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6285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题详解】

据表可知,一般情况下,纬度越高,林线越低,但并不是绝对,如天山纬度高于长白山,但天山的林线高于长白山,A错;

同一纬度,迎背风坡林线不同,体现了林线高度与降水关联度更明显,与海拔的关联度较低,B错;

长白山降水多于天山,但雪线却低于天山,C错;

同一纬度,热量条件相似的前提下,降水越多林线越低,D对。

【3题详解】

亚热带、热带的热量差异较小,林木生长的关键性因素是降水条件。

西藏林芝位于藏南谷地,谷口敞开,印度洋暖湿气流可以长驱直入在此降下地形雨,导致色季拉山森林茂密,成为全世界林线最高的山,据此分析选B。

【点睛】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有气温、降水量、风、土壤。

我国大部分地区林线走向是西北东南向,高度大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林线高度是由平均气温最高值决定的;

同一纬度,热量条件相似的前提下,降水越多林线越低。

中国林线高度最大值在青藏高原,藏南林线海拔高,主要是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

2018年8月中旬双台风袭击我国东南沿海,下目是不同日期双台风等压线目。

4.在图示时段内降水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从12日8时到13日2时这段时间里,风力明显增大的是

A.台湾海峡B.广西沿海C.琼州海峡D.长江三角洲

【答案】4.C5.D

【4题详解】

图示时间段内,甲受高压控制,降水几率小;

乙地先晴后雨,丁地先雨后晴,只有丙地一直处于低压控制下,降水持续时间最长,选C。

【5题详解】

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图中显示从12日8时到13日2时这段时间里,台湾海峡等压线变得稀疏,风力减小;

广西沿海、琼州海峡等压线疏密变化较小;

长江三角洲的等压线变得密集,因此风力会明显增大,选D。

【点睛】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

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

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6.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

7.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及时深耕土壤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采用滴灌技术

8.该地最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D.黄淮海平原

【答案】6.A7.A8.D

【6题详解】

通过图示可知,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的PH值下降,表明土壤酸化,但有机质没有减少,选A。

【7题详解】

图中显示,连作8年左右,表层土壤酸化但深层土壤并没有酸化,40-60cm的土层甚至有些碱化,因此,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及时深耕土壤,中和土壤酸碱度,据此分析选A。

适量掺沙改造不会减轻酸化,增施速效肥料会有其他不良影响,采用滴灌技术效果不大。

【8题详解】

该地种植蔬菜大棚,因此应位于北方且水源有一定保证的区域,该地的土层深厚,但容易出现盐碱化、弱酸化现象,故最可能位于华北地区,结合选项选D。

大雾天气易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

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

下图示意该机场某年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风向与风速的变化,该时段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4场长短不一的大雾。

9.下列时段中,该机场航班因天气延误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A.26日20时~27日16时B.27日20时~28日16时

C.29日20时~30日16时D.30日20时~31日16时

10.下列时刻中,该机场气温最高的是

A.31日10时B.29日15时C.28日14时D.26日22时

11.导致该机场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期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准静止锋B.反气旋C.冷锋D.低压中心

【答案】9.B10.B11.A

【9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南方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结合图示信息可知,27日20时~28日16时易出现大雾天气,延误航班时间长,选B。

【10题详解】

一日内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由图可知,28日14点可能为大雾天气,故气温不会太高;

29日15点前后,盛行西南风且风力强劲,此时天空云量少,气温高,据此选B。

【11题详解】

结合风向变化及图示可知,该地冬季西南风强劲,应为西南地区,此时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

该地在本时间段出现4此次大雾,有一定的天气变化,排除反气旋;

根据图示,此地西南风、南风强劲,而冷空气来自北方且多伴随偏北风,故排除冷锋;

该时间段为12月,大陆形成高压,故该天气系统不会是低压中心,据此分析选A。

【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1、锋面系统:

(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

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冷锋与天气: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暖锋与天气: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

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3、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气旋:

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

(2)反气旋:

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黑河为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区南部,上游冰川广布。

20世纪60年代至2010年,监测流域内降水量整体增加,冰川总面积减少。

下图示意“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不同海拔区间变化”。

12.海拔>

4700m冰川条数较少的原因是

①山体面积小

②地形陡峭

③气温低

④降水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海拔>

4500m冰川条数变化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A.减少气候变暖B.减少降水增多

C.增加降水增多D.增加气候变暖

14.有关2010年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的推断,正确的是

A.4500m以下冰川面积总体减少B.4400~4500m冰川面积占比最大

C.4500m以上冰川面积总体增加D.4200~4300m冰川面积减少最多

【答案】12.A13.D14.A

【12题详解】

海拔>

4700m的位置,越来越接近山顶,山体面积小、地形陡峭、降水少,导致冰川条数较少;

气温低是冰川不易融化的原因,但不是冰川条数少的原因,据此选A。

【13题详解】

图中显示,20世纪60年代至2010年,海拔>

4500m冰川条数增加,主要原因是近百年来,全球变暖加剧,海拔高处光照时间长,冰川融化增多,冰川条数增加。

据此选D。

【14题详解】

冰川条数变化并不等同于冰川面积的变化。

据图可知,2010年,4500m以下冰川条数减少多,冰川面积总体减少;

4400~4500m冰川条数最多,但并不代表冰川面积占比最大;

4500m以上冰川条数总体增加,但不等于冰川面积总体增加;

4200~4300m冰川条数减少最多,但不等于面积减少最多。

据此分析选A。

【点睛】根据图示曲线,判断冰川面积的变化与冰川面积累积百分比的变化在低于4700米前,成正相关,海拔高于4700米后,呈负相关。

山体超过一定高度后,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山体面积减小。

心滩坝是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

据了解,该地貌与河流底部的河床形态有关。

据悉,在a~c阶段中,河流流量流速有所增长,且在c阶段前经历过一次洪水过境。

15.a阶段心滩坝的位置及其成因是

A.河床凹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B.河床凹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

C.河床凸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D.河床凸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

16.在a→b→c的发展过程中,图示区域的心滩坝

A.数量明显减少B.位置没改变C.出现新的水道D.没有被侵蚀

【答案】15.C16.C

【15题详解】

心滩坝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结合图示可知,a阶段心滩坝分布于河床凸起处,位于河流的凸岸,因河流流速减慢,外力堆积作用形成,选C。

【16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在a→b→c的发展过程中,图示区域的心滩坝数量明显增多,部分心滩坝受到流水侵蚀,其位置发生改变,出现了新的水道。

据此分析选C。

【点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

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伊朗亚兹德(下图)拥有5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完整的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

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并发明了“风塔”来通风。

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7.伊朗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是亚兹德

A.地理环境闭塞B.定期维护修理C.地质构造稳定D.气候条件干燥

18.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主要是由于当地

A.风沙侵袭频繁B.地下水资源丰富C.土壤直立性强D.气温年较差较大

【答案】17.A18.D

【17题详解】

伊朗亚兹德位于伊朗高原北侧,周边群山环绕,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外来干扰也少,这成为该市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

传统文化并不能定期维护修理;

这里处于板块交界部位,地质构造不稳定;

气候条件干燥不会是传统文化保留好的原因。

【18题详解】

当地位于热带内陆荒漠地区,晴天多,气温年较差较大,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可以摆脱气温年较差大的苛刻气候、营造冬温夏凉的居住环境,当地周边群山环绕,风沙并不频繁;

区域降水少,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

土壤沙性,直立性不强。

据此分析选D。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

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19.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我国的

A.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黑河——腾冲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D.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20.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A.气候湿热B.信息闭塞C.地表崎岖D.经济落后

【答案】19.B20.D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我国的黑河——腾冲线,选B。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

因此,“智能出行”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等息息相关。

图中R省区为贵州省,其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经济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重庆,故R省的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选D。

【点睛】中国的地理界线

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

C等温线等。

400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湿润半干旱农耕畜牧暖温带中温带森林草原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中国人口的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

图甲示意海口市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局部);

图乙示意该球场篮板侧面,M、N为相隔数日正午时篮板上沿在地面的影子。

21.为提高逆阳光投篮能力,冬季篮球队员在日出后半小时内的训练位置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22.篮板上沿正午时的影子由M点逐渐移至N的时段最可能是

A.小满到芒种之间B.芒种到夏至之间

C.夏至到小暑之间D.小暑到大暑之间

【答案】21.C22.B

【21题详解】

“逆阳光投篮”也就是迎着阳光投篮,冬季篮球队员在日出后半小时内太阳位于东南风向,故篮球队员应位于西北位置投篮正好可以迎着阳光,据此结合图示,③符合要求,选C。

【22题详解】

结合球场图示可知,篮板上沿正午时的影子由M点逐渐移至N的时段也就是影子不断变长且影子朝向南的时段,最可能是太阳直射点位于海口以北且继续向北移动的时段,海口大致在20°

N,故此时段应为太阳直射点从20°

N至23.5°

N的时段,对应芒种到夏至之间的时段,选B。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根浅,具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夏季喜雾,冬季喜雨。

下面两图依次为纳马夸兰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统计图,该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沙漠中最具生态价值的地区之一。

(1)描述纳马夸兰地区的降水特征。

(2)简析纳马夸兰地区夏季降水少的原因。

(3)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答案】

(1)全年降水少(,约156mm);

降水集中于7、8月份(降水季节变化大)。

(2)(纳马夸兰地区的夏季)气压带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沿岸寒流流经,水汽含量少,难以形成降水。

(3)该地冬季降水较多,夏季沿岸寒流流经,多大雾天气,气候条件适宜多肉生长;

纬度跨度较大,地形起伏大,自然环境差异大,适合多种多肉生长;

人类活动少,影响小。

【详解】

(1)从纳马夸兰所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来看,该地位于南纬30°

-40°

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使得降水更少,降水集中于7、8月份,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结合上题可知,纳马夸兰地区位于南纬30°

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加剧干旱程度,降水更加减少。

(3)根据材料,多肉植物夏季喜雾,冬季喜雨。

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气候条件适宜且区域人类干扰小形成的。

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夏季沿岸寒流流经,多大雾天气,气候条件适宜多肉生长;

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点睛】读材料可知,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

从纳马夸兰所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来看,该地位于南纬30°

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多雾,有利于多肉植物生长。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

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史记·

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到: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

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

下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

(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所指代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原因。

(2)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

(3)描述郑国渠渠首地理位置变化特征,并分析自先秦以来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位置的主要原因。

(l)旱灾;

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凶年”降水偏少(“凶年”夏季风弱,关中平原降水少);

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春季(夏半年)蒸发量大。

(2)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泾河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

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

(3)郑国渠渠首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

因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

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渠底(或河床)不断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

为使得泾河水能自流到渠内,在上游河段(高海拔河段)设置新的渠首(取水口)以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

(1)《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

渠成才无凶年,说明凶年是旱灾。

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凶年夏季风弱,关中平原降水少,造成干旱。

区域内年降水量较小,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春季气温回升,雨季未到,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2)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郑国渠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泾河来自黄土高原,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

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使关中为沃野,盐碱土壤变成肥沃土壤。

(3)根据图示先秦以来郑国渠渠首的位置和修建时间,可以看到郑国渠渠首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

原因是郑国渠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强,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

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河床不断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

在上游河段的海拔高,在海拔高处设置新的渠首,即取水口,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l)根据下表数据,指出印度河径流补给的主要来源地,并说明不同时段的主要补给类型。

印度河流域干支流径流量比重及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河流

径流量占流域的比重(%)

不同时段径流量占全年的比例(%)

4~6月

7~9月

10~12月

1~3月

印度河干流

53

31

54

8

7

支流①

13

44

36

12

支流②

14

28

56

9

支流③

4

30

51

11

支流④

16

19

64

10

(2)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

(3)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

(1)河流上游(河源区)山地(高原)。

4~6月,积雪融水;

7~9月,降水、冰川融水;

10~3月,地下水。

(2)径流量西多东少;

径流量年内变化大;

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

东部更干旱,更需灌溉用水;

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农作物熟制。

(3)有利:

洪水灾害威胁减轻。

不利:

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

海岸侵蚀加剧;

风暴潮威胁加剧。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印度河径流补给的主要来源地是干流及其支流,结合图示也就是补给的主来源是河流上游的山地高原地区。

根据图示,支流4~6月补给量大,应为积雪融水;

7~9月干流水量大,支流水量较大,此时应为降水及冰川融水补给;

10~3月,补给量相对较少,应为地下水。

(2)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巴基斯坦东部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中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是农业发展的优势;

但径流量西多东少且径流量年内变化大;

东部更干旱,更需灌溉用水。

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可以缓解东部农区缺水现状;

(3)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的影响有利有弊。

有利方面,调出部分水体,使得洪水灾害威胁减轻。

不利影响是由于调水工程,使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

水退沙进,海岸侵蚀加剧;

【点睛】河流的补给形式: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季节为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

②不连续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永久性积

雪和冰川

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