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806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

《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Word文档格式.docx

当时粮食消费以每年100亿公斤-150亿公斤的速度在增加,但1985年之后,我国农业出现了徘徊,粮食产量连续4年在4000亿公斤左右的水平上波动;

三是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比例下降与国家外汇需求的矛盾。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外经济交往的扩大,国家对外汇的需求大大增加,但当时我们可以提供的出口农产品却减少了。

据统计,当时我国的外汇有50%左右是依靠农副产品出口或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出口换来的。

农业发展放慢,国内对农副产品需求增加,使国家不得不限制农副产品的出口。

农副产品直接出口创汇比例下降,国家外汇储备满足不了农用生产资料进口和工业技术设备引进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深入分析当时农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可以看到我国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水平低下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二是农业生产条件退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减弱。

大中型农业机械中大约50%已经报废;

水库大多是50-60年代修建的,其中25%已经淤积,40%成为不能正常运转的病险水库;

相当一部分机电井也因为地下水位下降或水源枯竭而废弃。

三是农业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耕地质量下降,高、中、低产田的比例由各占1/3,演变为2:

5:

3,大多数地区的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下降。

四是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作用不强。

综上,中国农业急需改善自身基本生产条件和能力。

(二)农业综合开发决策的提出和初期运作情况

面对农产品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的紧迫形势,一些农业专家提出了设立专项基金,按照区域开发模式,开发培养潜力较大地区的建议。

这是一条全新的发展农业的思路,它的提出具有可行性。

一是在此之前的1983年,国家有计划地建设了254个商品粮基地县,74个优质棉基地县等一批农业生产基地,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我国已经积累了对不同地区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经验。

如“六五”期间国家组织了对黄淮海平原的重点科技攻关。

二是耕地占用税的开征,为实施农业开发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

耕地占用税于1988年开征,全部用于扶持农业生产,专款专用。

耕地占用税实行中央和地方对半分成,中央部分由财政部单列建立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地方收入部分建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

同年1月,中央决定将耕地占用税全部用于农业开发,成立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管理领导小组;

建立土地开发建设基金有偿使用周转机制,按项目投资,实行项目管理;

明确土地开发建设基金应统筹规划,集中使用,重点用于一些重要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建设;

要求开发区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同时决定,首先在东北三江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以及浙江、广西、新疆等大片地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三)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

1989年11月份,在全国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经验交流会上,正式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即:

农业综合开发是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国家投入为主导,农民投入为主体,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以取得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农业发展战略。

农业综合开发中的“综合”,具有多重含义:

一是指开发方式的综合,即对山水田林路实行综合治理;

二是指资金来源的综合,即实行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农民群众和农村集体自筹资金的综合投入;

同时,它也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投资;

三是指治理措施的综合,即有针对性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四是指部门的综合,即需要各有关部门协调行动。

为此,中央建立了由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土地、国家计委、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等部门参与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地方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

五是指治理效益的综合,即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综合效益。

二、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及现阶段主要任务

(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从启动实施到现在,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要目标的重点区域开发阶段

2、以增产增收为主要目标的全面开发阶段

3、以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的转型阶段

从1999年,农业综合开发进入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农业综合开发以战略转型、建设重点调整为主要特征。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开发的区域范围保持稳定,并适当收缩。

目前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范围基本保持了1998年的水平,其中县级开发单位略有减少。

二是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在2009年达到147亿元,是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建设内容有了较大的调整,由过去以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和保护生态环境上来;

由过去追求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上来。

1999年以后,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二)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

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在今年5月18日,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投资办大事。

要在全面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各项任务的同时,注重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两个聚焦”。

一是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

这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基础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关键环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依托。

目前,我国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土壤质量普遍下降,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全国中低产田占60%以上。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水缺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言,必须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林网适宜的要求,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突出抓好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努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二是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

这是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重要取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原则,是有效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13个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3%、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3%、商品粮调出量占全国绝大部分。

作为粮食增产潜力最大者,主产区理应成为国家农业投入的重点地区;

作为商品粮的主要贡献者,主产区理应得到合理的利益补偿。

要把农业综合开发的各类项目向主产区、特别是产粮大县集中布局,支持主产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农业综合开发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推进农业现代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一个稳定增收的产业平台。

目前,产业化项目主要采取财政资金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贴息资金,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和节能减排等。

财政无偿资金补助的重点是符合公共财政扶持范围的基础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环节,特别是突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

(一)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政策

1、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筹集

农业综合开发自实施以来,始终坚持“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的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

各级财政资金、自筹资金以及采取补贴、贴息等多种形式吸引的金融资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其他经过法定手续筹集的资金。

财政部依据各地财力状况分别确定各省地方财政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配套比例。

我省财政承担的地方配套资金为国家投资的50%,其中省级承担配套资金的80%,市县承担20%。

土地治理项目的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投劳,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

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自筹资金应不低于财政投资的50%。

2、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向

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主要目标和任务确定资金投向,充分体现了“集中投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按项目划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原则上7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以土地治理项目为主;

按区域划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以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为重点。

各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主要对粮食主产县进行重点投入。

3、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方式

在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的选择上,农业综合开发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最初有偿投入与无偿投入相结合的单一方式逐步发展为有偿投入与无偿投入相结合、无偿补助、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等多元化的扶持方式,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

从2009年起,农业综合开发取消了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偿投入,进一步完善了贷款贴息和无偿补助扶持方式,增加了扶持项目数量,缩小了单个项目无偿投入投资规模,着力加大贴息力度。

另外,不再安排中央财政投资参股经营项目资金。

(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原则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原则:

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

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实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

1、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

一方面要以资金投入确定项目建设的规模和数量,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另一方面,项目一旦确定,必须严格按项目管理资金。

拨借资金必须依据批复的项目计划,必须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用途使用,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资金的管理要为更好地建设项目服务。

2、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所谓“专人管理”是指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应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负责资金管理日常工作,搞好会计核算,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所谓“专款专用”,是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必须严格按规定用途和范围使用,不得随意挤占挪用。

所谓“专账核算”,是指为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应分别设置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报账资金专账和工程资金专账。

3、实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

实行县级报账的资金为各级财政用于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无偿资金。

县级报账的日常核算和管理,原则上要求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

近年来,国家农发办始终把是否执行县级报账制作为开发县资金管理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未实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取消开发县资格,实行“一票否决”。

(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范围

土地治理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

1、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塘坝及拦河坝的改建、扩建、加固、新建;

总装机容量在5000KW以下的机电排灌站的改造、续建、新建及其配套的35KV以下的输变电设备;

新打、修复机电井及配套的机、泵和10KV以下的输变电设备。

灌排渠道开挖、疏浚、衬砌及配套建筑物;

发展节水灌溉所需的建材、管材及喷滴灌设备。

2、修建农田机耕路所需砂石料、改良土壤所需绿肥、种子及秸秆还田机械设备、机械平整土地的施工;

优良品种的购置、繁育及加工所需的工程设施、配套设备;

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所需的小型仪器设备及示范、培训;

购置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的补助等。

3、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所需的苗木购置(或苗圃建设)及工程设施;

牧区改良草场所需种子购置、灌溉设施、草场围栏、青储窖、饲料加工、牲畜棚圈。

4、项目管理费、工程监理费和勘察设计费。

项目管理费按土地治理财政投资的一定比例提取使用。

主要用于项目实地考察、检查验收、业务培训、项目及工程招标、资金和项目公示以及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治理项目一般工程初步设计等方面的支出。

工程监理费和勘察设计费按实际支出数计入项目工程成本。

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

1、无偿补贴。

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所发生的费用,部分必要的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助。

2、贷款贴息。

从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单独安排资金,专项用于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范围的贷款项目的贴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