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4371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72文档格式.docx

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

⑥不饬:

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延入坐       延:

邀请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用:

由于

C.厚资而遣之       资:

钱财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著:

显著,显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亚父者,范增也

B.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无不同于芋焉于是余有叹焉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A.①③⑤    B.②③⑥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

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

(3分)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3)相国遽惊谢曰:

(4分)

【答案】

1.C

2.C

3.C

4.A

5.

(1)相国(您)以前从郡城跑了几十里路(到这里),被大雨困住,(所以)不挑食。

(2)这么说来(或者译成“既然这样,那么”)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昨天,哪里只是在一双筷子之间呢!

(3)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

“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

”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

【解析】

1.资,名作动资助。

2.焉,语气词,不译。

A前为时间词,不翻译;

后为判断句中停顿,B前为副词“才”,后为副词“竟”,D前者表并列,后者表修饰。

3.时位移人,就是说人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的感觉也是如此。

①⑤⑥与时位移人无关。

排除此三项,选C。

4.暗换主语。

是丞、尉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做佣工。

5.此题考查翻译能力。

首先确定其关键字,如

(1)“走”译成“跑”1分,“于”表被动1分,后一分句1分,

(2)“然则”1分,“以”译成“因为”1分,“岂独”1分(3)遽谢、资、遣等。

芋老人,是慈水县祝家渡人。

儿子出外当佣工,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

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就更加瘦弱。

芋老人邀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刚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回来。

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了很久,叫老妻煮芋头拿来给书生吃,书生吃了满满的一碗;

芋老妻人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

笑着说:

“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我吃芋头!

”雨停了后,书生就离去了。

十多年后,书生由于科举考上高的等第,当了宰相。

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感叹说:

“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

”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接他们来。

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人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

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了。

到京城,宰相慰劳他们说:

“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才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

”一会儿,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又放下手中的筷说:

“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

”芋老人上前说:

“都是同样的芋头啊!

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

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

(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头而已呢!

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

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

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

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

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

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

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

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

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

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我老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

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

这麼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

”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於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奉森先,字琳枝,山东掖县人,明崇祯进士。

顺治二年,自国子监博士考选江西

道监察御史。

启睿亲王发大学士冯铨贪秽及其子源淮诸不法状,略谓:

“明二百余年

国祚,坏于忠贤,而忠贤当日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皆成于铨。

此通国共知者。

请立

彰大法,戮之于市。

”御史昊达,给事中许作梅、庄究祖、杜立德,御史王守履、罗

国士、邓孕槐、桑芸等先后论劾。

睿亲王于重华殿集大学士,刑部、科道诸臣,召铨

等面质,以为无实迹,责森先启请肆市①语过当,夺官。

顺治既亲政,铨罢去。

九年

十一月,大学士范文程以劾铨诸疏进,上阅之竟,曰:

“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

文程曰:

“诸臣劾大臣,无非为君国,上当思所以爱惜之。

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

高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非细故也,”越数日,上谕吏部,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森先补原官。

十三年,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论如律.巡苏

州,杖杀不法僧三遮、优王紫稼,一时震悚。

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

十两有奇,例当追比②,森先为疏请缓之。

上责森先徇纵,夺官,速至京讯鞫,事白,

复原官。

十五年,应诏陈言,略曰:

“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

以从前言事诸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

宽言官之罚。

如流徒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祵、郝浴、张鸣骏等,皆与恩诏

因公诖误例相应。

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

凡有言责者,

有不洗心竭虑而兴起者乎?

”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下刑部议,流徙尚阳堡,上仍

宽之,复原官。

寻命察荒河南,用都御史魏裔介言,给敕印,未讫事而卒。

十七年,上命吏部开列建言得罪诸臣,其流徙者,举呈祥、琯、祵、开生及彭长

庚、许尔安凡六人。

上命释呈样,许琯.开生归葬。

余虽系建言,情罪不同,无可宽

免。

(节选自《清史稿·

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三十一》)

【注】①肆市:

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

②追比:

限期破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戮:

B.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细:

细小

C.逮至京讯鞫鞫:

审问

D.相率以言为戒耳率:

率领

7.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不赂者以赂者丧

B.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泉涓涓而始流

C.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上阅之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8.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李森先“刚劲耿直”品格的一组是

①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

②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

③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杨昌龄

④遽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

⑤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

⑥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远不遗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睿亲王对李森先等检举大学士冯铨及其儿子的违法情况,进行了当面对质,

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

B.弹劾冯铨而被罢免的官员.因为范文程的据理力争.顺治皇帝被迫让他们官复

原职,承认自己错误。

·

C.李森先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南期间,依法弹劾罢免贪官,用杖刑处死部分罪

犯,坏人害怕。

D.李森先对待皇上屡下求言诏而无人进谏的状况,建议皇上广开言路,要宽容

对待进谏的大臣。

10.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

(2)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两有奇,例当追比。

(3)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

6.D

7.A

8.D

9.B

10.(l)各大臣弹劾冯铨确实是恰当的,为什么因为这罢免官职?

(2)淮交官吏张电臣因犯贪污漕粮罪,折合白银一百二十多两,按例应当限期办案。

(3)让天下人明明白白知道皇上宽容直臣。

6.“率”应为“都”

7.A项介词.因为。

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项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8.①是睿亲王的行为②是范文程的话④是对李森先的处理结果

9.罢免他们官职应是睿亲王所为

10.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首先找出重点词:

(1)“诚”“何为”“以”

(2)重点词:

“坐”“侵蚀”“有奇”“例”(3)重点词:

“使’“昭然”“宽宥”,然后整理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李淼先.字琳技,是山东掖县人.曾经考中明朝崇祯年问进士。

顺冶二年,由国子监博士考逾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上书睿亲王揭发大学士冯铨贪污和放纵儿子为非作歹的情况,大略说:

“明二百多年的国运,毁坏在魏忠贤手里,而魏忠贤当年杀戮贤良,通贿谋逆的坏事,皆是因为冯铨。

这是全国都知道的事情。

请求立即彰显法令,在市上杀了他.”御史吴达,给事中许作梅、庄宪祖,杜立德;

御史王守履,罗四士、邓孕槐、桑芸等先后写信弹劾冯铨。

睿亲王在重华殿集合大学士、刑部、科道的大臣们,召唤冯铨当面质询,睿亲王认为没有事实证据,指责李森先上书请求将码铨斩杀于市的说法过当,免去他的官职。

世祖在帝政以后,罢免了冯铨罢的官职.顺治九年十一月,大学士范文程把弹劾冯铨的各种奏章上奏皇上,皇上阅完后,说:

“备大臣弹劾冯铨确实是恰当的,为什么因为这罢免官职?

”,范文程说:

“各大臣劾冯铨,无非是为君为国,皇上当当考虑爱惜他们。

而且如果让大臣能够钳制言官,不是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

”过了几日,皇上给史部下旨,因为劾冯铨罢而被罢免大巨都被起用,李森先官复原职。

顺治十三年,李森先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南,弹劫罢免贪官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官扬昌龄,依照法令论罪。

巡按苏州,对不守法令的和尚三遮、艺人王紫稼,用杖刊处死。

一时间坏人受到震慑。

淮安一名官吏张电臣贪污漕粮折合白银一百二十多两,按例应当严限适比,李森先为张电臣上疏请求缓免,皇上责怪李森先徇纵贪官,剥夺官职,逮捕至京城审问,案情大白,官复原职。

顺冶十五年.李森先应诏上书,说:

“皇上孜孜不倦谋求天下天平,多次下求言诏:

但是大臣们犹豫观望的人很多,都是因为从前上书言事的大臣,一旦受到惩处,就流放永不续用,互相都把进谏作为警戒呀.我认为想要广开言路,应该宽容对待进谏的大臣。

像流徙的谏臣李呈祥、季开生、魏琯、李裀、郝浴、张鸣骏等,都与下诏恩准进谏因为公事受连累有关,倘使蒙受皇上顾念和怜悯,让天下人明明白白知道皇上宽容直臣,即使发配到偏远地方的直臣也不会被遗漏,凡是有进言责任的人,能不洗心竭虑进言吗?

”皇上责怪他买恩徇情,夺去官职,下放刑部议罪,流放尚阳堡,皇上仍宽恕他,官复原职。

不久命

李森先以四川道御史之职往河南查荒,采用左都御史魏裔介的建议,给他查荒御史的印信,事情还没完成而死在任上。

顺治十七年,皇上命吏部开列建言获罪的诸臣,那些流放的,列举了李呈样,许琯、李裀、季开生和彭长庚、许尔安凡共六人。

皇上命释放李呈祥,使许琯、季开生归葬。

其余的虽然是建言,情况和罪行不

同,不可以宽容免罪。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

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

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

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

“曾造雁山绝顶否?

”霞客唯唯。

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

曰:

“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

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

三宿而始下。

”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

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

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

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

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

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

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

“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丙子九月,辞家西迈。

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

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

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

病甚,语问疾者曰: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

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

履丁为余言:

“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其为人若此。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加:

超出

B.过陈木叔小寒山过:

经过

C.质明已失其所在质明:

天刚亮

D.多承袭傅会傅会:

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3分)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足山志》。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

(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11.B

12.C

13.C

14.

(1)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有一个坑洼在那里,是大雁住的地方。

(2)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

(3)(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

(1)4分,“间道”1分,“扪萝”1分,“有宕焉”,1分,“雁所家也”,1分。

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

(2)3分,“创”1分,“函”1分,“负”1分。

(3)3分,“系”1分,“据“1分,“卒”1分。

11.过:

拜访(3分)

12.①说他有孝心,⑥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3分)

13.原文有“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可见应是静闻跟随徐霞客,而非徐霞客跟随静闻。

14.

文言文阅读(22分)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

父徙代。

汉兴,徙安陵。

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文帝辇过,问唐曰:

“父老何自为郎?

家安在?

”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

“吾居代时,吾尚食监②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

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

父知之乎?

”唐对曰: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上曰:

“何以?

”唐曰:

“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

“嗟乎!

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唐谢曰:

“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③,杀北地都尉昂。

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

“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

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⑤。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节选自《史记·

冯唐列传》

[注]①大父:

祖父。

②尚食监:

官名。

③朝毵(sān):

地名。

④阃(kǔn):

国门。

⑤尺籍伍符:

军中条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善:

与……交好

B.良久,召唐让曰让:

谦让

C.委任而责成功责:

要求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

因犯下……罪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

B.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独畏廉将军哉

C.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17.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唐敢于进谏的一项是(3分)()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②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鄙人不知忌讳。

④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⑤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⑥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A.②④⑤B.③⑤⑥C.①③⑥D.①②⑤

18.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3分)

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③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5.B

16.C

17.A

18.略

15.让,责备,根据文意及“曰”的内容可知

16.A项“之”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B项“独”,副词,难道;

C项“乃”,前为副词,竟然;

后译为“于是、就”。

D项“而”表转折。

17.①③⑥不属进谏内容

18.①虽、衣、怀、句意各一分。

②微、夫人、判断句各一分。

③之、莫若己、我之谓也各一分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

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

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

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

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

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

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