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7981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Word下载.docx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理解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

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持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持续前进。

  方法论:

○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反对两个极端:

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紧跟政治课改崇尚互联共享,中学政治教学网与你同历新课程改革!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5)方法论:

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

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准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1、○2、○3。

(3)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1)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有着很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4)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

两点之中有重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准确理解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准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9、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理解事物的根本方法。

主要是:

  

(1)使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辨证的否定?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有和发展的基础。

  ○4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

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

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2)、辨证否定观的要求(方法论):

  ○1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

(即要求我们,不但要尊重书本、尊重;

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持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这是我们事业持续取得成功的关键。

  ○2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相连的。

  

(1)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即要求我们,注重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

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点,开拓新境界。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因为:

  

(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

技术创新。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例如: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原因: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得人类的理解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持续更新和发展。

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

(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4)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有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有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有。

落后的社会意识防碍社会的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促动社会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防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动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防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结论(图示):

  人类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表现: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及其要求:

  v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v群众观点的要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及其地位: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地位:

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表现如下:

  

(1)价值观对人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准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寻找准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4、如何实行准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的价值标准。

  5、如何准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有决定性的因素)。

  

(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实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6、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根本途径:

劳动和奉献。

(要求: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要求: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准确价值观的指引。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7、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原理)

  

(1)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个人离不开社会)

  

(2)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

(社会离不开个人)

  (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4)、方法论: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8、崇高理想的作用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即:

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准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