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6690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

《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全总结范文之望天门山教学设计10篇Word文件下载.docx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这天就让我们一齐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

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

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

(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

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齐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

诗中哪一句写了?

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

理解至此回。

指名读读!

(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那里受到了山的阻挡。

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

  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构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

(齐读1、2句)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

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2(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

仅仅是绿吗?

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

(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3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样会有出来的感觉呢?

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你明白了什么?

谁来画一画?

(生板画孤帆、红日。

  14此刻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

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

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明白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

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

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

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

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

(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

(齐读)

  4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情绪。

(出示课件:

几种不同字体的古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诗的意境呢?

  5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情绪,(读3、4句)

  6配乐背诗。

  点评:

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古诗与书法的魅力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草书的内涵,又是课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总结方法,赏析拓展

  1(指板画,配乐)瞧――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画啊!

(贴草书诗句)看,书法也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刚劲之美。

(板书:

书画)

  2诗能够是一幅美妙的画,也能够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课件出示)生齐读。

  3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

  4让我们一齐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吧!

(加动作背《天门山》。

  5总结:

相同的地点不同的诗,我们又能够用怎样的画、什么样的字来表现呢?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去赏析写景的古诗。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二):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资料,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潜力。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述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背诵李白的古诗及诗人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播放多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简介李白。

  3.师:

李白写诗比较喜欢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想像十分大胆,丰富,语言十分优美,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

这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画出不理解的诗词,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的图,让学生感知。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交流。

  4.读中自悟诗意。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指导读

  3.配音读

  四、背诵默写古诗,拓展积累。

  1配乐背诵

  2默写古诗

  3课件出示李白描述河山的诗

  结束语:

这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古诗,并且学习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期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这样的好诗词,让我们更多了解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

  望天门山爱国

  帆来日出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三):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透过诗中描述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潜力和形象思维潜力。

  1、教师准备:

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

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

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

山),什么字?

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

喜欢游山玩水吗?

都游过哪些山?

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样样?

这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

望天门山。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此刻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

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

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生鼓掌。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此刻你们是否也想读?

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能够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齐读。

  2、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明白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

(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

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

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

这是?

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

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

(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

老师画的是什么?

(水)怎样的水?

(碧水)碧水还能够说什么水?

(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此刻,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

(楚江)楚江又叫什么?

(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

你也想读读吗?

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

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

(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

(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能够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貌)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

怎样的小船?

怎样行驶的?

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

能够做做动作背。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

这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

课件出示:

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明白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

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明白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

《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四):

  一、课前:

  读有关长江的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这些诗有什么特点?

透过读诗,长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

  二、开课:

  1、书法欣赏(课件出示《望天门山》书法作品)

  2、让学生猜是哪一首诗?

  3、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

  三、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1、师生同默;

  2、简介李白;

  3、结合诗歌的注释,读诗,问:

你读懂了什么?

  4、再读,问:

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评读

  1、课件出示世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2、诗里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气势?

  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五、品读

  1、由乾隆皇帝的评价引入。

  2、碧的品读;

  3、孤帆的品读,插入《李白是个怎样的人》材料

  六、拓读

  李白的诗〈天门山〉和文〈天门山铭〉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透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

齐背《望庐山瀑布》。

  2.这天我们一齐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透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二.简介天门山和作者李白

  三.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找出诗歌里不理解的字,词。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古诗

  1.指导学生透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了解诗歌的大意。

  2.诗题:

望:

就是观看,欣赏。

望天门山:

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透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透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构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能够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七.朗读指导

  八.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六):

  望天门山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古诗吗?

是啊,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长廊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大家之前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古诗,此刻我们就来透过看图猜诗的方式分类回顾一下,看看同学们对古诗的掌握状况(送别类,情感类,咏物类,最后出示山水诗)中国有句古话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众多的耀眼明珠之中,像图片上这种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能够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与他共同游望天门山。

  知其诗必先晓其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人(大屏幕出示李白的简介)了解了本首诗的作者后,我们就正式进入本首诗的学习。

  1板书课题,看了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就应是一座怎样的山?

(很高的),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什么叫望?

怎样看才叫望?

向远处看就是望。

  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再一块儿读课题。

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2、师: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吗?

那就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出来(同学齐读课文)。

指名读。

读诗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老师也想读一读,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好不好?

(师范读,比划节奏)。

听到老师的朗读后,同学们想不想再读一读呀?

(想)。

那接下来老师就把机会留给大家,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下这首诗,在你们朗读的过程中,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开始读吧。

  自读、请同学示范读(教师可适时指导),男生读、女生读。

  3、师:

有人说: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呢?

请同学们在诗中迅速的找一找。

(学生画出景物)。

看来同学们都画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作者描述了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读过了这首诗,我们又在天门山中找到了这么多景物,那同学们是不是对天门山很好奇呢?

(是)。

我们一齐来看看天门山是什么样貌的。

(展示天门山的图片)

  1、师:

你们看过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觉,能够说山的高大,也能够说其他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让同学们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

天门山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那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也就应读出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呢?

  哪位同学能读出这种气势?

(指名读)

  同学读的可真好,咱们同学一齐读一下好不好?

  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天门山这种磅礴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气势?

  A天门中断楚江开。

(能够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讲解一下断、开二字的含义,教师讲解,学生理解)

  从什么地方能够体会到这种气势?

(让同学说说想法)

  断:

断开开:

开通(楚江水势之猛把天门山硬生生冲开了,就像开了一扇大门)

  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

(楚江水势很猛,把---)

  指名读,你听到了什么?

(滔滔的楚江水那惊天动地的轰鸣)

  指名读,这时你想到了什么?

(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我们一齐读出这种气势。

  教师讲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雄伟奇丽的天门山傲然挺立,奔涌澎湃的的楚江水滚滚东流,那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让人觉得,仿佛天门山就是让这汹涌翻腾的长江之水给硬生生冲开了。

真是奇哉,山也;

壮哉,水也!

  B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句什么地方能够看出这种气势(回字)这个回,在那里是折回。

  汹涌翻腾的长江之水在那里为什么会折回?

(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

(在天门山的阻挡下,汹涌翻腾楚江水折向北流了)

(滔滔的楚江水撞击天门山那惊天动地的轰鸣)

(我想到-------)

滔滔的楚江水,虽然气势磅礴,但在天门山的的阻挡下,急转回旋,巨浪翻滚,这如野马一样的江水不得不掉头急转,改向北流。

  请学生再次朗读此句,教师指导,全班齐读,连读前两句。

  (出示比较的诗句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请学生找一找延伸的两句诗与《望天门山》前两句诗的联系或共同点。

(都与山水有关,都有一种磅礴的气势)让学生试着朗读出这两组诗句的气势与感觉。

  磅礴壮美是前两句诗给我们的感觉,但一首诗仅仅有磅礴的气势是不够的,还要融入作者丰富深厚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就走进作者内心,身临其境的体会一下李白的情感,咱们共同来看看后两句诗

  C两岸青山相对出

  指读:

这句诗哪个字最传神?

(让学生说说原因,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观察角度是什么?

是静态的定点观察,还是动态的观察呢?

(是在小舟中观察的,是动态的观察)那是谁在动?

(是小舟)

  齐读,体味作者高兴、惬意的情感

  D孤帆一片日边来

哪个字最传神?

从什么地方来?

日边指天边,是从天边来,来字让人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这意味着江水也是从天边来,依旧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

作者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天门山敞开自己巨大的胸怀迎接他,请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作者是怎样的情绪?

(作者内心必须很激动。

很高兴。

  此时的李白是处在人生的顺境之中,所以当他坐在小舟之中,向前行驶,青翠的群山相继出现,秀美的风光接踵而至,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妙情绪呀,自己乘坐的小船伴着晚霞,缓缓而来,似乎是从天边顺水而下一样,这是怎样一种的奇丽意境呀。

所以读这两句诗时要读出一种激动高兴惬意的感觉。

  E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

  (指读)假如你是具有广博胸襟的李白请你读

  假如你是情感奔放的李白请你读

  假如你是豪情万丈的李白请你读

  假如你是寄情于山水的李白请你读

  假如你们都是畅游于青山绿水间的李白(学生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另外两句诗: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找出相同意象,体会在李白的诗中,相同意象也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并让学生诵读

  3、紧扣词句。

在刚才的学习之后,相信同学们对天门山和这首诗都有了必须得了解,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对于这四幅画同学们肯定有自己的喜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你喜欢哪幅画,并用与画相对应的诗句告诉大家。

(学生发言)

  请你们看着这四幅图,想象一下画面,自己试着背一背(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我想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如果看到自己能有这么多的小知音,必须会十分开心的。

但是李白这样的诗人肯定不想让他的小知音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天门山一个地方,他肯定也期望大家能够畅游祖国山河。

  同学们都看到大屏幕上的地图了吧,古代的文人墨客最喜欢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在他们游历的过程中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就让我们追随诗人们的足迹,共同欣赏一下他们所到之处的名篇佳作吧。

我们的古诗之旅此刻开始。

  在地图上老师重点标记出了一些地方,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去什么地方?

(出示幻灯片地图,连接相应古诗,并让学生诵读)

  《登鹳雀楼》《题西林壁》《望洞庭》《早发白帝城》《滁州西涧》

  《乐游原》《枫桥夜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日》

  五、结束语

与这么多诗人共同游历了这么多地方,相信同学们的对天门山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调动身上的所有感官,发挥你们的想象,大声的背诵出这首古诗吧!

  这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七):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自己大声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