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42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doc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

时间:

1949年9月地点:

北平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

(3)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

(4)《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五星红旗为国旗。

采用公元纪年。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新中国成立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阅兵仪式由朱德任总司令,聂荣臻任总指挥。

(2)意义: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抗美援朝

时间:

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原因:

(1)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2)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

(3)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过程:

1950年10月25日,首战告捷,(10月25日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五战五捷,把麦克阿瑟带领的美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英雄:

堵枪口的黄继光;烈火焚身的邱少云。

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意义: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课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背景:

新解放区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

时间:

1950年――1952年大陆地区基本完成。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为此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

时间:

1953-1957年。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任务:

(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二路(宝成、鹰厦铁路)

三公(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厂(鞍钢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意义:

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的权力机关)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北京召开。

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选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长。

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五课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自愿互利

三个阶段: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代表:

河南安阳县(鸡毛飞上天)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为公私合营。

在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

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影响①积极的影响: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局限性: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中共八大是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大跃进表现:

大炼钢铁运动、失实的报高产情况。

人民公社化表现:

吃大锅饭

政策调整:

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失误原因:

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文化大革命:

时间:

1966年到1976年。

原因: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强调:

“以阶级斗争为纲”。

发动文化大革命。

表现: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启示: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前进的。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革最大冤案:

林彪、江青罢免了刘少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14文化大革命教训和启示:

不要搞阶级斗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反对个人崇拜。

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等。

15建设成就:

我国到1956年,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实现了原油自给。

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

代表人物有:

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等。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978年,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性质: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结论: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意义: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基本的指导思想。

2.召开:

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

3.内容:

①思想上:

冲破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重要束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政治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上: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所拨乱反正胜利结束。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进程:

①尝试: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②逐步扩大:

措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

激发农民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③深化: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984年,改革从农村转向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2.改革内容:

①所有制形式: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管理体制:

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方式: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改革的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意义:

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时间和会议: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内容:

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意义: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9课对外开放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

(1)1985年,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

(4)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等和内地省会、自治区首府。

4.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5.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意义: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1978年,邓小平第二代领导集体)

2.1987年,邓小平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础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全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5.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7.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