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4897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同事、朋友,并且一直有很好的学生,大家一起来探讨有关人生真相的一些问题,当然不会寂寞。

您刚刚提到您有宗教背景,为什么不走进神学,而要选哲学呢?

因为神学属于宗教圈内的一些人,他们已经把信仰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这一生都要维护这样的信仰,作一个探讨。

说实在的,我对神学还没有这么大的兴趣,因为对神做这样的研

究,它的答案往往都是早就决定的。

可是您很早就被送到教会学校去了。

那是没错,但它还是一般的哲学,还是要考高中,考大学的,所以对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惟一的特色就是我在中学时代就学了六年的拉丁文,对我后来学习外文,包括德文、法文这些都比较容易。

那么也就是说神学并不是你心里面喜欢的科目,你觉得哲学反而比神学更能够清楚说明你想要的问题的答案?

是的,神学,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自己会去研究神学的问题,因为我觉得宗教信仰有它属于个人的特殊机缘,你所信的最主要是在生活上实践出来,让你这一生活得平安喜乐,充满希望。

神学的话,如果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是少数专家的挑战,而哲学对所有人都可以谈到相关的问题,所以我学哲学之后,觉得在人间跟许多朋友们互动、接触,会觉得非常具体,我不需要去特别谈到某种信仰的问题。

神学只是设定在某一个宗教内部的一些深入研究,它很难跨出自己的范围跟一般人作一种比较普遍的沟通。

因为西方世界,很多家庭是牧师的背景,儿子也做牧师,就三代牧师,这个好像听起来就是继承衣钵的味道。

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环境,也就是说,你们家有这种宗教背景的环境,有这个环境的时候,为什么那个直觉是走向哲学?

这是我非常好奇的部分,因为事实上那个环境不是这样的。

您刚刚所说的三代牧师,我们就会想到尼采,尼采确实是祖先三代都是牧师,尼采本人后来成为有名的无神论者。

当然很多人可解释,说他是为了让信仰的一种新的面貌可以重新肯定人跟超越力量之间的关系。

但那是别的问题了,至少在西方正统的宗教背景里面,会把尼采

当作一个无神论者来对待

我们一般信徒的家庭就不一样了,等于是从小有一个宗教的背景,让你对于一个在特定时空范围之内所能看到的世界,在宗教里面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一面,就是你很小就知道有一个西方文化的发展,就知道有犹太人、罗马人。

这一路下来再到整个西方宗教史上、艺术上、文学上的各种成就,你都会稍微了解一些,对你来说的话,住在台湾这么小小的地方,是很好的一个开拓事业的机会。

是,您是不是能够谈一谈,您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因为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面,学哲学的人是非常少的,而且以前早就有人说学哲学学到后来会变成神经病。

当然我在您面前不应该讲这样的话,可是为什么您没有发疯呢?

您碰到很多困难、高难度的问题,您是怎么去面对的?

这个要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你碰到再怎么困难的问题,你都要了解,这在人类历史上,在人的社会里面,早就发生过了。

我们常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论再怎么悲苦,在过去很多人身上早就发生过了,所以你不要以为自己碰到的状况是最糟的或是最严重的,好像有一个人,不是神,专门对付你一样。

而另一方面,你说,你会不会因为读哲学而精神状态比较复杂

这其实要看每一个人,因为属于情绪的问题是普遍的,不受你读什么学科的影响。

哲学的训练是特别给你一个逻辑的思考,让你从既定的经验跟具体的知识出发,然后设法做一个全盘的、理性的解释说明,然后再设法找到你对未来生活的方向。

对我来说的话,我读哲学是非常快乐的,因为它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可以现在从事理性的反省,对未来可以提出一种人生的理想,所以从经验到理性到理想,就把过去、现在、未来,生命的三个方向统统掌握住了。

哲学就是使人保持清醒的警觉,从苏格拉底很喜欢强调的认识你自己开始,能够认识自己的话,就会自我约束,知道什么是我的能力上比较强的这一面,什么是我的弱点、缺点,知道之后你就会设定许多人生的目标。

譬如,我常常说笛卡尔的座右铭:

不要让你的欲望超过你的能力范围。

如果你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觉得比较容易快乐,你的欲望都在能力范围之内。

你所喜欢的事情都可以做成,你就不会心想而事不成,也不至于经常看到别人会羡慕、嫉妒,甚至还有许多愤世嫉俗的心态,这些都不会出现。

真的不出现吗?

基本上来说,每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到一个时候就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常常就会觉得我已经研究那么久了,有这种心得,为什么别人还不接受呢?

但是你要了解,学术界的特色就是大家要一团混战,就是意见不一样,来争论,要不然怎么可能说定一尊,变成一言堂,这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要经过一团混乱的时候才有价值呈现的机会,是不是?

通常在理论上很难找到定案的,你要在行为上去付出实践,你到最后落实的时候还要看你那个理论在行为实践里边能不能给人生带来一种正确的引导,怎么去分辨它是否是正确的引导呢?

要看一个人活着是不是充实,是不是快乐。

我学哲学所得到的心得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当然哲学家里面也有很多人有各种的看法,但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都要知道,第一个,他在说什么?

第二个,他为什么这样说?

第三个,他所说的能够成立吗?

能不能够落实在生活里面?

大概都问三个问题,先弄清楚,先不要作判断。

我们最忌讳的是还没有去了解,就先加以判断。

譬如,我们年轻的时候,对于马克思主义不了解,当然加以判断了,但是后来发现马克思也有他很好的思想,他的人文主义基本的理想是能够回应大多数人需要的。

你了解之后就要问他为什么这样讲?

每一个哲学家一定是言之成理,但他也同样的持之有故,不过他所根据的生活经验是不是普遍的,是不是正常而适当的,那就不一定了。

因为你还要一步看它落实在生活里面,加以实践的时候能不能够引起普遍的共鸣,就是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他有这种非常正确的数值在里面,这是我们在探讨哲学的时候,包括西方跟中国的哲学都可以有的态度。

是,刚刚我们从您的谈话当中就发现,非常非常流畅,说出来的就是一什么,二什么,三什么。

你是不是刻意背过,还是说你已经内化了?

我们有关这种思考的问题,其实您只要经常阅读哲学家的书。

很多人说看不懂,看得很糊涂,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如果先学西方哲学的话,像我一样,就觉得逻辑推理非常清楚,任何问题的探讨都可以有几个侧面。

你只要掌握住,都可以慢慢地化繁为简,然后看到它的关键所在,并做一种个人的判断,所以说你刚刚提到怎么分一、二、三,其实长期阅读西方哲学的书,就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哲学思考是非常周严的,任何问题出现他不会说讲了一半再补充这个,补充那个。

一般来说读哲学之后,对任何事情的分类,我们以分类来说,说完毕之后就可以穷尽,穷尽就是他不可能再有别的遗漏的部分,这是基本的训练。

你没有把握之前,就是你可以保留判断,你一旦判断的时候,一定有充分的理由。

傅佩荣《人之初性向善》傅佩荣《人之初性向善》如果把人性

当做一张白纸或白璧的话,你就没有理由跟一个人说你应该行善避恶,因为环境的力量太大了。

而教育基本上是要让你人性内在本来有的一种力量或倾向,能够顺利正常的表达出来,这才是一种好的教育策略。

一、人非本善有关人跟其他动物的差别,强调人性的特色,孟子做过一个简单的比喻。

他说:

现在有人看到一个小孩子慢慢爬到水井旁边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紧张不安,很不忍的心。

他接着说:

他有这种心啊,不是想跟小孩的父母交朋友。

就是你的孩子跑到水井边很危险,快掉下去了,我觉得很紧张、很不忍,是我想跟你这个做父母的交朋友,不是的;

也不是说我想在我们同乡之间得到好的名声,希望大家称赞我;

也不是说我很讨厌听到小孩子的哭声,因为小孩子掉到水井里面一定是哭的很惨烈,那我听到这个声音我就很难过,也不是害怕听到这样的声音。

而完全是没有任何目的,因为我是一个人,我看到小孩子爬到水井边自然就会怵惕恻隐,就会很紧张、恐惧、很不忍心。

孟子所说非人也的四种情况:

没有恻隐之心,不是人;

没有羞耻心,不是人;

没有礼貌、辞让的心,不是人;

没有是非分辨的心,不是人。

比如地震的时候我的母亲还没逃出来,我先跑走,那我算人吗?

那就别人就说你不是人了。

别人说你不是人,你就生气的话,孟子就说恭喜你,你要变人了,为什么?

因为你会生气,叫做羞恶之心。

我有羞耻心,别人骂我不是人,我就生气,代表我还有希望,我就要设法做一个别人能够接受的人。

如果别人骂我不是人,我也不生气,那真的不是人了。

人生下来就有一种心,就是本善,这个好象跟实际情况不太符合。

美国已经做过研究,观察幼儿园的小朋友,说:

小孩子两岁半开始就有勾心斗角,成帮结派,斗争一个人。

这说明小孩子从两三岁,一路上去,你说他本善,恐怕很难证明。

所以从我们的生活经验上,你也会觉得如果你把孟子的性善理解为本善,又是静态的本质,那么恐怕孟子也说不通,他自己也不会接受。

二、人和动物的差别禽兽有一个躯体,人也有一个身体,它有头、有脚、有手,我们也有相对的身体的部分,这是都一样的;

它们需要食物,需要休息,有各种本性的欲望,我们也一样。

人和禽兽的一点点差别是在内而不在外,孟子说这一点点东西,一般老百姓把它去掉,君子把它保存下来。

孟子也强调教育,他说:

一个人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每天很悠哉的生活,但是没有受教育的话,就很接近禽兽。

因此教育是个关键,换句话说,一般老百姓受教育的话,他就开始走出人生的路,而不再是生物而已

舜在古代是大圣人,舜年轻的时候,小时候他住在山里面,跟树木,跟石头一起生活,跟野鹿、野猪一起玩耍,他那个时候跟深山里面的野人差别也是几希,野人不是原始人或是野蛮人了,野人就是指很平凡的、没有受教育的老百姓就是野人了。

他就说舜跟深山里的野人差别是几兮,但是舜有一个特色,他听到一句善的话,看到一件善的行为,内心里面那种力量若觉江河,沛然莫之能欲,好象江河决了口,决堤啊,那个水冲下来挡也挡不住。

这说明人性不是本善的,他要听到善的话,看到善的行为,这叫做闻见知之。

闻跟见,闻跟见属于经验,我听到的,我看到的,然后我内心的一种力量才像江河一样决堤,冲下来,没有人挡得住,叫做人性向善。

但是这个向善不是你发明的,不是你想出来的,是因为有别人有善的行为跟善的言论。

比如你听到有人说孝顺父母,因为父母把我们养大很辛苦,你听到就觉得说这个话真好,你看到小孩子孝顺父母,一个年轻人帮助老人家过马路,你看到就觉得真好,内心里面就挡不住啊,这个力量就表现出来,沛然莫之能欲。

三、四种行善的开端孟子认为人的心有四端,端代表开始、萌芽,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

开端要做出来的行为才叫善,从恻隐之心变成仁,羞恶之心变成义,辞让之心变成礼,是非之心变成志,仁义礼志这才是善

一个人做到仁义礼志,那就是做到善了,你有前面四种心,只代表你有开始,还要有真诚。

故事1孟子说有一座山叫做牛山,在齐国都城临淄的附近。

这座山山上的花草树木长得很茂盛,但是因为一边是都市,很多人盖房子。

古时候造棺材需要很大的树整棵来做,就把树砍了,砍光了。

另一边是农村,放牧牛羊,就把一些花草都吃光了,好好的一座山变成秃山了。

孟子就说了,请问秃是山的本性吗?

山的本性是秃的吗?

显然不是,因为以前是有花草树木。

再问,花草树木是山的本性吗?

山的本性是花草树木吗?

也不是,如果是的话怎么会被吃光,被砍光呢。

孟子的答案是山的本性是能够长出花草树木,能够代向,力量。

山的本性既不是秃,也不是花草树木,山作为山,它能够长出花草树木。

但是问题在于你有没有给它机会,你每天早上起来就把它新发的芽,才长出来的花草砍掉,久而久之就变成秃山,好象从来不曾长过花草树木一样,这难道是山的真实的情况吗?

当然不是。

所以在《孟子》里面用很多这样的故事跟比喻啊,孟子很喜欢用这种比喻,说明你看不到人性,你只能用比喻,让别人来了解,但是你了解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他讲的人性善它不是本质也不是静态的,

而是一种力量,是动态的

一个人很真诚的面对自己,他的内在就会引发力量出来,这个力量叫做向,该做的事叫做善,所以这叫做人性向善。

孟子曰:

人性之善也,犹如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说:

人性跟善的关系,就好象水要往下流的关系,人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往下流的。

下这个字不是水的性,是水的向,水的性是二氢化氧(H20)

那下当然是水的向了,水向下,那善也是人的向,人向善。

对于人还会为恶的解释,孟子比喻说,水向下流,但是用手泼水可以让它高过额头,水飞溅上来高过额头,用管子接水,可以让它倒流上山。

意思是外在的形式、外在的力量可以让水逆流,人性本来是向善的,外面的力量可以让它为恶。

所以孟子就说了,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富岁就是经济繁荣的时候,年轻人好吃懒做。

凶岁,子弟多暴经济萧条的时候,收成不好的时候,年轻人就很凶暴。

夕卜在的形势比人强,它会影响你,让你做错误的判断,表现错误的行为,这是他的理解。

第二

四、如何择善1•儒家的三个原则第一个人性向善;

2.择善的方法第一个要内心感受要真诚。

如果你不真诚的话,那你做任何事都有目的,这样的话别人将来发现之后也会非常的难过,并且没有真诚的心外面的做法都是一些表演而已,跟内心脱节,它就不会影响你的内心,这种善的行为对外是善的,对内如果缺乏真诚,就不会改变你的性格跟气质。

一个人常常行善,看起来就比较像好人,因为他真心行善,所以善就会在内在里面改变自己,相反的,一个人常常做好事,看起来还是很凶的样子,那代表他以前做好事都是应付而已,是演戏。

第二个对方期许要沟通,比如说我遇到父母亲,我真的希望父母快乐。

但是第二步,对方的期许要沟通,父母要我怎么做他才满意,要沟通沟通,他要求太高的话我也做不到,只好跟他说我实在做不到。

比如小时候父母跟我说,你给我考第一名,我再怎么努力我也考不到,还好,心理学家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当他们父母要求他们考第一名的时候我就说回去跟父母报告,说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孩子书念不好,有一半是遗传的问题。

这么一讲的话父母就不好意思再要求了,这不能怪你怪我自己,给你的这个基因还不够好,这是事实,因为遗传占50%左右,后天的努力占50%左右。

故事2《孟子》里面就讲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人,越国人拿箭射

他,这个人事后可以跟别人有说有笑讲这件事,说昨天好危险的,有个越国人拿箭射我,但是我毫不在乎。

第二次,他的哥哥拿箭射他,事后他跟别人讲,这个是哭哭啼啼。

故事就是要告诉你,同样有人拿箭射你危险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越国人拿箭射你你谈笑风生,自己的哥哥拿箭射你却伤心痛哭。

因为你对越国人跟对自己的哥哥期许不一样,这个世界上人跟人来往就要看对方跟我之间的关系,你期许跟我说能够做的配合没有问题,但是期许会有落差,就要看每一个人彼此之间怎么沟通了。

故事3人活在世界上,假设你有十个朋友,你跟十个朋友的关系都不一样,所以尽量不要用一视同仁这个话,一视同仁这个话只有法律上有效,不相信你试试看。

假设你有一天在办公室里面工作,你工作了好多年了,有两个同事,一个是十年的同事,一个是什么才刚刚来上班一个星期的。

那你这一天心情很好,买两杯好的咖啡到了办公室,一杯送给刚刚来一个星期的同事,保证他感激的不得了,哎呀,你对我太好了,我才来一个星期就请我喝一杯咖啡,真是感谢得不得了。

另一个同事跟你同事十年了,你送一杯咖啡给他,他会感谢你吗?

他说:

蛋糕呢?

没有蛋糕怎么吃咖啡?

看见没有,你同样买两杯咖啡送给两个人,反应有这么大的差异啊,为什么?

因为他们对你期许不一样,工作十年的同事,当然感情不一样了,怎么一杯咖啡怎么够呢。

那个才来一个星期的,一杯咖啡就很感激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够敏感的话,你跟人跟人之间相处就有困难了,你说我一视同仁了,那你一视同仁就得罪人了。

这是儒家的思想,非常活泼的。

第三个社会规范要遵守。

社会规范代表一个社会上的共识,风俗习惯都在里面,要尽量遵守,因为你不遵守的话,就让别人侧目,让别人批评,至V最后好心也不见得有好的结果。

三点合起来,人生就有路可以走了。

五、儒家对孝的见解《孟子》里面也强调孝,他说:

舜为什么那么伟大呢?

因为舜到五十岁的时候还在思慕父母亲。

所以儒家思想关键在于真诚,因为没有人可以保证你做的对,比如说你社会成就不够高,父母对你期许很高,那没办法了,我生下来就这个水平,那我还是有办法孝顺,因为我真诚,久而久之父母也会感动。

他就会发现说,你在社会上即使成就不高,但你对父母有孝心,那就够了。

人活在世界上,如果不能做到孝顺,说实在的那还算人吗?

这在儒家的思想这一点是非常准确,没有什么谈条件的空间,你就是应该孝顺,但是孝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有的父母亲不见得懂事。

我们讲儒家的时候常常有误导,宋朝学者说过一句话,大家今天都认为是儒家的思想,他怎么说呢,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话不是孔

子、孟子说的,是宋朝一位学者说的,那么这个话说出来之后很多人

就以为,哎呀父母说的话一定要听,但是你不要忘记,真正的儒家不

这样说的,孔子在《论语》里面就讲过一句话,他说:

侍奉父母亲的时候,发现父母要犯错了,要委婉的劝阻。

代表父母可能会犯错,而《孝经》里面,说真正的孝顺的儿子要能够对父母亲说出一些正义的话,如果父母有错,要直接就说,让父母不要犯错。

这是儒家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是向善,不能因为亲情而伤害我这个原则。

六、固执与变通《孟子》里面特别强调变通,儒家是有原则,但是要变通,在古时候叫做守经达权,经就是常遵守我的原则,全就是变,能够通达变化的道理。

这是儒家的原则。

故事4有一次有个人就故意问孟子了,问他说:

如果嫂嫂掉到水里面去,我做小叔的能不能伸手去救她?

因为古时候有严格的规定,一方面是男女授受不亲。

所以孔子当时也是一样,他在鲁国当到司寇的时候,鲁国治人好,到最后路不拾遗,男女分途,意思是东西掉地上没有人捡,男生女生在路上走两边,省得碰到麻烦。

另一方面更严格,叫做叔嫂不通问,我跟我哥哥的太太,就是我的大嫂,平常见面不能问你好吗之类的

因为古时候一家人住在一起做小叔的很多年纪轻的还没结婚,老这样问来问去怕有麻烦。

孟子说:

如果你嫂嫂掉到水里你不拉她的话,就是豺狼,太狠心了吧,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就淹死了,太狠心了,当然要救啊。

这个人就说了:

那这样的话天下现在都沉在水里了,老百姓水深火热,你怎么不救呢?

孟子就说:

这什么比喻呢,天下都沉在水里面要用道来救,不是用我的手来救,我的手怎么能拉天下人。

孟子的原则就在这里,我要坚持在正常情况下一定要遵守礼仪,但是在特别情况下要变通,救人第一。

你不能说这个特别情况我可不能救,救的话恐怕就违背礼的要求了,就看着别人淹死了,这不是人了。

所以孟子的思想是有原则,但是有变通。

他很讨厌一个人坚持一个原则什么都不变,一辈子就固执这个原则。

故事5古代有一个词,叫尸位素餐,就是一个人占一个位子白吃饭,他没有什么贡献。

尸这个字在古代很重要,我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就找一个晚辈,一个小孩坐在座位上,大家把他当祖先来拜,那个座位上坐的孩子叫做尸,因为你祭拜祖先的时候,你看到一个真正的我们的后代等于是祖先的生命传下来的,这样你心里面就很容易表现尊敬。

一个晚辈坐在位置上,我们要向他敬拜,这是特别情况。

他从位置上下来之后,跟你说,假如他是你的侄儿,他说:

叔叔,你给我鞠躬。

那不行,平常你给我鞠躬,你是代替祖先坐那儿,特别的位置我给你鞠躬。

七、总结所以人跟人相处,儒家告诉你要懂得去选择你的善,内心感受要真诚,对方期许要沟通,社会规范要遵守,这都是大原则,它的基础就来自于人性向善。

善就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这是简单的定义,没有例外的,所以善只有人跟人之间才有效。

一个人对猫狗很照顾,不等于善,代表爱护动物;

一个人对神明很尊敬,每天拜拜,每天上教堂不叫善,代表虔诚的信徒。

真正的善只放在人间,这就是儒家思想的特色,人文主义,善就是我跟别人之间,这别人是从父母开始到天下的每一个人,我跟别人之间都有适当的关系,我可以实现,我也可以不实现,我一旦实现的话,就是做到了善,人性向善,我的人性才会越来越充实。

探讨生命的意义——台湾大学哲学教授傅佩荣在复旦的演讲主持

人:

这里还要感谢北京立品图书公司的总编辑刘景琳先生的大力支持。

傅佩荣先生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博士,祖籍是上海。

傅佩荣先生是台湾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他的哲学原生课17年坐无虚席,是台湾哲学教育的基业人。

傅佩荣教授还是杰出的演讲家,每年都举行200多场的演讲。

傅佩荣教授的著作涵盖的范围包括哲学研究入门、人生哲理等等,他的著作有《哲学与人生》、《智慧与人生》等等。

接下来我首先请傅先生为我们做精采的演讲,大家掌声欢迎。

各位好,我从小对贵校有长期的向往,今天来到这里实在觉得非常开心。

我今天谈的主题是很严肃的,我在台湾大学教书将近30年,有学生问我这个问题,就是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很大,我的回答很简单,我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理解。

因为人活在世界上你要谈人生,其实你才刚刚开始,恐怕只是前面四分之一而已,那么你凭什么说人生整个说起来有什么意义呢。

学习哲学的第一课往往就要界定你所用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名词,所以当你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时候,你首先就要问你所说的意义是什么意义。

你听到这样的问话你就知道他学过哲学,他要跟你争论什么是意义。

但是今天我们很简单地说,意义就是理解之可能性,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