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2971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档格式.docx

怨恨他。

⑤鸱枭:

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参考答案

1、①用来……②痛恨;

2、状语后置;

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

食不给,啖④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

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①昏怠:

昏沉困倦。

②辄:

往往,每每。

③沃;

浇。

这里当”洗”讲。

④啖;

吃、⑤谗:

说人坏话。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

③食不给音: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③ji供应④cha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揭示主题

四、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司马温公:

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

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

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

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

等到。

⑤倍:

同“背”,背诵。

l.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苦人()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子墨子九距之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

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

(一)

(一)原谷谏父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

“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

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

“汝何以收此凶⑤具?

”谷曰: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

人名。

②捐:

抛弃。

③谏:

好言相劝。

④舆:

手推的小车。

⑤凶:

不吉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是负义也()

(2)无需更作此具()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3、原谷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1)违背,背弃

(2)再

2、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到野外抛弃他。

3、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4、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为老了而抛弃他们。

(或者: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动筒尝于国学

动筒

(1)尝于国学

(2)中看博士论难(3)云:

“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

动筒因问曰:

“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

几人未着冠?

”博士曰:

“经传无文。

”动筒曰:

“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

“据何文以知之?

“《论语》云:

‘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

”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

②国学:

京师官学的通称。

③论难:

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④着冠:

成年。

⑤岂合:

怎么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

(2)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博士曰: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1、

(1)曾经

(2)贤达

2、博士问:

“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

3、动筒把约数“五六(人)”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

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三)司马懿与诸葛亮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

“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焉。

”亮曰: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2)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3、诸葛亮不能把对方诱出来作战,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简要说明)

4、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1、

(1)送给

(2)派

2、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所以坚持请求出战,是为了向部下示威(激励士气)。

3、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4、做事要谨慎周到,要知己知彼。

要忍辱负重,要设法化解不利因素来达到目的。

(四)迂公修屋

有迂氏①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诘曰:

“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

何以为夫?

”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③。

迂公叹曰:

“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释]①迂氏:

姓迂的人。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迂,迂腐。

②适:

嫁。

③雨兆:

下雨的征兆。

(1)妻子东藏西匿()

(2)妻且号且诟()

3、迂公家为什么会“屋漏如注”?

(用原文回答)

4、这则笑话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1、

(1)妻子和儿女

(2)喊叫

2、第二天,请人修屋

3、瓦裂不葺

4、讽刺了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的人。

(如回答“讽刺了吝啬的人”,酌情给分)

(五)辽阳妇拒贼

辽阳东山,虏人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

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

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

数矢,贼犹不退。

矢竭矣,乃大声诡①呼曰:

“取箭来!

”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

贼惊曰:

“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

”遂退去。

[注释]①诡:

欺骗,欺诈。

(1)不敢入其室()

(2)遂退去()

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

3、贼为什么会认为“彼矢多如是”?

4、这则故事给你一个什么启示?

1、

(1)进入

(2)离开

2、箭已经射玩了,于是故意大声欺骗贼人说:

“拿箭来!

3、他们相信了妇人的话,把“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之声当作了矢声。

4、面对敌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要用智慧战胜敌人。

(六)晏子之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②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以是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③。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

车夫。

②间:

缝隙。

③抑损:

谦虚退让。

(1)其妻请去()

(2)夫问其故()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3、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品质,从侧面烘托晏子的的高尚品格。

4、晏子、御者、御者之妻,谁最值得你学习?

请说明理由。

1、

(1)请求

(2)原因,缘故

2、晏子觉得奇怪,问他原因,车夫把实情告诉了他。

3、知错就改任人唯贤(或:

谦虚)

4、略(只要观点与理由一致即可)

(二十三)杨公翥有厚德

杨公翥有厚德,为景皇帝宫僚;

居京师。

乘一驴,邻翁老而得子,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

天久雨,邻垣穴,潴水公舍,家人欲与竞。

公曰:

“雨日少,晴日多,何竞为?

”金水河桥成,诏简有德者试涉,廷臣首推公焉。

(1)居京师()

(2)诏简有德者试涉()

闻驴鸣辄惊,公遂鬻驴徒行

3、“廷臣首推公焉”的“首”字,表现了杨公翥

4、文中两次写到杨公翥对邻里的态度,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

(1)住在

(2)选拔,挑选

2、(邻人之子)听到驴叫声就受惊吓,公就卖了驴步行。

3、有厚德(公认的有德者)

4、邻里之间要懂得谦让

(二十四)田公文镜抚豫

雍正初年,田公文镜抚豫十有二年,威不可犯,大法小廉,查逐坐省,长随禁止,府州县官,毋许逗留省城。

往来晏会,随到随见,见后即去,如有言未尽,只许留宿城外,次日禀见遄行,自此怨声载道。

清则清矣,而郡中商民之生计绝矣。

(1)威不可犯()

(2)如有言未尽()

府州县官,毋许逗留省城

3、“见后即去”与“”照应,田文镜这样做的目的是

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

(1)冒犯(2离开

2、府官、州官、县官,不允许在省城停留

3、毋许逗留省城表示清正廉明

4、做事不可走极端(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二十五)章公懋为祭酒

章公懋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有监生①请假,托言一力采薪②不至,将往求之。

公闻之愕然,曰:

“薪水之资③脱④有失,奈何?

”忧动颜色。

使亟求,且冀得之当复我。

此生甚悔,曰:

“公待我以诚,奈何诒⑤之?

”明日返命,具实谢罪。

[注释]①国子监:

最高学府。

祭酒:

国子监的主管官。

监生:

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②采薪:

与下文的“新水”连用为“采薪汲水”,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条件。

③资:

供给。

④脱:

无着落,损失。

⑤诒:

欺骗。

【漢典網】

(1)将往求之()

(2)具实谢罪()

公待我以诚,奈何诒之?

3、故事写了监生从“”到“悔”再到“返命”、“”的思想变化过程。

4、这则故事给了你一个怎样的启示?

1、

(1)谋求

(2)详细

2、公用真诚来对待我,我为什么要欺骗他呢

3、诒谢罪

4、待人要诚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或者:

要认识到自己错误,要勇于改正。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为人要诚实,不要欺骗别人

(二十六)陆陇其为令

  陆平湖先生为嘉定令,邑有大盗为民患,更数令不治,至是将入寇,捕者以闻。

公戒吏民无动,令当自治。

骑马直入盗中,盗见公皆愕。

公谕之曰:

“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耳,今令来,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

各散还家,贳汝罪;

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

”众皆流涕蒲伏曰:

“公真父母,死生唯命!

”公回县,盗相率待罪。

“业已许汝矣。

”皆泣拜去,盗遂息。

(1)更数令不治()

(2)无遗类矣()

3、陆县令之所以会免去盗贼的罪,是因为:

(1)

(2)

4、陆平湖做嘉定县令,他的主要贡献在于

1、

(1)更换

(2)留下,遗留

2、公告戒官吏百姓不要紧张,县令正在处理

3、

(1)他们本身“皆良民,迫于捕逐耳”

(2)县令许诺过,“各散还家,贳汝罪”

4、治理了盗贼问题,使得一方平安。

(二十七)许姓方士

贾魏公为相日,有方士姓许,对人未尝称名,无贵贱皆称“我”,时人谓之“许我”。

言谈颇有可采。

然傲诞,视公卿蔑如也。

公欲见,使人邀召数四,卒不至。

又使门人苦邀致之,许骑驴,径欲造丞相厅事。

门吏止之,不可,吏曰:

“此丞相厅门,虽丞郎亦须下。

”许曰:

“我无所求于丞相,丞相召我来,若如此,但须我去耳。

”不下驴而去。

门吏急追之,不还,以白丞相。

魏公又使人谢而召之,终不至。

(1)门吏止之()

(2)不还()

3、贾魏公为什么要见许我?

1、

(1)阻止

(2)返回

2、公要见他,多次派人邀请召见,他始终没来。

3、许我“言谈颇有可采”

4、对人无所求,就能保持自己的人格、本性(无欲则刚)

(二十八)论画

画牛、虎皆画毛,惟马不画。

余尝以问画工,工言:

“马毛细,不可画。

”余难之曰:

“鼠毛更细,何故却画?

”工不能对。

大凡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

鼠乃如其大,自当画毛。

然牛、虎亦是以大为小,理亦不应见毛,但牛、虎深毛,马浅毛,理须有别。

故名辈为小牛、小虎,虽画毛,但略拂拭而已。

若务详密,翻成冗长;

约略拂拭,自有神观,迥然生动,难可与俗人论也。

(1)其大不过盈尺()

(2)难可与俗人论也()

余难之曰:

3、画马不画毛的原因是

4、本文是论画,但我们能从“论画”中得到生活方面的启示,这个启示就是

1、

(1)满

(2)谈论、评论

2、我反驳(驳难)他说:

“鼠毛更加细,为什么却要画呢?

3、画马,其大不过盈尺,此乃以大为小,所以毛细而不可画

4、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或:

对事物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十九)狄青为将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①,遇寇多北②。

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

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

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

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

令军中:

闻钲③一声则止;

再声则严阵而阳④却;

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

士卒皆如其教。

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

再声,皆却。

虏人大笑,相谓曰:

“孰谓狄天使勇?

”时虏人谓青为“天使”。

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释]①陈:

同“阵”,阵势。

②北:

败北,失败。

③钲:

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

④阳:

表面。

(1)尽舍弓弩()

(2)不可胜计也()

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

3、狄青用兵的特点,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

1、

(1)舍弃,放弃

(2)计算

2、刚遇到敌人,还没有接战,突然钲声响,士兵都停止进攻。

3、奇

4、勤于思考,做事能事半功倍(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能收到奇效)

(七)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

‘求尔金耶?

’为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以:

因为。

②铤:

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遗所提囊()

(2)公迎谓曰()

3、“其人喜”的是。

4、王华具有和的品质。

1、

(1)丢失

(2)说,对……说

2、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

3、金子失而复得。

4、不贪财物乐于助人考虑周到(任选两点)

(八)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还:

通“环”环绕。

③朝:

早晨。

④一旦:

一天。

(1)人莫知之()

(2)去而顾之()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1、

(1)代“骏马”

(2)看,回头看

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

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九)阎百诗天质奇钝

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①,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

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

如是者十年。

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

世之以下愚自②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③。

[注释]①国朝:

指清朝。

经学大师:

把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学问家。

②诿:

推托。

③愧可知已:

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已:

太,过。

(1)如是者十年()

(2)再观旧所研究本()

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3、阎百诗“记诵精博”的原因是

1、

(1)这样

(2)看

2、幼时接受学习(教育),书要读上许多遍,才大致顺口。

3、“暗记不复出声”者十年。

4、克服困难,努力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十)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

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屦:

麻鞋。

②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③跣:

赤脚。

(1)而欲徙于越()

(2)游与不用之国()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

(1)迁移,搬家

(2)前往,行走

2、有人对他说:

“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十一)徐文贞宽厚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索之。

“杯在,勿觅也。

”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

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①主者:

管家。

(1)徐文贞归里()

(2)遍召亲故()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3、“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4、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和的人。

1、

(1)回,回家

(2)老友

2、一个人拿了酒席上的金杯藏在帽子里,徐文贞正好看到。

3、不让别人发现是他拿了金杯(私下里把金杯送给他)

4、重情谊待人宽厚

(十二)景公闻命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④。

“怪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