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模具装配工艺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机械与模具装配工艺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与模具装配工艺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具零件的固定方法:
1)紧固件法通常由定位销和螺钉将零件连接。
2)压入法适用于冲裁板厚小于等于6mm的冲裁凸模与各类模具零件。
3)铆接法主要适用于冲裁板厚小于2mm的冲裁凸模和其它轴向拔力不太大的零件。
4)热套法主要适用于固定凸模和凹模拼块以及硬质合金模块。
5)焊接法主要适用于硬质合金模。
6)低熔点合金法利用低熔点合金在冷凝时有体积膨胀的特点在模具装配时固定零件。
7)粘接法
间隙(壁厚)的控制方法:
1)垫片法广泛应用于中小冲裁模、拉深模、弯曲模和各种型腔等。
2)镀铜法适用于形状复杂、凸模数量多的小间隙冲裁模。
3)透光法适合于薄料冲裁模。
4)涂层法适用于小间隙冲裁模。
5)腐蚀法常用于较复杂的冲裁模。
6)工艺尺寸法主要适用于圆形凸模(易加工)。
7)工艺定位器法主要用于符合模。
冲压模具的装配:
1、装配原则保证凸、凹模间隙的均匀性。
2、装配步骤选择装配基准件→组件装配→总体装配→调整凸、凹模间隙→检验、调试。
冲模装配顺序选择:
1、无导向装置的冲模,在模具安装在到压力机上时调整凸、凹模间隙,上、下模的装配没有严格要求,可分别进行。
2、有导向装置的冲模,先安装凹模至下模板上,装配凸模、凹模并调整间隙均匀,再装配凸模固定板、垫板、上模板,最后装配导套,套入倒柱内并调整,保证凸、凹模间隙均匀。
3、有导柱的复合模,先安装上模,再借助上模冲孔凸模及落料凹模孔找下模的凸、凹模位置及调整好间隙固定下模。
4、上、下模工作零件是分别装入上、下模板窝座的导柱模,把工作零件装入上、下模板窝座内后,镗上、下模座的导柱、导套孔。
5、有导柱的连续模,为了便于调整准确步距,先将凹模拼块装入下模板,以下模凹模孔为基准将凸模通过刮料板导向,装上模。
级进模的装配:
1)装配基准件-凹模
2)结构形式-镶拼形式
3)装配顺序:
装拼块凹模→调整步距→各组凸、凹模预配→检查间隙均匀程度→凹模压入固定板→固定板装入下模→凹模定位装配凸模→凸模装入上模→试冲→定位固定→装入其他辅助零件。
塑料模的装配:
1、特点零件的加工和装配同步进行。
2、选择基准一:
主要工作零件如型芯、型腔和镶件等;
3、选择基准二:
装好的导柱、导套。
过盈配合零件的装配特点:
1)过盈配合零件装配后,应该紧固,不允许有松动脱出。
2)应有适当的过盈量和较小的粗糙度值,而且压入端导入斜度应做的均匀正确。
3)薄壁精密件,如导套或镶套压人模板,应边压人边检查。
推杆的装配要求:
1)推杆的导向段与型腔推杆孔的配合间隙要正确,一般用H8/f8配合。
注意防止间隙太大而溢料。
2)推杆在推杆孔中往复运动应平稳,无卡滞现象。
3)推杆和复位杆端面应分别与型腔表面和分型面齐。
第5章模具装配技术复习题
1、装配的组织形式分固定装配和移动装配,固定装配又分为分散装配和集中装配两种。
模具生产通常采用集中装配的组织形式(5-1)
2、模具装配可分为组件装配、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三种。
3、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有互换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目前模具装配以修配法及调整法为主,互换法应用较少。
(5-1)
4、冲模装配的工艺过程一般由四个阶段组成,即研究图样、组件装配、总装配、检验和调试阶段。
(5-2)
5、冲模装配的关键是合理地控制凸模和凹模的间隙,并使其均匀。
(5-2)
6、控制冲裁间隙常用方法有垫片法、透光法、镀铜法和涂层法。
7、冷冲模的装配方法有配作装配法和直接装配法两种。
8、冷冲模在装配之后,必须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试冲,以便发现模具设计和制造的缺陷。
冲裁模试冲时,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不正确的主要原因是凸模与凹模的刃口形状尺寸不正确。
10、注射模型芯的固定一般有过渡配合、用螺纹固定和用螺母固定。
11.一般情况下推板与型芯的配合应采用锥度研配,虽然难度大、较费工,但它能从根本上免除推板与型芯啃坏。
(5-3)
12.塑料模装配时,分型面处吻合面积不得小于80%,间隙不得超过溢料量极小值,以防止产生飞边。
13.塑料模的导柱、导套采用压入方式装入模板的导柱和导套孔内。
1.集中装配的特点是(C)。
A由几组(或多个)工人来完成B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C装配周期短
2.分散装配的特点是(A)
A适合成批生产B生产率低C装配周期长
对调整装配法,正确的叙述是(A)。
A可动调整法在调整过程不需拆卸零件B装配精度较低C需要修配加工
4.级进模一般以(C)为装配基准件。
A、凸模B、凸凹模C、凹模
5.复合模一般以(B)为装配基准件。
A、凸模B、凸凹模C、凹模
6.导板模一般以(B)为装配基准件。
A凸模B导板C凹模
7下模座漏料孔一般按凹模孔尺寸每边应放大(B),漏料孔应通畅,无卡滞现象弯曲。
A0.5~2mmB0.5~1mmC0.1~0.5mm
8.模柄轴心线对上模座上平面垂直的垂直度误差应在全长范围内(B)。
A不大于0.01mmB不大于0.05mmC不小于0.01mmD不小于0.05mm
9.冲裁模试冲时,凸、凹模的刃口相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
A凸模、凹模错位B凹模孔有倒锥度现象C挡料销位置不正确
10.冲裁模试冲时,凹模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B)。
A凸模、凹模错位B凹模内卡住工件或废料太多C凸、凹模刃口形状尺寸不正确
11.冲裁模试冲时,冲件的毛刺较大,产生的原因有(C)。
A刃口太锋利B淬火硬度高C凸、凹模配合间隙过大或不均匀
不会产生拉深件高度太大的原因是(B)。
A毛坯尺寸太大B拉深间隙太大C拉深间隙太小
11.拉深模试冲时,制件起皱,产生的原因有(A)。
A压边力太小或不均匀B拉深间隙太小C凹模圆角半径太小
13.弯曲试冲时,冲件的弯曲角度不够,产生的原因有(C)。
A凸、凹模的弯曲回弹角制造过大B凸、凹模之间的间隙过小
C凸进入凹模的深度太浅
四、问答题
1.什么叫集中装配?
(5-1)答:
从零件装配成部件或产品的全过程均在固定的工作地点,由一组(或一个)工人来完成,这种方法称之为集中装配
2.什么是修配装配法?
修配装配法是指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的预留修配量,使之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
常见的修配方法有
按件修配法、合并加工修配法、身加工修配法
3.在模具装配中,常采用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比较其两者的异同点?
答:
两者的共同点是能用精度较低的组成零件,达到较高的装配精度。
不同之处是调整装配法是用更换调整零件或改变调整件位置的方法达到装配精度;
而修配装配法是从修配件上切除一定的修配余量达到装配精度。
4.冲模工作零件装配时,间隙调整的方法有哪些?
(5分)
凸模与凹模间隙调整的方法:
(1)透光调整法
(2)测量法(3)垫片法(4)涂层法(5)镀铜法
5.拉深模试模时出现制件起皱的缺陷,找出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调整方法。
产生的原因:
(1)压边力太小或不均。
(2)凸、凹模间隙太大。
(3)凹模圆角半径太大。
(4)板料太薄或塑性差。
调整方法:
(1)增加压边力或调整顶件杆长度、弹簧位置。
(2)减小拉深间隙。
(3)减小凹模圆角半径。
(4)更换材料。
五、论述题(10分)
如图所示模具结构:
1.试述带凸肩的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装配步骤。
2.试述保证凸、凹模间隙常用的方法
1、型芯与固定板的装配步骤:
首先,装配时在压力机(手搬压力机或油机)上调整好凸模与固定板的垂直度将凸磨压入固定板内少许复查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当压入1/3时再作一次垂直度检查。
并在平面磨床上将凸模的上端面和固定板一起磨平。
其装配过程中压入时应保证端面C和固定板上的沉窝底面均匀贴合,否则,,因受力不均匀引起台肩断裂。
2.凸模与凹模间隙调整的方法:
(1)透光调整法
(2)测量法
(3)垫片法
(4)涂层法
(5)镀铜法
第一节概述
一、装配目的
模具装配:
是根据模具的结构特点、各零件间的相互关系和技术条件,以一定的装配顺序和方法,将符合图样技术要求的模具零件连接固定为组件、部件,直至装配成满足使用要求的模具。
模具装配可分为组件装配和总装配等。
二、装配内容
选择装配基准,组件装配、调整,修配、研磨抛光、检验和试模等环节,通过装配达到模具各项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在装配调试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三、装配精度要求
1、位置精度:
动定模之间、上下模之间的位置精度;
2、运动精度:
导柱导套配合的精度,进料装置的送料
精度,顶块和卸料装置是否灵活可靠;
3、配合精度:
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过盈程度;
4、接触精度:
模具的上下分型面的吻合一致性等
5、标准件互换:
紧固螺栓和定位销钉采用标准件;
6、模具安装尺寸须符合设备的要求。
零件的精度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精度。
若干个零件的制造精度决定模具某项装配精度,这就出现误差累积问题。
要用装配尺寸链分折模具的有关组成零件的精度对装配精度的影响。
四、冲模的装配技术要求
1、模具外观要求:
①模具表面应平整,无锈斑、伤痕等到缺陷,除刃口
外的锐边倒角。
②模具重量大于25kg时,模座上应有起重螺孔。
③模具周边涂绿色或蓝色油漆,模具正面应有铭牌或
刻字,标明模具名称、编号、制造日期等内容。
2、工作零件装配要求:
①凸模、凹模、侧刃与固定板安装基面应垂直。
②凸模、凹模与固定板装配后,其底面与固定板应磨平。
③凸模和凹模拼块的接缝应无错位,接缝处不平度不大于0.02mm。
3、紧固件装配要求:
①螺钉装配后应拧紧,不许有任何松动。
②对钢件连接,螺纹旋入长度不小于螺钉直径;
对铸
件的连接,螺纹旋入长度不小于1.5倍螺钉直径。
③销钉与销孔的配合松紧适度。
配合长度应大于销钉
直径的1.5倍,但配合长度也不宜过长。
4、导向零件装配要求:
①导柱与模座安装基面应垂直。
垂直度允差:
滑动导柱不大于100:
0.01;
滚珠导柱不大于100:
0.005。
②导料板的导向面与凹模中心线应平行。
平行度误差允差:
冲裁模不大于100:
0.05,连续模不大于100:
0.02。
5、凸凹模装配后的间隙要求:
①模具冲裁间隙应均匀,误差不大于规定间隙的20%;
②模具弯曲、成形、拉深等到间隙应均匀,误差不大于料厚的偏差。
6、顶出、卸料件装配要求:
①装配后,卸料板、推件板、顶料板应露出凸模顶端、凹模口、凸凹模顶端0.5~1mm。
②同一模具的顶杆、推杆长度应一致,误差小于0.1mm
③卸料机构和打料机构动作要灵活,无卡阴现象。
7、模柄装配要求:
模柄与上模座应垂直,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00:
0.05。
第二节模具装配方法及其应用
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有互换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模具生产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具有成套性和装配精度高的特点。
所以,目前模具装配常用修配法和调整法。
今后随着模具加工设备的现代化,零件制造精度逐渐满足互换法的要求,互换法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1、互换装配法
互换法的实质是通过控制零件制造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
按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法和部分互换法。
①完全互换法
这种方法是指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选择、修理和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
完全互换法装配工作简单,质量稳定,易于流水作业,效率高,对装配工人技术要求低,模具维修方便等优点。
当加工设备精度较高时采用。
②部分互换法(分组互换)
这种方法是指加工精度不能满足完全互换法装配要求时,将批量生产的配合零件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大,将零件实测尺寸按大小分为几组,在组内实现完全互换法装配。
如模架厂,将生产的导柱和导套按实测尺寸大小分组,进行有选择的装配,大导柱配大导套,从而提高配合精度。
2、修配装配法
修配装配法是指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的预留修配量,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模具装配工作。
常用的修配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指定零件修配法
指定零件修配法是在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中,预先指定一个零件作为修配件,并预留一定的加工余量,装配时再对该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加工方法。
二、模具工作零件的间隙调整
1、垫片法:
(间隙较大时用)
将厚度均匀、其值等于间隙值的纸片、金属片或成型制件放于凸模和凹模的间隙中,从而保证配合间隙均匀。
2、镀铜法:
(间隙较小时用)
将凸模镀一层厚度等于单边冲裁间隙值的铜,使凸模和凹模装配后的间隙均匀。
镀层在使用中,可自行脱落,装配后不必去除。
3、透光法:
(间隙较小时用)
用电筒照射凸模和凹模的间隙,从漏料孔观察光线透过多少来确定间隙是否均匀并进行调整。
模具调整好后固定,用纸进行试冲检验间隙是否均匀。
4、涂层法(间隙较小时用)
涂层法是在凸模表面涂上一层厚度等于单边间隙的漆膜,插入凹模型孔中,以获得均匀的配合间隙。
常用磁漆或氢基醇酸漆。
5、测量法(双面间隙大于0.04mm时用)
用塞尺检查凸、凹模配合间隙,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模具,使配合间隙均匀的方法。
四、冲模的总装
1、总装顺序
2、冲模总装要点
①选择装配基准
导板模—导板为基准件;
复合模—凸凹模为基准件
级进模——凹模为基准件;
无导柱模—压力机为基准
简单模—凸模或凹模为基准件
②确定装配顺序。
根据零件与装配基准件的关系远近程度确定装配顺序。
③控制模具间隙。
装配时保证间隙均匀
④零件位置正确,动作无误。
活动配合部位动作灵活可靠。
⑤试冲。
试冲是模具装配的重要环节,通过试冲,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名词解释
装配:
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结合成组建和部件,并进一步将零件、组件和部件结合成产品的过程。
组装:
零件和零件的组合。
部装:
零件和组件的结合。
总装:
零件、组件和部件结合的过程。
机械产品的装配:
机械制造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运转等工作。
连接的方式:
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
可拆卸连接:
拆卸时不损坏任何零件,且拆卸后还能重新装在一起。
不可拆卸连接:
连接后的零件是不可拆卸的,拆卸时会损坏零件。
校正:
相关零部件相互位置的找正、找平及相应的调整工作。
调整:
相互位置的具体调节工作,调节零部件的位置精度和运动副的间隙。
配作:
指配钻、配铰、配刮及配研等。
装配的组织形式:
固定式装配和移动式装配。
固定式:
将产品或部件的全部装配工作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进行。
根据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固定式又分为:
1)集中固定式;
2)分散固定式;
3)产品固定式流水装配。
移动式装配:
产品按一定顺序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每一个工作位置的工人只完成一个或几个工序的工作。
根据对移动速度的安排可分为:
1)自由式装配;
2)强制移动式装配
装配精度:
是装配工艺的质量指标,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
包括:
几何精度和运动精度
几何精度:
指尺寸精度和相对位置精度。
尺寸精度包括:
配合精度和距离精度。
配合精度:
配合面之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
距离精度:
指零部件间的轴向间隙、轴向距离和轴线距离。
相对位置精度:
反映了装配中有关零部件的相互位置和装配的关系,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和各种跳动。
运动精度:
指的是回转精度和传动精度。
回转精度:
指机器回转部件的经径向跳动和轴向颤动。
传动精度:
机器传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
装配尺寸链:
解决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的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
由相关零件的设计尺寸和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
封闭环的定义:
装配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环,它的尺寸是由其他环的尺寸来决定的。
判别组成环:
就是找出相关零件的相关尺寸。
方法:
从封闭环出发,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依次查找相邻的零件,直至返回封闭环,形成封闭环链。
查找组成环的原则:
封闭原则;
环数最少原则;
精确原则
装配方法:
互换法;
分组法;
修配法;
调整法。
互换法:
完全互换法和大数互换法。
在装配时不经任何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的装配精度要求。
实质是:
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
完全互换法:
装配时不经任何修配、调整和选择就可达到的精度要求。
装配质量稳定;
对技术要求低;
装配生产率高。
分组装配法;
将各组成环按公差大小分成若干组,并按相应组进行装配,达到精度要求的。
修配装配法:
将尺寸链的各组成环的公差放大,使之能以经济公差制造,封闭环的积累的误差必将超过规定值。
补偿环:
预先选定一个组成环,在装配时对该环进行修配、补充加工,使封闭环达到公差要求满足装配要求。
修配法的主要问题是:
确定补偿环的尺寸和极限偏差,目的是修配时保证修配量足够。
修配方法:
按件修配;
合并加工修配;
自身加工修配。
调整装配法:
装配时通过加入调整件,改变它的实际尺寸或位置,补偿其它组成环由于公差加大而产生的累积误差,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
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调整法。
装配方法的选择:
1.组成环加工经济可行,就要求考虑完全互换装配法
2.成批生产时,且组成环较多时,可考虑大数互换装配法
3.当封闭环公差严格时:
1)大量生产,环数少的尺寸链采用分组装配法;
环数多的尺寸链采用调整装配法
2)单件小批量生产时常用修配法。
装配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的差别:
装配尺寸链指的是零件在装配过程的尺寸链
而工艺尺寸链一般是指零件加工过程的尺寸链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制订装配工艺的主要依据是:
总装配图和部件装配图、零件图,产品的验收标准与技术条件、产品的生产纲领和现有的生产条件和标准资料。
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与主要工作内容:
1.研究产品装配图和验收技术条件
2.确定装配方法和装配的组织形式
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
4.填写工艺文件
5.制订产品检测和试验规范
确定装配顺序的原则:
1)预先处理在前(倒角、去毛刺、清洗、防锈、防腐措施)
2)先下后上
3)先内后外
4)先难后易
5)可能损坏前面装配质量的工序安排在先
6)及时安排检测工序,应及时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的装配。
7)使用相同设备、工艺装配及具有特殊环境的工序,应集中安排
8)处于基准件同一方位的装配工序应尽可能集中连续安排
9)易燃、易爆、易碎、有毒物应尽可能放在最后的。
就是把已加工的模具零件,按装配图和技术要求经修整后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合格模具。
冷冲模装配的技术要求:
1.模具外观和安装尺寸
1)模具外露部分的锐角应倒钝,小型模具倒角为2MM乘以45度,大型模具的倒角为3~5乘以45度,安装面应光滑平整,螺钉、销钉头部不能高出安装基面,并无明显毛刺及击伤等痕迹。
2)模具的闭合高度、各安装配合部分的尺寸,应符合所选设备的规格。
3)模具上应打上模具的编号和产品零件图号,大中型模具应设有起吊环。
2.模具的装配精度
1)模具各零件的材料、几何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硬度等均需符合图纸要求。
2)模具的三项技术指标:
上模座上平面对下模座下平面的平行度;
导柱轴心线对下模座下平面的垂直度;
导套孔轴心线对上模座的垂直度均应达到规定的精度等级要求。
3)导柱导套进行配对选配。
4)导套和导柱离其压入表面应有1~2MM的距离,压入后应牢固,不能松动。
5)凸凹模的间隙应均匀,配合需要符合图纸要求。
6)装配后必须保证模具的相对位置精度,动作可靠,运动平稳。
7)模柄与上模座的垂直公差为0.05:
100
8)模具试模时,制件应符合零件图的一切要求。
模柄:
是用来连接上模部分和压力机滑块的。
模柄的结构有:
压入式、凸缘式、螺纹旋入式和浮动式。
模具零件结构可以采用:
压入法、紧固法和粘接法等。
装配冲模时,控制凸模与凹模间隙均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透光法
2)垫片法
3)测量法
4)工艺尺寸法
5)镀铜法
6)工艺定位器法
7)涂层法
冲模装配顺序如下:
(1)无导向装置的模具
这类模具由于凸、凹模的间隙是在模具安装到机床上,进行调整的,上下模的装配次序无严格要求,可分别进行装配。
(2)有导向装置的模具
a)装配时先要选择基准件,如导板、凸模、凹模或凸凹模等,先装基准件。
b)再以基准件配装有关零件,调整凸、凹模间隙后再安装其他辅助零件。
c)如凹模安装在下模,一般先装下模,再以下模为基准安装上模,较为方便。
(3)有导柱的复合模
一般先装上模,再借助上模的冲孔凸模及落料凹模孔,找正下模的凸凹模位置及调整间隙,固紧下模。
(4)凸、凹模分别配入上、下模板窝座的导柱模
把凸、凹模配入上、下模板窝座内,将组装的上、下模合模,调整凸、凹模间隙,紧固后镗导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