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6914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I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学者建议暂时不要用“国学”的概念,因为它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笼统、模糊而且外延边界不清。

B.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从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的角度界定的,也是多数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C.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D.作者认为,国学是个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它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总称。

2.下列说法不属于“国学内涵丰富”的内容的一项是()

A.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既可以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也可以是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

B.国学内容宏博,仅《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就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C.《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一万三千余种历代中医古籍,因此说国学是“一座山”,没有任何夸张。

D.因为在学术内涵方面,国学和现代学科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因此国学与文、史、哲是并列的一级学科。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它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就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

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它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等。

D.对于国学,我们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心存敬意,又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礼品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

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穷:

穷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使毕使于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以其无礼于晋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乃不知有汉D.倚柱而笑夜缒而出

6.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

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5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

①暝:

夜,晚。

此指傍晚。

②随意:

任凭。

③浣女:

洗衣女。

④春芳歇:

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

消散。

⑤王孙:

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8.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6分)

9.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

(《沁园春·

长沙》

(2)寻梦?

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荆轲刺秦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答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评选

单位又要评优了。

照例,指标下到基层;

照例,杨头儿的部门有一个名额。

杨头儿还挺上心,挨个向大家征求意见。

有人就说了:

“嗨,还不是老一套,轮流坐庄呗!

”又有人说:

“今年该轮到老周了。

”还有人补充说:

“老周为人忠厚,工作肯干,还几次推让优秀名额,这回就该评他。

”最后大家都说:

“是啊,是啊,就是轮也该轮到老周了。

”杨头儿挺高兴。

部门里各位很团结,看来,就等着开会搞定了。

会马上安排出来了,按程序,头儿先念评选条件,然后阐发一通评选的意义,大家都静静地看着他发言,也不像往年那样嚷嚷什么“嗨,不就那回事吗,得了”等等着急着散会。

头儿因此而感觉特别好。

不过,他还是照例——例行公事地拿出很遗憾的语调说:

“大家都很优秀,可是老规矩,名额只有一个,大家看……”

他本以为,话茬一下子就会接上来。

可奇怪的是,会场一下子竟然特别安静起来。

有人拿出指甲刀剪指甲,有人轻轻翻着报纸,还有人在面壁,仿佛在打瞌睡。

头儿愣住了。

为了活跃气氛,他打哈哈说:

“就算很肯定,大家也不要吝啬在会上说一遍嘛,程序要求,程序要求……哈,哈,哈……”

仍然没人发言,头儿有点坐不住了,他启发着:

“小孙,你平时话多,你先来一句;

老历,你年岁长,带个头……要不,从我左边第一个依次说罢!

仍然没人发言。

但是已经有人开始咳嗽,有人开始走动了。

头儿都有些生气了:

“又不是晋升工资,出席全国劳模会!

咱这么多人,难不成还让这一张奖状、20元钱给憋死呀。

大家面面相觑,继而又沉默。

有人拿出指甲刀剪指甲,有人轻轻翻着报纸,还有人在面壁,仿佛在打嗑睡。

大家好像是在各干各的事,又好像看不出在干什么,不知怎么打发时光。

无奈,头儿只得拿出考勤表,现送打印室复印,一人一张,算作是选票;

之后,头儿无比凝重的宣布说:

“无记名投票,同意谁在谁名字前画一个圈。

票收回来,统计结果立马也就出来,票数分散,最高者也就3票,连半数也不到。

头儿无奈地咧了咧嘴:

“好,好,那就交领导定吧。

大家散会。

过了几天,杨头上班,还没走进办公室,就听有人不断重复“凭什么”。

他刚回过神来,就听人说,部门不能产生的“优秀”,局里收回,奖励其他部门了。

杨头儿想,大概是自己部门的名额奖励给别的部门了。

他于是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刚想说话,就听一声音说:

“凭什么,咱部门老周比谁差,不信拿出来比划比划。

先前听说工资浮动一级,算是我们听岔了,敢情根本没那回事;

可是这回优秀里没有老周,我们可是听得真真儿的——不晋升工资,名额都不给我们老周。

真是,也忒差劲了。

其他人都附和着说:

头儿一愣,自己怎么就不知道还有“晋升一级工资”一说呢!

转念一想,多亏自己还曾说过“又不是晋升工资”,看来,这种结果不能赖自己。

但他仍然觉得很没有意思,仿佛是自己辜负了大家。

可是他也说不出来什么了——谁让自己没有评出优秀来呢!

(1)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简要交代了此次评优工作的起因,“又”、“照例”等词语的使用,一方面是叙述实情,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积弊,为其后情节的突变作好了铺垫。

B.评选优秀的会议遭遇冷场,原因其实就在于在正式评选之前,有“工资浮动一级”的相关小道消息在群众之间传播,引起各方面群众对此强烈反对。

C.比较注意表现群体人物的思想倾向及其代表意义,而不刻意强调用浓墨重彩去细致刻画某一具体人物形象,是本文在人物表现方面的特点。

D.文章只说“票数分散,最高者也就3票,连半数也不到”,头儿也并不指出得票最高者,原因就在于头儿觉得评选结果不是老周,说也没用。

E.作者在文中并不急于站出来解释局中关节的奥妙所在,而是让文中人物自己在合适的时间自然地去展现,这正是本文构思和叙事的特点所在。

(2)“有人拿出指甲刀剪指甲,有人轻轻翻着报纸,还有人在面壁,仿佛在打瞌睡”在文中两次出现,结合文意,如何认识这两处文字所传达的内容及其实际表达效果?

(3)依据文章内容,对本文中“评选”活动的各个不同阶段依次进行简要罗列,并请概括说明每一阶段中人们态度的具体倾向。

(8分)

(4)从不同角度入手,文章中的“评选”能够带给人哪些不同的认识(不少于两个角度)?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一个方面的理解。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

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

他曾多次告诫学生:

“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

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

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

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

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

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

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

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

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

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

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

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

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

‘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

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

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

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

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

他形象地说:

“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

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

”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予有悔大丈夫”。

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

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

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2)从解析数论中“漫”。

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分析(6分)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请简要说明(6分)

(4)“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

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

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继2007年冬天我国南方雪灾等以后,如今四川境内大部分地区又遭遇罕见的强烈地震,这真是多事之秋啊。

B.《走我自己的路》这其实就是李泽厚著作的特点:

绝无陈词滥调,充满新鲜气息。

唯其如此,他才在表现出人格魁力的同时,也表现出思想的魁力。

C.“免费开放”的新政策,让全国各地许多博物馆从人气冷清的休眠状态变得门庭若市,甚至要提前预约才能获得参观机会。

D.据英国金斯顿大学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很干净的人家,平均每张床上的被褥螨虫和尘埃螨虫至少有1.5万只,让人手足无措。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一种空想。

B.莫斯科地铁不仅仅是藏满精美艺术品的博物馆,而且更像是交通工具,是集建筑、装饰、绘画、雕刻等于一体的艺术殿堂。

C.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D.我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法国,位居全球第四,销量突破500万辆,目前我国是继美日之后的第三大汽车产销国,成绩来之不易。

15.将下列五句话填入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句是()

①神态端庄,②头梳螺髻,③双耳垂肩,④脸如满月,⑤身披袈裟,

须弥山石窟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须弥山入口处的高达20多米的弥勒大坐佛。

坐佛高踞于一个马蹄形窟内,________十分壮观,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A.④①②③⑤B.⑤②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⑤①③④②

16.把下面的长句变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

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

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卷答题纸

选择题(其中11、12小题5分,其他3分)

题号

1

2

3

4

5

6

11

(1)

12

(1)

13

14

15

答案

11.

(2)“有人拿出指甲刀剪指甲,有人轻轻翻着报纸,还有人在面壁,仿佛在打瞌睡”在文中两次出现,结合文意,如何认识这两处文字所传达的内容及其实际表达效果?

12.

(2)从解析数论中“漫”。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6.(5分)

17.认真阅读下面短诗的第一、二小节,请仿照诗歌这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四节。

注意保持上下连贯。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缺少“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2.D(对照原文可知,国学与文、史、哲不是同一级别的学科)

3.B(“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

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4.C(道歉,谢罪)

5.D(在,对;

用,因为;

于是,竟然;

表修饰)

6.B(是为了显示荆轲的临危不惧,而非秦廷的森严与秦王的威武)

7.略(关注“函、拜送、使、使、闻”和“生、以、所以……者,……也”的译法)

8.秋雨、秋山、明月、松、流泉、山石、竹林、青莲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和悦的雨后秋山晚景图。

9.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0.略

11.

(1)答案为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