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5218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

《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质增生Word格式.docx

受累关节如伴发攒膜炎可出现滑液量增多。

典型者清晰、黏稠、细胞数不高(<

20×

109/升),多为单核细胞。

攒液中可见软骨或骨碎片颗粒,软骨碎片中可见软骨细胞。

2.关节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关节内部情况,能清楚观察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但由于本检查毕竟属于创伤性检查,可能伴发感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且费用较高,不可能作为常规检查。

3.X线平片

是追踪病情变化的标准。

拍膝关节片时,病人应取站立位拍前后位和侧位片,髋关节和手关节可只拍前后位片。

在早期阶段,X线片大多正常,中晚期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下骨硬化和变形、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面下囊肿和关节腔游离液体等。

骨性关节炎的x线特点为:

①关节间隙狭窄,如在膝关节,可小于3毫米;

②关节面硬化变形;

③关节边缘骨赘;

④关节鼠;

⑤软骨下囊性变,其边缘分界清楚;

⑥骨变形或关节半脱位。

X线片可分为五级。

0级:

无改变;

1级:

轻微骨赘2级:

明显骨赘,关节间隙正常;

3级:

骨赘外关节间隙中度狭窄;

4级:

骨赘外关节间隙严重狭窄,伴软骨下骨硬化。

4.其他

随着影像学新技术如微焦摄影;

CT、磁共振和三维重建等的应用,除对骨关节炎的诊断有帮助外,对详细了解骨关节炎的病变进展及药物疗效都有参考价值。

4诊断

1.本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查体可见部分病人腰椎生理曲度异常;

腰椎两侧肌肉有压痛。

2.腰椎X线片的改变(正位、侧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异常、腰椎侧弯、腰椎椎体间隙变窄、腰椎椎体及小关节突增生、腰椎滑脱、椎间孔狭窄等改变。

3.腰椎骨质增生症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应与多种腰椎疾病鉴别,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发肓畸形、椎体肿瘤、腰椎结核等病。

5并发症

根据骨质增生的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并发症。

6治疗

目前国内治疗骨质增生症的方法有很多,治疗都存着者局限。

1.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但因导入药物为液体,易挥发,药效不持久,限制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

2.紫外线疗法

其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杀菌作用;

②消炎作用;

③止痛作用;

④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⑤脱敏作用;

⑥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

⑦调解机体免疫功能等。

3.西药治疗

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

麻木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

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法。

但实践证明这些治疗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情易复发。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不是骨质增生的首选疗法。

当选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7预防

骨质增生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长期剧烈运动

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

尤其对于持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过度的运动使关节面受力加大,磨损加剧。

长期剧烈运动还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地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髂上受力不均,从而导致骨质增生。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活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好方法之一。

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于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软骨的新陈代谢。

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

因此骨质增生康复的方法在于运动,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及时治疗关节的损伤

关节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

关节的骨质增生经常与关节内骨折有直接关系。

由于骨折复位不完全,造成关节软骨面不平整,从而产生创伤性关节炎。

对于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作到解剖复位,完全可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生。

4.减轻体重

体重过重是诱发脊柱和关节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造成骨质增生。

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人,适当的减轻体重可以预防脊柱和关节的骨质增生。

 

在门诊或病房的时候,经常有人来询问,“骨质增生”该如何治疗,是否有消除骨质增生的良药秘方,每次都要费许多口舌来解释,患者疑惑重重,不知如何是好。

更有甚者整日忧心忡忡,认为骨质增生是不治之症,会造成瘫痪,因而到处求医问药,不但耗费大量的精力,也花费许多钱财。

  事实上骨质增生往往是在看病或体检时被发现的,那么骨质增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骨质增生是指在脊椎或骨关节边缘上增生的骨质。

由于X线检查的普遍应用,发现骨质增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增生的骨赘通常在骨骼的两端四周同时存在,但投影在平面的X光片,可能表现为基底宽、尖端细的粗刺形状。

有人称之为“骨刺”。

这个名称非常不妥当,不仅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还极容易引起病人的误解,似乎骨端有像钢钉、竹刺之类的东西,引起了疼痛的症状。

  需要澄清的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冤枉了骨质增生,让骨质增生背上了恶名。

骨质增生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生理变化现象,本质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衰老”适应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关节和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使关节和脊柱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关节和脊柱的不稳定。

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恢复新的平衡状态,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积,减少骨骼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使脊柱或关节更加稳定。

可以说,骨质增生现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机体的一种本能。

  有关研究表明20岁以下的罕见骨质增生,21岁~30岁年龄段的人发生骨质增生的概率约为11%,31岁~40岁年龄段的约为36%,41岁~50岁年龄段的约为78%,51岁~60岁年龄段的约为93%。

可见骨质增生是中老年时期骨关节的生理性退行性变化。

  骨质增生一般分为原发性骨质增生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原发性骨质增生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劳累,导致脊椎、关节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的周围形成骨赘。

继发性骨质增生多因关节创伤、发育畸形等导致关节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

  大家谈到骨质增生往往就会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病症,而忽略了骨质增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保护现象,原因在于有时增生的骨质较大,或者生长的位置不好,压迫了周围的血管或神经,或者造成了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那么就产生了相应的症状,如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这时候,人们才能把骨质增生作为疾病来看待治疗,大多时候骨质增生不需要治疗,大家没有必要谈虎色变。

  绝大多数的骨质增生并无临床症状,骨质增生的存在与临床症状的产生不是平行的关系。

虽然骨质增生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骨质增生的程度是有限度的,不会无限制的发展下去。

我们知道,骨质增生是机体恢复新的平衡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当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关节重新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骨质增生自然会停止。

  由于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如果无明显的不适,不用刻意去治疗骨质增生。

需要指出的是骨质增生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我们感觉到疼痛或功能障碍往往是突然间发生的,临床症状的产生往往存在诱发因素,对于骨质增生累及了神经、血管,或引起了关节的损伤,造成了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的患者,我们可以针对病因,诱发因素及对症治疗。

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治疗骨质增生引起的临床症状,而不是骨质增生本身。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目前尚无有效去除骨刺的方法,医生和患者能够做到的只是缓解症状,远离痛苦,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目前尚未发现有什么药物或仪器能够将增生的骨质(即X光片上表现出来的“骨刺”)消掉。

原因很简单,增生的骨质和人体原有的骨骼结构相似,成分相同,骨赘是已经形成的正常的骨质,如果真能将增生的骨赘“消”去或“化”掉,那么,人体所有骨骼岂不是同时也“消化”掉了。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江湖医生”,标榜自己可以去除骨刺,这都是无稽之谈。

  不过,在这里有必要指出,那些药物和治疗仪器虽不能将增生的骨赘消去,却并非毫无作用。

这是由于其中活血化淤、行痹通络、抗炎镇痛等药物抑制了骨质增生,同时伴有的骨关节炎病理过程减缓,有的药物还能延缓、遏制骨质增生的发展。

对于那些骨质增生很厉害,造成神经受压、关节活动不良等严重症状的,还可以施行手术治疗。

  在门诊或病房的时候,经常有人来询问,“骨质增生”该如何治疗,是否有消除骨质增生的良药秘方,每次都要费许多口舌来解释,患者疑惑重重,不知如何是好。

颈椎骨质增生即俗称为骨刺,又称骨赘。

它是指骨关节边缘上由于长期慢性损伤引起瘢痕组织增生,天长日久可产生钙质沉着变成骨质而形成的。

1病因病理

病因

1.颈椎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2.劳损与不良姿势:

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人群容易患颈椎骨质增生;

常见人群如会计、作家、软件开发人员等需要长时间低头工作者、学生,由于功课负担过重、看书写字坐姿不当、长时间地吹空调或无节制地操作电脑,少运动,如果加上长期摄取的含钙食物又少,颈椎很容易产生骨刺增生现象。

3.头颈部外伤:

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使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

4.风寒湿因素:

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

因此,风寒湿因素不仅是诱因,也可作为病因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5.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

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发病基础。

病理

是颈椎出现退行性变,椎间盘变薄,椎体间隙变窄,韧带松弛,曲度改变,椎体间活动度增大,在椎体边缘出现微小的、反复的、积累性损伤,导致微小的局部出血及渗出,出血及渗出逐步钙化,从而在局部,也就是椎体上下缘出现骨的增生性反应。

颈椎骨质增生主要与年龄、劳损、外伤、姿势不正确等有直接的关系。

颈椎骨质增生多发生在第4-6节,以第5节的发病率最高,达83%。

各部位增生率以钩突、椎体上下缘和关节突为最多。

患者常常感到颈椎局部疼痛,脖子僵硬,活动受限及上肢沉重、无力、手指麻木及头晕恶心,视物模糊、失眠健忘、胸闷、精神烦躁等症状。

2症状

颈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时期骨关节的生理性退行性变化,是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

它的形成与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的骨关节及椎体承受的压力和解剖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颈椎骨质增生症,轻则可见颈项不适,酸楚疼痛;

重则可合并脊髓、椎动脉、神经根等受累而成为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出现相应的以下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症状:

颈后与肩背部疼痛,有针刺样或触电样的麻木感;

颈部活动受限,握力减弱,手指活动不灵,精细动作困难等。

手握不住东西。

(2)脊髓型症状;

此型最易导致瘫痪,多表现为步态不稳,行走笨重,感觉脚底好似踩在棉花上,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手无力,或持物易失落等。

(3)交感神经型症状:

视力模糊,眼睑无力,眼窝肿痛,流泪;

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和血压高,肢体发凉,体温下降。

遇冷肢体有针刺感,继而出现红肿或疼痛加重;

头、面、颈部也可发麻或疼,耳鸣、耳聋、舌麻木等。

(4)椎动脉型症状:

头痛、头晕、脑缺血;

头转向某一方位时,即感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

突然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无力或突然摔倒等。

对于那些因骨质增生引起椎管狭窄的颈椎病患者,由于椎管变窄,造成管内脊髓神经和脑动脉长期受压,致使神经传导和血流受阻,引起大脑长期供血不足、营养不良、逐渐萎缩、坏死、产生老年性痴呆,最终成为“植物人”。

3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也证明,人体有了骨刺,并不都会出现临床症状。

骨质增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病,而是一种生理的组织反应。

仅有骨质增生而无临床症状,就不必刻意进行治疗。

只有确认骨质增生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时,才需针对治疗。

如果是骨质增生增生的骨质压迫脊髓:

可以手术取出增生的骨质。

4分类

分类概述

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状态,而颈椎病属于疾病;

颈椎在长期慢性损伤的情况下,可出现颈椎间盘病变,韧带损伤,小关节紊乱,骨质增生等,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才能称为颈椎病。

根据增生的颈椎对颈部神经、血管压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为5种类型:

神经根型

由于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神经根导致了相应的表现。

发病率占颈椎病的60%。

诊断要点:

①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②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

如颈、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③颈部活动动能障碍,尤其是后伸及旋转功能受限。

④患椎棘突压痛、椎间孔压迫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⑤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

椎动脉型

增生的骨质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

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0%~15%。

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于头颈部位改变而出现眩晕、偏头痛、视力障碍、发音障碍、耳鸣、耳聋和猝倒者。

②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常受限,旋颈诱发试验阳性。

③颈椎正侧位及斜位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脊髓型

多为增生的骨质及颈部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而引起,约占10%~50%。

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胀、烧灼、疼痛、行走时有“踩棉花感觉”,身体重心不稳定,易摔倒。

②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膝反射减弱,出现病理反射。

③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椎椎管狭窄,造影检查有梗阻现象。

食管型

由于颈椎前缘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食管后壁所致。

此型较少见。

①中年以上年龄。

②病人有咽喉不适、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

③X线片显示有椎体前缘骨质增生。

交感神经型

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椎两旁的交感神经。

此型也较少见。

②眼裂一侧大一侧小,瞳孔不等大,有时视物不清。

半边颜面部干燥,出汗少等。

③X线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样改变。

5症状

颈椎病是由于颈部受外伤、劳损、风寒湿等因引起颈椎和颈椎间盘退变和继发改变(如:

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继而造成对脊髓、椎动脉、神经根、交感神经的压迫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症侯群。

颈椎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周围软组织水肿压迫了血管导致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硬化,患者有颈项僵痛,头痛,头昏,耳鸣,健忘,胸闷,心烦等症状,还有一些类型颈椎病压迫神经导致肢体麻木和瘫痪。

常见的颈椎病都伴有脑血管疾病症状,如果不进行治疗可形成脑萎缩,脑梗塞,脑中风等。

颈椎病严重时还可能并发下列症状:

吞咽障碍:

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

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

颈心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高血压:

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

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胸部疼痛:

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

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下肢瘫痪:

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

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

6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2.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

如颈、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手指部放射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3.颈部活动功能障碍,尤其是后伸及旋转功能受限明显。

4.患椎棘突压痛,椎间孔压迫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5.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

6.除外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如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肌腱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中年以上病人,有上肢或下肢麻木、酸胀、烧灼、疼痛、发抖或无力感、打软腿、易绊倒、步行困难等症状。

2.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出现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阳性,霍夫曼氏征阳性),或躯干部呈现痛觉减弱平面。

3.颈椎X线平片显示椎体后缘骨刺形成,颈椎椎管狭窄,造影检查有部分完全梗阻现象。

4.除外其他脊髓刺激或损害的病变。

1.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

2.病人有咽喉不适、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状。

3.X线片示有雄体前缘骨质增生。

7选枕头有讲究

颈椎骨质增生症实际上就是一种颈椎病,但颈椎病却并不都起源于骨质增生。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去保护颈椎。

这一方面,晚上睡觉时选择枕头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枕头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