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2964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

《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路径Word下载.docx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

风火上扰证

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

BNG080)和脑梗死(ICD-10编码:

I63)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X线片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DSA或CTA等)、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聚体、双下肢血管B超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1)风火上扰证:

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2)痰瘀阻络证:

化痰通络。

(3)痰热腑实证:

化痰通腑。

(4)阴虚风动证:

滋阴息风。

(5)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

2.针灸治疗

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4.中药熏洗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推拿治疗:

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6.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可参照《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8.康复训练:

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9.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4.进入路径的患者虽然经过急性期抢救已病情平稳,进入恢复期,但仍然存在意识障碍者,病情较重,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

BNG070)。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

I1011)。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1)肾气亏虚证

(2)肝火亢盛证

(3)痰瘀互结证

(4)阴虚阳亢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

BNG070)的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

(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肾气亏虚证:

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2)肝火亢盛证:

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3)痰瘀互结证:

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4)阴虚阳亢证:

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

4.其他疗法: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

5.护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骨关节病的患者。

一、骨痹(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为骨痹(TCD编码:

BNV090)。

第一诊断为骨关节病(ICD-10编码:

M19.991)。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痹(骨关节病)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络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两虚证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痹(骨关节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痹(TCD编码:

BNV090)和骨关节病(ICD-10编码:

M19.991)的患者。

2.骨关节病放射学病情分级Ⅰ、Ⅱ、Ⅲ级,骨关节病功能分级Ⅰ、Ⅱ、Ⅲ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

流程的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4)受累关节X线片、胸部X线片。

(5)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ASO、RF、AKA、APF、CCP、抗核抗体谱、腹部超声、CT、MRI、关节液检查等。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亏虚证: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2)寒湿痹阻证:

散寒除湿,温经活络。

(3)湿热阻络证:

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4)痰瘀互结证:

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5)气血两虚证:

益气养血,舒筋和络。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

根据病情选用中药外敷、中药熏洗、中药薰蒸、中药离子导入、穴位贴敷、外敷膏药等。

4.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辨证选用毫针、铍针、火针、灸法、穴位注射等。

5.手法治疗:

根据不同部位的骨关节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可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可选用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孙氏旋转手法等。

6.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拔罐、牵引、蜡疗等,配合各种外治治疗仪进行治疗。

还可选择长圆针解结法、钩活术等适宜技术。

另外,药物及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关节镜术、关节置换术、截骨矫形术、减压术及软骨移植术等。

7.康复训练:

病情平稳后进行康复训练。

8.护理:

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不利等主要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2.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一、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编码:

BNP01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

K29.502)。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编码:

BNP010)、慢性胃炎(ICD-10:

K29.502)的患者。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4)凝血四项

(5)心电图、胸部X线片

(6)腹部超声

(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8)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胞抗体、胃蛋白酶原;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

缺铁贫血6项、血清叶酸+维生素B12;

胃动力检查;

心肌酶等。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

疏肝理气。

(2)肝胃郁热证:

疏肝清热。

(3)脾胃湿热证:

清热化湿。

(4)脾胃气虚证:

健脾益气。

(5)脾胃虚寒证:

温中健脾。

(6)胃阴不足证:

养阴益胃。

(7)胃络瘀阻证:

活血通络。

2.针灸治疗:

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及方法。

3.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单位的实际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

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TDP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仪等疗法。

4.护理:

1.胃脘部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2.胃镜及粘膜病理检查好转。

1.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并发或合并出血、贫血、HP感染、严重焦虑及抑郁时,需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出现其他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