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996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考研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马斯洛 D.杜威

10.我国颁布且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11.最早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凯洛夫D.布鲁纳

12.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 )

A.《论共产主义教育》B.《教学与发展》

C.《教育史》D.《新教育大纲》

13.在对课题研究进行设计时,不包括的一项是()

A.确定研究方法B.论证课题

C.制定研究计划D.选择研究对象

14.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的是()

A.孔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

15.道家的教育主是()

A.“以吏为师”B.“以法为教”

C.“化性起伪”D.“不言之教”

16、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

A.教育实验观察

B.严格控制的观察

C.全结构式观察

D.教育现场观察

1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家长的配合B.学校领导的积极配合

C.教师的实际水平D.学生的实际水平

18.《学记》中提出“长善救失”体现了()

A.知行统一的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9、战国后期,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

20、在教育史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普鲁士

21、适当过渡学习能促进知识保持,研究表明,最佳效果的过渡学习是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A.130%B.140%C.150%D.160%

2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练习B.学习C.强化D.巩固

23.下列不是阿特金森所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的缺陷的是()

A.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部因素所激发,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

B.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

C.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部因素的了解和探讨不全面和不够充分

D.对认知的作用的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不具体的

24.“对抗偏见”是一种专门用来改变学生在特定的领域的原有认识的以对话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它是由()提出的

A.科斯格儒B.罗尔

C.查朴尼D.斯太威

25.()是把成就看作赢得相应社会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

A.附属驱力B.自我提高的驱力

C.部动机D.认知驱力

26.古儒学校产生于古代的()

A.埃及B.美尔

C.希腊D.印度

27.智者派提出了古希腊课程中的()

A.前三艺B.后四艺

C.七艺D.六艺

28、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定县主持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B.行知C.黄炎培D.梁漱溟

29、格拉底法又称为()

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术

30、1916年出版的(),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A.《我的教育信条》

B.《主义与教育》

C.《学校与社会》

D.《人的问题》

31、1840年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其创立者是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

A.瓦德蔡克B.福禄倍尔C.巴西多D.裴斯泰洛齐

32、德国19世纪著名的资产阶级主义教育家,被誉为“德国师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费希特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洪堡

33.主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理论的是()

A.存在主义教育B.分析教育哲学

C.新行为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教育

34.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战后主要教育大法是()

A.国防教育法B.毛雷尔法

C.史密斯—休斯法D.高等教育法

3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是()

A.桑代克B.布鲁纳

C.加涅D.赫尔巴特

36“立五经博士”是()的决策.

A.汉武帝B.始皇

C.汉文帝D.二世

37.科举考试是在()时终结的.

A.洋务早期B.维新运动后期

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早期

38.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是()

A.毓实女中B.蒙养院

C.马礼逊学堂D.英华学院

39.万木草堂是()创办的.

A.千秋B.康有为

C.梁启超D.宝箴

40.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千字文》B.《史籀篇》

C.《三字经》D.《急救篇》

41.夸美纽斯为6-12岁的儿童设计的学校是()

A.国语学校B.拉丁语学校

C.小学D.母育学校

42、“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A.礼乐教育B.军事教育C.文化知识教育D.科学知识教育

43、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完备于()

A.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44、明代书院在宋元基础上又具有了新的职能,即()

A.藏书B.供祀C.育才D.议政

45.泛爱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B.巴泽多

C.赫尔巴特D.卢梭

二、辨析题:

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

47、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48、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三、简答题:

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5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

51.简述格拉底教学法

52.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3.制约问题解决的要素有哪些?

54.简述社会规学习的含义和过程

四、分析论述题:

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7、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题中选取一道做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55、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56、论述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57、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什么?

对学校教育有何指导意义?

Ⅱ教育行动研究的的含义是什么并论述其特点和优缺点

08年教育学首轮复习自测模拟试题三

1-5CACBD

6-10BCAAB

11-15BDBAD

16-20DCDDD

21-25CCBCB

26-30DAAAB

31-35BCBAD

36-40ACCBB

41-45BACDB

46.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

无关变量是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说它无关,是指它与自变量无关,与研究目的无关。

但它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因此也称之为控制变量。

因此,无关变量是对教育研究不起作用的变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47、答:

错误。

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教育方针是阶级和政党确定的在一定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两者出发点不同、指向对象不同、实际功用不同、隶属畴不同。

48.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目的在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教育现象都会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这种现象必须是那种具有潜在探索研究价值的教育现象才行,有些教育现象是偶然的、个别的发生的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

现象作为一种可被观察到的“事实”,它本身并不会自动成为研究的对象,只有当研究者对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疑问,这种现象才会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因此,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49.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作用于是一定的政治,这是教育对政治、经济作用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要想得到实现、巩固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人才作支柱,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校教育。

教育可以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直接为政治制度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这由国家的政体来决定,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有关系。

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意识,认识的价值,推崇的措施,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履行的权利,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3〕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制造一定的舆论。

通过教育宣传一定阶级和政党的政治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是教育对政治的基本功能,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师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主、思想做出反映,对于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变革,进行积极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扩大其影响,从而促进社会政治进步和变革;

对于消极腐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观点,进行有效的抵制,不让其在社会上扩散和蔓延。

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社会政治的决策,即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确定具有咨询作用,特别是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功能更为显著。

〔4〕教师和学生是任何一个时代政治稳定和变革的中坚力量。

教师和青年学生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关心时势,以天下为己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维护政治的稳定和促进政治的变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5〕学校本身肩负着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推进社会化的职责。

学校的重要功能是使人社会化,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化,学校的重要职责是实施政治教育。

社会属于政治畴,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必然要求教育与之配合。

教育,即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化、法制化。

现代教育通过传递政治可以启发、激励、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并且教育还具有创造政治的机制和作用,可以说教育是政治的发源地。

50、答:

课程文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即课程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课程制度的变迁,其中,课程理念的演进是课程变迁的深层动因。

跟以往的课程改革相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在于:

第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化;

第二,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三,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等方面体现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

51.简述格拉底教学法

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格拉底方法。

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优点:

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影响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局限:

1、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2、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3、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52、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论人的天性

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上,卢梭主性善论和感觉论。

他认为人性本善,自然也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

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环境下的自然人。

卢梭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的认识世界的感觉。

他说,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

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认识,所以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逐步提高。

(二)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不良环境的影响,使消极的,不是积极,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

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

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

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1)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

(2)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

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

具体的要求就是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

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

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

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

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

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

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

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

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表达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封建制度发生危机、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封建专制尚未倒台的政治前提下提出的革命性主。

他反对培养国家公民,主培养“自然人”;

反对儿童阅读书本,主儿童亲身活动;

反对国家学校教育制度,提倡家庭教师实施教育;

反对压制、灌输,主给儿童以自由。

但这只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

当他在设想新制度建立后的教育问题时,就特别主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了。

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

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

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

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四)卢梭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卢梭要求教育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对后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发展有可贵的指示。

2.卢梭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十八世纪末泛爱主义教育的发展。

3.卢梭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以及让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的主,则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53、制约问题解决的要素有哪些?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1.智能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

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2.动机

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

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

就动机的性质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它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就越大,如仅仅为了自己,与为了家人做某事相比,后者更能推动人。

就动机的强度来说,它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

一般情况下,当人具有某种问题解决的强烈动机时,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

相反,动机强度太弱,对问题解决漠不关心,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

但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之间并不总是呈正相关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弱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转的U

形曲线”。

可见,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

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一般说来,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物体比较靠近,都在人的视野之中,问题就容易解决,反之则困难。

(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3)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

2.表征方式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

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

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

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四)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1.思维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

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

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

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有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木板墙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

发给被试的材料是三支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柴、几个图钉。

把发给第一组的所有材料分别装进三个纸盒里,而发给第二组的所有材料放在三个纸盒之外。

结果是:

第二组有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

第一组只有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

为什么第一组被试的成绩不如第二组被试呢?

原因在于第一组被试一开始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看成装东西的容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用的功能,所以没能顺利解决问题。

第二组被试一开始就没有把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五)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1.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

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由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

2.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也似乎与定势有关。

一个人开始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成功,走到了一条不通的死胡同后,离开这种情境一会儿,人就能用另外的方式来进行探索,结果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以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54、简述社会规学习的含义和过程

一.社会规学习的含义

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化社会价值,将规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的化过程。

二、社会规学习的过程

(一)社会规的遵从

首先,社会规学习是逐步积累交往经验的过程。

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传递系统,其基本职能是传递社会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动作经验与交往经验,形成个体的知识、

技能和品德,使之学会做人。

社会交往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础。

个体要在群体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守社会规所确立的交往规则。

个体学习社会规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规的遵从经验结构,完成个

体的交往适应的过程。

社会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容之一。

(二)社会规的认同

其次,社会规学习过程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