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9294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下载.docx

4.技能鉴定站建设情况

二、项目实训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目标

2.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人才需求分析

3.实施项目的条件

4.教学改革情况

5.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三、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2.项目资金的具体用途

3.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4.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措施

5.分年度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广东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教财[2005]12号)文件精神,按照《广东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申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专业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主要从事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技术的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项目可行性报告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院概况

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广东省交通厅,在教学等方面受广东省教育厅指导,是广东省培养交通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

学院前身——广东交通学校、广东省航运学校分别创办于1959年和1960年,均为早年的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学院自1997年开始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至今已有十年高职教育办学历史。

学院成立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交通,服务社会,坚持“求是、笃实、创新、立业”的校训,围绕“发展、质量、特色、品牌、效益”的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全面推进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院2001年被教育部和教育厅批准为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学院,2002年荣获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联合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03年被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首批认定为省属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被广东省确定为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底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学院一校三址,分为南校区、北校区和建设中的东校区三部分,校园占地面积46.1348万平方米。

学院校舍建筑面积19.46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58.9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5万册;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287万元,设备状况良好、技术先进;

建有高标准的塑胶400米跑道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和游泳池、跳水池等体育场所;

设有97间各类实验实训室(场)和125个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实训平台。

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学习工作环境优美舒适,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

目前,学院教学部门分为八院一部一中心,即物流与运输管理学院、汽车学院、公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港口与航运学院、交通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口岸管理与经济贸易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部、实训中心;

共开设了交通类、材料与能源类、土建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财经类、公共事业类、文化教育类、艺术设计传媒类等九大职业技术门类,有50个专业、84个专业方向。

至2007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11705人,到2010年办学规模将达1.3万人

学院现有一支由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技师等各类高素质专业人员组成、既有较高专业水平又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73人,其中专任教师55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22人,博士后2人、博士12人(含在读博士6人),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48人(含在读硕士6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150多人。

另外,在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客座教授44人,校外兼职教师233人。

2现有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经过长期的建设,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现有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电气空调实训室、工程机械综合维修实训室、整机拆装室、等一批设备先进、实操性强的实训室,使用面积合计达2280平方米,设备总值821.2万元。

学院内还设有“三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驾驶训练场等实践教学基地。

我院“中、小型机械操作工”技能鉴定中心是广东省唯一的工程机械职业技能鉴定点,肩负着对全省工程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指导及试题库建设等重任工程机械专业拥有一支有多名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占86.6%,其中技师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双师型”教师16人。

此外,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轮岗锻炼,全方位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技能。

3专业建设概况

1975年,我院工程机械专业开始设置招生,至今已经走过32年的历史。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是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和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我院是广东省承担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唯一高等职业院校。

2001年,我院成为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首批认定和向社会通告的“省属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其中中、小型机械操作工(工程机械操作工)是通告中36个工种之一。

目前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在校生为182人,多年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4技能鉴定站建设情况

1996年,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院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中、小型机械操作工等32个工种)”(粤劳技[1996]242号文),是广东省中、小型机械操作工唯一鉴定点。

近年来,我院承担了大量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的中、小型机械操作工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和下岗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共考评1100余人次,其中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全部取得中、小型机械操作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二项目实训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目标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全面贯彻全国和广东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我院工程机械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对象广、专业实力强、管理水平高、示范作用大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摇篮,打造华南地区工程机械行业职教龙头。

通过对现有的实训室扩充改造,增加重点设备数量和提高设备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其真正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机械行业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更好地为广东的公路建设事业以及其它行业服务。

2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人才需求分析

广东地处沿海地区,毗邻港澳,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要持续高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公路交通。

到2006年底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超过3400公里,地级市已全部贯通高速公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5万公里;

根据我省交通规划,广东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2900亿元,实现新增公路总里程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00公里。

至“十一五”期末,广东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00公里。

路通财通,路兴粤兴,广东只有建设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立体交通网,才能真正当好排头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公路交通要大发展,人才要配套。

从广东的情况看,大量的国产和进口的工程机械设备在公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一个大型公路机械化施工企业机械设备价值超过亿元,为建设高等级公路提供了质量及速度上的保障。

随着公路工程机械新技术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使用、维修、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生产和管理工作,具有专门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目前我省从事公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人才紧缺,难以适应高等级公路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随着工程机械的不断发展,进口机械大量引入,对工程机械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的需要。

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适当地提高基本素质的水平和专业理论中的高新技术的含量,其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专业人才,以适应广东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实施项目的条件

(1)为搞好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实训基地的建设,我院成立了由院领导和汽车学院、教务处、成教处、实训中心、后勤财务处、后勤产业集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基地的建设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而且,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从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和广东省内一些主要公路施工企业聘请了一批在本专业有造诣的教授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客座教授,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另外,从广东筑波路桥维修公司等公路施工企业聘请了一批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

这些工作为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目前,学院的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经费来源稳定,财务状况良好,收支保持平衡,去年办学经费收入超过1.4亿元。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作为我院重点专业和省级示范性专业,学院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快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实训室的发展。

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实验室建设经费平均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学院还将加大对职业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保证建设资金来源。

(3)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有32年办学历史,经过长期的建设,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实训室已具备一定规模,基础条件较好。

同时,学院已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多年,具备中、小型机械操作工等多个工种的鉴定资格。

长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使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

另外,学院依托行业办学,和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都十分有利于产教结合。

4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情况

为造就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课程建设合作化。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合作化体现在校企双方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订单人才培养要求企业较早地介入职业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

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

如订单企业的业务骨干和专家与职业学校合作,参与对“准员工”的职业教育,及时传授反映现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培养学生较早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2)课程结构模块化。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呈现模块化、一体化结构更有利于知识、技能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所谓课程模块化是将对实现职业培养目标有重要作用的各学科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逻辑整理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相关单元组合成同一模块,不同模块组合成不同目标的课程,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职业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培养目标的综合能力与结构特点及课程类别,改变传统的“老三段”课程结构,设置“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订单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五大模块。

基本素质模块旨在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质,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职业素质、职业指导等;

专业必修模块旨在满足岗位核心能力需要,围绕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必需够用的专业基础、专业过渡和专业组成课程;

备选模块旨在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在专业群内转岗或在更大范围内的迁移能力;

订单模块旨在根据订单企业需要,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实践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选修模块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求自由选择。

模块组合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时实现了专业方向的调整,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适应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3)课程内容综合化。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建设以“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有选择地将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成一门新的课程,将原来按学科体系分设的课程转换为按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课程的重组整合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

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围绕能够“支持相近的多个专业的专业课程”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展开,通常整合后的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面比较宽;

专业课程的整合,围绕着能够“承担该职业的主要的工作任务”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展开。

课程综合化并非是简单地将两门或多门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拼凑、合并,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对相关、相似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内容进行综合。

综合化课程可以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线,兼顾其他多项要素的专业理论综合化课程;

又可以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兼顾其他多项要素的专业技能课程;

视专业知识科技含量差异,也可以是以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综合化课程。

(4)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教学方法改由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操作训练、现场教学、讨论式、行动导向、启发式等转换;

教学手段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一体化转换;

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即描述性、报告性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即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以及“全真”的职场转换。

(5)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化。

工学交替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教学采用灵活的“校企合作、师生互动、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工作一学习一工作的方式。

学生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结合,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订单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给订单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最新业务知识,开展技能培训,介绍企业文化,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企业、社会去实习、实践等;

组建学习团队,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在课外互帮互助,在校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习实训时参加项目任务等,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6)考核方法多元化。

考核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过分看重试卷和分数,转而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

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如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

对专业课程,则要重点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操作技能,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

考核方式呈现灵活性、多元化,改变“唯卷唯分”的观念,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论文写作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报告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

(7)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公路工程建设生产的第一线,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与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公司、广东省晶通路桥集团公司、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筑波路桥第三公司、筑波路桥维修公司、新桥综合厂、广东浩基路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为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场所;

学生通过在公路建设第一线的实习,提高了对本专业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学习目标更明确,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表一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与

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及功能一览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建立

时间

学生实习人数

吸收学生

就业人数

功能

指导老师人数

1

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

1999.3

20

18

机械化施工、机务管理

2

深圳新桥维修综合厂

25

10

工程机械维修、保养

3

广东筑波路桥维修公司

2003.4

30

4

广东筑波路桥第三分公司

32

25

5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公司

40

28

6

广东省晶通公路建设集团

2007.4

12

7

广东浩基路桥公司

2007.8

(8)“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热点和企业用人需求的调查反馈的信息,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参照,采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教育模式为企业培养适用、急用人才。

“订单培养”教育模式,经几年探索及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中积累了几种方式。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根据岗位的要求和学生的能力挑选所需人才的“定单”方式。

根据企业对毕业生需求的数量,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把几个综合实训组合起来,并以企业对毕业生需求的数量多20%的人数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企业根据岗位的要求考查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能力留用。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于2005年与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公司等单位签定了“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企业的“订单”培养方式。

长大公路工程公司与我院合作意向中,要求我院对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教育中在课堂教学和实习环节中根据该公司设备情况和机械化施工技术发展做专项培养,该公司每年还派出高级工程师对“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进行授课,并要求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推荐到长大公路工程公司工作。

长大公司还向本专业赠送一批实验设备。

通过“工学交替”“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上岗就能直接胜任机械化施工技术员的工作,能熟练地完成本岗位任务。

充分体现了“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培养效果。

32年来,依托交通行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形成了紧密型的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

在产学研结合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形成了教学和科研梯队,取得了许多教学和科研成果;

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育人模式,形成了好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和良性循环,专业和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校企实现了“双赢”。

当前,高职教育出现了新的机遇,也出现了新的、巨大的挑战,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进行建设和改革,不断创新,依托交通行业,坚持走紧密型产学研结合之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辜负全省交通行业的厚望,争当全国交通行业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和企业双向参与工作,并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不同层面的合作局面。

通过产学研合作,在进行产学研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教师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也通过学生参与科研的工作培养了其实践动手能力。

近年毕业的不少学生如林志杰(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公司)、陈其兴(香港金邦科技环保有限公司)、林国彬(广东长宏公路工程公司)等已成为工作单位的骨干。

  事实证明,和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实习基地协议或者订单式培养协议,是一种增强学生操作技能,拓宽就业渠道的,提高专业知名度的有效方法。

(9)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客座教授

近年来,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从施工企业、高等院校、交通科研所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授、经理担任客座教授,对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操作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我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表二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客座教授情况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职务

企业、单位

受聘职务

莫桂来

64

总经理

客座教授

由相波

36

副经理

广东筑波路桥第三公司

杨士敏

52

教授

长安大学

颜荣庆

69

长沙理工大学

刘永跃

34

项目经理

广东冠粤路桥二公司

周天佑

58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继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5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新改造旧设备,添置现代工程机械的零部件和整机,以及工程机械运用、检测仪器设备与工具,提高分组率,让实训者有足够的实际动手机会。

并对现有实训室进行改造,建成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可达到下列效果。

(1)锻练教师队伍

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创造条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和工艺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

把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施高职教学的关键在于师资,需要有一批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促使他们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能,丰富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积累第一手资料。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大大改善了现有的实训条件,使实训设备数量和质量满足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机会,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操作训练,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特别是实训基地种类齐全的各种实训仪器设备,全方位、多层面的实践性教学,更使他们见多识广,训练有素。

(3)社会服务

实训基地建成后,将成为社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的组成部分,开展社会人员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也可作为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实训指导教师的进修、培训基地,为其他学校培养师资力量和提供实习场所。

并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

三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人才培养发展规划

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作,关键是师资。

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技术和动手能力,要会说又能做。

首先,加强对现有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教师坚持到公路机械化施工企业轮岗锻炼,掌握现代的公路建设施工技术,争取2-3年“双师型教师”达到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