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630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及意义练习题Word格式.docx

例3读图4-15(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

①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

②此日在()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答案】①A②C

3、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

(1)一般而言,黄赤交角相对稳定。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太阳直射点范围变大,极昼、极夜范围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增大,反之则变小。

黄赤交角的变化又导致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范围的变化,进而影响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范围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地球的地理环境。

(2)太阳直射点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问题:

假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匀速的,那么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太阳直射点每个月的移动纬度大约为8°

,每移动1°

大约需要4天。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应用

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推测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

极圈上极昼极夜天数为1天,极点出现极昼极夜天数约为半年,极圈内其他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则依据太阳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

加以计算。

例4图1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

完成1~2题。

难度☆☆☆☆

1.若Q地5时30分日出,a的纬度为15°

,这时的月份可能是

A.12月B.2月C.6月D.10月

2.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这一季节

A.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

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D.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答案:

A、C

解题关键点在于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Km,那么P、Q之间相差7个纬度左右。

假设a为15°

N,可求出Q地纬度为12°

N左右。

如果a为15°

S,可求出Q地纬度为18°

S,根据Q地5时30分日出,可求出Q地昼长为13时,结合教材知识,夏至这天北纬20°

白昼长13小时13分,排除北半球即可判断a为15°

S成立。

12.22日南纬20日出时间是5时23分30秒。

例5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变为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与纽约的昼夜长短一样

B.广东地区的四季更加分明

C.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将变高

D.大气环境将改变,两极变暖

【解析】如果黄赤交角为0°

,四季变化将消失,B错误;

昼夜长短除两极点外都变成一样,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会由于太阳直射点停留在赤道而变低;

两极将变冷,D错误。

故A正确。

【答案】A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

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补充说明: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是:

昼长=白昼弧度数/15°

(单位:

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

就是白昼的小时数。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昼长=2×

(12-日出时间)或昼长=2×

(日落时间-12)。

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下图所示)。

也可以利用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即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③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如北纬40°

的地区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

的地区夜长为15时。

④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

⑤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

⑥某地昼长是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的。

比如知道某地5月22日的昼长,就可以推算出该地7月22日前后的昼长。

同理,某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也是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的。

一天中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

光照图

①侧视图

极地图

③展开图

④立体图

⑤局部图

例6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据此回答题1~3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DBB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

即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如图-1)。

一般用H表示,其大小范围

≤H≤90°

2、正午太阳高度:

则是指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当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注意最大的太阳高度并不一定等于90°

除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等于90°

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小于90°

其计算公式为:

H=90°

-纬度差(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H太阳高度角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1-2中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1-2中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

,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如下图A。

  ②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

,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如下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

,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如上图C。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

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达最小值。

如P6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

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

如P6图B所示。

节气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回归线

赤道

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

南半球

极点

北半球

例7: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

(1)~

(2)题。

(1)该地位于()

A.南半球温带地区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

~23°

26′N之间D.0°

26′S之间

D点拨:

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最小,说明位于南半球,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D对。

(2)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赤道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A点拨:

P点为冬至日。

例8: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

回答

(1)~

(2)题。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正午太阳高度

二分日

6:

40

18:

50°

夏至日

5:

10

20:

73°

26ˊ

冬至日

X

Y

26°

34ˊ

(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为

A.1000E、500NB.1100E、400NC.1250E、400ND.1300E、500N

B点拨:

根据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50°

,计算出当地纬度为400N,根据二分日时,各地地方时6点日出,而此时北京时间为6:

40,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00E。

(2)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

00B.7:

50、17:

10C.8:

20、17:

00D.8:

10、17:

D点拨:

夏至日时,日落时间减日出时间为昼长,24小时减昼长等于夜长,夏至时的夜长等于冬至日昼长,为9小时,当地时间7:

30分日出,换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8:

10,当地时间16:

30分日落,换算为北京时间为17:

10。

有关极昼极夜问题

(1)出现极昼和极夜时间以及极昼和极夜天数计算问题

南北极圈每年一天极昼,一天极夜,南北极点每年约半年极昼半年极夜,极圈和极点之间的纬度,可以根据直射点每天移动0.26°

来推算。

先计算出该地距离极点纬度差,合算出天数,北半球出现极昼时间为3月21日+该天数,出现极夜时间为9月23日+该天数,南半球出现极昼时间为9月23日+该天数,出现极夜时间为3月21日+该天数。

北半球出现极昼时间为(6月22日-出现极昼时间)*2,南半球出现极昼时间为(12月22日-出现极昼时间)*2。

例9:

70°

N出现极昼的时间和极昼天数是多少?

计算:

N距离北极点差20°

,需要77天,出现极昼时间为3月21日+77天,向下推算出现时间为6月6日,出现极昼天数为(6月22日-6月6日)*2=32天。

(2)正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纬度的计算:

方法:

直射点纬度+正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纬度=90°

例如:

当70°

N出现极昼时,直射点纬度是多少?

答案为20°

N。

又如:

当直射点位于南纬10°

时,地球上出现极夜纬度范围是什么?

80°

N—90°

(3)正好出现极昼纬度地点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以及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

0点日出,24点(0点)日落,即日出日落都在同一时间。

太阳高度0点为0°

,12点为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计算出来,24点再降到0°

(4)已经处于极昼期地点,没有日出日落,太阳高度全天大于0°

,太阳高度日变化为0点大于0°

,正午最大。

24点也大于0°

,与日出时相同。

(5)正好处于极夜纬度地点的日出日落时间:

12点正好日出,之后立即日落,实际上全天没有出现太阳。

例10、左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四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

(1)四地按纬度值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按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按7月上旬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2)国庆放假期间,白昼逐渐变长的地点是,昼短夜长的地点是

(3)按照五带的划分A属于,D属于。

答案:

1)BADCCDABBDAC2)A和CB和D3)热带北温带

(3)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四季的直接原因。

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用的最多的是气候四季

西方四季: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

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

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运动知识的解题技巧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顺着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和顺着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在北极俯视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在南极俯视图中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二、南北半球的判断:

在地球运动北极俯视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则中心点为北极点;

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则中心点为南极点。

归纳为:

"

北逆南顺"

三、运动速度大小的比较: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各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地区线速度最大,南北纬60°

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任何地点都相等,大约为15°

/时。

四、远、近日点的判断:

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若地球的地轴偏向太阳,判断地球公转至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若地球的地轴偏离太阳,判断地球公转至近日点(1月初)。

公转速度较快,并且从近日点至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五、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晨昏线的特点一是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

方法(1):

昼夜半球的界线--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线为昏线。

方法(2):

利用地方时判断晨线和昏线。

因为赤道全年昼夜等长,从地方时角度看,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若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则为晨线;

若为18时,则为昏线。

六、地方时的推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地方时就早(即东早西迟),因此,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依据地球自转角速度,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在日照图上计算的关键是要找到一条经线的地方时,再以此经线的地方时推算其他经线。

方法

(1):

在俯视图中: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时刻(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24时。

方法

(2):

利用晨线和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推算出一条经线的地方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通过两种方法确定了某一条经线的地方时后,看将地球分为多少等份,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多少度,再按"

东加西减"

的原理计算其他地方的地方时。

七、判断经纬度:

以0°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起始线,0°

经度以东为东经度,以西为西经度,且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度;

若以180°

经线为起始线,180°

经线以东为西经度,以西为东经度,且向东减小为西经度,向西减小为东经度。

假设无0°

或者180°

起始线,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经度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

八、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偏移的判断:

由于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顺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移,南半球向左偏移,赤道上不偏转。

九、判断太阳直射点和节气:

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这天太阳直射的那条纬线与正午时刻的那条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的交点上。

节气主要依据晨昏线的位置和极昼极夜的范围来判断:

若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经线重合;

南北两极周围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则为二分日日照图;

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以内为极昼(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内为极夜(极昼),则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

十、昼夜长短的判断和昼长、夜长的计算: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北半球或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则相反。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北极周围的极昼(极夜)范围扩大(缩小),南半球则相反;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周围极昼(极夜)范围缩小(扩大);

南半球则相反。

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等,二分日任何地方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其他时间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不同。

昼长为日出至日落的一段时间。

若所计算昼(夜)长的点不在晨昏线上,可过该点做一条纬线,再计算该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的昼(夜)长即可。

因为同一纬线昼夜长短相同,纬度相同的纬线南北半球上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夜长。

十一、日出和日落时刻的推算:

根据该地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的地方时或根据昼长时间推算日出时刻:

方法1:

日出时刻+日落时刻=24时方法2:

日出时刻=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刻=12+昼长的一半十二、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离开南(北)极的所有点都在北(南)方;

北半球纬度大(小)相对方向为北(南),南半球则相反。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逆)着地球自转方向,都是向东(西)方。

同一纬线比较东西必须两点经度差小于或等于180°

十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高度减小的度数等于两地的纬度差。

纬度相关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减小多少度。

十四、日期更替和日期范围的判读:

 日期更替线有两条:

一条为自然日界线(24/0时日界线)时间为0/24时,即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

今天"

到"

明天"

;

一条为国际日界线(180°

经线),两侧区时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日界线以西为今天,以东为昨天。

但日界线与180°

经线不完全重合,或顺着地球自转向东跨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逆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加一天,即"

东减西加"

日期更替线有两条,日期范围为: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180°

经线到零时经线为昨天(晚一天),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从180°

经线到零时经线为今天。

即零时经线以东比西要早一天。

若日界线180°

经线上地方时为24时,全球范围为一个日期,若地方时为12时,全球一平分为两个日期。

十五、黄赤交角的影响:

由于地球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大小为23°

26〃。

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假设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点范围,热带、寒带、极昼(极夜)、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幅度都增大。

唯有温带范围减小。

假设黄赤交角减小,则太阳直射点范围,热带、寒带、极昼(极夜)、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幅度都减小。

唯有温带范围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