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841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doc

动物生物学

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的特征

v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在水中营固着生活;

v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

v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的现象;

v具特殊的水沟系统;

v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v通常具有钙质、硅质或角质的骨骼;

v没有消化腔,只行细胞内消化;

v没有神经系统;(对刺激反应是局部独立的,由星芒状细胞传导)。

v仍保留了领鞭毛细胞。

海绵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身体由皮层和胃层两层细胞构成,皮层是单层扁平细胞,胃层由领鞭毛细胞构成;

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没有神经系统。

海绵动物的特殊性与原始性

v特殊性

v两层细胞

v体表具小孔

v孔细胞

v发达的骨针或海绵丝

v水沟系★

v胚胎逆转现象★

v受精方式、反转现象

v原始性

v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v两层细胞

v领细胞

v无明确的组织分化

v被动滤食

v细胞内消化(无消化腔)

v无神经系统

v全部水生固着(海产为主)

皮层:

扁平细胞——调节表面积,保护身体

孔细胞与进水小孔——进水

中胶层:

变形细胞——消化、贮存、运送营养、

形成生殖细胞、骨针。

胃层:

领细胞——其鞭毛摆动形成水流,

吞噬食物,初步消化

海绵动物是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胚胎逆转

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明显地动物极小胚泡内陷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泡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它多细胞动物完全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胚胎逆转。

水沟系

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的小节

腔肠动物:

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身体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形式;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只有一个开口消化循环腔,行胞外消化与胞内消化;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海洋中的种类一般有浮浪幼虫期。

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

2、两胚层

3、消化循环腔(但有口无肛门)

原始皮肌细胞

特殊刺细胞

组织分化(皮肌组织+神经组织)

5、网状神经系统(最原始

6、两种基本体型∶水螅型(适应附着)

水母型(适应漂浮)

7、生殖发育∶两种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世代交替现象(有些)

多态现象(一些群体生活)

浮浪幼虫期(海产种类)

8、有钙质或角质骨骼(群体的瑚瑚骨针或骨片)

世代交替

水螅型和水母型个体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出现的现象。

浮浪幼虫

海产腔肠动物胚胎发育初期形成的幼体,为实心的原肠胚,其表面有纤毛,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经一段时期后,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发育为水螅型个体。

神经系统

网状神经系统是腔肠动物特有的动物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其神经细胞位于内外皮肌细胞的基部,常具两个或多个细长的突起,相互连接成疏松的网状。

消化循环腔

即原始消化腔。

是由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兼消化、循环两个功能,故称消化循环腔。

相当于胚胎发育时的原肠腔,也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肠,称之腔肠。

扁形动物

总述:

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器官系统水平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A、中胚层是动物体器官系统结构的物质基础,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为动物体结构的发展和生理的复杂化、完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B、促进运动机能的发展。

新陈代谢功能加强。

C、在扁形动物部分分化为实质组织(parenchyma)和肌肉组织。

实质组织:

扁形动物的部分中胚层形成的,葡萄状,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储存水分养料、保护内部器官、再分化的功能。

扁形动物特征

1.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

2.体壁和消化道之间为实质组织所充填;

3.具器官系统:

4.体壁为皮肌囊结构;消化道有口无肛门;

5.梯形神经系统,有多种感觉器官;

6.原肾型排泄;生殖系统复杂;

7.无呼吸和循环系统。

皮肤肌肉囊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环肌、斜肌和纵肌),共同组成了囊状的体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内部器官作用,又能加强运动功能。

这种体壁结构称之为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外胚层内陷)

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有排泄孔通体外。

扁形动物的原肾管是由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每一小分支的最末端由焰细胞组成盲管。

梯形神经系统

一对脑神经节,若干纵神经及横神经构成;感觉器官:

眼点、耳突、平衡囊。

扁形动物的梯形神经系统特点比腔肠动物集中

出现原始的神经中枢

与两侧对称体制相适应

三类扁形动物的比较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身体分节

分若干节片

体表纤毛

有(与自由生活有关)

上皮细胞中秆状体

有(与自由生活有关)

消化系统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退化,具吸盘

消化系统消失,具吸盘

神经与感官

较发达

退化

退化

生殖与发育

间接发育者,有牟勒氏幼虫

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

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

生活方式

自由生活

寄生生活

寄生生活

三类无体腔动物与原生动物的简单比较

生殖细胞分化

体细胞分化

组织的形成

器官系统分化

原生动物

——

——

——

海绵动物

——

——

腔肠动物

——

扁形动物

原体腔动物

假体腔出现的进化意义

–动物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体腔液使腔内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体壁具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体腔液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可作为流体静力骨骼参与运动;

–体壁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线虫动物门的生物学特征

•1、圆筒状或线形;

•2、体表被角质膜,体壁具皮肌囊结构;

•3、三胚层,原体腔;

•4、有口有肛门,完全的消化系统;

•5、具外胚层起源的原肾;

•6、多雌雄异体,异形,寄生种类生殖能力强,有较复杂的生活史。

•另外,原体腔动物尚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器官。

原腔动物门小结

1.有三个胚层,体壁和消化道之间出现原体腔,腔内充满体腔液。

2.体表有角质膜,皮肌囊的表皮层为合胞体,肌肉仅为一层纵肌。

3.消化道出现肛门,为完全消化。

4.排泄系统仍为原肾型,无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5.线虫纲为本门代表,蛔虫等寄生种类,给人类带来危害。

软体动物

生物学特征

–1、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身体分部,通常具贝壳;

–2、出现了真体腔与开管式循环系统

–3、出现了呼吸系统:

用鳃或肺呼吸 

–4、消化系统更趋于完善(消化腺发达)

–5、排泄器官为后肾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加完善

–7、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身体分部:

分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

开管式循环:

心室动脉血窦静脉心耳

软体动物门小结

本门种类多,分布广,是最早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1.两侧对称或次生性不对称(腹足类)。

2.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通常有外套膜包裹,多有石灰质的贝壳保护。

头或退化或发达,头足类还具软骨,腹足有各种形状。

3.真体腔不发达(只有围心腔.排泄腔和生殖腺腔),假体腔发达并充满血。

4.消化管完善,常为v形或盘曲,有消化腺,口腔内多具齿舌(瓣鳃类例外)。

5.循环系统多为开管式(头足类例外)。

心脏一般为二心耳一心室(腹足类一心耳),有动脉、静脉和血窦。

6.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以及其它部分体表。

7.排泄器官主要为1—2对后肾(不对称的只有1个肾)。

8.雌雄异体,水生多体外受精,陆生体内受精。

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有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勾介幼虫)。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成为动物界最大的一个动物门!

(1)体表具有发达坚厚的几丁质外骨骼——保护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丢失,供肌肉附着。

(2)身体异律分节且分部——是各种生理机能更加集中和分化,加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附肢分节,形态多样——增加了附肢运动的灵活性和机能的多样性。

运动能力增强,有利于生存和分布。

(4)有的种类具翅——运动迅速,利于生存和分布。

(5)有横纹肌组成的肌肉束,结关节附着在外骨骼内方——运动有力迅速,利于生存。

(6)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多样化——适于不同的环境中生活。

(7)口器多样——食性广,减少食物竞争,利生存。

(8)神经系统更集中,感觉器官发达——适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9)行有性生殖,陆生种类体内受精,很多种类间接发育——有利于种族繁衍。

(10)很多种类有保护色、拟态等,行为活动复杂——利于生存繁衍。

昆虫为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

(1)有翅——利于捕食避敌,寻找配偶,迁移地域——有利于生存繁衍,扩大生活范围;

(2)体小——占空间少,无空间竞争;

(3)据分附肢、横纹肌——运动有力迅速;

(4)口器多样化、食量小——食性广,少食物竞争;

(5)气管系统呼吸——可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6)具几丁质外骨骼、直肠重吸收水分、排尿酸——减少水分丢失,可在陆空中大量发展;

(7)神经系统发达、感官发达、行为活动复杂——利繁衍、生存;

(8)体内受精,发育中有变态、休眠、滞育等现象——利于物中繁衍;

(9)保护色、拟态等——利于生存繁衍。

原口动物:

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

后口动物:

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其相对端另形成开口,由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

棘皮动物

次生辐射对称最原始的后口动物最高等的无脊索动物

1.辐射对称

◆幼虫:

两侧对称自由游泳

◆成体:

辐射对称固着生活

◆海参:

两侧对称

辐射对称是适应固着生活的次生现象!

(与腔肠动物的原始辐射对称不相同)

2.体壁和内骨骼

◆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骨骼:

外胚层外骨骼

◆棘皮动物的骨骼:

◇中胚层内骨骼

◇和脊索动物类似

◇骨骼形态多样

3.水管系统

◆棘皮动物特有的运动器官流体压力系统

◆由真体腔的一部分演变而来

◆构成:

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

棘皮动物有极其发达的次生体腔:

包括围脏腔、水管系统、围血系统三部分。

围脏腔,包围消化系统及生殖器官,内有类似淋巴的体腔液、具吞噬作用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