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4286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1、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2、从培养学生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3、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提高幅

度及所

达目标

1、让每个学生都爱上科学课。

2、让每个学生都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一道去探索科学知识。

3、让优者更优,让差者有较大的进步。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起讫日期

章节

教学内容

节数

备注

3.1—3.5

三.1-2

1.温度和温度计2.测水温

3.8—3.12

三.3-4

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

3.15—3.19

三.5-6

5.水珠从哪里来6.水和水蒸气

3.22—3.26

三.7

7.水的三态变化整理和复习

3.29—4.2

四.1-2

1.我们知道的磁铁2.磁铁有磁性

4.5—4.9

四.3-4

3.磁铁的两极4.磁极的相互作用

4.12—4.16

四.5-6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指南针

4.19—4.23

四.7

7.做一个指南针整理和复习

4.26—4.30

一.1-2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种植我们植物

5.1—5.7

五.一假

5.10—5.15

一.3-4

3.我们看到了根4.种子变成了幼苗

5.18—5.22

一.5-6

5.茎越长越高6.开花了,结果了

5.25—5.29

一.7

7.我们的大丰收整理和复习

6.1—6.5

二.1-2

1.蚕卵里孵出新生命2.蚕的生长变化

6.8—6.12

二.3-4

3.蚕变了新模样4.蛹变成了什么

6.15—6.19

二.5-6

5.蚕的生命周期6.其他生物生命周期

6.22—6.26

二.7

7.我们的生命周期整理和复习

6.29—7.3

复习考试

7.6—10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温度和水的变化

内容分析

本单元通过大量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周围环境的冷与热的变化,指导用温度表示冷热程度,会用温度计测水温,了解是什么让物体的(水)冷热甚至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温度计测水温。

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温度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

3、探究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温度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

难点:

探究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

方法及手段

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

8课时。

每课一课时,整理复习一课时。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本单元共7课,由种子萌发开始,到种植植物,观察它的生长变化,直到获取果实,要使学生经历一次观察植物由生到死的一个生命周期。

通过观察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体会植物的生命过程。

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经历。

长期观察、记录。

观察法、实践法等。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本单元共7课,通过对蚕的一生的观察,理解自然界中的动物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有的动物是卵生,有的动物是胎生;

有的动物要变态。

1、通过养蚕,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从而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

2、知道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

探究动物的生命周期。

观察蚕的变态过程。

用观察青蛙变态代替观察蚕的变态过程。

如果有碟,用多媒体更好。

第四单元磁铁

本单元共有7课,通过大量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人们怎样利用磁铁的性质。

1、探究磁铁的性质。

2、研究人们是怎样利用磁铁的性质。

探究磁铁的性质。

探究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

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共用8课时。

课时计划

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第节

课时

教案序数

课题

1、温度和温度计

知识

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知道温度及表示方法。

2、装我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

能力

1、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会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和水温。

情感态

度价值

观目标

1、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2、乐与同学一起亲手操作。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温度计上温度的读法。

实验法、讲授法、观察法等。

教学准备

1、分组准备: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温度计、记录表等。

1、教师准备:

多种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热水和冷水,让学生感受冷热。

2、讲述: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

要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就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补齐课题)。

二、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讲授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

(二)出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

1、讲解构造、刻度、标记、数字。

2、分组观察。

3、操作指导: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一)学习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

(二)了解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

2、分组观察:

(与1同)

3、分组观察温度计上的变化。

4、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是摄氏温度计吗?

(2)温度计上的每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3)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多少度。

5、讲解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看图认读。

(2)学习写法。

三、实践与应用。

1、分组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测量室内与室外气温。

四、总结与评价。

五、布置作业。

4、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学习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四、自我评价。

五、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1、温度与温度计

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

记作:

构造:

管、玻璃泡、酒精(或水银)。

刻度

温度计标记

读数

作业

每个同学独立测一种物体的温度。

课后小记

2、测量水的温度

知识目标

1、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

2、会填写记录表。

能力目标

1、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提高测量速度和记录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与同学合作学习。

2、要有严谨的态度。

测量水的温度。

连续10分钟内测水温变化并记录。

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等。

分组准备:

4个烧杯、四个温度计、凉水、开水、记录表(46、47页样式)。

教师准备:

暖水瓶、开水。

教学过程设计

1、提问:

要测量水温,应选用哪种温度计?

为什么?

(0摄氏度至100摄氏度的,因为水在0摄氏度时结冰,100摄氏度时沸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水的温度(板书课题)。

(一)演示、讲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下端浸入水中,不碰底和壁;

3、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不离所测的水。

(一)学习测量水温的方法。

逐条学习,练习操作。

(二)分组实验指导:

1、安全教育

(1)小心拿放温度计,有情况马上报告老师;

(2)不要被烫伤;

(3)注意不要把烧杯碰翻。

2、分发仪器、记录表。

3、测四种水的温度并记录。

4、分组测量:

连续10分钟测水温的变化。

5、分析:

水温变化了吗?

怎样变化的?

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物体温度下降说明什么?

2、物体温度上升说明什么?

(二)分组实验。

1、注意安全。

2、领取仪器和记录表。

3、测冷水、温水、烫手的水、开水的温度,并记录。

4、交流测量结果。

5、连续10分钟测水温的变化。

6、分析。

1、热量减少。

2、热量增加。

2、测量水的温度

方法:

2、下端入水,不碰底和壁;

3、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平;

4、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离被测水面。

抄写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时计划

3

3、水结冰了

1、冰是水的固体形态。

2、水温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1、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是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精神和习惯。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测出水在什么时候会结冰。

分组准备:

水、试管、碎冰、温度计、食盐、毛巾、烧杯、记录表。

1、故事导入(8月15把鞋挂100日,可在水上走。

)你认为可能吗?

对,是水结冰了。

(板书课题)

(一)比较冰和水。

1、冰是什么颜色?

2、隔着冰能看到其他物品吗?

3、用手摸冰,有什么感觉?

(二)填写比较表。

(48页表)。

(三)实验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一半纯净水,

用温度计测出水温。

2、用烧杯装满碎冰(可加一些盐),把烧杯用毛巾裹严。

(一)比较冰和水。

1、无色。

2、透明或半透明。

3、很凉。

(三)分组实验。

1、掌握要领。

2、实际操作。

3、师生交流实验情况。

3、把试管插入碎冰中,测试管中水温的变化。

4、当试管里的水结冰时,读出温度计上的度数。

5、实验说明什么?

在北极地区,一些猎人住在冰房里,觉得很暖和,他们的感觉对吗?

4、回答问题:

实验说明水在摄氏零度时结冰。

即冰点是零摄氏度。

对。

因为冰房里的温度比野外温度要高得多。

1、冰点:

零摄氏度

2、冰是水的固体形态

3、冰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整理笔记。

4

4、冰融化了

1、冰在摄氏零度时开始融化。

2、冰融化要吸收热量。

1、会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2、会做加快冰的溶解的实验。

培养学生乐于动脑、乐于动手、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观察冰融解时的吸热现象。

烧杯、温度计、碎冰、记录单。

为每组准备一个塑料袋,一块体积相同的冰块。

1、谈话: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时,液态的水会变成固态的冰。

那么,固态的冰能变成液态的水吗?

要什么条件?

2、讲述:

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板书课题)。

二、师生活动。

(一)观察冰的融化。

1、按50页图分组实验。

2、按时记录。

3、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4、讨论:

冰为什么会融化?

5、小结:

冰吸收热量达到零摄氏度以上时就会融化。

(二)加快冰的融化。

1、发冰块袋。

2、布置任务:

在不打开袋的情况下,怎样让冰化得更快?

3、教师计时,学生化冰比赛。

(一)观察冰的融化。

1、分组实验。

2、记录。

3、交流:

温度上升,至摄氏零度时,冰开始融化,此时温度不上升,到完全化成水之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冰吸收了热量,所以会融化。

5、零摄氏度以上时冰开始融化。

(二)加快融化。

1、比赛。

4、交流:

快的为什么快,慢的为什么慢。

1、是什么让冰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2、在化冰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能提出新问题吗?

3、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解释,不能解释的留待下课时解决。

2、交流。

1、是温度。

2、汇报,提出问题:

装冰的杯子和塑料袋外壁为什么会有水珠?

3、解释。

条件:

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

现象:

并融化时要吸热

新现象:

装冰的杯子外壁有水珠

解释雪开始融化时,我们为什么会感觉更冷了?

5、水珠从哪里来

1、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知道空气中有水蒸气,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态。

1、能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乐与同学一起合作。

培养了与观察、细心分析的精神。

观察、分析小水珠的来源。

分析小水珠的来源。

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等。

2个烧杯、碎冰、适量的水。

(同上)。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变成水;

水遇冷至摄氏零度以下时,会结冰。

现在没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杯冰,观察杯的外壁,发现了什么?

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一)引导思考:

水珠是冰化成的吗?

(二)观察、分析:

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每组发一杯与室温同的水、一个空杯,观察几分钟,外杯壁有水珠吗?

2、分析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三)引导学生回答53页的4个问题,弄清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1、引道回答。

(一)思考。

不是。

(二)观察、分析。

1、无水珠。

2、说明外杯壁上的水珠和冰有关系。

(三)弄清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1、回答问题。

2、在学生回答完4题之后,做一定的讲解。

秋天的早上经常会有露,你能解释露的成因吗?

2、理解。

秋天早晨,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就凝结成小水滴,也就是露珠。

五、明确作业。

5、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水珠成因:

1、空气中有水蒸气。

2、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收集水蒸气变成水的例子。

6、水和水蒸气

1、水遇热变成水蒸气。

2、加快蒸发的条件。

1、实验,理解加热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2、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1、了御用探究的方法探究知识。

2、注意安全。

水和水蒸气的互化条件的探究。

水蒸气与白气的区别。

观察法、实验法等。

课前准备

蜡烛、烛台、火柴、钢勺、水、毛巾等。

提前两天在窗台上放一个浅盘子,放点水,让学生看到。

盘内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看到水到哪里去了吗?

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盘子中的水到哪里去了。

(板书:

水)

(一)探究水到哪里去了。

1、水是怎样减少的?

(1)雨后积水。

(2)洗衣服的水。

2、讲解蒸发,补足课题。

加快水的蒸发。

怎样才能让水蒸发得更快呢?

(1)加热试验。

训练擦火柴方法,注意安全。

(2)结合生活。

1、水是怎么减少的。

(1)到天上、地下。

(2)到空气中了。

1、用钢勺在点燃的蜡烛上加热。

2、生活中洗衣服,湿衣服干了,水蒸发了。

3、明确加快蒸发的方法。

(3)认识“白气”。

2、小结:

加热、通风、空气干燥、增大蒸发面积都可增快蒸发。

(三)探究:

空气中有水吗?

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

(1)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哪来的?

(2)水蒸气能变成水吗?

(3)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

解释雨的成因。

四,总结与评价。

(三)探究凝结。

1、地面上的水蒸发升到空气中的。

2、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3、水蒸气直接变成了雪。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小水珠越来越大,当空气托不住小水珠时,就会落下来,就是雨。

水遇热水蒸气-----蒸发

水蒸气遇冷水-----凝结

1、什么叫蒸发?

2、什么叫凝结?

7、水的三态变化

1、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2、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乐于探索水的三态变化。

知识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2.

观察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记录表。

(57页样式)。

1、复习归纳前几课的内容。

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

化冰时,杯子外壁上的水珠是怎么形成的?

冰在什么情况下融化?

江、河、湖、海中的水会变化吗?

水有几种形态?

液、固、气)

(一)认识水的各种形态。

1、认识露、雾、冰、霜、云、雪。

2、分析变化条件。

3、归纳:

液态的:

水、雨、露。

固态的:

冰、雪、雹、霜。

气态的:

水蒸气。

(二)认识水的三态循环。

1提问:

水的三态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变化?

2、指导学生画图理解。

(见板书)

(一)认识水的不同形态。

1、能描述。

2、温度是水的形态变化的条件。

3、归纳。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画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示意图。

3、总结:

水的三态变化和温度有关系,(看板书讲述)。

1、江河里的水为什么流不完?

海里的水为什么不溢出来?

为什么会下雨、雪、雹、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