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80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

《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docx

2016东南大学MPA

“政治理论”考试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1、简述物质范畴的含义及其理论意义。

含义:

物质的含义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知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总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

第一,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分清楚界限。

第二,指出物质是可以为人所感知的,所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区别。

第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3、“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哲学依据是什么?

依据是: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即物质决定意识.

哲学依据是:

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理论与政策,是普遍性;具体实际,是特殊性。

4、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

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平静、相对稳定的。

其次,本质和现象又上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

另一方面,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

  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质和现象的对立,说明科学研究的必要性;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5、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实践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掌握这一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7、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具体表现为:

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

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8、怎样正确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9、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它们各有什么意义?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这种世界观认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又一次飞跃。

之所以第二次飞跃更重要,是因为它回到了实践,完成了认识的终极作用。

10、怎样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第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另外,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

新事物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不完善的。

新事物只有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才能最终战胜旧事物。

还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

(2)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循环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直线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3)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1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构成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和意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和基础

3)实践将人类社会从自然界提升出来,同时也与自然界亲密联系起来

4)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基本存在形式

5)实践使社会历史的发展实现了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6)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

1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

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

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

同量变相对。

二者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3、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

内因和外因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1内因和外因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内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的外在矛盾。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2外因和内因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没有内因就没有外因,没有外因,就无所谓内因。

3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的内因,到了另一条件下就可以变成外因,反之亦然。

方法论意义:

要重视内因在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从根本的内在出发找实质因素;也要看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试图分析外因的利弊;要积极主动的为事物前进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自己本身也要积极地去迎合有利的外部环境.

14、怎样理解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其次,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因此,真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过程。

因为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人们只能不断地接近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永远不会穷尽它。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地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

(3)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1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的本

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然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真实性的特点,能够把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从而使人的认识与认识指导下的结果能够进行对照。

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试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不同。

意义:

17、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