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8291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

《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报告样本文档格式.docx

这种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割裂的状况造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苍白无味,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地体验和享受学习的乐趣。

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仍是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里、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社会开放,那么,我们的学生也许会成为一个不会学习的人,这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所谓“空”,就是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一种生活,但这种生活是以知识为中介的价值活动,既不能拘泥于文本和知识,更不能丢弃文本和知识,这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有位专家指出“当前的一些课不仅‘活’了,而且有些已经‘活’得让人看不懂,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公开课,它说明课在追求浮华中迷失了方向。

”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目标意识,不知道课为什么要“活”?

这种“活”实际是一种“空”,只有当过程的“活”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目标时,这种“活”才有意义,否则只是一种“课堂秀”,而不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

而“学习发展”和“生命成长”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连续的过程。

要让这个具体连续的过程有效展开,必须克服课堂教学中的“窄”和“空”。

(四)基于终身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思考。

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来审视当前的基础教育,我们会发现种种弊端。

例如,数百年来,把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限制了学校的功能和学生的发展,削弱了许多人融入社会的能力;

将学校教育制度化的失败归咎于学生个人的无能,许多地区“全部儿童中只有一半能进入学校,而这一半中又有一半儿童不适应于这样的学校。

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些儿童就心灰意懒了”等等。

《学会生存》中写道“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知识。

这种见解至今仍然十分流行。

然而,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

传统教育的这个根本准则正在崩溃。

”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改造基础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策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与终身教育不可分离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习化社会。

所谓学习化社会,对于学习者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应当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机;

应当在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坚持继续学习并具有独立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

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形成基本学力甚至丧失信心,那么今后再也难以激起继续学习的欲望。

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改造基础教育,应当使学校成为能够满足学习者需要的学习化社会,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今后坚持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 

核心概念的解读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核心概念,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我们认为这些概念正在逐步清晰化。

⒈学习时空和拓展学习时空

按照一般理解,学生的学习时空主要是课堂里的40分钟,课堂之外、学校之外,就不是学习时空。

如果课堂、学校之外也有学习的话,也只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是为课堂中的学习服务的,是非正规的、附属性的学习。

拓展学习时空,就是让学生生活的时空成为学习化时空。

课外、校外的学习也是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生活的组成部分。

当然,这两种学习活动在特点和要求上是有区别的。

⒉学习方式和转变学习方式

关于学习方式,一般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的态度、应用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形式等各种因素的总和。

本课题中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关于“怎样学”,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知识,接受方法主要是听老师讲解分析,总体上是一种被动学习。

本课题中的转变学习方式,是指从单纯地、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3、学习和学习生活

如何理解学习,是课题研究的一个关键。

课题阶段汇报时省教科所孙孔懿副所长提出,学习是指能够扩大知识视野,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的一切活动。

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生活。

如何理解学习生活,朱川彬所长说,学习就是学生的生活,或者说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就像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主要生活一样。

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变异,好像他们的学习不是生活,而只是为了“今后的生活”的预备;

为了今后获得“美满”的生活作准备,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迫学生进行“艰苦的学习”,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也丧失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我们采纳了以上观点并指导着实践。

4、策划和策划中心

所谓“策划”这里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对学习活动的启动和组织、指导和调控。

这种“策划”,开始是以教师为主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以及学生年级的升高、学力的增强、新的习惯的养成,逐步发展为师生共同策划;

二是指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以后,学习过程的展开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的;

三是基于以上两点,这种“策划”是一种规划,从近处讲是规划学习,从远处讲也为学生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认为本课题提出策划中心,是要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策划学习。

在本课题研究中,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是“主阵地”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它不仅是学习学科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主阵地”;

不仅是学会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会学习的“主阵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本课题开题不久,适逢课程改革。

课改的先进理念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对课题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也产生了一些困惑:

一是课改中出现的概念的丰富性和概念解读的多义性使我们感到有些茫然;

二是学术界对课改中某些观点的不同看法又使我们感到无所适从。

因为在学校层面工作的同志,理论上的局限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坚持两条:

一是研究的目的性,即我们的研究必须坚持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目的;

二是针对性,即我们的研究必须针对有利于学校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按照这两条,我们对课题设计中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作了适当调整。

总体思路是要回答“策划什么”和“怎样策划”这两个问题,其中“怎样策划”是研究的重点。

回答“策划什么”,是以“拓展学习时空”为主要内容的;

回答“怎样策划”,是以“转变学习方式”为主要内容的。

下面围绕这样的思路报告我们的研究内容。

1、关于解决学习时空与学习内容之间矛盾的策略研究

国家规定的课堂教学的课时,是用以完成相应学科的教学内容。

平时教师感到用规定课时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都很困难,现在按照“拓展学习时空”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课外的学习进行策划,这样在时间上是否来得及?

这样做会不会为了赶进度而影响教学质量?

解决这个矛盾的策略,着眼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事实上,平时的课堂教学,“发胖”的现象十分普遍,在40分钟内充斥着大量的无效劳动、低效劳动甚至是有害劳动。

许多优秀教师有的只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有的一学期内在课堂教学中补充学习上百篇古诗文,说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可以腾出时空来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策划的。

按照国际教育评价委员会的界定,所谓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投入的、紧张的智力活动的时间的比率。

因为学生进行投入的、紧张的智力活动的时间,就是他们获得发展的时间(具体思路和做法后面详细论述)。

根据这样的界定,我们曾经在部分学科中把它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指标,观察和统计学生投入的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

还统计“可用课时”、“实用课时”、“拓展性学习课时”的比例。

这些措施起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2、策划内容的分类研究

作为应用性的课题研究,应当给“研究什么”尽可能地划定清晰的边界。

我们提出“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中心”,首先要让教师明了应当策划哪些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全面安排,在过程中形成研究思路。

“策划内容的分类研究”,就是“策划什么”的研究。

策划哪些学习活动是一个分类问题。

我们把学习活动的策划分成三类:

以教材为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的策划;

以教材为依托的拓展性学习活动的策划;

以社会生活为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的策划。

这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系列的课例。

以教材为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的策划,将在后面作专门报告。

以教材为依托的拓展性学习活动的策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门学科的拓展性学习,一种是跨学科的整合拓展性学习。

所谓一门学科的拓展性学习,是将与学科内容有联系的其他内容与学科内容整合起来在课堂中学习。

例如语文有一篇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安排三课时,用一课时学完课文后,我们又选了三篇与课文主题相近的文章,在两节课中学习。

教材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源头,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源头,我们试图通过课堂中的策划,让学生走向更广泛的阅读,建设大容量的语文课堂,才能形成更深厚扎实的积累。

布鲁姆说:

“学生越早有机会独立进行综合,他们就越早感到,学校对于他们将来在更广阔的社会中生活帮了大忙。

”跨学科的整合拓展性学习,就是按照综合的思想,把几门学科统整起来,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目标。

例如结合第十二册数学教材中的“比例尺”,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共同参与“美丽的校园”的学习活动。

要做一个称职的觅小小导游,需要学生按比例绘制学校平面图,制作教学楼的立体模型,需要学生结合学校环境、特色文化等方面综合介绍学校。

师生们自然想到了美术、语文教师的资源,于是数学、语文、美术教师集体备课,分课时上课,每个小组又聘请一~二位教师作为活动嘉宾。

以社会生活为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与学科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

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基本上不是预设的,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

那么,这种学习活动怎样组织?

为了提供一个可以遵循的路径,我们设计了这种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

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收集资料或考察调查——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提炼——课堂讨论交流——总结(研究报告或其他作品)。

这样一个流程,不是全部地能够在课堂内完成的;

有时候还不是一门学科能够完成的。

课堂教学只是在开始进行策划,中间适当组织交流,最后进行总结,有许多环节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课外按课堂中的策划自主进行的。

课改以来我们又把这种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

3、在全面推进中突破一个重点——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提出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反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真义的理解和认识。

而所谓策划,其中逻辑地包含了对学科知识学习活动的策划。

在课堂教学中,原来是传授学科知识,现在是策划学习活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而且,在课题研究深入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

能不能实现这个转变,不仅关系到本课题研究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是否能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我们之所以把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本课题研究要突破的一个重点,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1)课堂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叶澜教授的文章中写道:

“不管学校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怎样不断地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所面临的基本任务性质,不同于‘日常情境中学习成长’的性质这一点不变,那是进入符号抽象意义的精神世界所必须的学习,与通过日常生活实践获得现实世界生存经验意义的学习之区别。

如果没有这样的性质区别,那么学校教学这种专门的、人为的学习形式就失去存在的根基。

(2)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不应当只是一句口号。

发展也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情感的升华、品德的养成等等,就是发展的具体内容。

那么这种发展是怎么实现的?

毫无疑问,主要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实现的。

(3)我们深深感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难度是最大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最顽固的堡垒”。

如果学生学习的机械被动局面不改变,再加上新近出现的一些追求浮华的“课堂秀”,那么,不仅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将成为空话,甚至连知识的掌握也不能真正到位、真正落实。

对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进行“怎样策划”的研究。

学科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是: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但是学生不愿学、不会学怎么办?

夸美纽斯早就讲过:

“如果学生不会学习、不愿学习,那还是教师的错处。

”其实,学生之所以不愿学、不会学,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即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怎样达到学习的目标。

如果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习活动也就会开展起来。

所以,我们认为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是启动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并进行了以教学目标启动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彭钢所长说:

“将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论研究的重点,已基本形成共识。

”到底怎样建立教学模式,“就像研究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活动必须研究学习活动,同样教学模式的研究需要以学习方式的研究作为重要的基础。

”按照这样的思想,我们首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提炼出这样的学习过程:

顺利进行继续学习

(产生喜悦)

“刺激”认知冲突认知活动

(求知欲望)(情感活动)自能克服继续学习

遇到挫折(坚定意志)

(产生犹豫)

不能克服

(丧失信心)

以上图表所示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同时发生和发展的。

也就是说在他们的认知活动中始终伴随着心理感受与情绪体验。

而且从学习整体性来讲,它还不限于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它是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

“如果学生能够投入地、专注地学习,那么,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意志等等,就什么都有了。

但是由于认知活动的分化,情感活动也会分化。

如果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自己不能克服,又得不到支持与帮助,就会产生误差累积,同时也产生消极情感,误差累积与消极情感的融合就形成了所谓的“差生”。

根据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和认识,我们建立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用如下框图表示:

教师师师

指了解学情组织呈现

导支持、帮助和评价

学习结果(是否“学会”是否“会做”)

学习活动

形态:

阅读、思考、练习、操作、质疑、讨论

特征:

自主、合作、探究

性质:

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

启动、推进

生成

生成

是否适切是否真实

是否完成是否有效

反馈

对基本模式作如下解释:

——教学过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条线组成,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教学目标是启动和组织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它是预设的。

如果没有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就组织不起来,或者学习活动是茫然的,没有指向的。

而在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又会有生成,它与“预设性”的教学目标一起继续推进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

学习活动的指向是教学目标,即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

学习活动的具体形态主要是阅读、思考、练习、操作、质疑、讨论等,由教师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转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这样的学习活动,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特征;

这样的学习活动,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这两点,既是本模式学生学习活动的固有特质,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时候,必须有两个意识:

一是尽可能使学习活动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

二是尽可能使学习活动有效和高效,避免无效和低效,从而让学生产生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

——学习结果是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

以上是对“学”的分析。

那么“教”是怎样为“学”服务的呢?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的。

学习目标的确定有三种方法(水平):

教师提出,学生认同;

师生互动,讨论确定;

学生提出,教师认可。

——在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投入全部的关注和热情。

要通过巡视,了解学情。

对于各类学生都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逐步实现在班级集体授课条件下的个别化学习。

——学生学得怎么样,即是否“学会了”、是否“会做了”,是否会“策划”了,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学习结果呈现出来,并组织评价。

呈现的方式主要有答问、讨论、陈述、演讲、练习、操作、答卷等。

——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自我闭合的可控回路。

从学习结果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检核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时空,转变学习方式的研究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会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以课堂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进行网络化学习,不仅意味着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的极大拓展,更主要的是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幅度增强。

网络教学的总体思路和努力方向是: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造性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大胆的实验,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设计,在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上努力突破传统的框架,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

网络不仅要用来支持教师的教,更要用来直接支持学生的学,要让网络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的工具之一。

为了实现这样的构想,我们着重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一是加强校园网建设,为网络教学提供物质基础,具体要求是不断加强资源库的建设,并把校园网与Internet连接,以便学生能够在网上获得丰富的信息;

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网络技术,并进行网上学习,在网上学习的实践中体验、掌握网上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这两个方面的实践和研究是一体化的设计、整体性的推进的,并且是与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

研究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离线教学研究阶段。

由于当时学校网络教室没有接通Internet,因此网络教学多是教师通过因特网下载有关的教学材料,再经过筛选整合成教学专题网页挂在校园网(局域网)上,上课时由学生调用校园网资料进行学习,属于一种非上网的离线学习方式。

(2)在线教学研究阶段

2002年4月,学校专线接入宽带,每一台计算机都与Internet接通,使学校的教学资源通向了无穷的因特网,学习资源库由封闭转向开放,在线的网络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下感到课堂的时空无限广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3)数字化学习(教学)平台研究阶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我们发现:

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学习是不够的,网络应该给学生学习带来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展示形式,更灵活的对话和交流方式,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生成性信息,形成系列的学习资源和成果资源。

所以在新一轮校园网站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把如何推进网上数字化学习放在网站设计制作的中心位置,在“学生天地”里我们设置了空中课堂、成长加油站、七嘴八舌和我爱我班等栏目。

通过“空中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式的网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主题,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研究,共享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网络的使用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合为一体,形成了浓厚的网上学习氛围。

四、研究结果分析

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三个方面:

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认为,研究结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品质得到了整体性的提升。

1、 

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是怎么实现的呢?

我们认为,学会学习是在他们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实现的;

而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又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知识90%是靠阅读获得的,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必须把自主性的阅读教材放到突出的重要位置。

很难设想,如果学生连教材都不会读,却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很强的学习能力。

我们探索的以教学目标来启动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恰恰给学生阅读教材提供了足够的支撑条件。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或者“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逐步消失,学生的阅读思考、练习操作、质疑讨论、对话交流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知识、重组知识、建构知识的意义,而且可以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教材决不是完美无缺、白璧无瑕的,如果教师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讲解,学生只能盲目接受;

现在由学生自己研读,情况就完全两样了。

例如,学生在阅读《雾凇》这篇课文时,发现了一句病句,还发现一处语序混乱,这是连老师也没有觉察到的。

又如《师恩难忘》一文中有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其间的标点引起了同学们的自觉讨论。

因为有同学看到:

以往第二句后面都是句号,可这里为什么是逗号呢?

同学们各说各的理由。

有的说,这首诗写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山村、亭台、花儿都是路边景物,地点没有发生转移,前后意思完整,不能加句号;

有的说,每句都出现两个数字,整首诗一到十,十个数字一气呵成,读起来很连贯,用句号影响了这种效果。

且不管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这种问题意识、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向教材发难的精神,是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看不到的。

这实际上是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智力加工过程中学会了学习,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

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对学习材料的智力加工的习惯和能力,在课外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升华。

数学教学是我们学校的强项,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

把课内外的数学学习进行一体化设计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积极性更高了,有一大批学生的数学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而这些具有数学特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