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8328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具体地讲,城市文化是通过两种方式向农村延伸的:

一是人口的流动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众多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占绝大多数,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使城市文化在无声无息之间渗透到了农村。

二是现代传媒的传播。

与城里人一样,电子传媒现在也已成了乡村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电视所传播的大众文化就是主要源于城市文化,一些乡村题材的节目,也是按照大众的“口味”进行加工和提炼的。

当乡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节目的时候,也正是城乡文化悄无声息相互融合的时候。

可以说,城乡文化是在相互延伸中逐步走向统一,而现代传媒每发展一步,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

当然,对中国而言,这种延伸还刚刚开始,但它毕竟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1.下列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城市的文化,它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文化,却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

B.大众文化的崛起会促使城市文化不断地被改变并不断向外扩张,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乡村文化的衰落。

C.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大众文化关注世俗的特点则有利地弥补了城市文化的这一先天不足。

D.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成批生产,大量复制,大众文化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推动城乡文化融合的主要力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跟进,我国的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变小,这对乡村文化的冲击最为显著。

B.乡村文化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呈现衰退趋势,地方戏曲尤其是地方小剧种的衰退是历史的必然。

C.东北大秧歌及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印证了乡村文化也会对城乡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D.跳大秧歌的人会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可以看作是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趋同的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虽然乡村文化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大体上呈现劣势,但不意味着其所有的文化都将走向衰亡。

B.随着城乡人口的频繁流动,现代传媒的日益繁荣,势必加速城乡文化的“一体化”的到来。

C.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流行歌曲而不愿再去关注地方戏曲中,也可以看出城乡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

D.在城乡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其主流是城市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但农村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渗透也不可忽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完成4—7题。

吾丘子行者,太末人也。

其先为宋太学生,遂家钱塘。

至子行,比三世。

子行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于篆、籀,其精妙不在秦唐二李①下,而于音律尤精。

然性放旷,不事检束。

眇左目,右足跛,而风度特蕴藉,一言一笑皆可喜。

对客辄吹洞箫,或弄铁如意,或援笔制字,旁若无人。

僦②居陋巷中,教生徒常数十人,未成童者坐之楼下。

宾客谈笑,喧动邻舍,而楼上下之徒常肃然。

达官贵人闻子行名,款门候谒,非其意,斥弗与见。

或从楼上遥与语,弗为礼。

或与为礼矣,送之,弗下楼也。

东平徐公子方,海内大老也,所蓄古器物款识,多莫能辨,咸以为非子行无能知者。

徐公即命驾访子行,子行为一一鉴定之,徐公未尝不叹服其精敏。

于是人皆谓徐公能下士,而子行非果于傲世者矣!

子行为诗不纯守法律,而喜著书。

其修辞立论,皆识见超诣,人所弗及。

故用是自负,藐视一世。

其所称许者,惟钱唐仇仁近,永康胡汲仲、穆仲三人,于他诗人文士,悉少许可,动加讥刺,不顾人喜恕。

不知者,不堪其谑侮;

知者,以其类乎滑稽,不恤也。

初,子行年四十未娶,买卖酒家孤女为妾,不久即死。

死且久,人或诬告子行妾,尝为己妻。

有司逮妾母,而妾母已再适人,居他州,及来,死子行所。

又逮妾母后夫,后夫来,复舍子行,而坐伪钞事觉,竟连子行。

知情,子行惧,后三月,乃知子行已投水死。

其弟子为招魂以葬。

为说者曰:

篆、籀之学,自宋季,其弊极矣。

国朝以来,始子行倡其说,以复于古,而吴兴赵文敏公实和之,其学乃大明。

子行可谓博雅之士哉!

子行既殁,得其学以名世者,宛丘赵子期、濮阳吴孟思。

(取材于王祎《王忠文集》卷二十一)

注释:

①秦唐二李:

秦朝的李斯、唐朝的李阳冰。

②僦:

租赁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家钱塘家:

安家

B.至子行,比三世比:

接连

C.以其类乎滑稽,不恤也恤:

怜悯

D.而妾母已再适人适:

出嫁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咸以为非子行无能知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B.乃知子行已投水死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C.死且久,人或诬告子行妾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子行为一一鉴定之窃为大王不取也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子行教学有方,他的学生即使在喧闹的环境中,也能严肃认真地学习。

B.子行精通音律,写诗不完全受格律的限制,喜欢著书立说,见识高远。

C.子行被人诬告在先,受人牵连在后,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祸不单行。

D.宛丘人赵子期、濮阳人吴孟思继承了子行倡导的篆、籀之学,享名于世。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眇左目,右足跛,而风度特蕴藉,一言一笑皆可喜。

(4分)

(2)于是人皆谓徐公能下士,而子行非果于傲世者矣!

(3分)

(3)子行既殁,得其学以名世者,宛丘赵子期、濮阳吴孟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8—9题。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

一生未第,漂游终身,晚年困踬以死。

②漫:

空,徒劳。

8.“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5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我住的山林会唱歌

袁丹

我待业期有一个空档,并很荣幸成为一名留守儿童助学团的老师。

在经过骑马、徒步走了三天后,到达了山旮旯里的山林并住进一家农家小房。

小房门前有一片茂密的山林,傍晚,我独自一人走出小房溜达,希望尽快熟悉周边的环境。

在我意识自己迷路的时候,一个黑黑脸的瘦小脑袋瓜向我走来,约莫七八岁,光着脚丫,嘴里嚼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整张嘴都染成了淤红色。

当他从我身边经过时,他凝神地看了好久,然后竟然冲着我微笑,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牙齿。

那张微笑的脸变成指路棒解救了我。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和我一起住在农家小房的小石头。

天空刚灰蒙蒙亮,小石头便会起床,简单梳洗后就出门去。

我起床不久,便会远远的看见他背着一大筐嫩草回来,搁放在牛栏的料槽里,供唯一的一头老牛享用。

他每天还会给家里的几只母鸡还有一条看门的狗准备食物,多是在山林里挖到的野菜、野果之类的东西。

我忍不住把自己带来的饼干、巧克力和各种各样的糖全部给他,他抱着这些东西一下跑开了,没过多久便带来了七八个小孩,嘴里含着那些零食,很开心地拉起我的手,蹦蹦跳跳冲我不停地喊着老师、老师……

这些学生有的年纪大概与小石头相仿,更小的只能咧开嘴含糊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一下子,我觉得自己的角色是如此重要。

我以树枝代笔教他们在泥土地上写字,他们每个人都非常认真的学。

由于都没有上过学,所以我把最简单的数字结合音乐发音教给他们。

月色初显,夜幕悄悄地降临,在山林间飘来一阵阵“哆、睐、咪、发、说……”的清澈童音,我竖起耳朵听了又听,直到他们的脑袋瓜像芝麻般的黑影,消失在山林之中。

之后的每天下午,他们都会集中起来,静静地坐在小房门前的平地,等待我给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放学后,小石头和奶奶便开始准备晚餐。

山区的食材简单而珍贵,小石头的奶奶将马铃薯变换着烹饪方式给我做各种好吃的,我站着一边看一边学。

小石头将藏起来招待贵宾的鸡蛋拿出来,煎出一盘蛋饼。

我吃着吃着,竟然忍不住把舌头伸进碗底舔了又舔,逗得奶奶和小石头都笑乐了。

这里的夜晚是非常宁静与安详的,竖起耳朵便能聆听虫子开演唱会,树叶、野草正默契地为它们伴奏。

睡前,我问石头奶奶:

“他们多久才能见上父母一面?

”奶奶闭上了眼睛,想了很久很久,说:

“大概是门前的树叶长出来,落下,又长出来的时候吧!

”小石头抿着嘴,望着奶奶,抓起她的手把自己的手放了进去。

我已渐渐习惯这里的生活,没想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不知从哪来的一群“强盗”竟卑劣地放了一把大火,火顺着风势瞬间铺满了山林,染红了漆黑的夜空。

孩子们惊慌失措地从四周跑来,他们脚下熟悉的路,渐已分不清,如石头般坚强的孩子突然嗷嗷大哭……我抱起哭得最厉害的小石头,他说:

“树不见了,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会找不到路……”。

我害怕自己的眼泪也跟着他们一起流淌,跑进屋里,大大吸了几口气。

取出口风琴、纸和笔,告诉他们:

“不要怕,老师现在教大家唱一首歌,还教大家画地图,爸爸妈妈就能顺着歌声和地图找到路回家。

”他们拥聚成一团,拿着纸和笔,昕我唱着顺子的《回家》,情绪渐渐平缓下来。

我收到报社的录用通知书,离开山林时,他们紧紧地围住我,把珍贵的地图给我,嘱咐我一定要交到爸爸妈妈手上。

我背负着他们内心最惦念的愿望,渐行渐远。

身后响起那首我教他们唱的歌——回家,回家,我需要你,哦,回家,回家,马上回家,我需要你,回家,回家……

地图我没能交到他们父母的手上,有负他们的重托,但报道山区贫困,凝聚多方力量修建公路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后来,听说当年为了一己之私放火烧山的团伙已被判刑。

再过了许多年,听到山林通了第一辆汽车,我似乎在梦里看见那个缺门牙的小石头依偎在父母身旁,甜甜的唱着那首歌——《回家》。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时间、地点,“我”到山林来的的缘由以及山林恶劣的环境。

B.面对山林火灾和缺失父母之爱的孤独生活,孩子们用歌声来面对,表现孩子们顽强、乐观的心态。

C.这篇小小说,以朴实的笔调,写出了一位临时老师在山村的助学经历,作者既着重铺陈主人公教学的点点滴滴,又深入留守儿童的情感深处,展现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对亲情的渴望。

D.文章结尾写到“我”的愧疚,“我”失信于孩子们,有负孩子们的重托,辜负了孩子们的期盼,最后以梦境来释怀。

E.留守儿童,一个还在迅速扩大的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这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生活在都市的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文中的“我”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2)小说最感人的是细节描写,请举三例加以评析。

(6分)

(3)根据小说标题,谈谈小说标题“我住的山林会唱歌”的含义。

(4)有人说,“强盗放火”这个情节很重要但不很真实,你觉得呢?

请结合文本和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110年前,无锡学前街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

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个婴儿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成就了与郭沫若、朱自清、钱钟书、徐悲鸿等大家齐名的声望,而他所诞生的那所老宅,也因他的俊敏与其家族的荣耀而独得“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的美誉。

这美誉中的“毓秀”,正是他的名字——顾毓琇。

彼时,顾毓琇的家族在无锡可谓书香门第,名人辈出。

无锡顾氏乃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之后,家中祖母为秦观后裔,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这一家人“具有极优美之家风”。

顾毓琇的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帝运动”、“抗日战争”……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顾毓琇的心。

1929年他学成归国,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

同时身为文人,他将满腔热情诉诸文学,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

“书生投笔从戎热,国土贡言献爆狂。

岂为揪杆争黑白,欲凫肝胆报炎黄。

”这是顾毓琇在抗日战争年代写下的诗句,言辞间充满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热忱的报国之心。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

“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

”“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坪万里征。

”这些喷薄着性情与才华的诗句,无不凝固着诗人顾毓琇赤诚的爱国之心。

翻开顾毓琇的作品集,一首首诗词清雅、俊逸,无不流淌着他丰富的思想情感,渲染着他多姿的精神追求。

伴着诗词的唱和,音乐的世界里他亦留下了自己的足音。

精通音律的顾毓琇,在我国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

日本音乐界对他极为称赞,称他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泰斗”。

顾毓琇对我国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着十分精湛的研究。

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同时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

1940年,他走马上任国立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并很快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的建议,这是很专业的一个讲法。

这个建议经过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通过后得以施行。

受到笃信佛教的祖母影响,他学会了在面对各种可能使人沦陷的虚荣时,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

而在此基础之上,他还曾撰写出版了《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

行走世间一个世纪,顾毓琇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践行着人生的修行。

心与行的修行铸就着他的生命,使得他的道路越走越宽。

1950年,已伴随战乱的中国度过半生的顾毓琇做出了一个选择,应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授,这一去竟开启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生活。

顾毓琇虽然身处国外,却一心挂念着祖国,在旅居美国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

1957年,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到“重阳更比重山远”,他只能在梦里湖山寻觅遍,足见他的爱国思乡情切。

后来有人曾记载.就在他加入美国国籍以后两个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后不久,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他毅然决然地冒险飞回了中国。

其间辗转经过伦敦、香港,回到了阔别24年的故土。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海外,顾毓琇的形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渐渐淡出于国人的视线,所以提到这位旷世奇才,当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感到陌生。

然而,作为一位曾经辛勤耕耘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没有忘记他。

“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

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

”这首满含崇敬之情的诗是顾毓琇的一位学生写给他的,这位学生就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

作为世纪老人,他堪称是一位文理通融、博学多才的传奇式人物。

海内外媒体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爱国老翁”,这28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他一生的风采和传奇。

【相关链接】

顾毓琇(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

1927年,曾获得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rMedal)。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1902年12月24日,顾毓琇诞生于无锡学前街的一所书香老宅,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他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

B.顾毓琇是明代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的后代,他的祖母是秦观后人,而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他的家庭有着令人羡慕的优美家风。

C.顾毓琇一生都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让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而他的心也没有安宁过。

D.1929年,顾毓琇从美国学成归国以后,一面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一面用文字为民族呐喊,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E.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以后,顾毓琇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其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

(2)顾毓琇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顾毓琇的人格魅力是他被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

(4)顾毓琇的人生经历与成就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

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

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

②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了。

③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存放《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

A.荡然无存化为乌有付之东流B.付之东流化为乌有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荡然无存付之东流D.荡然无存付之东流化为乌有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各国领导人均表示要促进对组织内成员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亚太经济体的优势,扩大联动效应,实现共同发展。

B.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C.装扮一新的“南海神号”仿古船引领着四十五艘彩船,从白鹅潭出发,驶向亚运开幕式主会场,沿途吸引了众多市民停下来驻足观赏。

D.城乡二元制的格局已经基本打破。

拥有城镇户口,现在对子女入学还有影响,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影响也会日渐消弭。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它,,,,,,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D.④⑤⑥③②①

16.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框架示意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17.根据下面一段介绍性文字,概括“岭南画派”的三点艺术特征。

字数总共不超过35字。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

“二高一陈”早年受业于居廉、居巢。

“二居”的绘画风格很传统,到了“二高一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他们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创作了无数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大众化作品,用生机勃勃的新国画改观了中国画坛的缺乏生气的面貌。

“二高一陈”曾在日本学习西方绘画技法,他们几乎都受到竹内栖凤等人的影响。

他们的画作展出后,曾被“广东国画研究会”抨击为“国画叛徒”。

他们坚持这种做法,同时运用撞水撞粉法、搓纸法、背后敷粉法等新的绘画技术,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更赋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

如高剑父的《松风水月图》参加中德美展,后被德国政府征集收藏于柏林博物院。

岭南画派发展到今天,已是闻名遐迩,人才辈出。

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1)“让心灵更加崇高吧!

”(罗曼罗兰)

(2)“伟大的需要使人崇高,卑微的需要使人沉沦。

”(歌德)

(3)“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车尔尼雪夫斯基)

要求:

①请选好角度作文。

②主题自定;

③文体明确;

④标题自拟。

2015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一中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解析:

文中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