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8820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

《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山地质认知实习报告精讲Word文档格式.docx

(kz)

第四季(Q)

第三季(E)

中更新统(Q2b)

白沙井组(

上段

下段

上古生界

泥盆系(D)

上泥盆统(D3)

中泥盆统

(D2)

锡矿山组

(D3x)

佘田桥组

(D3s)

元古界

(Pt)

板溪群

(Ptbn)

五强溪组

(Ptbnw)

中段Ptbnw

下段Ptbnw

3、泥盆统系砂岩、粉砂岩、泥灰岩

1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下部灰白色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上部紫红色泥页岩、粉砂岩厚61-204米。

2中泥盆统棋子桥组下段灰色、灰黄色—厚层状泥灰岩,风化后为黄土色泥岩,延时致密坚硬,节理裂隙发育。

3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灰白色、灰绿色薄质砂质页岩、下部夹泥灰岩,上部夹石英砂岩过度为厚层状、块状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

厚度238.5米。

厚层状、块状石英砂岩,岩石致密坚硬,节理裂隙有发育。

4上泥盆统锡矿山组灰白色薄质中层细粒石英砂岩夹灰绿色云母砂质页岩、页状粉砂岩及黄色页岩。

厚度31.7米。

跳马涧

3、第四系残积洪积层褐黄色粉质粘土,不均匀地含有碎石、块石,含量约为20-40%,最大含量>

50%。

碎石、块石成分随母岩岩性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为砂岩、粉砂岩、泥质砂岩、硅质岩、变质岩等,粒径一般为2—25cm。

粉质粘土为硬塑——坚硬状态,主要分布在山坡及坡脚的低洼处、冲沟沟口、新河三角洲等地,厚约0—15.5米左右。

4、第四季冲洪积层粉质粘土红色,局部为粘土,部分地段过度为粉土或间夹砂、砂砾,颗粒随深度的增加由细向粗变化。

具网纹斑状结构。

随深度的增加颜色变浅,通常,上部为棕红色夹网状或蠕虫状的灰白色斑状,下部转为黄褐色与灰白色花斑状结构。

上部坚硬,向下渐变为硬塑,可塑状态。

层厚约3—12米不等。

该层多为河漫滩相冲击物。

在粉质粘土层地步的局部地段埋藏中密度的细砂或粉砂,0.3—6.3米左右、该层在微承压地下水作用下,当基础施工或振动时,易产生液化;

另在该层底部埋藏有第四系中更新统冲击加沼泽沉积层,为灰黑色,含腐植物的淤泥质粉砂质粘土,呈软塑状态,厚达1.9—3.5米,它的存在对高层建筑深基础的地基定性不利,为上、中、下更新统上部河漫滩相冲击物。

5、第四系冲洪积圆粒或砾石该层以硅质岩砾石为主,砾石直径0.5—5.8cm,圆或次圆状。

含中粗砂30—40%,或粘土39—40%,为中秘或密实状态,极不地段发育不全,过度为中粗砂或粉质粘土含砾石层,分布于大的冲沟部位,新河三角洲及浏阳河,湘江阶地。

厚0.8—8米不等。

该层属河床向冲击物。

构成全新统底部或上、中、下更新统的底部。

6、地层划分与对比

按其沉积顺序先后对某地层进行分层并定出地层时代,叫做地层划分。

将已划分的地层与相邻地区的地层进行比较,叫做地层对比,其目的是确定地层的生成顺序时代:

分析地层形成环境。

1构造学方法地层的整合、不整合接触关系式地壳运动的反映,因此将不整合的上下两套地层划分开来。

2岩石学方法利用岩性和岩相的不同来划分对比地层。

例桃花岭地区山脊上分布的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石英岩与相邻的桃花岭西北坡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明显不同,前者层面波痕,大型斜层理发育,属滨海相,后者为浅海相沉积,两者之间虽无不整合面,但可根据岩性和岩相不同划分开来。

地质1002班野外实习队在8月29日在校本部的后山部队、丁文江墓观察到整合接触关系。

后山部队为中泥盆统棋梓桥组薄质中厚层的白色泥灰岩,其主要成分为粘土,结构为泥质结构,层理构造。

产状为NW265°

∠33°

丁文江墓为中泥盆统棋梓桥组薄质中厚层杂色含砾砂岩。

产状为SE135°

∠47°

第三章构造

因为实习区内地质构造较简单,湘江以西是以湖南大学为中心,其核心部为石炭系,东翼缺失的不对称的古生代地层构成向斜构造;

湘江以东是白垩纪为基地的第四系河流冲击物构成的接地。

断裂构造亦有发育,但规模不大。

地貌特征及构造的关系:

单面山,及山体—侧山坡面为单斜岩层的层面,但坡脚大于45°

,山体之另一侧山坡坡面较陡。

古人塘、父子洼儿沟一带的低山,属这一类;

猪背山,山体一侧的山坡坡面较陡,所形成之山脊很像猪背,桃花岭既为猪背山;

断层谷,风车口至腊八寺地貌上为一谷地,结合风车口及腊八寺口的地质现象(地层走向上的中断、牵引现象等),腊八寺沟为一横向平移断层,该谷地为断层谷。

构造中产状的三要素是:

走向、倾向和倾角。

走向:

层面与假象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

倾向:

层面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它的水平投影所致的方向即为倾向。

它代表层面倾斜的方向,恒与走向垂直。

倾角:

层面与假象水平面的最大交角。

沿倾向方向测量,称为真倾角。

沿其他它方向测量的交角均较真倾角为小,称为视倾角。

视倾角所包含的岩层倾斜方向称为视倾向。

在确定了空间位置即地层产状之后,就要细致的观察地层的构造。

实习区域内地质构造较简单。

下面分成三个小节来详细介绍在实习区域观察到的主要构造。

第一节断层

在野外,往往由于风化作用强烈,土壤及残积厚层,基岩出露情况不好,断层面难以清晰完整的看到。

如果根据地形、地物等证据能较准确的判定断层确实存在,只要找到该断层的三个较为确切的断层点,就可利用三点一面的原理来确定断层面的位置,并较为准确的估计断层产状,从而判定断层性质。

父子洼儿沟断层产状性质就是这样确定的。

1、在桃花岭风车口两侧地层有元古界板溪群组中段Ptbnw

平移断层,产状是SE148°

∠54°

,SE152°

,主要成分是含砾石英砂石(颗粒较大),变余的沙砾结构,具有节理发育,呈柳叶状页形排列,颜色是紫红色砂岩。

2、我们地质实习队8月30日位于距洪世庵水库SE110°

200米处有板溪群五强溪组中段Ptbnw

和中泥盆统D2的断层。

板溪群五强溪组中段Ptbnw

的断层产状为°

167∠36°

,主要是含砾石英砂岩,成分为石英,长石,变余结构。

中泥盆统D2的断层产状为°

135∠40°

,成分为紫红色薄质中厚层石英砂岩,沙粒结构,层理构造,有节理发育。

存在差异风化现象,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原因是产状不一致。

3、我们地质实习队8月29日在校本部后山部队观察到存在中泥盆统棋梓桥组(D2q)的正断层,产状为SW265°

,为灰白色薄质中厚岩,成分为泥灰岩,具有构造现象,泥质结构层理构造。

4、我们地质实习队8月30日在绿娥岭东侧腊八寺沟头有元古界

五强溪组下段Ptbnw

的桃花岭大背斜,产状为SW342°

∠73°

,为灰白色含砾石英砂岩,石英长石,变余砂砾结构,层理构造。

挤压破碎带的证据:

地层倒转与倒转褶皱的广泛发育;

系列逆断层的发育;

倒转褶曲面与一系列逆断层的倾向一致;

长度、宽度均有一定规模的碎裂岩带、角砾岩带的存在。

第二节节理

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

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按节理的成因,节理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两大类。

原生节理:

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

岩浆入侵过程中由于流动作用及冷凝收缩产生的各种原生节理等。

次生节理:

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

在桃花岭风车口处观察到元古界板溪群中段Ptbnw

,棋盘状柳叶状节理。

产状为SE148°

含砾石英砂岩(颗粒较大),变余的沙砾结构。

具有节理发育,刘烨页形状排列。

紫红色砂岩,差异风行,因为抗风化不一样,有角度产状不一致所以是角度不整合。

第三节褶皱

褶皱是岩层的弯曲。

单个弯曲称为褶曲。

岩层褶皱后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均已发生改变,但其联系性未收到破坏。

褶皱的存在是构造运动的直观反映。

褶曲的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依其形成环境和条件而定。

1、褶曲的几何要素翼岩层的两坡

翼曲岩层的两坡

核岩层的中心

轴面曲两翼近似对称面(假想面),它也可以是曲面,其产状随着褶曲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枢纽面与层面的交线。

枢纽的延长方向称为枢纽向,枢纽的倾斜称为枢纽倾伏。

枢纽向与枢纽倾伏的状况随褶曲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弧尖垂直于枢纽的切面上轴面与层面的交点,是层面弯曲最大的部位,同一层面上弧尖的连线就是枢纽。

轴线(轴迹)面与水平面或地面的交线。

褶曲的长、宽、高石决定褶曲大小的三要素,以同一褶曲层为测量基准。

长,即枢纽的长度;

宽式相邻两背斜(或向斜)弧尖的距离,在横剖面(垂直于枢纽的切面)上测量;

高是相邻背斜弧尖与向斜弧尖间的距离,在横剖面上顺着轴面形迹测量。

2、褶曲的类型

褶曲的基本类型是背斜和向斜。

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

实习区域内,桃花岭—绿娥岭大型背斜为主要代表。

背斜与向斜常常是并存的。

相邻背斜之间为向斜,相邻向斜之间为背斜。

相邻的向斜与背斜共用一个翼。

根据轴面的产状,褶曲可进一步分为:

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

根据横剖面的形态特点,褶曲可分为:

扇形褶曲、箱形褶曲、单斜。

根据枢纽的产状,褶曲可分为:

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根据长、宽的比率,褶曲可分为:

线状褶曲、短轴褶曲、穹与盆、复背斜与复向斜。

3、褶曲的野外识别方法

褶曲首先判断褶皱是否存在并区别背斜与向斜,然后确定其形态特征。

在少数情况下,如沿山区河谷或公路两侧,岩层的弯曲常直接暴露,背斜或向斜易于识别。

如岳麓山盘山公路距白鹤泉南东60米处的岩性构造点,即为很明显的背斜。

但在多数情况下,地面岩层呈倾斜状态,岩层弯曲的全貌并非一目了然。

8月30日在桃花岭看到桃花岭大背斜:

其核部向外,岩层由老到新分别为:

泥灰岩、砂岩、含砾砂岩、砾岩。

8月31日在艺校后山:

中泥盆统跳马涧紫色石英砂岩。

A点NE345°

∠46°

,B点160°

∠44°

岩性为紫红色石英砂岩,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结构为砂砾结构。

9月2日在黄兴路方向NE165°

150米处为岩性构造点,灰白色薄质中厚层的石英砂岩,结构为砂砾结构。

北西翼产状NW350°

∠22°

,南东翼SE137°

9月2日在第九战区指挥部旧址,点性为岩性构造点,上泥盆统锡矿山组D3x,产状为SE312°

∠60°

,SE120°

∠31°

北西翼出现缺失并发现有擦痕,平转折端张节理发育。

岩石变形之初,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这时的地形是地质构造的直观反映。

但是经过较长时间剥蚀之后,地形发生变化,可能背斜变成低地或沟谷,称为背斜谷;

向斜的地形较相邻背斜者为高,称为向斜山。

这种地形高低与褶曲形态的凹凸相反现象称为地形倒置。

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是背斜遭受剥蚀速度较向斜快。

因为背斜轴部(即褶曲枢纽所在部位)裂隙发育,岩层较为破碎,而且地形突出,剥蚀作用易于快速进行。

向斜轴部岩层较为完整,并常有剥蚀产物在轴部堆积,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其剥蚀速度较背斜为慢。

除了地形倒置以外,有些山岭既非背斜也非向斜,而由单斜岩层组成,称为单斜山。

单斜山中,如岩层倾角平缓,且顺岩层倾向一侧的山坡较缓,另一侧山坡较陡者,称为单面山;

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陡者,称为猪背山。

在实习区域内,桃花岭即为猪背山。

同样,除了地形高低无法完全判断背斜或向斜之外,岩层的倾斜状况亦非判别背斜与向斜的可靠标志。

因为直立褶曲或倾斜褶曲两翼岩层的倾斜放置固然相反,但倒转褶曲、同斜褶曲以及平卧褶曲的两翼岩层则均向同一方向倾斜,极为容易混淆。

褶曲存在的标志是在沿倾向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岩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

就背斜而言,核部岩层较两侧岩层为老;

就向斜而言,核部岩层较两侧岩层为新。

如果进一步观测与比较两翼岩层层序及其倾向与倾角,即可确定褶曲的形态。

此外,了解褶曲的形成年代也是研究褶曲的任务。

确定褶曲形成年代的基本原则是,褶曲的形成年代介于组成褶曲的最新岩层年代与为参加该褶曲的上覆最老岩层年代间。

第四章岩浆岩

一、岩浆的概念

高温熔物质称为岩浆。

它的温度一般在800—1200°

C。

其成分除硅酸盐外,常含有1%—8%以水为主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呈溶解状态,部分呈气泡状态存在。

岩石按其形成方式有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又称为岩浆岩,它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

它由岩浆冷凝形成,是岩浆作用的最终产物。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它包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两个方面。

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

喷出地表的作用称喷出作用,又称火山作用。

它伴随着地下大量物质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

喷发物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类。

三、岩浆的类型及喷发特征

化学成分对岩浆的性质及岩浆喷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岩浆的SiO2含量又具有关键意义。

因此,一般根据岩浆的SiO2含量。

各类岩浆中铁、镁、钙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含量也有相应差别。

野外实习队在湖南师大体院后山岩性构造点的侵入岩及长沙望城县丁字湾岩性构造区的侵入岩,所以以侵入作用及侵入岩为主介绍。

师大后山为马涧组紫红色,薄质中厚层的英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

砂砾结构,层理构造,产状为NE30°

∠°

22。

侵入岩是石英斑岩,燕山期呈岩,宽度为10—40m不等,斑晶成分是石英、长石斑状。

结构为块状结构。

围岩与侵入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关系,依据为存在蚀变现象—褪色、硅仪,存在捕虏体,有冷凝边。

第五章湘江江河谷地貌与沉积地貌及地下水

一、长沙河谷地貌特征简介(摘自野外现场教学实习指导书)

长沙地区水系发育,干流湘江自南向北流过全区。

除浏阳河、捞刀河外还有若干小河流入湘江。

湘江长沙段河床宽1400米左右,河中部的江心洲——橘子洲将此段河道分为东西两部分,主河道位于橘子洲的东侧。

平水期水位30m,枯水期水位26m,洪水期水位可达35m或35m以上。

由于主支干河流地质作用交替重复进行,河谷地貌分布范围广,种类全。

谷底发育有滨河床浅滩(又称边滩)和河漫滩。

谷坡上可见多级阶地。

主要地貌单元为:

1、滨河床浅滩位于沿江河堤下的河床两侧地势极低地段,丰水期常被淹没;

滨河床浅滩上的冲积物由粗、中、细粒砾石和粗砂组成。

滩面向河床倾斜,滩面上沙波纹清晰可见。

2、河漫滩分布在湘江、浏阳河、捞刀河河床两侧地势地平地段,相对高度0—5m。

平水期基底与河床面平距8—12米,宽可达50—100米。

由第四纪全新统冲积物组成,具有二元结构(上部为河漫滩相、下部为河床相)上部河漫滩相冲积物为黄灰色、浅褐色亚砂土、亚粘土或粉层。

下部为河床相的沙层、砂砾石层。

由于人造防洪堤的建立,已将河漫滩与河床分隔,并改造为鱼塘、农田或建筑用地及公路。

上述两种地貌,在河流的长期改造下分布不连续,且不对称。

3、河流阶地

流经长沙市的湘江,发育有多级阶地。

阶地的研究对该地区新构造运动的认识、对寻找沉积砂矿和地下水资源有重要意义。

长沙市区就建在湘江长沙段的阶地上。

经河流的改造,现存阶地分布不连续,不对称。

根据阶面标高、基座标高、阶地物质成分、风化程度及水化学类型等将阶地划分为六级。

①一级堆积阶地湘江东岸的近江边开福寺,向南沿经市三中、市八中至西长街,书院路等地;

湘江西岸的有色工校至阜埠河口及荣湾镇湘江边一带为湘江和一级阶地。

阶面保存较好,宽0.15—3.5公里,阶地相对高度8—13米,基座低于河面2—7米。

有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物构成,上部为黄色、灰黄色、浅褐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厚3.55—12.19米;

下部为砂砾层,厚1.1—10.73米。

砾石成分以脉石英为主,次为石英砂岩。

②二级堆积阶地分布于北起刘家冲、上大垅、湖南医学院、五一广场、南门口、第一师范、火车站等地;

河西则见于荣湾镇、北大桥一带。

烈士公园南沿五里牌属浏阳河一级阶地,阶面相对高度1—18米,宽1.2—4米,基座相对高度0—8米,为白垩纪泥质砂岩或太古代板溪群板岩;

阶地由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物构成。

上部为黄红色粘土、亚粘土、沙土组成,网纹状白斑(又称网纹状红土),厚0.6—11.35米;

下部为砂砾石层,砾石成分绝大部分为脉石英、少许石英砂岩及硅质岩。

③三级基座阶地该阶地在湘江东岸北起朱家花园、上大垅、省军区,南自耐火材料厂、白沙井、天心公园、省地质局等,呈岛状分布;

河西地段主要分布在桐梓坡、荣湾镇、有色工校等地。

阶面宽0.15—1.5公里,相对高度22—35米,基座比高12—20米。

阶地由第四系中更新统白沙井组组成。

上部紫红色、红褐色网纹状红土,局部为网纹状砾石层,厚1.6—15.42米;

下部为黄色、黄褐色中-粗砂层、砂砾层,砾石成分以脉石英为主,次为石英砂岩、砂岩、少量板岩。

5四级基座阶地河东分布于南郊公园、石人冲、烂泥塘、赤岗冲一带,河西分布于桐梓坡等地,长7公里,宽3—7米。

阶面相对高度38—48米,基座相对高度18—38米。

因后期流水的改造,大多已丘陵化。

由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物组成,上部为紫红色、红褐色网纹状红土及网纹状红土砾石层,厚1.5—19.02米;

下部砂砾石层,厚23—33.3米,常距斜层理及交错层理,常发于有不规则铁盘,砾石成分以脉石英为主,次为砂岩、板岩及少量硅质岩。

6五级阶地位于河东的树木岭、石马铺、庙冲、铁道学院、林学院等地,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3—7.河西主要分布于桐梓坡。

阶面相对高度分别为53—63米、63—78米,基座高度分别为33—43米、50—58米。

实习队在9月1日在交警大楼前沿江风光带观察相见河谷地貌为一二级阶地代表。

在桐梓坡路银盆岭派出所后坡为四级阶地为全新统水陆洲组江心洲河漫滩。

结构为砂质粒质板岩,变余砂砾结构,层理构造。

桐梓坡四级基座阶地素描图

二、地下水

实习队在9月2日在以长沙市回龙山白沙井为代表进行观测。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泉,人工露头为井,白沙井原为泉,后经人工改造为井。

确定白沙井的地下水类型:

白沙井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下部第三系紫红色泥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为隔水层;

上部第四系白沙井组灰黄色、黄色砂砾石层(河床相沉积物),为透水层;

顶部第四系白沙井组网纹状红土,基本隔水,因微裂隙存在而成为透水层。

地下水类型:

潜水,具微承压性。

微承压的形成条件:

下部隔水层,上部网纹状红土半隔水,固含水层微承压。

补给条件:

大气降水。

泉的类型:

接触泉、下降泉。

因地形切割含水层出露,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沿含水层与隔水层顶板的接触处自然流出。

水补给环境调查:

补给区大小、远近;

补给速度;

补给区污染情况。

根据三口井15cm满上的时间计时发现左边的井流速最快,为上游,反之最右边的流速最慢,最下游。

第六章边坡

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边坡按成分可分为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

按地层岩性分类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

按岩层结构分为层状结构边坡、块状结构边坡、网状结构边坡;

按岩层倾向与坡向的关系分为顺向边坡、反向边坡、直立边坡。

按使用年限分类:

可分为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

滑坡时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野外实习队在9月4日到了校本部后山生物楼察看滑坡的地质现象。

了解了滑坡的地质条件:

岩层倾向一致,有倾角,坡角,斜坡上有正系的。

成分是含黑色的碳质页岩,青灰色泥岩,含砾石英砂岩。

滑坡体和石英砂岩界面是滑动面,滑坡床的产生原因是:

有坡积物,冲积物,切裂土体强度降低,呈软型状态。

第七章总结

通过短短的七天的野外地质实习我们主要的成果是了解了罗盘的使用,节理、断层的观测,大体了解长沙河西地区概况,掌握了地质外出的基本技能,如:

矿物形态及物理性质,分辨常见矿物;

知道三大岩类的主要岩石: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简单分析沉积岩的特征。

认识到地质学的任务是解决当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这其中实践是很重要很有意义的。

地质作用有很多特点。

地质作用有地区特色且现象错综复杂,地质作用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共同规律,然后不同地方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现象,而且同一类地质作用在不同地方往往具有其特殊性。

其次就是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

因而,人们难以对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做完整观察,对于地质历史中的地质作用更不可能直接去了解;

绝大多数地质作用也难以用于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加以重视。

我们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不仅亲手触摸到了各个矿物岩石,还对书本上的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彻底,以往都是以书中图以及实验课形式来接触这些矿物质。

而我觉得我收获最大的便是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地质研究的漫长之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但是在实习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体力不足、知识不够不系统等,望多多锻炼,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

总的来说我通过这次实习学习到了很多,感谢指导老师给予的这次机会!

参考文献《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和网上地质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