院归口管理工作,将区精神病医院扩建为二级专科医院,床位设置400张,逐步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医疗模式。

加强社区精防人员业务培训,推进精神病患者院内康复和院外康复指导和训练,提高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水平。

到2016年,按照人口比例1︰20000的标准配备社区专兼职精防医生。

(六)推进卫生管理制度创新,完善长效机制

1.建立高端人才服务机制

建设医疗卫生专家公寓和人才宿舍。

全力保障高端卫生人才开展科研或拓展业务。

为高端卫生人才解决户口、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实际生活问题。

对引进的国家、省市重点学科带头人,给予一次性补助100万元,对引进的高级职称医疗卫生人才,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

2.建立编外用工机制

强化编制统筹使用、动态调整,对卫生人员编制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保障。

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编外用工服务的制度,通过公开招聘规范编外用工,保障编外用工人员薪酬待遇,缓解卫生人力绝对数不足的问题。

3.完善卫生事业单位聘任机制

卫生事业单位根据管理和专业技术等不同岗位的特点,实行全员聘用制,打破管理岗位领导职务、专业技术岗位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对优秀人才可采用不同的聘用办法,实行不同的聘期,享受相应的待遇,相对稳定一批优秀人才。

4.完善信息化服务机制

实施卫生信息平台专网建设,实现各社区卫生服务站、27家一级医院与3家区级医院之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加快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和检验中心建设,实现全部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医院的医学影像传输和资源共享。

建立区级电子病历中心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各医院间的电子病历共享和健康档案集中存储。

开展居民健康卡系统的建设与发放工作,实现居民到不同医院就医“一卡通”的功能。

推进新农合门诊医药费用实时结算工作,实现定点医院全部覆盖。

5.完善全员绩效考核机制

在现有绩效工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流程,对照工作规范和标准,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考核,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

探索建立妇幼保健院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根据考核结果由区财政对人员经费予以分级补助,包括基本工资、国家规定范围内津贴和绩效工资。

6.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在农村地区科学合理使用乡村医生,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村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零差率药品销售,按照实际提供的服务情况给予乡村医生相应的补贴。

在城市扩大基本医保定点范围,在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未能覆盖的社区,向社会资本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7.完善医联体建设机制

加快推进“三甲-区级”、“三甲-镇级”和“三甲-区级-镇级”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的转移和延伸,提高基层机构闲置病床使用效率,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发展和能力提升。

8.完善医疗意外风险保障机制

在继续落实现有医疗责任保险的基础上,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意外保险制度,建立医疗意外风险分担机制,提高抵御医疗意外风险的能力。

9.完善新农合统筹机制

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明确准入条件、加强日常监管,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

10.完善基层药品便民惠民机制

继续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药品使用预订机制。

健全和完善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保障社区常用药品使用保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主管卫生、城建工作的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市政市容委、区教委、区经信委、区编办、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局、市规划委顺义分局、市国土局顺义分局、信息中心、广电中心等单位主管副职,负责全面筹划落实卫生服务发展三年提升计划的组织、管理、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主要领导担任。

(二)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为实施并完成相关提升任务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统筹解决制约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难题,要根据总体目标与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工作、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具体工作任务要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加快推动提升计划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三)强化年度落实。

各单位要制定年度重点任务倒排工期表,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按时限完成,按计划落实。

区政府督查室要针对任务进度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年度完成。

(四)资金投入保障。

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升项目,按照优先立项、优先安排资金的原则,将设施建设、设备更新、外聘专家、联合办院、队伍建设、绩效激励等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由区财政拨付专项经费,对表现出色、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予以奖励。

(五)强化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卫生事业的目标理念、重大政策规划、典型经验做法等作为宣传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建立长效宣传机制,为卫生事业顺利推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