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改新Word下载.docx
《数学新课改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新课改新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我市统考数学1,数学4只剩平面向量移至高一下期教学,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数学1与数学4是以前大纲版一年的内容。
全市其他兄弟学校一周数学安排6课时,我们安排5课时是全市最少的。
高一下期(春季)我校课时增加一课研究课时,从当前教学进度看仍然紧,内容多,从全市统考成绩看:
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
为高三复习带来不利因素,让学困生更困了。
高二上期内容多,必修3内容是当前教师几乎在学生时期没学过,都是边学边教,难免给后期教学带来不便。
这需要我们老师先行,备战教学,自主学习来缓解矛盾。
高二下期选修系列2,系列3内容杂,多。
加之教材内容的冲突,备课组需提前商讨对策。
高三一轮复习时间明显不够,复习资料不完善,无形中给老师增加工作量。
再有四川首次新课改自主命题,而且四川考试说明2013年3月份才公布,让我们一线的高三老师难以适应。
(二)2013年3月份前,只有课标和四川新课标数学科说明,没有考纲和考试说明,课改四川自主命题还没有考过。
备课中总是找不到实施的落脚点。
每节课在备课时,总是没有办法把握好,觉得无所适从,虽然自己也认真学习了,但是总是觉得对教材无法适应,进入不了教材的整个体系,虽然有时候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总觉得很难实施。
现在我们可以结合课标,四川数学课说明,考试说明,2013年四川考题及全国先行省份的课改考题来实施将来的教育教学。
(三)无法把握整个新教材的整个体系,总是遇到了哪个板块,就教哪个板块,对整个教材的板块知识点的分布一点都不清晰,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有些盲目,究竟对一个知识点该讲授到哪个程度,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有了2013年的高考和考试说明,今后的教学会更加适应。
特别地,有些知识点往往会重复教学,本来应该在后面教的知识,但是根据以前的知识点安排,却在前面讲授,于是进行补充,但是到了后面又出现了,不但造成了重复教学,而且让学生也觉得教学比较混乱,造成了一定的波动。
建议是否可以给每位高中数学教师把我省所要求课本配齐,便于教师把握整体结构。
(四)新课程中的每一节都有情境引入,但是却没有办法把这个情境利用好,学生也无法真正进入到这个情境中去,而且教参的备课设计似乎束缚住了手脚。
有一种感觉就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想法,也无法调动学生的激情。
在教参的每一章后面都安排了本章的一个教案,因为新课程的教案无法把握,于是进行参照,但是总觉得教案总是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教学实际,因此就觉得新课程的教案形式太死板,往往自己总是要按照这个教案模式来书写,结果本来自己可以处理得很好的知识,却觉得无法应对了。
觉得实际上是自己把教案模式给僵化了,有时候为了某些课的情境引入而伤透脑筋!
有时候就觉得课本中给出的情境引入不适合本课的教学,不理解其含义,因此就觉得无法利用,给学生的感觉反而是这些安排都是多余的。
(五)教学中无法与学生取得对接,初高中的知识的,学法的,心理的等等的对接,本是初中该掌握的没有掌握,知识的脱节,如何做到无缝对接。
自己的想法似乎无法和学生的想法联结起来,好象我讲的学生懂了,但学生掌握的不理想。
我们究竟在教学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本来原来很清晰的事情,似乎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
在新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是重视学生掌握结果呢?
还是让他们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呢?
在学生的心里他们觉得只要老师把知识教会了就行了,但是至于说怎么形成的,似乎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大,这样的话,老师的一些铺垫与引入学生就觉得有些多余,无法同步进行教学活动,于是就会出现一些分歧。
单元检测效果不理想,教学的战线越来越长,时间显得不足。
(六)学生在学习完新课程之后,他们的能力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自己根本就无法估计,学生哪些方面理解了,哪些方面有长进了,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和补充的,学生以后发展的方向在哪里,都觉得很迷惑,学生在学习完一节知识之后你再来问他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也是对自己的知识的掌握很迷惑,也很茫然!
由于新课程的课程安排很紧凑,一些知识不能够忽然内明白地进行讲授,相对应的训练也减少了,课后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知识学生也无法完成,一些知识不会进行反复训练,学生也没有完全掌握。
然后就紧接着下面知识的讲授,于是前面的知识学生是一知半解,再来学习后面的知识,就更加模糊了。
例如:
必修二中的立体几何知识,本来在旧教材的安排中要一个学期学完的知识,而现在基本上在四个星期到五个星期就讲完,一些学生根本还没有理解到立体几何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就已经结束了,就不要谈他们学得效果好了。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目前的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前面9年的教育中已经形成,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改变,是很难的。
而且一些初中阶段为了追求升学率,把一些的学习盯得紧,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安排走,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考试成绩虽然有一点,但是学习习惯却是一点都没有形成,让他们自主学习,几乎是无法办到的,因此新课程的实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七)新课程改革之后究竟是怎样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那些还没有掌握的学生应该接下来如何补救?
,学生的功利心很难克服,于是遇到了有些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为了发展而学习,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教师的教学也就有了变味的意思。
社会检验学校的标准是高考成绩说话,教改成功与否看升学率,看重点院校考入多少?
再次,从我校课改高2010级高考看,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不理想,常规的,必要的掌握得不牢,虽然2013年我校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但从考分和考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新课程的研究,以集体的智慧来服务教学。
(八)前面的学生的初中三年的课程改革中获得了什么有样的效果?
老师了解初中课程的内容的分配,教材的衔接如何来把握?
有些初中阶段并没有讲解的知识,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却把它当作已知的知识来对待,往往老师用了学生很迷惑的现象会经常出现,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
学生在初中学习得到的新课程的学习方法在高中阶段如何应用?
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前六年,我市初中的课程也进行了改革,高中教师并没有充分了解到初中课程改革之后的一些知识点的变化,还是按照自己以前了解的初中的课程设置来教学,于是一些知识点本来初中已经删掉的,学生并没有掌握,但是高中的学习却要直接来应用,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于是就出现了高中老师再来补充初中知识的情况。
象我们现在的体制,高中与初中分开设置,二者之间无法经常性的沟通,就会造成教学上的阻塞!
(九)新旧课程之间如何联系,如何抛弃旧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或者是如何利用旧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或者知识体系来推动新教材的知识框架结构的构建工作,如何认识一些知识的重组和顺序安排,接下来的知识应该如何构建?
如何缓解现有编排顺序知识的冲突?
(十)教师应该处于新课程的什么地位上,作为课程的主导直接讲授知识点还是和学生一道来研究知识的形成,新课程指引下教师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发展,目前如何定位,这与今后教师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但是目前在这些方面就觉得很迷惑,新课程下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发展?
如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
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的个人思索。
(一)理念要转变,观念要更新
新课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知识点的变化,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知识的不同特征,数学教学观、教育观也要随之要更新。
教育理念是灵魂。
从静态的数学观向动态的数学观转变,让学生逐渐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只注重于知识的结果。
理念是经验的原型。
如果在思维中根植了一种什么样的理念,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会一直以这种理念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把那些与自己的观念相关的东西保留下来,而与之不相关的逐渐排斥出去,久而久之,就会发现,经验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产生的。
当然观念的更新并不是放弃原有的,原有的一些东西还是很有价值的。
新课程的改革,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与升华,争取能够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向适应,从而把新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
(二)用课改理论来统领全局
数学是一门科学。
既然是科学,就要用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思维来进行数学的教学工作。
数学的教学并不仅仅只停留在数学的教学层面上。
要用数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很好的支撑。
当老师的视角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时,就可以统领全局,当看到全局的发展之后,那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应用较好的办法来解决了。
这个时候再来看每个知识点,就不是孤立的一两个知识点了,而是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构建一个丰富的知识框架。
当老师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网络框架之后,那么在讲授的时候,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并建立一个
正确的导向结构,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建立了良好的导向结构,那么以后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即使知识忘记了,但是导向结构还在,那么以后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束手无策了,而是可以根据导向结构来解决一切问题。
(三)与新教材面对面交流
这是理解新教材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当我们拿到新教材时,我们究竟要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似乎很迷惑。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并不清楚这个教材这样编写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当我们与教材的编写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我们就可以明确他们把每个知识点进行这样排列的用意,教材中的每个细节就可以把握好,那么在操作的时候就可以把握教材的每个点上的含义。
当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一定非要按照教材的编写来进行教学工作,而是可以根据教材的体系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整合,凸现教育者的个性,进行教材的再开发,使得教材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因为新教材的编写把原有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的排列和整合,因此对一些知识点的安排并不是原来的顺序,当教师进行教授时就会发现一些知识点的存在位置改变了,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的下,在下面的教学中就会有一定的盲目性,不知道一些知识点的处理方法。
而当把新教材的所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之后,就会发现现有的新教材与原有教材的关系,一些知识点的变化、教材体系的改变、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程度等方面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样的话,在讲授的时候就能够把握好每个知识点的讲授程度。
再与原有教材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比较有价值的进行继续深化,而那些必须剔除的知识予以删减,这样的操作问题就比较容易处理了。
但是从目前的体制来看,似乎还达不到这种程度。
每年举行的新教材培训,教师都是听专家讲解,但是自己的主动学习比较少,关键的是教师手中没有全部的教材,因此这样的一些培训也达不到真正的目的。
这一点应该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争取能够让培训有效果,有价值!
(四)给自己找准定位
在原来的教材体系下,多数的老师进行的讲解是比较多的,而且讲解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因此在学习方式上也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学。
但是新教材在这一点上的安排上进行了调整,老师的地位有了改变,更多的时候是应该帮助学生来学习,因此教师在教授新教材时要给自己有正确的定位。
将会决定老师在实施中的许多工作。
(五)加强个人基本功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提高了,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专业成长,争取做好课程改革的参与人,实践者。
我们一线教师应该以下一些方面的要求自己:
1.加强“六课”基本功
数学教师的“六课”基本功:
说课、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论课的基本功。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备课与上课都会注意去努力的,但是对说课却并不注意,不理解说课的内容,怎么说?
听课只是完成任务性的听课,不知道听课应该听什么。
而对于评课和进一层次的论课似乎就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这样的发展方式只会去做一些基本的工作,但是更深层次的水平的提高并不明显。
而新课程实际上要求教师在这六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发展。
这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2.学会教学反思,学会评课
数学教师要学会反思,学会评课。
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公开课,课后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
反思的过程就是寻找问题和优点的过程,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种反思实际上就是对这节课的再认识,反思之后就会发现对课的认识与理解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听课后的评课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很关键的。
3.强数学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改革教材,与之相关的东西也都是在改革之列的,但是与之相关的如何改革,就需要教师加强数学教育科研,以科研带动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师的发展。
4.不断自我学习
教师的素质是课程改革的根本。
如何在根本上下工夫,虽然外界会增加许多的方式,但是根本还是老师自己的学习。
从数学的理论知识、优秀的数学杂志中学习别人先进的思想意识,从别人的教学中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从同行中学习优秀的能力,从学生身上学习学习的方式,并加强与数学课程有关的其他科目的学习。
计算机技术、心理学知识、哲学理论等知识,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才能够为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5.研究课程标准,吃准课本,洞悉考纲和说明;
研究自己的学生,找准着力点
高一,高二教学时,我们一线老师应研究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及高考考纲,应对阶段学习目标级要求,让各内学生皆有所得;
高三复习应具有针对性,研究课本,考纲,学生情况。
找准着力点,传递正能量,树立信心,备战高三,亮剑高考,力争上游。
新课程改革并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关键的是随着教材等相关材料的变化之后带来老师和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改变才是最为关键的。
新课程的改革倡导在领导,但是关键的实施在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如果无法让一线的教师和学生理解其意义的话,改革始终是一句空话,也无法实现本来的愿望。
在新课程改革中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去做,不但要积极的实施,而且要在调研一线教师和学生的一些情况之后再来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进行实施,特别是要积极督促实施,而且要落到实处。
前期进行的新教材培训活动,组织者的想法很好,至于说培训后的效果如何,有什么效果,这些参加培训的人员到了学校如何进行宣传或者进行再培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