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987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锡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内涵质量稳步提升。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全市80%以上的幼儿园建成省、市优质幼儿园,90%以上的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公办普通高中达省四星级高中的比例提高至76%,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占职业院校的比例近50%。

队伍素质持续优化提升,全市新增省特级教师50名、市名教师80名、市名校长34名,教育领军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培育了一批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各级各类学校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数量位居同类城市前列。

教育改革创新扎实推进。

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完成深化教育“管办分离”改革,入选全国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区热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达70%。

基本建成“三通两平台”,50%的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

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30%以上的中小学校参与教育国际交流,在锡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实现全覆盖。

办学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办学校组建发展共同体、集团化办学等多种途径办学参与面不断扩大,民办教育保持规范健康发展,在各级民办学校就读学生的比例达12.6%。

无锡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力保障,得益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理解、大力支持。

面向教育未来发展,无锡需要继续传承底蕴积淀,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机遇挑战

无锡教育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教育布局结构还不尽合理,高等教育特别是优质本科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资源布局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契合性有待提升,部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资源供给相对不足。

教育公平还需继续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发展不充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班额超标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群体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异还需要持续努力缩小。

教育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还需进一步确立,中小学校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的意识能力还需激发,应试教育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存在。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大力度,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质量有待提升,教师管理、评价、激励等机制有待健全。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还需深化,教育事业发展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还需优化,民办教育发展扶持和规范管理政策不够完善,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教育发展的动力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未来5年,是无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是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提出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加优质、公平、多样教育的需求;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理念、内容、方式、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变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教育产生新影响。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要求教育必须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更加关注人力资源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

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必须加快教育转型发展,把内涵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必须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的要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三是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新阶段。

未来5年是江苏教育总体实现现代化的决胜阶段,无锡肩负着先试先行、示范引领,高水平建成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承担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管办评分离等国家和省重大改革试点项目的重要任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厚植无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优势。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教育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教育改革为根本动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教育依法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努力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

坚守教育核心价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绿色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健康第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坚持协调发展。

促进教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及人口分布相适应,与经济结构调整相衔接,与城市功能定位布局相匹配,教育资源配置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完善教育发展保障体系,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更加注重优化教育内在资源结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品质。

坚持改革创新。

大力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形成与人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终身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新模式。

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形成与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

坚持多元开放。

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国际化、信息化的开放视野办教育,积极引进和借鉴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带动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注重激发办学活力,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和民办教育发展,推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以及教育内外部紧密合作,提升教育发展效益。

坚持服务发展。

将服务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要求和理念贯穿到教育工作全局,强化发挥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着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优先解决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社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教育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建成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教育公平得到切实保障,优质教育丰富多样,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和全国一流的人力资源强市,人才培养较好地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

率先开启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构建完善覆盖城乡、覆盖全体市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以上,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6年。

普惠公平更强保障。

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更好教育。

质量效益更增优势。

牢固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增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体系趋于完善,学校办学更具特色,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省定优秀标准学校达90%以上,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体制机制更具活力。

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增强,管办评分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教育管理更加协调有力,办学模式更加多样,科学评价导向更加明晰,教育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基本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服务社会更富成效。

人才培养满足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高校创新支撑体系和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教育对城市发展的贡献能力进一步提升。

表:

2020年无锡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20年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100%

义务教育巩固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5%以上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16年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3年以上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80%以上

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校际间条件均衡化比例

其中:

教师合理流动比例

15%

省定优秀标准学校比例

90%以上

中小学校参与教育国际交流比例

50%

教育信息化达标率

95%

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

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比例

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

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加快落实幼儿园法人登记制度,对政府和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加快省、市优质幼儿园创建,完善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建立健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机制。

到2020年,95%的幼儿园建成省、市优质幼儿园,90%以上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0—3岁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99%。

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

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标准,构建保教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学前教育专项督导,严禁“小学化”倾向。

加强早教指导中心建设,推动保教机构提供标准化早教指导服务,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面向婴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贯彻《无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例》,提高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入学机会和优质教育条件。

严格按照省定办学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加强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建设,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制度,加快实施改薄工程,提高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

优化区域学校资源布局,控制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全面按规定实行标准班额办学,消除大班额现象,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现代化办学标准,所有市(县)区全部达到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协作机制,鼓励通过结对帮扶、组建教育集团和教育共同体、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帮助相对薄弱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实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内涵建设项目,深化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培育“新优质学校”,办成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监测机制,定期开展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等均衡情况的专项督导和监测,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科学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

(三)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遵循普通高中育人目标,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实验实践环节,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

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学科课程联盟建设,推进普通高中普遍开设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

完善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办法,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

推进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

巩固发展省星级高中创建成果,到2020年全市高中教育优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品质高中。

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

支持高中学校发挥传统优势,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打造独特的教育理念、育人环境,形成办学特色。

总结和推广高中特色办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努力建设一批教育方式创新、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

推进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融通,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

(四)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

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

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保障残障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

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学前教育班,普通幼儿园接受具备就读能力的幼儿入园。

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扩大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引导普通高中招收具有就读能力的残疾学生,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教育。

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健全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加强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深入推进融合教育,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注重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积极推行个别化教学,开展“医教结合”实验和“送教上门”服务。

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实施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育质量。

(五)优化发展职业教育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立足于服务全市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以建设国内领先的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为导向,统筹规划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统筹对接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加快建设具有无锡特色、国际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到2020年全市所有独立设置的中职学校均达到国家和省定建设标准。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建设若干所国家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升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师资、技能、管理、文化等建设水平以及国际化、信息化、集团化办学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推广先进教学模式,强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和行业企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深化国家“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活力。

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化办学,优化无锡职教园管理体制和各项功能。

(六)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扩大高等教育事业规模。

围绕服务我市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引进、新建、升格、中外合作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一步扩大全市高等教育资源。

整体引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迁址无锡办学,完成滨江学院无锡新校区建设。

以现有高职院校资源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为基础,集聚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推进建设混合所有制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

支持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地方性应用型混合所有制本科院校。

支持和推动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提高办学层次,建设成为民办本科高校。

遴选和推动国内外知名高校在锡建立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

推进建设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支持普通本科高校以及有条件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

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支持在锡高校参与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深化无锡市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推进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建设,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

加大省、市共同支持无锡太湖学院创新发展力度,支持太湖学院开展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积极争取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推进与东南大学新一轮市校合作,支持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基地加快发展。

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支持高校加强科学研究,主动融入全市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研创新基地与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果。

引导高校根据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需要,加强相关优势学科、品牌专业、创新体系等内涵建设,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七)创新发展继续教育

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健全以市级开放大学和市(县)区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社区居民学校和企业职工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体系。

加强市、市(县)区开放大学建设,推进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打造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资源平台和支撑载体。

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的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定标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80%。

发展多层次教育培训。

构建全体劳动者职业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开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培训项目,重点面向企业职工、院校学生、退役士兵及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等各类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办好农业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新型职业农民。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妇女教育,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构建完善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办学体系。

规范发展社会培训,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

创新继续教育方式和制度。

发挥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施教机构在学科、研究、设施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依托无锡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库,打造多终端学习服务平台,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开放式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推进学习信息库和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建立市民学分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

定期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倡导全民阅读,浓厚终身教育氛围。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广泛开展“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大力表彰宣传师德高尚典型。

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

健全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的惩戒力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加强教师教育工作。

加强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到2018年建成市级教师发展学院,所有市(县)区均建有教师发展中心并达省级示范标准。

促进高等学校、教师发展机构和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教师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

建立市、市(县)区、学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规范实施五年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大骨干教师尤其是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力度,推进远程网络培训改革,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探索建立和完善以职级制为核心的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促进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建立有利于教育家办学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实现中小学校及校长与行政级别脱钩,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教育、善于治校的高素质学校领导干部队伍。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聘校用”管理体制改革,为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提供保障,以优质师资的均衡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

创新教师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师教学业绩成果和科研水平。

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建立符合乡村教师特点的职称评审办法。

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健全分配激励制度,优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法。

探索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加大优秀教师奖励力度,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农村从教。

(九)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聚集优质国际教育资源,鼓励支持在锡高校、职业院校与境外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课程、教材和高水平专家学者,优化和增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

推进中小学与境外学校结对交流,鼓励幼儿园学习借鉴境外先进理念方法,提高中小学聘请外籍教师的比例,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应用。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引进与开发相结合,建立完善服务支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鼓励高校、职业学校建设一批国际化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积极开展与海外友好学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拓展学生海外实习、就业与升学渠道。

鼓励普通高中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选择试用部分国际课程科目,支持有条件高中开设非通用语种的第二外语。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深化中小学双语教育实验,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