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330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

《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标投标一招标项目概况及要求文档格式.docx

乡镇卫生院96个,村卫生所(室)2285家(近两年新建1318所)。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8557张,其中医院床位32896张。

每千人口床位数为:

5.19张。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223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389万人,注册护士16432万人。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数为:

5.68个。

全市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向社会提供门诊服务28672299人次,提供住院服务1009339人次。

年均次门诊率为:

3.87;

年均次住院率为0.14。

各个村、乡所有的区域百分之百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覆盖,参合的农民数410.34万人,参合率达到了97.92%。

2、郑州市卫生信息化整体情况

(1)郑州市各县(市)区卫生局部分建立内部局域网,卫生监督、疾病控制等各级管理机构部分具备内部局域网。

绝大部分医院已实现业务覆盖范围内的局域网络建设,仅极少数二级以下医院无网络建设。

郑州市卫生局机关内部建立局域网,未和二级机构及县市区卫生局通过专线联接。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立的急救网络,目前和28家急救站和7家急救分中心通过光纤vpn(2M)专线联接。

(2)全面落实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使用率达到100%。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已建成,由中心系统、7个分中心和28个急救站组成。

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等系统未建设。

全市100%的医院建立并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和大部分的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均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络,医院信息系统(HIS)、财务管理广泛应用、检验、影像、病案信息管理、统计信息管理等信息系统软件部分应用。

市属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门户网站,开展了网上挂号、网上咨询、网上健康宣教等服务。

部分医院正在进行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改造。

3、社区卫生和新农合信息化现状

目前郑州市社区卫生系统已初具规模,在全国率先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片医”负责制,建立医师、护士小组,配备移动电脑,统一安装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部分社区中安装医疗管理的信息系统,但存在社区健康档案、儿童计划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之间信息不共享,社区与医院无法互联互通的问题。

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善,新农合数据库管理权限设置在各县(市)、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服务终端延伸到各级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所),实现参合管理及基金管理功能。

由于没有市一级的统一平台,“同城直补”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实现;

服务终端未延伸到所有村所,“门诊统筹”等功能亦无法实现。

4、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卫生领域信息化有一定成就和基础,但业务不规范、功能不完善,系统分割、相互独立、连续性和协调性差,信息系统综合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在项目立项和建设上多依赖于IT技术驱动,造成业务需求分析不深入,缺乏整体性,形成了一些“烟囱”、“孤岛”系统。

医疗卫生信息标准研究起步较晚,资源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短缺,医疗卫生信息化整体水平落后其他行业。

三、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主线,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新农合信息系统和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为切入点,构架全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

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规范统一,系统安全可靠,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卫生信息化体系;

实现卫生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实现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多方业务的协同;

提高卫生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卫生事业的宏观决策能力;

使郑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1、完成网络全覆盖。

用2年半的时间,整合各种卫生资源,依据各个单位的不同特点,通过各种网络方式(专线、ADSL、拨号等)实现市卫生局、各县(市)区卫生局、各级医院、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各级卫生监督所、各级妇幼保健院(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社会医疗机构、个体开业诊所等与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和信息互联互通。

2、建立健康档案数据库。

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数据中心,使得健康档案全市医疗机构共享,达到一定范围的检查结果互认,基本避免重复检查,降低老百姓医疗成本,为解决“看病贵”创造条件。

3、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综合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以“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平台,九个应用系统”为内容的郑州市区域卫生信息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使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4、通过数据中心和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各医疗机构纵、横向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5、完成各卫生条线的整合,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在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采取最优的措施预案,进行决策指挥。

6、推动数字化医院的改造建设。

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医院的建设。

(二)其它要求和说明

1、投标人应按每台或每套产品给招标人提供至少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随货物包装发运,其中包括产品的中文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等内容。

2、产品要求:

为了保证本次采购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本次招标的所有产品是指其生产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良好的销售业绩,其品牌在国内有良好的信誉度和较高知名度的产品。

3、投标人对于招标文件没有列出,而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必不可少的产品、配件、软件、线缆及其它辅助材料等,投标人有责任给予补充,并应同其它产品一并报价,并包含在投标总报价中。

4、投标人应对本次投标的所有产品进行长期进行技术支持(含技术咨询等)。

若投标人质保期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采购人有权要求投标人给予合理的经济赔偿。

在质保期内,由于工程项目本身缺陷发生故障或损坏而造成的损失,投标人应给予采购人经济赔偿。

(三)项目需求

包号

硬件/软件名称

交货时间及交货地点

1

健康档案数据库、交换平台、信息规范及妇幼信息系统软件

签订合同后日内用户指定地点

2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软件

3

新农合信息系统软件

4

数据中心硬件、系统软件及系统集成

(四)招标项目要求

包1:

一、建设内容

一、建设郑州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

根据卫生部关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指南》的要求,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结合郑州市医疗卫生的实际情况,建设郑州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郑州卫生信息系统科学、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

根据卫生部关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指南》的要求,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结合郑州市医疗卫生实际,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为实现郑州卫生局及相关单位、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应用支撑环境。

三、建设郑州市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

根据卫生部关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指南》的要求,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结合郑州市医疗卫生实际情况,建设郑州市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是此次郑州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卫生信息存储、交换和利用的致关重要的支撑,是不可缺少的。

它的科学设计和实现关系到整个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

四、开发统一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根据《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和《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结合郑州市妇幼保健的实际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需求,开发全市统一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为全面扩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促进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提升人口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手段。

二、业务需求

五、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需求

(一)、总体要求

郑州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是郑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核心,应该全面遵循国家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要求,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其技术架构如下所示

(二)、建设需求

根据郑州的实际情况,在本期建设中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1、完成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深化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1)对区域卫生相关的卫生机构业务现状进行梳理,确定总体需求边界、目标、要求和约束,进行工程总体设计,涵盖软件、硬件存储、网络领域,为各业务系统实际建设中细化调研和设计开发提供依据和指导;

2)在国家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实际进行区域卫生标准设计:

如:

健康档案信息规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规范、妇幼保健信息规范等。

提供《基于健康档案的郑州区域卫生深化设计书》、《健康档案数据库规划及设计》、《健康档案数据采集接口规范》、《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规范》等文档。

3)协助卫生局对整个项目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对各业务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评审(评审包括设计方案、开发方案和实施方案等)等。

2、完成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的开发和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注册服务——包括居民注册服务、机构注册服务、医务人员注册服务,以及术语和字典注册服务等,并完成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注册的初始化实施工作。

2)数据交换和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数据通讯服务总线,实现不同领域的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接入;

提供统一的访问层,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标准、数据接口标准、数据交换规范和标准;

提供数据接入、数据路由、数据安全、数据索引、互操作控制、格式化消息、配置管理等公共服务;

实现数据服务与具体的业务应用系统各自独立,业务应用系统依据给定的访问权限对数据服务的访问;

提供数据交换过程的监控功能;

提供统一的数据安全控制;

为其他相关部门留有数据接口。

3)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完成健康档案数据库结构设计;

提出健康档案存储和应用方案;

提出各领域相关数据采集的工程化方案和接口规范;

负责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的批量数据采集和健康档案的统一编码。

4)健康档案的主索引服务——支持包括社保卡、健康卡、市民卡、妇保卡等多种卡的唯一身份识别,并提出相关的业务规则。

5)健康档案浏览器开发——健康档案浏览器是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载体,要求将健康档案浏览器作为一个服务组件进行开发,为不同需求的医疗卫生人员提供医疗、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管理(慢性病管理)、疾病控制、医学报告等相关信息,且方便、易学、易用;

对于有影响个人隐私的特殊病种,需要提供隐私保护方案。

6)通用服务组件——开发包括数据通讯、缓存服务、监控日志、标准转换、加密服务、数字签名、权限管理等通用服务组件。

7)外部相关接口——应为数字郑州信息共享及相关单位(社保、民政、公安等)留有接口。

按照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卫生系统实际,统筹规划,构建全国的“五级网络、三级平台”。

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是“三级平台”的基础平台,在完成自身应具备的业务功能外还要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建设的省级平台的要求与其进行数据交换,为全省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结合郑州市提出的“数字郑州”的全面信息化建设,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还要融入到“数字郑州”的大系统中,根据“数字郑州”的业务和技术要求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服务机制,满足“数字郑州”的建设要求。

3、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及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元数据管理及资源目录体系——数据模型定义(遵循卫生部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标准建模),数据校验规则定义与发布,元数据管理、资源数据目录管理。

2)数据采集——完成健康档案相关信息采集规范和接口标准,实现全量与增量维护管理、数据入库过程监控预警与日志管理、健康档案的合并机制设置管理等功能。

(本期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只限定在妇幼系统的相关信息,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健康信息、社区临床信息、新农合信息。

医院临床数据的采集将在二期结合市民卡和电子病历建设进行)

3)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清洗校验管理、数据质量的监督统计。

4)综合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综合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数据源定义与管理、采集指标定义与管理、数据的ETL、分析主题建模和设计、分析数据的展示。

5)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服务——提供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查询,个人健康档案自助服务以及基于健康档案的短信提醒服务功能;

提供包含个人网络预约挂号在内的相关医疗信息服务。

郑州市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后,进入此平台的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和合理授权对自身的健康档案进行查询,同时可以对自身档案进行维护管理;

接入平台的相关机构将居民关心的信息通过平台提供的短信发布功能,将信息通知相关居民;

还可以以邮件形式发布相关信息。

这样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和质量,从而从总体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妇幼保健业务需求

1、妇女儿童基础档案管理

结合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业务,建立和管理妇女及七岁以下儿童保健对象的个人基础信息档案。

主要任务是建立妇女儿童基础档案,保证妇女儿童个人基础信息的唯一性。

2、婚前保健服务

婚前保健服务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男性、女性婚检信息进行管理的应用系统。

任务要求是记录和管理男性、女性婚检的基本信息、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信息,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建立《婚前保健服务》完整的流转管理档案。

3、孕前保健服务

对孕前妇女建立孕产妇档案,进行病史信息管理、孕前检查管理完成男女孕前医学检查数据的处理,包括基本信息、病史、生活方式、饮食营养、职业状况及工作环境、运动情况、孕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及生育指导等。

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

在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过程中用于完成男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对象个案信息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统计分析和交换。

主要是记录和管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既往史和现病史、体格检查情况、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情况、女性服务对象的孕产史、妇科检查等。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出生缺陷监测管理”等业务具有相关性。

5、妇女病查治管理

妇女病查治管理主要任务是记录妇女基本情况、检查、治疗情况,实现对妇女病患者的跟踪随访管理。

提供基本信息录入、检查信息管理、治疗信息登记、预警预报、查询统计功能。

本业务与妇女儿童基础档案管理相关。

6、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

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完成孕妇在孕产期过程中的整个保健服务。

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孕妇档案、进行初次检查、历次检查、孕妇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产前疾病诊断、分娩情况,产后访视等信息的处理。

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支持多胎、多次怀孕情况。

具备按产前、分娩、产后等分阶段录入的功能。

能从妇女儿童基础档案管理中获取孕产妇基本信息。

提供编辑孕产妇月经史、婚姻史、现孕史、妊娠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检、妇检及打印产前检查报告单等功能。

系统提供智能判断,如:

预产期自动根据末次月经进行判断,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分娩孕周自动根据分娩日期及末次月经计算等。

同时提供打印历次产前检查记录单和妊娠图功能。

提供登记孕产历次辅助检查的检查情况,并提供明细检查记录与汇总记录两种输入方式。

根据孕产妇《高危妊娠评分表》自动对孕产妇进行高危因素评判,显示相关高危因素,确定高危对象,同时转入孕产妇高危管理业务中管理。

提供登记孕妇产前检查出现的疾病及诊断情况功能。

提供记录产妇分娩时的分娩情况功能,可以打印分娩情况报告单,同时提供新生儿预防接种记录登记、新生儿访视记录登记等功能。

提供记录产妇产后访视的信息。

并提供打印产后访视单及随访记录单的功能。

7、孕产妇高危管理

孕产妇高危管理是协助医院对高危孕产妇进行管理的业务。

主要任务是建立孕产妇高危专案管理,处理高危因素筛查、登记、追踪和高危结案信息。

孕产妇高危管理提供对外(如:

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等)接口动态评判高危因素。

提供高危孕产妇追踪服务管理功能。

提供高危孕产妇结案管理功能,系统支持孕产妇高危结案后又进入高危管理的功能。

提供预警预报功能:

对高危评分异常高的高危孕产妇进行预警,对危险度相对较高的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人群和地区进行预报。

提供高危孕产妇转诊登记功能。

它与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相关联。

8、《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儿童出生信息进行管理的业务。

要求记录和管理儿童《出生医学证明》的订购、发放、签发、补发、作废等信息,建立《出生医学证明》完整的流转管理档案。

9、产前筛查与诊断管理

产前筛查与诊断管理主要任务是记录孕妇的基本信息、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登记与追踪等信息,实现各产前诊断中心与筛查单位的信息共享。

提供产前筛查信息登记、产前诊断信息登记、阳性个案管理、预警预报、查询统计功能。

它与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孕产妇高危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业务相关。

10、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

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主要任务是记录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个案调查报告和各级死亡评审等信息,完善孕产妇死亡报告管理机制。

其基本业务要求为:

孕产妇死亡报告卡管理、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审核、孕产妇死亡评审、重复报告检查、提醒预警以及相应的查询和统计分析等。

11、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是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随访、召回、治疗等过程产生的业务和管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统计分析与传输交换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主要任务是记录新生儿基本信息、采血样本、实验室初检与复检等信息,实现各医疗保健机构与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数据共享。

提供初检卡片及结果录入、审核、打印;

复检结果录入、审核、打印;

阳性召回管理;

治疗随访信息;

提醒管理;

查询统计功能。

它与儿童健康体检管理、体弱儿管理相关。

12、体弱儿管理

体弱儿是7岁以下儿童的弱体群体,采取专项管理办法加强对体弱儿的健康管理是促进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妇幼保健的重点工作之一。

体弱儿管理是用于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记录和管理体弱儿筛查、登记追踪和结案信息,确保保健机构对其服务对象进行连续追踪管理和开展优质服务。

13、出生缺陷监测管理

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人口质量的关键指标,控制出生缺陷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出生缺陷监测管理是医疗保健机构对出生缺陷登记管理和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的业务、管理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管理。

系统适用于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主要任务是记录和管理出生缺陷登记和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信息,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管理机制。

14、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管理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衡量妇女儿童健康的关键指标,降低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管理用于对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记录和管理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信息,完善儿童死亡报告管理机制。

15、托幼机构管理系统

实现入托儿童体检管理、膳食营养管理、卫生保健管理、传染病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矫治管理、事故管理。

16、儿童视力、听力筛查系统

儿童视力筛查、儿童听力筛查、异常儿童专案管理。

17、妇幼卫生统计报表

妇幼卫生统计报表系统是以现阶段国家级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为主要内容,对妇幼卫生相关业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分析和网络传输上报等处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妇幼保健各分系统数据统计,产生国家规定的妇幼卫生统计年报表、季报表和月报表。

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内容包括:

机构人员、七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情况调查表(卫统40表)、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卫统39表)、妇女病普查情况调查表(卫统42表)、节育手术数量和质量情况调查表(卫统43表)、婚前保健情况调查表(卫统44表)、流动人口儿童与孕产妇健康状况调查表(卫统41表)、执法管理等八张妇幼卫生年报表。

并提供爱婴医院工作情况年报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年报表等报表。

同时根据汇总的报表计算各种工作指标。

允许录入时逐个进行逻辑差错,同时提供整个辖区内数据的逻辑差错。

提供逐级审核、上报功能,审核确认通过的数据不允许修改。

三、系统建设范围和工期

1、完成“郑州市区域卫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信息规范、区域卫生协同共享交换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库”建设后,选择典型的机构进行试点,在平台基础上实现机构间的数据交换和相关业务协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