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348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对一声音复习老师Word文档格式.docx

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D、水—鱼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例如:

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同学认为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为自来水管传来的,第二次为水传来的,实际上还有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3)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应该作为常数记住,平常我们讲的音速,指的就是此值大小.

3.对发声的理解

(l)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一200000次/秒)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

(2)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是声音会在介质中传播一段时间,稍后消失.

4.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波类似于投石激起的水波.但声波是以发声体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声音逐渐分散,声波逐渐减弱.

5.正确认识音调

(l)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响与不响,也不是指声音的大小.例如:

在音乐中,同一音阶中1、2、3、4、5、6、7音调逐渐升高。

(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

(3)人耳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人耳听觉的这个范围决定了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蚊子

【疑点辨析】

1.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l)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2)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大庭广众中讲话时,用一个喇叭形的传声筒,能传得远.

(3)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

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高得多.

2.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声速有什么关系

在声现象中,同学们遇到两种快慢:

一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它是发声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即频率;

二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家要注意区分清楚.这两个快慢之间没有简单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认为振动得快(音调高)传播也就快.在同一种传播介质中,不同音调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3.如何才能听到回声

(l)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及其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来,也就才能听到回声.

(2)低于0.15s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效果好,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在野外效果好得多.

(3)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即“回声测距”,后面有专门讲解.

(1)回声是指声音的反射.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回声测距:

s=vt

4.噪声与乐音的区别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是有根本区别的.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如乐器、歌唱家等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物理学的噪声指不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的噪声泛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一、理解与应用

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

A.甲说:

“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乙说:

“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丙说:

“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丁说:

“是为了藏匿物品.”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

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

A.狗或猫在谛听无线电波

B.狗或猫在谛听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

D.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频率的声音

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图测4-1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

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5.如图测4-2,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图测4-2

A.340mB.170mC.34mD.17m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

10.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鸣膜的,鸟鸣声是靠传到耳朵,而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我们就听到了鸟鸣声.

11.试试看:

小明取8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到右将杯子排在桌子上,如图测4-3.然后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只杯子,会发现最右边的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接着小明用8只可乐瓶,分别装入不同的水,用嘴对着可乐瓶口吹,会发现最右边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

图测4-3

12.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

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这些材料做成盒子,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

泡沫塑料板

0.3

玻璃

0.6

木板

0.4

硬纸板

0.5

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

、、、.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

13.如图测4-6所示,工人师傅可以用螺丝刀听出机器内部运转是否正常,他是根据声音的发生了变化来判断的,机器的运转声是通过传到耳朵的.

图测4-6

14.《西游记》第六十八回中,写到孙悟空利用“悬丝诊脉”之法治好了朱紫国国王的病.所谓“悬丝诊脉”,相传是将丝线系在病人手腕上,医生从线的另一端就可以感受出病人的脉搏跳动情况,从而来诊断病情.你能说出“悬丝诊脉”的原理吗?

 

15.打靶子,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m,从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若空气阻力不计,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

二、探究与体验

1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3)课本中所涉及的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

.

27.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请你进行下面的探究学习.

(1)写出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

(2)在设计和进行实验:

(3)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

.

21.现在一个气球、一盆水、几个玻璃杯、铅笔、文具盒、钢尺、一块小木质三夹板、一次性纸杯、若干橡皮筋,利用上述器材能做哪些声学实验,分别写出三种,对于每一种实验,写出器材、现象及可得出的结论.

22.小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如图测4-7所示,小欣认为是他的动作吓跑鱼儿,小军却认为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它们.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

图测4-7

三、调查与实践

23.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远处地面上的铁匠,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他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问:

铁匠离此人多远(设当时声速为340m/s)?

24.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

(1)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什么有关?

(2)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有什么感觉?

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是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3)当你站在高速行驶的列车旁(注意相隔铁路50m以上),你听到列车声音有何变化?

对此你可作出何种猜想?

25.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方,主人对它说:

“芝麻!

芝麻!

开门!

”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

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

请回答:

(1)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

(2)由这个故事你联想到有哪些类似的应用.

四、阅读与思考

26.阅读材料

(1)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如果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2)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3)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频率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震坏而丧生.

请回答

(1)请你将上面短文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①,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短文(3)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左右,亚声具有.(4)从短文

(2)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有关,关系.

五、想像与创新

27.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低音传播速度比高音慢,你能用事实反驳他的错误吗?

28.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1m/s,猜猜看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29.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测4-8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

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在脸颊上贴了一下,大叫一声,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

“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

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

1.B2.D3.D4.C5.B6.D7.B8.C

9.振动: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10.振动;

空气;

鼓膜;

其他组织;

大脑11.低些12.已;

响;

音色13.

(1)飞船的巨大爆炸声

(2)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14.

(1)a;

a

(2)是(点拨:

每幅波形图中两波峰间距离相同,说明振动快慢相同)(3)e为小提琴,c为长笛,d为法国号15.泡沫塑料、木板、硬纸板、玻璃;

松软有孔16.音色;

金属棒

17.病人脉搏的振动通过丝线传到医生的感觉器官

18.680m(点拨:

1.5s的记时起点为子弹离开枪口瞬间,因而子弹从离开枪口到击中靶所用时间为t1,子弹击靶后,声音从靶传到射击处时间为t2,则

t1+t2=1.5s,t2=

s=1s,t1=0.5s,v=

m/s=680m/s)

19.

(1)ABC;

ADF或AHI;

80;

1.02

(2)选E材料,先拨动较松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

再拨动较紧的琴弦,观察其频率的高低;

换H、I材料重复上述实验(3)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20.

(1)音叉、乒乓球(系着细线)、小锤

(2)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

b.用更大力击打音叉,重做上面的实验(3)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或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1.

器材

过程及现象

结论

实验一

水、一个玻璃杯

用手沾水摩擦杯内壁发声

发声物体在振动

实验二

文具盒、铅笔、橡皮筋、钢尺

将橡皮筋套在文具盒上,用铅笔、钢尺侧插在橡皮筋中间,用手拨动橡皮筋,音调不同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实验三

一盆水、钢尺

用大小不同力分别敲盆,观察水的振动情况

力越大,声音越强

22.分别采用无动作只发声;

无声音只动作的方法来判断到底是什么吓走了鱼儿

23.680m

24.

(1)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这表明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列车迎面驶来时汽笛声较尖;

列车驶过时声音变“钝”了,猜想声调的高低(频率)与声源的速度有关

25.

(1)主人和小偷说话的音调及音色不同

(2)雷达等仿生设备

26.

(1)超声波;

音调

(2)次声波(3)20Hz;

能量;

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27.如果低音传播的速度比高音慢,我们在听男女齐唱时,男声传到耳鼓的时间就要比女声迟,而且离演唱者越远,听到的男声比女声滞后的时间就越长.事实并不是这样,男女生是同时传到耳中的.这说明声速与声音的频率无关

28.

(1)两人对面讲话,也要稍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

(2)在室内喊一声,也可听到回声(3)闪电过后,要隔很长时间才听到雷声(4)发令枪响后,运动员过一段时间后起跑(5)汽车已经撞上了人,被撞后人还未听到汽车的笛声

29.

(1)用超声波(声呐):

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

(2)S=vt=1530m/s×

×

0.6s=459m(3)远处发生风暴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传播速度比风浪速度快得多,并引起气球的振动,这振动在传播时能量损失少,因而气球碰到脸上人感觉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