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207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朝以前仁义道德的故事Word格式.docx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

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

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

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

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

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

“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

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05芦衣顺母

  东周时期的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学生,他的德行与颜渊并称,但他的孝悌更为人所称颂。

  闵损早年即丧母,后来,父亲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后母很不喜欢闵损,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挑拨他们父子俩的关系。

寒冷的冬天来了,后母给两位弟弟缝制了厚厚的棉衣,给闵损做的棉衣里塞的却是芦花,不能御寒。

闵损常常冷得蜷作一团,但他什么也不说。

一天,父亲要外出了,让闵损给他驾驭车马。

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过,闵损哆哆嗦嗦的,连僵绳都握不住了,掉到了地上。

父亲大怒,举起手里的鞭子便抽打他。

哪知闵损的棉衣布料是那样的单薄,父亲只几下便将它抽烂了,里面的芦花露了出来,父亲怔住了,才明白了一切。

回到家,父亲便想休了后母,闵损忙跪下来对父亲说:

“有母亲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两个弟弟也只有单衣穿,这样我们三个都会受冻的。

请求父亲让母亲留下来吧!

”后母听说了此事,非常感动,羞愧于自己以前的言行,从此视闵损如同己出。

06鹿乳奉亲

  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郯国这个小国家的国君,他的孝名远近传播。

  他的父母已年迈,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为此,郯子非常焦急,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

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不能买到,到哪儿去找?

即使到深山里去找,鹿见到人,早—遛烟儿逃走了!

怎么办呢?

郯子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化了装,找来—张鹿皮披在身上,还在头上安了假角,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像一头顽皮的小鹿。

郯子就这样扮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一次,他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自己,顿时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猎人并不知道他是“一只假鹿”。

慌忙中他赶紧站起来,迎着利箭大喊“别射!

别射!

我是人!

”猎人被郯子的孝心孝行深深地感动了,竟然表示以后再也不射杀鹿。

  0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是东周时期楚国人,年已七十多岁了。

虽然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老莱子待父母仍如小孩子一样满腔赤诚,事事体贴入微,关心备至。

为了让父母生活得快乐和开心,他千方百计逗老人发笑。

因怕引起老人家伤心,在他们面前,他从不说自己已老,更不在父母面前提“老”字。

他还常穿着多彩的花衣,装成小儿蹦跳欢舞的样子,引父母嬉笑,使他们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可以说用心十分良苦。

一次,他端着水上堂,假装跌倒了,躺在地上学着婴儿呜呜娇哭的样子,两位老人慌忙去扶他,他却一下子跳起来,父母明白了他的用意,都乐了。

  孟子说:

“人孝之人终身仰慕父母。

”楚人老莱子就是这样的大孝之人。

有人言称老莱子为取乐父母有过分做作之嫌,某不以为然,实在因为他一片至纯孝心使然。

俗语说:

“笑一笑,十年少:

恼一恼,老一老。

”父母年纪大了,怎么当得起忧愁、烦恼,老莱子正是深谙了这点,才做出了一些看似“做作”的举动。

  08卖身葬父

  汉朝时董永,幼时丧母,随同父亲一起生活。

家里虽然很穷,但董永特别孝顺,父子俩相依为命,互亲互爱,日子倒也过得和美。

无奈天有不测风云,老父一病不起,盍然逝去。

董永伤心万分,哭得死去活来。

更难办的事情还在后头,为了医治父亲的病,家里已一贫如洗,甚至连给父亲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怎样安葬老人家?

如何尽人子之孝?

后来,他实在无计可施,决定卖身葬父。

  —个富翁怜惜他,又见他诚实憨厚,便买下他。

董永用卖身所得钱给父亲办了丧事。

然后在父亲墓前搭了一问草棚,虔诚地为父亲守孝。

三年孝满,他便履行卖身契约,到富翁家当长工抵债。

  他正行至—棵老槐树下,遇到了一名女子,她主动要求嫁给董永为妻,并与他一同去富翁家抵债。

富翁告诉他们,若能织出三百匹细绢,才可让董永赎身回家。

那女子心灵手巧,一个月后便将细绢织成,得以提前偿债赎身。

董永带着妻子高高兴兴地回家,谁知刚到他们初次相识的老槐树下,妻子便辞别董永,凌空飞去。

  09刻木事亲

  东汉时期的丁兰,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亲相继病故,成了一个孤儿。

丁兰在苦水中泡大,领略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常昼思夜想,深切怀念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他用木头雕刻了父母的形象,供奉于厅堂,作为一种安慰和寄托。

平日里,他像侍奉活着的父母一样,毕恭毕敬、虔诚孝顺。

凡事都与木像商量,出门必向木像辞别,回家必向木像请安,一日三餐,都是先敬木像之后,自己才与妻子动筷子。

时间长了,丁兰视木像如亲生父母,感情异常深厚。

  可是他的妻子便不这样想了,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见过公婆,不知道怎样尽妇道。

丈夫这般痴心地侍奉两个木像使她大惑不解,日子久了,对木像也就就不像以往那样恭敬了。

一天,丁兰又出了家门。

他的妻子闲得无聊,便用一根针去戳木像的手指,边戳边开玩笑地问木像疼不疼。

说来也怪,那木像的手指竟是湿漉漉的,像是在流血。

丁兰回来后,看到木像似有无限悲哀和委屈,眼里垂泪,酸楚无语。

他赶紧洵问妻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妻子坦白相告。

丁兰极其生气,一

  气之下将妻子休掉了。

  10行佣供母

  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江革的人,从小便失去了父亲,独自与母亲住在一起,相依为命。

  时逢乱世,战争逼迫得人们到处逃难,江革背着母亲也加入了逃难者的行列。

他们一路颠沛流离。

盗贼见他身强力壮,想将他劫去,强迫他去服劳役。

江革哭着哀告,诉说自己老母尚在,无人奉养,请求他们放他一条生路。

盗贼见他这样孝顺,也起了恻隐之心,不忍杀他。

  后来,江革辗转到江苏邳县,生活越发困顿,甚至连双鞋都没有,如何奉养母亲?

他来到一个富裕人家当佣人,每天天不亮便开始担水、劈柴、烧火、做饭、牧马放牛,不分昼夜地干活。

江革将挣来的钱全部用来给母亲添置各种物什,母亲所需的样样齐备了,他却舍不得将钱花在自己身上。

  11怀橘遗亲

  后汉时期的陆绩,是当时的天文学家。

他自小受父亲高风亮节的熏陶,深懂忠义孝悌之道。

  陆绩聪明伶俐,酷爱读书,博学多识,人称“神童”,颇有名气。

六岁那年,他去九江拜见大名鼎鼎的袁术,一点也不怯场。

袁术提的问题,他侃侃而谈,不卑不亢。

袁术惊叹小陆绩的才学,破例地给他赐坐,还命人端来一盘桔子。

那桔子圆圆的,大大的,皮色金黄,肉肥汁多,味道极美。

陆绩悄悄地往怀里塞了两个,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注意到。

  —席长谈,袁术对小陆绩的才华华非常满意。

当他向袁术拜别时,怀中的桔子滴溜溜滚到了地上。

袁术开始吓了一大跳,以为那是什么“秘密武器”,待看清那不过是桔子时,不禁哈哈大笑:

“陆绩呀陆绩,今天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桔子呢?

”陆绩不慌不忙,跪地答到:

“我母亲爱吃桔子,您的桔子太好吃了,我想拿回家去给母亲尝个新鲜。

”他振振有辞,神色自若,一点也不显得难堪。

因为在他心目中,母亲是伟大而神圣的,儿子孝顺母亲,天经地义,没行什么见不得人的。

袁术听了陆绩的回答,惊奇不己,意识到陆绩将来肯定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后来,果真如此。

  12埋儿奉母

  汉朝有一个人叫郭巨,非常贫穷。

虽然这样,但他仍然很孝顺,诚心诚意地侍奉母亲,妻子受他影响,对待婆婆也一片爱心,夫妻俩总是节衣缩食地让母亲吃饱穿暖。

  他们有—个三岁的儿子,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都偷偷地从自己的碗里拔出一部分给这个小孙孙吃,小家伙二三口便将奶奶拨给门己的饭吃光了。

郭巨看着这令人心缩的一幕,对妻子说:

“家里太穷,本来就没法供养好母亲,可是儿子不懂事,还要分吃母亲的食品,长此下去,母亲怎么支撑得住呢?

我想,咱们将儿子埋掉,就没人分吃母亲的饭食了,这样老人家兴许能多活几年。

你我年轻,日后可以再生养,母亲万—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

”妻子拗不过他,无奈之下忍痛答应。

  郭巨抱着儿子往外走,心如刀割,为了孝敬母亲,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他找到一块地,挥起锄头挖坑,要将儿子埋在此地。

谁知,当他挖到三尺深的地方,忽然挖出一个陶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沉甸甸、亮闪闪的黄金,每—块黄金上还铸有字迹,写的是:

“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可夺。

”他大喜过望,没想到门己的一片孝心竟然感动上天。

从此,他和妻子对母亲更加孝顺,并决心用虔诚的孝心和恭敬的孝行来回报上天的赐予。

  13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

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颂》等。

  14拾葚异器

  东汉时期的蔡顺,年幼时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

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常说:

“即使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

”当时,恰逢王莽起兵,烽火四起,天下生灵惨遭涂炭。

又遇到灾荒,地里粮食欠收,人们都没法吃饱肚子。

总不能让娘亲饿肚子吧,蔡顺非常着急,起早贪黑到处找吃的,然而当时那种境地,谈何容易。

他只好去挖野菜、剥树皮,煮熟捣烂了给母亲吃。

看着年迈的母亲吞咽得那么艰难,他难过得心如刀绞。

  一次,蔡顺在一处偏僻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棵桑树,树上结满了桑葚。

桑葚有红有黑,蔡顺尝了尝,发现红的味道酸涩,黑的则甘甜无比。

他喜出望外,拼命地采集,又用不同的器皿分别盛装着。

这时,一个赤眉军正好路过,看到蔡顺正忙碌着,便和颜悦色地问他采葚干什么?

蔡顺乐呵呵地说:

“吃呀!

那边黑甜的给母亲吃,这边红涩的给自己吃。

”这个赤眉军一听,敬佩蔡顺是个孝子,又怜悯他们的处境,当下慷慨解囊,送给他一条牛腿、二斗白米。

蔡顺千恩万谢,带着采摘的桑葚和赤眉兵送的东西回家了。

  15涌泉跃鲤

  西汉时期广汉的姜诗很孝敬母亲,他的妻子庞氏勤劳笃厚,对待婆婆尤其恭敬孝顺。

姜母喜欢饮用沱江的水,庞氏便常常到江边打水给婆婆喝,而沱江离他们家六七里远,这样庞氏每天都得往返十几里路,但她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有一天狂风暴雨肆虐,天气十分恶劣。

庞氏仍如往常一样前往沱江担水。

但风雨实在太大,瘦小的庞氏如何受得了,于是昏倒在江边。

好不容易才醒过来,又赶忙提起桶,重新打了江水往回赶。

因为回家太晚,婆婆却有点不通情理,责骂了她,但她毫无怨言,反而侍奉得更殷勤了。

婆婆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是,从此一家人更加恩爱和睦。

  婆婆还有一个爱好,她特爱吃鱼,并要人陪着,声称那样吃才有味道。

夫妇俩尽力满足老人的嗜好,每天都烧鱼给母亲吃,并请来邻家的老大娘陪着她一块儿吃。

三五天无所谓,时间长了可就麻烦了,庞氏每天又要担水,又要烧鱼,忙都忙不过来,而且还要经常买鱼,经济也承受不了,可又不敢怠慢母亲,这可怎么办呢?

  说来也就奇了,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他们家屋后突然冒出了—股泉水来,泉水如同沱江水一样清澈、甘甜,而且每天清晨,泉水里一定会冒出两条大鲤鱼,活蹦乱跳的。

夫妻俩高兴极了,每天用新鲜的泉水和鲜嫩的鲤鱼孝敬母亲,不敢有丝毫松懈。

  16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

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

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

“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17乳姑不怠

  唐朝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龄大,牙齿都脱落了,吃东西很不方便。

祖母唐夫人(即崔唐氏)很有孝心。

每天,她总是第一个起床,帮婆婆穿衣服,替婆婆洗脸、梳头。

接着,她小心翼翼地将婆婆搀扶到厅堂坐下,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喝奶。

她婆婆除了喝奶,根本无法吃其它食物,但在唐氏的精心侍奉下,几年来身体一直都很健康。

  一天长孙夫人因年事过高而卧病不起了。

她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全家老小召集到病床前,拉着唐氏的手说:

“我没有什么能报答媳妇你的恩德,只愿你的儿媳妇、孙媳妇也都会像你一样,恭敬孝顺,我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崔山南荣华富贵,同样侍奉祖母和婆婆,尽心尽力,无可挑剔。

正如长孙夫人所说的那样,这家人的几代子孙,孝心孝行一个胜过一个,贤名流芳百世。

  18卧冰求鲤

  晋朝初年,有个孝子官至太保,爵封睢陵公,尊宠之极。

其人便是以“卧冰求鲤”著称的王祥。

  王祥,字休征,他出世后不久,生母不幸病故,父亲娶了继母朱氏。

朱氏是个很坏的女人,她三番五次地在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父亲受她影响,渐渐对王祥也产生了成见。

王祥失去了父爱,在家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了。

  然而,王祥生性至孝,对父母的偏心和不公从无一句怨言。

他想,不管怎样,一家人都应该亲亲密密和和睦睦才对。

因此,无论父母怎么对他,他待父母仍一如既往地恭敬孝顺,精心侍候。

  一年冬天,朱氏突然想吃鲜鱼。

当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的,所有河流湖泊都结了厚厚的冰,到哪儿去弄鲜鱼呀?

王祥为了使继母满足,不顾寒冷,毅然来到河边,脱去外衣,躺倒在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融化那坚硬厚实的冰块。

他身下的冰渐渐融化了,他已冻得麻木不堪。

这时,出现了奇迹:

只听“扑扑”两声响,冰面自动裂开了一条缝,往外蹦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

王祥捉住鲤鱼,别提心里多高兴了。

他赶紧回家,给后母做了一顿鲜美可口的鲤鱼汤。

看着后娘吃得津津有味的,他心里感到莫大的宽慰和幸福。

  19恣蚊饱血

  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

吴猛家里很贫穷,床榻上没有蚊帐。

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

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

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

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

虽然其法不可取,但只有对父母爱到极点,才会有“痴傻”的行为,这是一颗多么纯净的童心啊!

  20扼虎救父

  二十四孝的故事中,主人公大多是男性。

而扼虎救父的故事,讲的却是一个年仅14岁的少女,赤手空拳置老虎于死地,其事迹可歌可泣。

  杨香是晋朝杨丰的女儿.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

杨香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心眼好,懂事早。

她知道父亲抚养自己不容易,既当爹又当娘,吃了很多苦头。

因此,她对父亲非常孝顺,可以说是关心备至,体贴入微。

  杨香14岁这年,曾随同父亲杨丰去田里割稻,忽然蹿出一只大老虎,扑向杨丰,一口将他叼住。

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

好个杨香,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

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

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遇难。

  21哭竹生笋

  晋朝的孟宗,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且常教育他勤学苦读。

在母亲的督促下,他终于学有所成。

  孟宗非常孝敬母亲。

有一年,孟母突然病了,病情日益严重,饭食难以下咽,盂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孟母原本爱吃清新鲜嫩的竹笋,如今身在病中,跟孟宗唠叨着,说想吃笋煮的羹汤之类的食物。

可是,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万木凋零,哪有鲜嫩的竹笋啊?

孟宗无计可施,只好独自跑到竹林里,然而目之所及处,只有一片焦黄。

想到母亲的病情,想到母亲的心愿,他不禁悲从中来,扶着竹子,放声大哭。

  或许孝心感动了天地;

就在孟宗哀恸得难以自制的时候,竹林里出现了奇迹:

在他的泪水飞洒之处,竟然破土冒出一颗颗竹笋来,尖尖的、绿绿的、毛绒绒的,还沾带着露滴呢!

孟宗喜出望外,马上掘出几棵竹笋抱回家,精心做成羹汤,端给母亲喝。

喝着热乎乎的汤,孟母乐得眉开眼笑,病情也随之好转。

  22尝粪忧心

  南朝齐国时期的庾黔娄,也是个至孝的人。

  他在北齐担任编政令,由于政绩可嘉,被提拔为孱县县令。

上任不到十天,忽然感到一阵心惊肉跳,冷汗直流,心想父子连心,莫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了。

当天他便辞官返程回家。

  回到家里,父亲处于弥留之际,情况已明显不好。

庾黔娄悄悄向医者询问父亲的病情安危。

医者说:

“现在还不能确定你父亲的病况,但有一个较好的测试办法,就是尝尝他粪便,如果是苦味,说明他病情好转希望较大。

  庾黔娄生性孝顺,不怕脏、不嫌臭,亲口尝了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有点甜滑,并不苦涩。

想到医者的话,他知道父亲的病情加重了,心里非常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病急乱投医,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悄悄跑到后院里,面对北斗星跪下,默默祷告上苍,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父亲的性命。

23闵子骞情感后母

闵子骞(公元前536-前487),春秋时鲁国人。

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闵子骞是春秋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

闵子骞的母亲很早就死了。

他与弟弟跟父亲生活。

后来,父亲又娶了后娘。

后娘也生了两个儿子。

自此,后娘疼爱亲生儿子。

对闵子骞兄弟却不尽心。

可是闵子骞对后娘始终很尊敬。

24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

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

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25毛义养亲

在古代,有个孝子叫毛义。

因为那时是乱世,读书人大多不愿意出来做官,只想自己独善其身,好好教学,不愿贪图所谓功名利禄。

然而毛义就接受了一个官职,出来做官。

他的一些好友就觉得他不可以这样做,因此就看不起他。

毛义在接受官位的时候,还露出微笑,所以这些朋友都逐渐远离他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毛义的母亲往生了。

毛义就把官职辞掉,从此就没有再出来为官。

毛义的好友中,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读书人叫张奉,他看到毛义辞官回来,内心很惭愧。

他说毛义当初这一笑是为谁笑的?

我挨饿没关系,如何可以让我的母亲挨饿!

他是为了奉养母亲,心生欢喜。

等母亲往生以后,他要保守气节,就不愿再出去。

这是通权达变。

励志篇:

1、车胤--囊萤夜读

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

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

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

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

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

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2、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3、苏秦"

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

的故事。

4、任怨任劳的智慧

古代有一个官吏想排挤他的同僚,向老谋深算的师爷问计。

师爷问:

“其人最近的言行举止如何?

“他工作辛勤,但表情轻松;

他生活清苦,但操守廉洁;

他处境孤单,但不求闻达。

师爷摇头说:

“毫无办法,你现在打不倒他。

还得忍耐一下,以后再说吧!

三年以后,蓄意发动攻势的一方又来找师爷商量。

师爷又问对方的言行举止。

回答是:

“对方工作辛勤,但表情烦恼;

操守廉洁,但言谈偏激;

不求闻达,只饮酒博弈。

“情况大有进展,露出一线希望。

不过,你想除掉他,目前还言之过早。

”师爷说。

又过了三年,旧话重提。

那个被算计的人此时的景况是:

“表情倔强,言语沉默,纵酒享乐。

师爷说:

“是时候了!

他已经觉得不耐烦。

他开始感觉不值得。

他有了绝望和自暴自弃的心情。

他必然焦躁易怒,甘居下流。

你的机会来了。

“我应该怎么办?

“第一,设法刺激他,常常给他一些小小的瓜葛,他会受到别人看不出来的伤害。

第二,利用各种机会告诉你的同事、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