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8295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Word文件下载.docx

石家庄市托儿所亦改招了3-6周幼儿,实际上改变了托儿所的性质。

到1988年,石家庄市托儿所正式改名为第三幼儿园。

在此三所国办幼儿园中,二幼由市教育局直接领导,作为全市具有示范性的一所幼儿园。

一幼和三幼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下放到桥西区,由该区文教局领导。

1958年5月,石家庄市在"

大跃进"

中,成立了人民公社,市内各区的街道、企事业单位和郊、矿区的乡(镇)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都纷纷办起了幼儿园或托儿所。

据当时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办起了幼儿园(所)1504个,成为幼儿教育发展高峰期。

后经整顾,减为890个。

在这些幼儿园(所)中,多数办得都不好,设备较差,质量不高。

其中只有个别大工厂幼儿园,办得还好些。

国棉二厂幼儿园就是办得较好的一个,规模较大,有300名幼儿,设备比较齐全,保教人员素质亦好,教育质量较高。

1961年,贯彻"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后,全市幼儿园(所)的数量有所压缩。

经调整后,各幼儿园(所)的设备条件都有所改善,保教工作也有相应的改进。

1966-1976年的"

,给石家庄市的幼儿教育事业以极大的破坏。

幼儿园(所)里,也要"

停课闹革命"

,广大教师和工作人员,不能进行正常的保教工作。

更严重的是"

造反派"

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一些优秀的幼教工作者,进行残酷的打击迫害。

有的被遣送回家,有的被送到工厂劳动改造,甚至有的被判刑入狱。

1976年10月,粉碎"

四人帮"

后,石家庄市各幼儿园(所)开始恢复政党的保教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拨乱反正的大好形势下,石家庄市的幼儿教育事业,在恢复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

至1980年底,全市有幼儿园(所)380个,幼儿班961个,入园(所)幼儿26567人,3-6周岁幼儿的入园率为63.1%。

从1976年以后,石家庄市不少小学先后办起了育红班(1987年改名学前班),招收5-6岁幼儿,施行一年的学前教育。

办学前一年的育红班,不仅能解除部分工农劳动者"

家有孩子无人管"

的后顾之忧,而且对推动幼儿教育事业更快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

不过,有的小学不顾客观条件是否可能,只为经济收益也勉强办了学前班,结果影响了普及小学教育。

为解决这些问题,石家庄市教育委员会于1987年8月发布《关于小学附设学前班的教育管理的规定》,要求各小学只有完成招收满6周岁儿童入学的任务之后,有余力时方可招收学前班。

石家庄系新兴的工业城市,厂矿企业所办的幼儿园(所),也是全市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早在1949年8月,大兴纱厂(今石家庄国棉七厂)就在该厂生活区创办了一个托儿所,后发展为幼儿园。

1952年,石家庄铁路分局在桥西新开街,办起了铁路系统的第一所幼儿园。

1953年,石家庄国棉一厂民办起了幼儿园。

以后,在石家庄市辖区内的大中型企业和一些机关单位、高等院校等都先后办起了幼儿园或托儿所。

这些由企事业单位办的幼儿园(所),在石家庄市的幼儿园(所)中,还占了比较大的比数。

他们既便利了本单位职工子女受学前教育,又减轻国家办幼儿教育的部分负担,对发展石家庄市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石家庄市地处交通要冲,系华北重镇,驻军较多。

许多部队都办有自己的幼儿园。

早在1953年,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在中山路西头,就办起了一所幼儿园,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幼儿园,属北京军区管理。

后来,驻在石家庄市区的部队机关,也在中山路体育场附近,办起了一所幼儿园,名为六一幼儿园,("

后期,随军迁往山西)。

1968年,省委、省政府从保定迁至石家庄市后,省委机关办起一所幼儿园,名为河北省委幼儿园,省直机关办了五所幼儿园,排名为省直第、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幼儿园。

1972年,河北省军区幼儿园,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

这七所由省委、省直机关和省军区所办的幼儿园,在石家庄市都算是规模较大,设备完善,保教人员素质较好,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的幼儿园,他们对石家庄市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石家庄市幼儿教育的发展史上,由集体或个人办的幼儿园(所),也有办得较好,成绩比较突出的。

这类幼儿园,最早的是民国14年附设在石门教养院的育婴和孤儿两所,以及其后在该院贫民小学附设的初级预备班(后来停办);

其次是1956年,桥西区民族街办事处办起的一所街道幼儿园,名为红旗幼儿园,它不仅解决了街道幼儿入园(托)难的问题,而且还对城市街道办幼儿教育事业,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

该园曾多次评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和桥西区的幼儿教育先进单位,(1988年停办)。

再次是,着重教小提琴等乐器,培养音乐幼苗。

再其次,1984年,刘鑫文自筹资金在长安区办起的美音幼儿园,除教学普通幼儿园的课程外,着重教小提琴等乐器,培养音乐幼苗。

再其次,是在1986年,石家庄市郊区振头一街办起的民办公助的蓓蕾幼儿园。

该园设备比较完善,保教人员素质较好,是石家庄市第一所集体办的新型的农村幼儿园。

1987年,石家庄市教委为进一步改进幼儿园各项工作,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开展了一次全市幼儿园的评选活动。

1988年2月,对评选出的6所最佳幼儿园,授予示范幼儿园称号。

这6所幼儿是:

市第二幼儿园、省直第三幼儿园、陆军学院幼儿园、国棉二厂幼儿园、石铁分局车辆厂幼儿园、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所幼儿园。

表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家庄市幼儿园基本情况统计表

3-6周岁幼儿数入园幼儿数入园率幼儿园数幼儿班数教职工数

总计其中数养员数

1949年171110

1952年247092521.02%3429

1956年3900010062.6%163935167

1962年8335828593.4%319948275

1965年508729173750160

1976年593611089518.4%100153246

1980年420992656763.1%3809013278425

1985年719352829639.33%2698653059893

表1-21988年石家庄市幼儿基本情况统计表

园数班数幼儿数教职工数备考

总数其中学前班数总数其中学前班幼儿数总数其中

园主任数教养员数保健员数

全市合计47123171419818195534053293543082109全市合计包括获鹿、井陉、栾城、正定四县。

全市3-6周岁幼儿为189859人,入园率为43%。

市区3-6周岁幼儿为64526人,入园率为60.2%。

其中市区小计29211752143883891134105342188599

教育部门办3195321157604

集体部74310128114534713600603664

其他部门办213841862670344003359273145391

个人办251503126

第二节保教工作

一、幼儿编班

1948年设立的石家庄保育院,虽在形式上把入院儿童分成不同年龄的班(组),但因无专职教养员上课,故只能进行"

一揽子"

的管理教育。

1953年,"

托幼分设"

后,施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始把幼儿分成小班(3-4周岁)、中班(4-5周岁)、大班(5-7岁),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1958年,市内各幼儿园为适应小学一年级招收7周岁儿童入学的实际情况,并照顾5-7周岁儿童身心发展分化较大的特点,将分班年龄略有调整,改为小班3-5周岁,中级5-6周岁,大班6-7周岁。

1979年,教育部颁发《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后,石家庄市各幼儿园均依《条例》规定,施行小班3-4周岁,中班4-5周岁,大班5-6周岁的正规编制。

不过,由于当时市区多数小学,还未能完全满足所有6周岁儿童入学的要求,所以,还有不少幼儿园对大班儿童的在园年龄,一般也只能灵活掌握在6-7岁之间。

关于幼儿园的办园方式,有寄宿制、全日制、半日制和临时制等多种。

名幼儿园从实际出发,有一园一制的,也有一园多制的。

二、课程与教学

1953年,石家庄市幼儿园,就按《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设体育、语言、认识环境、音乐、图画手工、计算六科教学,并开始制订出年度、季度、月、周几种计划,按计划进行保教工作。

1954年10月,石家庄市文教局就各幼儿园(所)制订和执行计划中的情况和问题,发出《关于幼儿园工作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幼儿园(所)在制订和执行工作计划时,必须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贯彻教育和保健并重的原则,教育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958年后,全市幼儿园开始使用《河北省幼儿教材》,对课程设置稍有变动。

在幼儿园的大、中班取消了"

认识环境"

,小班不再单设计算和体育。

对于这些课的原有教学内容,分别结合在其它有关课程或日常活动中,随机进行教学。

1964年,石家庄市教育局着手编写适用于本市幼儿教学的教材。

参加编写的人员,是以长安区幼教研究组的成员为基础,吸收桥西区有经验的保教工作者,共有30多人,组成小班、中班、大班和混合班干四个编写组。

历时7周,编写出比较具有石家庄市幼教特点的语言、识字、常识三种教材,并在部分幼儿园中试用。

1966-1976年"

期间,石家庄市各幼儿园,对已实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都予以否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

儿童在幼儿园(所)的主要活动是:

学毛主席语录,唱革命歌曲,听革命故事,受不到政党的幼儿教育。

从1974年后,虽说已恢复了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工、体育六科教学,但因没有适用的教材,教学仍然处于不正常的状态中。

1978年底,市教育局翻印了北京市的《幼儿教育大纲》,并参照北京市的《幼儿园一日常规》,结合石家庄市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石家庄市幼儿园一日常规(试行草案)》。

同时,又从天津市订购了《幼儿园各科教材》,分发到各幼儿园暂用,从而恢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1979年后,中央、河北省、石家庄市相继召开了托幼工作会议,教育部又颁发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石家庄市各幼儿园(所)即遵照《条例》和《纲要》的规定,对幼(托)儿进行教育教养活动。

1982年后,全市各幼儿园(所)开始使用全国统编的幼儿园各科教材,教育质量有显著的提高。

1988年7月,石家庄市教委为适应小学学前班儿童学习的需要,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组织编写了《学前班幼儿读物》一套,计有语言、计算、常识、美术、思想品德、智力游戏六种。

同时,为帮助幼儿教师和家长很好使用这套读物,辅导幼儿学习,还编写了一本使用该读物的《教与学参考书》。

三、教研活动

石家庄市幼儿教育的教研活动,开始于1957年。

当时,市内几所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如市二幼、和平医院幼儿园、华北制药厂幼儿园、师大幼儿园等,先后成立了学教研组或班级教研组,开展教学(教育)研究活动。

以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一种比较完善的教研制度,并推广到全市各幼儿园(所)施行。

以后,市教育局又总结一些幼儿园(所)开展教研活动的成功经验,要求各幼儿园(所)都成立教研组织,认真开展教研活动。

保教职工人员要认真学好《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一书,并在工作中付诸实践。

市教育局还把全市的幼儿园(所),分区划片成立幼儿教育中心研究组,定期集中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或经验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对研究和解决幼儿教育中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中,这种教研制度停止活动,到1978年拨乱反正后,始行恢复,并有所发展。

1980年以后,各幼儿园(所)的教研活动,也不断进行改革,重视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有的幼儿园要求教师做到"

三定"

(定教研项目,定实验方案,定完成期限);

有的幼儿采取"

以老带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的方法,分别对教师的普通话、识谱弹琴、舞蹈、绘画等基本功,进行经常性的训练;

也有一些幼儿园用"

走出去"

和"

请进来"

的办法,让教师缺什么,学什么,有的放矢地提高业务能力。

在市郊区还建立了"

幼儿教育研究活动网"

活动网"

由文教局、公社(乡)和幼儿园(所)三级组成,局、乡主抓幼教工作人员和各幼儿园(所)的教师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并规定了幼儿教师"

上站学习日"

,共同研究解决幼儿教育中的一些理论和实际的问题。

1982年,石家庄市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

到1988年底,幼教会已先后召开过四次年会,并编辑印发了三册《幼儿教育优秀论文汇编》,比较广泛地汇集了六年来各幼儿园(所)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资料,对今后幼儿教育的发展,当起一定的资治作用。

石家庄市第二幼儿园和煤矿机械厂幼儿园分别在儿歌和常识两课教学中,试行综合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证明在幼儿园中,无论是知识课或技艺课的教学,如果能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幼儿在课堂上做到眼、耳、口、手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把看、听、说、念(唱)、做多种动作结合起来,去进行学习活动,比老一套的"

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教,学生炼"

的传统教学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石家庄铁路局第一幼儿园,针对幼儿好奇、爱动、喜欢做、愿意说、善于模仿等特点,在各科教学中,研究试行"

启发引导教学法"

,在课堂上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动口说,动手做,必要时还让孩子唱上一支歌,做一个小表演,生动活泼地去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并且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效果比较显著。

省直第四幼儿园在中班计算课中,对"

按数取物"

这一课题,分别用"

一次取"

多次取"

两种教法,作对比实验。

结果证明,"

多次取物"

对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认数和计算能力,以及形成数概念,都比"

一次取物"

的效果好。

石家庄军事教育学院幼儿园,对中班幼儿识别颜色的能力,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测查。

经过统计,得出了幼儿对红、黄、绿、蓝、黑、灰、白七种颜色的识辨能力的测定数据。

这项研究成果,为今后改进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思想品德教育

石家庄市各幼儿园(所)和小学学前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贯彻"

寓教于学"

、"

寓教于乐"

寓教于活动"

的原则,结合上课、作业活动和履行"

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

,运用讲故事、学儿歌、做游戏、搞小制作以及文体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

五讲、四美、三热爱"

教育,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1966年"

以前,主要是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

五爱"

教育。

在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园(所)也曾出现过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总的说来,一些小型的、不够正规的幼儿园(所),多是重保轻教,只注意孩子的吃饱、玩好,不出事故,而不注意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养。

她们为了避免孩子在园(所)里出事故,对孩子管教过死,无论干什么都得排队,把天真活泼的孩子,整天限制在老一套的死模式中,妨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在一些规模较大、比较正规的幼儿园中,虽然注意了科学教育,但也不时出现"

两重"

三轻"

的偏向,即重视上课,重视智育;

轻视德育,轻视体育,轻视其它教育形式,也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当然,这种偏向多是在客观形势的影响下出现的,也随时在有意地纠正着。

至于一些小学所附设的学前班,一般都用管教小学生的方式方法管教幼儿,教育要求超越了"

幼儿园教育纲要"

的规定,形成幼儿教育"

小学生"

对于这些倾向,虽屦经纠正,但总有反复。

近几年来,广大幼教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对全面发展教育认识,各幼儿园(所)重智轻德的偏向,有了比较明显的扭转,都能比较自觉地把德育放在幼教职工作的首位,并用德育统帅和引导幼儿的智力开发和个性培养。

据石家庄市幼儿教育研究会1985年年会印发的《幼儿教育优秀论文汇编》载,省委幼儿园对桥西30个幼儿园(所)的德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后所写的《调查报告》说:

在这30个幼儿园(所)中,一般都比较自觉地把德育置于各项工作之首,进行德育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

其中能把各科教学与随机教育结合起来的,约占86.3%;

能把随机教育与重点教育结合起来,约占13.3%。

多数幼儿园(所)在德育工作的改革上,年年有所创新。

该报告还对30个幼儿园(所)近三年来德育工作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各幼儿园(所)的德育规律。

对今后制订幼儿园的德育规划,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1982年以后,石家庄市各小学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有的幼儿园借鉴小学设思想品德课的经验,在幼儿园的大班,也设思想品德课,根据幼儿的特点,在课堂上运用讲、说、练、做等生动活泼、富于情趣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截至1988年底,这一做法,只是在少数幼儿园的大班中进行尝试,还有待继续实验和研究。

五、卫生保健

1954年,石家庄市文教局在《关于幼儿园工作计划的意见》中,要求各幼儿园(所)认真贯彻教育和保健并重的原则。

以后,市教育局在历年对幼教工作指示或意见中,都反复强调坚持这一原则。

1980年12月,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联合发布《关于试行<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

的通知》,要求各幼儿园(所)在搞好教养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卫生保健工作。

各幼儿园(所)都建立了幼(婴)儿保健档案,制订了幼(婴)儿入园(所)时的体格检查登记卡。

对在园(所)的幼(婴)儿,每季度要进行一次常规体检。

幼儿园(所)的医生或保健员,每日要坚持晨、午两检制度,寄宿的幼儿园(所),还要增加每日的晚检制度。

各幼儿园(所)都认真抓了免疫接种,制订了预防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和病儿的隔离制度。

一些寄宿和全日制的幼儿园(所),还加强了伙食管理工作。

精心安排每周、日的食谱,注意食品听营养卫生,以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

据1985年石家庄市《幼儿教育优秀论文汇编》载:

石家庄市第二幼儿园,在大班中对数十名幼儿的体力素质,分项进行了多次测查,并对测查结果,做出比较科学的分析,根据其所得的数据,制订了《幼儿园大班儿童体质测定标准》,为今后改进幼儿园体育教学,提供了有关的科学依据。

省直第三幼儿对幼儿的进餐、日常卫生和自我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其观察研究的材料说明,当前的独生子女,一般都有偏食、挑食、不好好吃饭等不良习惯。

在吃饭时好动,好玩闹,丢扔饭菜的现象比较严重。

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卫生和自我服务上,更有依赖心理和动手能力差的缺点。

这些现象和缺点,都影响着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因而,在幼儿园(所)里,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其观察报告所提出的关于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一些建议,应该作为幼儿园(所)卫生保健工作改革的内容之一。

第三节管理教师

石家庄市的幼儿园,在1956年以前,多是由各承办部门自行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

1956年,国家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托儿所、幼儿园的联合通知》,指示"

各种类型幼儿园的经费、人事、房屋设备和日常行政事宜,均由主办单位各自负责管理;

有关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和方法、儿童保健等业务,统一由教育部门领导。

石家庄市按《通知》规定,对市内各企事业单位办的幼儿园(所),开始进行统一的业务领导。

1958年"

中,市区各街道、企事业单位和郊、矿区各公社、生产大队,都纷纷掀起大办幼儿教育的高潮,一时幼儿园(所)数量骤增,虽然在管理领导的具体措施上显得有些混乱,但在总的管理体制上,仍始终坚持着《通知》精神,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1978年12月,市教育局、卫生局和市妇联,对全市幼儿园(所)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评比活动。

检查采取纵横结合、自下而上的办法,先由各区评比优秀幼儿园(所)报市,然后由市检查组深入到区报的园(所)中,听取园(所)领导的工作汇报,抽查部分科目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到课堂听课,观察了解教学和发展幼儿智能的情况。

此外,还检查各园(所)的自制玩、教具和幼儿在课外参加活动的情况,检查幼儿身高、体重和疾病防治措施等情况。

最后评出不同的等级,并对优秀幼儿园(所)予以奖励。

从1978年以后,石家庄市教育委员会即把这种每年举行一次检查评比的办法,作为推动全市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制度,坚持执行下去。

1979年,教育部分颁布《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后,全市各幼儿园(所)基本上都按规定配备了园(所)长、教养员、保育员、医务保健员和其它工作人员,并逐步制订了各种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的岗位责任制,从而使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日益完善起来。

石家庄市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壮大起来的。

1950年以前,各幼儿园(所)的保教人员,多数都未受过幼儿教育的专业训练,都是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学,逐步提高管教婴幼儿的业务能力的。

正是这些人员,在195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一支人数不多的幼儿教师队伍。

1957年,石家庄市教育局要求各幼儿园(所),认真组织保教人员学习《幼儿园教育界工作指南》,开展教研活动,并试行"

教育教养视导制"

,辅导幼儿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为了便于幼儿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还按各幼儿园(所)所在的地区,把全市划分成六个中心教研组,即有高级步校区、和平医院区、铁道兵干校区、商业幼儿园区、师大幼儿园区、井陉矿务局幼儿园区。

各中心教研组由其所在的幼儿园负责,定期集中区内的幼儿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学习业务,交流经验,或研究保教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这种做法,在当时对于提高幼教师资素质,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58年,为了适应幼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市教育局先后举办了两期幼教师资培训班,培训了100多名幼儿教师。

此后,市和名区经常举办幼儿园各科教材教法讲座,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

积数年的努力,始培养出一支较好的幼儿教师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