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输出量:
即心每分输出量,指心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反射:
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于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瞳孔随光刺激的强弱而改变大小,吃东西时分泌唾液。
心率:
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内分泌:
人体有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二:
问答题
1、ABO血型系统分类依据及其鉴定方法。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
(1)生理盐水凝集法①玻片法②试管法
(2)凝胶微柱法,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微柱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的免疫学方法。
血型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加入试剂、标本,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或用血型仪分析。
此法操作标准化,定量加样,确保结果准确性
2、什么是血液凝固?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激活成
a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2分)
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
3、什么是吸收?
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
①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②食糜在小肠内的分子小。
;
③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
④小肠绒毛具有特殊结构。
食物的消化产物、水、无机盐及消化液的一些成分主要是在小肠被吸收的,故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
4、XX渗透性利尿及水利尿?
渗透性利尿是由于在血浆、肾小球滤液和肾小管腔液中形成高渗透压,阻止肾小管对原尿的再吸收,尿量增多。
大量饮清水后,排出稀释尿,尿量增多的现象。
其机制是:
大量饮水,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位于下丘脑视上核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的冲动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减小,减少水的重吸收…
区别:
渗透性利尿是高于320毫渗单位的高容积,高渗透压性质。
水利尿是等渗透压,等容积的压力性利尿。
5、简述机体缺碘引起大脖子病的机制。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1分),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1分),使血液中的甲状腺素含量降低(1分),并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1分),进而作用于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1分),促甲状腺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出现代偿性的增生,即为大脖子病
6、简述生长素的主要作用。
1、促进生长作用,能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合成增加。
2、促进代谢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钠、钾、钙、磷、硫等重要元素的摄取与利用,抑制糖的消耗,加速脂肪分解,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
7、简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2分)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2分)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2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RestingPotential:
在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2.ClottingFactor:
指血浆或组织液中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
3.Activetransport:
指细胞通过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4.Microcirculation:
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5.MicrobialDigestion:
指通过胃内的微生物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解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6.Hormone: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7.EPSP:
当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性时,其末梢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Na+通透性升高,Na+内流,使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
4.Excitability:
可兴奋细胞或组织受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2.Homeostasis:
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
3.HeartRate: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4.InternalRespiration: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之为内呼吸。
5.BER:
消化道平滑肌在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缓慢的节律性的自动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基本电节律。
6.ConditionalReflex:
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
7.SexualCycle:
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
5.静息电位:
6.凝血因子:
7.主动转运:
4.期前收缩:
心肌在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之前受到电刺激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5.肺牵张反射:
由于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6.微生物消化:
7.原尿:
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肾囊腔里的滤过液。
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9.激素:
10.精子获能:
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经历一系列变化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
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非消化期(消化期间)的胃运动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活动,称为消化间期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肠肝循环:
蠕动冲:
在小肠有一种行进速度很快,传播较远的蠕动,可将食糜从小肠的始端一直推送到末端甚至送入大肠,这种蠕动称为蠕动冲。
分节运动:
具有一定间隔的唤醒剂,同时收缩或舒张的节律性运动。
其意义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进行。
集团蠕动:
进食后,在大肠可见到一种进行很快,并前进很远的蠕动,成为集团蠕动,它可使结肠内压力明显升高。
脑肠肽:
指一类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又存在于消化道的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
肠胃反射:
在十二指肠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扩张都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胃运动,使胃的排空减慢,这种反射称为肠胃反射。
氧热价:
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成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呼吸商:
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O2量的比值(CO2/O2)称为呼吸商,混合性食物的呼吸商为0.85。
食物的特殊动力学效应:
人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加的现象,一般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学效应。
基础代谢率(BMR):
指人体在清醒及极度安静的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及环境因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正常范围为高于或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0%-15%以内。
体温:
肺通气:
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频率:
成人12-18次/分)
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膜腔内压,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压总是地狱大气压,故称为胸内负压。
肺顺应性:
肺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可扩展性。
其与非弹性阻力成反变关系,正常成人为0.2L/cmH2O。
肺表面活性物质:
由①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占60%)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占10%)构成;
SP对维持DPPC功能,对DPPC分泌,清除和再利用其重要作用;
DPPC和SP均由肺泡II型细胞分泌;
肺表面活性物质位于肺泡内侧面。
肺活量:
是指在尽力吸气后,丛飞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相当于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可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为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男3500ml/女2500ml
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
一次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
(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
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通气/血流比值:
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为0.84.(衡量肺换气功能最好的指标)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化时,肾不依赖外来神经的支配,肾血流量仍然保持相对恒定。
管-球反馈:
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时,到达远曲小管致密斑的小管液流量增加,Na+、K+、Cl-转运速率也增加,致密斑将信息反馈至肾小球,使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将恢复正常。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体表面积为1.73m2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左右,。
菊粉的清除率可代表肾小球的滤过率。
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若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则滤过分数为125/600×
100%=19%。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当血浆葡萄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球-管平衡:
是指近端小管对溶质(特别是Na+)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表现为定比重吸收,即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的滤过率的65%-70%左右。
渗透性利尿:
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时,小管液渗透压随之增高,妨碍了水和NaCl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和消除水肿的作用,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水利尿:
大量饮清水(1000ml)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清除率:
是指两肾在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此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是一个较好的肾功能测定方法。
溶剂拖曳:
当水分子通过渗透被重吸收时有些溶质可随水分子一起被转运,这一转运方式称为溶剂拖曳。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点,是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化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的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视敏度:
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称为视力或视敏度。
视野:
单眼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暗适应:
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暗处的物体,这一现象称为暗适应。
明适应:
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微音器电位:
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又可记录到一种交流性质的点变化,其频率与振幅与作用于耳蜗的声波振动完全一致,称为微音器电位。
神经递质: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神经调质:
除递质外,神经元还能合成和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增强或削弱递质的信息传递效应,把这类对信息传递其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神经调质。
(调节信息传递效率)
递质共存: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在同一神经元内。
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调节某些生理过程)
突触后抑制:
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起,此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其发生突触联系的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抑制。
后放:
即便原先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仍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持续发放冲动,这种现象称为后放。
牵涉痛:
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脊髓休克(脊休克):
是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骨骼肌)牵张反射:
是指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外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去大脑僵直: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的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进,脊柱挺硬,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去皮层僵直:
当蝶鞍上囊肿引起皮层与皮层下失去联系时,可出现明显的下肢伸肌僵直及上肢的半屈状态,称为去皮层僵直。
α僵直:
是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
γ僵直:
是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转而增强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
自发脑电活动:
无明显刺激活动下,大脑皮层经常性自发性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自发脑电活动。
皮层表面的电位变化是由于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
脑电图:
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称为脑电图,正常人有α、β、θ、δ四种波形:
α波是成年人安静时主要的脑电波。
皮层诱发电位:
刺激感受器使皮层相应部位出现的电变化,称诱发皮层电位,常见的皮层诱发电位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等。
强化:
条件反射是有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突触的可塑性:
是指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这些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活动中,尤其是脑的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功能中具有重要意义。
同源脱敏:
受体较长时间暴露于配体时,仅丧失对特殊配体的反应性,而保持对其他配体的反应性。
异源脱敏:
受体较长时间暴露于配体时,使细胞对其他配体也无反应性。
旁分泌:
激素通过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的其他靶细胞,也称邻分泌。
神经分泌:
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
上调:
低浓度激素使其特异受体数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增量调节/上调。
如催乳素、血管加压素。
下调:
高浓度激素使其特异受体数量减少的现象称为衰减调节/下调。
如长期使用大剂量胰岛素。
允许作用:
有些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是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长反馈:
当靶细胞所分泌的激素过高时,通过负反馈调节腺垂体以及下丘脑,分别抑制下丘脑的腺垂体分泌的释放激素和促激素的分泌,这种反馈称为长反馈。
短反馈: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称为短反馈。
下丘脑调节肽:
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合成分泌一些主要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
生长素介质(SM):
GH能诱导靶细胞产生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其化学结构与胰岛素近似并具有活性,故又称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包括IGF-I和IGF-II两种。
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IGF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主要促进软骨生长】
第二信使:
在内分泌调节中,激素本身作为第一信使将信息传至靶细胞,而cAMP、IP3、DG、Ca2+等接着将信息传递至细胞内的有关酶系,由于cAMP等间接传递了激素信息。
故称为第二信使。
应激反应:
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如:
缺氧、创伤、手术、饥饿、寒冷以及精神紧张等,血中ACTH浓度立即增加,糖皮质激素也相应增多,这种以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应急反应:
机体遭遇特殊紧急情况时,如畏惧、焦虑、剧痛、失血以及剧烈运动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立即被调动起来,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的分泌大量增加,作用于CNS、心血管系统以及物质代谢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有利于机体与环境作斗争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急反应。
受体内化:
指受体与其相应的激素结合后,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的入胞过程。
下调可能与之有关。
精子获能?
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精子必须在子宫或输卵管中停留几个小时,才能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精子获能。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由胎盘绒毛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测定血火鸟中hCG诊断早期妊娠的一个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C)
AK+内流BK+外流CNa+内流DNa+外流
2.血液的组成是:
(D )
A.血清+血浆B.血清+红细胞
C.血浆+红细胞D.血浆+血细胞
3.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D)
A肌原纤维B细肌丝C粗肌丝D肌小节
4.正常心电图QRS波代表(B)
A.心房兴奋过程B.心室兴奋过程
C.心室复极化过程D.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之间的时间
5.外周阻力增加,其它因素不变时:
(A)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减小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6.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B)
A减压反射B排尿反射C体温调节D血糖浓度调节
7.实验中将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剪断,呼吸发生的变化是:
(C)
A变快、变深B变快、变浅C变慢、变深D变慢、变浅
8.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
ACO2BH+CO2DNaHCO3
9.盐酸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的(B)
A胃腺的主细胞B胃腺的壁细胞
C胃腺的粘液细胞D幽门腺的G细胞
10.小肠的运动形式不包括(A)
A容受性舒张B紧张性收缩
C分节运动D蠕动
11.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渗透性利尿
C醛固酮分泌减少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2.在生理浓度下,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
A葡萄糖B肌酐C钠离子D尿素
13.胰岛素由何种细胞所分泌:
A.A细胞B.B细胞C.D细胞D.PP细胞
14.甲状腺旁素的生理作用是:
A.升高血钙B.降低血钙C.升高血糖D.降低血糖
15.生理学上所指的体温是机体的:
A体表温度B口腔温度C腋窝温度D直肠温度
16.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
(C )
A骨髓B肺C肾D肝
17.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
AK+BCa2+CMg2+DNa+
18.下面哪种激素不是由卵巢分泌的:
(D)
A雌激素B孕激素C雄激素D催产素
19.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A延髓B脑桥C下丘脑D大脑皮层
20.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
A肌紧张B腱反射C屈肌反射D姿势反射
A.血清+血浆B.血清+红细胞C.血浆+红细胞D.血浆+血细胞
(A)
16.产生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